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2003—2013)即将于2013年结束,2013年之后,IODP将改名为:国际海洋发现计划(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英文缩写仍为IODP。  相似文献   

2.
汪兆椿 《海洋预报》1994,11(3):38-41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缘由汪兆椿(国家海洋局,北京)《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是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等发起的一项为全面长期探索海洋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变化机制,以期长期监测海洋的计划,英文缩写GOOS。这个系统是在已经分别开展或即将实施的...  相似文献   

3.
谁是海洋中的潜水冠军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抹香鲸不仅是鲸类中的潜水冠军,而且也是海兽中的潜水冠军。可是,最近由加州大学(在圣克鲁斯)生物学教授伯尼·利贝夫组织,在美国召开的一次象海豹研究学术讨论会上,于会科学家一致认为:过去报道抹香鲸的潜水深度能超过2000米,纯属推  相似文献   

4.
晓晔 《海洋世界》2014,(1):62-65
<正>元旦的晚上,海啸把一个青年冲上了海滩。风雨过后,青年被人发现,送入医院。医生们竭力抢救,却发现他肺部缺水,不会呼吸。年轻的住院医肖只好给主任医生杜格·伯克利打电话求助。〉〉〉伯克利医生正在纽沃尔上校家参加鸡尾酒会。参加酒会的还有海军海洋研究中心的伊丽莎白·玛莉博士和菲尔·罗思少校等人。罗思告诉伊丽莎白,他刚被提升为"海洋探索"号潜艇的艇长,而"海洋探索"号是海军一艘超级潜水科研船。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12,(10):10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名潜水摄影师在海底发现了一个类似"麦田怪圈"的神秘图案。经研究发现,该神秘怪圈竟然是一种长十余厘米的河鲀鱼为求偶而"创作"的。一位日本潜水摄影师在日本奄美大岛附近海域24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一个直径为1.8米左右的"怪圈"。通过水下摄影机的拍摄,工作人员发现这个酷似外星图案的怪圈竟然是一只仅有十几厘米长的河鲀鱼没日没夜地努力用它小小的鱼鳍制作而成的。更为有趣的是,河鲀鱼千辛万苦"挖凿"出这样神奇图案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吸引异性。雌性河鲀鱼看见该图案后会被吸引过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洋工程学会所主办的1982年潜水救捞学术讨论会于十二月在烟台召开。有来自全国三十三个单位的五十七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提交论文三十八篇。内容涉及海洋工程、潜水设备、水下作业和打捞技术以及潜水医学生理学等各个方面。这次会议是一年多来海洋科技研究成果展览。也是对海洋科技人员在贯彻十二大精神的一次检阅。  相似文献   

7.
海洋医学     
封根泉 《海洋科学》1978,2(4):47-50
海洋工作,如航海、潜水、潜航、水下探测等等,会遇到陆地上遇不到的许多特殊条件。为了保证海洋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和工作效率、就需要一门特殊的医学,这就是海洋医学。 虽然海洋医学某些领域的研究(如潜水医学)几世纪前就己开始,但是海洋医学的整个体系至今却仍然处在逐步形成的过程。从海洋事业迅速发展的实践需要来看,研究与发展海洋医学是迫切需要的。 海洋医学主要应当包括船舰医学、潜水医学、潜航医学等。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程燕青 《海洋世界》2012,(10):66-69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述及海洋的经典著作。它谈山说海,充满神奇。其中的海外方国到处都是奇闻异俗,令人眼界大开,集中反映出古代先民对海洋的认知、探索和向往,相当耐人寻味。海外什么样?遥远,美丽,神秘。李白说:"烟波微茫信难求",远得不可探求;李商隐说:"沧海月明珠有泪",美得让人心醉;就连深居内陆的帝王们也会说:"海  相似文献   

9.
本书是潜水技术专著,作者哈乌克斯是西德著名的潜水专家,他主持了潜水装备、加压舱、水下居住舱、深潜器和水下开发机械的设计研究工作,为海洋开发作出了贡献。书中详细介绍了现代潜水技术的各种技术装备,内容新颖、丰富,大量的插图更有助于读者对现代潜水技  相似文献   

10.
一个海洋国家,如果不建立自己的技术机构和深潜水及海工服务队伍,其海洋资源开发必然受到外人的钳制,潜水和海底工程市场就会被他人占领。笔者继四十余年潜水、打捞沉船和近十余年对海洋水下工程的研究与实践,结合赴波兰、挪威、英国和法国学习与专业考察,就我国海洋石油开发面临的水下支援工程作  相似文献   

11.
数个世纪以来,神秘的海洋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产生了许多神话和传说故事,但是海洋的奥秘以及一些神秘事件至今未能完全破解,人类对大海仍然有着诸多"误解",包括对已知海洋生物行为的错误的假设,以及对"可能"存在动物的凭空想象……  相似文献   

12.
正你听说过大海中的蓝洞吗?海洋蓝洞是地球上一种罕见的海洋地理现象,从海面之上观看蓝洞,与周边水域对比,海水呈现幽暗、神秘的深蓝色调,从天上看下来就像蓝色的大眼睛,神秘美丽。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也有一个蓝色的大眼睛,这就是位于我国西沙群岛永乐环礁上的"三沙永乐龙洞"。龙洞深邃迷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当地的渔民世世代代在  相似文献   

13.
荆公 《海洋信息》1994,(2):15-16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成立于1971年。成立之初,该中心业务活动的中心是深海载人饱和潜水。当时认为,饱和潜水是支持海上石油业的最重要的深海研究技术。后来发现,日本没有海上石油,因而,科学界普遍主张研制无人遥控潜器和载人潜器。海洋科学技术中心也改变了它的工作重点,转而研制潜水器和无人系统。  相似文献   

14.
海洋是地球上待开发的最后领域。根据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正在执行的“新海域计划”,今年开始进行最终目标300米潜水实验。由于日本的潜水作业比欧美落后五六年,所以人们对新海域计划寄以厚望。在海中,每深10米,水压增加1个大气压。因此,只戴面罩而不穿潜水服的潜水或背负氧气瓶的潜水,深度以数十米为限。  相似文献   

15.
一个海洋国家,如果不建立自己独立的水下技术机构和深潜水及海底工程服务队伍,其海洋资源开发必然受到外人的钳制,潜水和海底工程市场就会被他人占领。笔者根据三十余年潜水、打捞沉船和近些年来对海洋水下工程的研究与实践,结合赴波兰、挪威、法国和英国学习与专业考察的启迪,就我国海洋石油开发面临的水下支援工程作业任务作了预测,并对国内潜水技术和水下工程作业技术水平、能力、各群体特点等基本状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是海洋水下工程领域内一次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研究。实验检验了300m海底模拟加压舱群设备,使用氦氮氧三元混合气饱和潜水技术进行潜水生理学和医学研究,并进行了潜水呼吸器、潜水加热服及热水系统、水下液压工具、舱压和氧分压自动控制设备、潜水用氦气回收及净化装置、氦氧通讯机等多种项目的300m试验,填补国内多项空白。这对于我国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深海打捞、港口建设、海洋科学考察和国防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章恒笃  王恒星 《海洋学报》1982,4(2):231-240
饱和潜水技术可大大延长水下作业时间、提高潜水作业效率,是开发海底资源、水下施工、援潜救生、海洋考察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近20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人体氦氧饱和潜水模拟实验的深度已达650米,现场饱和潜水为460米,巡潜已达501米.  相似文献   

18.
日本海洋科技中心的无人潜水探测器“海沟”号于1994年3月1日潜航世界最深海渊——马里亚纳海沟1.1万米进行海洋板块俯冲情况调查,意欲刷新1960年美国有人潜水探测器“特里埃斯泰”号潜航水深10912米的记录。 “海沟”号由长约5米的发射机和潜水机组成。在进入水深1.1万米海底后,由发射台推  相似文献   

19.
云力 《海洋信息》1994,(3):14-14
法国毗连大西洋和地中海,是海洋开发的发达国家,它的先进的海洋开发技术仅次于美国,特别是潜水技术,堪称世界一流。同时,海洋开发也成为与原子能、宇宙、飞机产业并行的法国四大科技重点项目之一。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强调了海洋开发的重要性之后,1967年成立了国家海洋开发中心,成为法国海洋开发的核心机构,并于1968年制定了第一次海洋开发基本计划。1981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07,(4):4-5
日前,有业内人士表示,“海南对潜水业的管理还很粗放,既不利于海洋生态资源的保护,又不能让潜水爱好者感到满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