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从字面理解,读者可能认为平方千米阵仅仅是一个更大的望远镜阵,面积只不过比我们国家正在贵州建设的500米望远镜大几倍而已。但实际情况远非如此,平方千米阵是革命性的射电天文设备,它同时具有极高的分辨率、极高的灵敏度和极大的视场,因而使得我们能够对天体的结构看得更清楚,能够看到更遥远的天体发出的辐射,能够更快地完成对整个天空的观测。而现在没有射电望远镜同时拥有这三方面能力,特别是绝大部分望远镜的视场很小,相当于只有一个像素的数码相机,要拍一张全天的照片,需要花很长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2.
平方公里阵列(Square Kilometre Array,SKA)项目是建设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的国际合作项目,其灵敏度和测量速度将比当前所有的射电望远镜都要高出一个数量级.连续谱巡天是SKA的主要观测模式之一,基于连续谱成像建立巡天区域的标准星图,将能为后续天文科学研究奠定重要基础.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全天默奇森宽场阵列拓展巡天(GaLactic and Extragalactic All-sky Murchison Widefield Array survey eXtended,GLEAM-X)是2018—2020年利用SKA先导望远镜默奇森宽场阵列(Murchison Wide-field Array,MWA)二期拓展阵列开展的新的射电连续谱巡天项目,观测期间积累了大量的低频巡天观测数据.海量观测数据的自动化、大批量处理是SKA望远镜项目所面临的的最大挑战和难题之一,基于分布式执行框架的成像管线优化经验将有助于解决海量数据处理问题.详细介绍了GLEAM-X成像管线并对其进行整合和改进,在中国SKA区域中心原型机(China SKA Regional Centre Prototype,...  相似文献   

3.
从2000年开始,南非与德国、波兰、美国和新西兰的一些研究人员合作,在位于北开普省的南非天文台建造南半球最大的单口径光学望远镜——南非大望远镜萨尔特(SALT)。预计到2005年建成。该望远镜几乎是建造在美国西德克萨斯的和特(HET)望远镜的翻版。主镜将使用跨径11米的正六边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是利用贵州天然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造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 m口径主动反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实现大天区面积、高精度的天文观测.FAST工程由中国科学院和贵州省人民政府联合共建,于2016年9月25日竣工.  相似文献   

5.
目前正在南美智利安第斯山北部建设的世界最大规模天文射电望远镜阵——ALHA毫米波/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阵,在今年1月进行了初次测试,成功启用已建成的直径12米的三架抛物面天线望远镜对同一天体,即一个遥远的河外星系进行了观测,并成功合成了信号。ALMA最近这次试验性观测被认为是ALMA完成建设之前最重要的一次测试。  相似文献   

6.
天马望远镜是65 m口径全实面地平式射电望远镜,信号经赋型抛物面主反射镜和赋型双曲面副反射镜汇集后在卡塞格伦焦点处馈入低温低噪声接收系统。开展天马射电望远镜轴向偏焦研究,旨在拓展天马望远镜在低频段的接收,创新之处在于利用P波段低频振子天线作为接收机馈源,放置在距离副反射面顶点下方约1/4波长处,研究天马望远镜在P波段开展天文观测的可行性。研究内容包括P波段振子天线设计、馈源轴向偏焦位置优化以及观测性能分析。P波段振子天线作为馈源,天线最大增益45 d B,天线效率64.25%。  相似文献   

7.
我国天文界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了以2.16米和1.56米光学望远镜、1.26米红外望远镜、太阳磁场和多通道望远镜、13.7米毫米波和米波综合孔径以及甚长基线干涉射电望远镜为代表的天文学实测基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天文研究的开展,提高了我国天文学在国际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 新的中国21世纪的10米光学/红外望远镜的方案,它是属于一种非常规概念设计的望远镜。这种新的大望远镜方案吸收了或主要参考了Arecibo射电望远镜、美国的HobbyEberly9米望远镜和LAMOST方案的前身一光谱巡天望远镜方案。它的主镜是六角形子镜拼成的球面,在观测过程中主镜不动,由焦面的改正镜做跟踪,造价约为同样口径的常规设计望远镜的五分之一,并能满足绝大部分天文  相似文献   

9.
一方面,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关于射电天文的保护标准,结合高压输电线电磁干扰的特性,分析了射电望远镜对高压输电线电磁干扰的限度;另一方面从物理机制出发建立高压输电线电晕放电辐射的电振子模型,运用电振子的镜像法,研究了其辐射功率随距离的衰减规律.同时还考虑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FAST)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在FAST周围架设高压输电线应离开望远镜之间最小距离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射电望远镜是南半球规模最大的一项射电天文观察设施。它包括两个主要部份:一是由6个22米天线组成的致密阵,二是一个可延伸到1380公里的长基线干涉仪。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射电仪器之一。本文全面介绍了澳大利亚望远镜的总体布局、天线结构、电性能设计及馈源喇叭等各方面的具体特点,并给出了一些详细数据和图表。  相似文献   

11.
1984年射电天文年会在中国天文学会射电天文专业委员会主持下于1984年10月22日至10月27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以北京天文台新研制成的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为重点,与会代表以很大的兴趣听取了有关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的研制报告,参观了密云工作站的新望远镜,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大家  相似文献   

12.
安装在夏威夷联合王国红外望远镜(UKIRT)上的新的天文照相机(WFCAM)最近已开始工作。由联合王国天文技术中心研制的广角照相机是世界上最强力的红外巡天照相机,天文学家将用它测量大部分空间区域,预期既能发现太阳系里最近的天体也能发现宇宙中最远的天体。 WFCAM的视场是目前红外照相机中最大的,一次曝光就能拍  相似文献   

13.
斯皮策空间望远镜(Spitzer Space Telescope,SST)是现役口径最大的红外望远镜之一。可能是出于担心与我们国家的空间太阳望远镜混淆(Space Solar Telescope),所以在国内一般简称其为Spitzer,我们下面也将这样称呼它。它是继红外天文卫星(IRAS)之后美国宇航局(NASA)的又一个红外线望远镜。  相似文献   

14.
射电望远镜是天文观测与深空探测的重要设备,当前正朝着大口径、高频段方向发展。大型射电望远镜的面形精度是影响接收性能的关键指标。为了理清各种大型射电望远镜面形精度测量方法的特点,将大型射电望远镜面形精度测量方法分为4类:经典测量法、激光测量法、摄影测量法和微波全息法。详细阐述了各种面形精度测量方法的原理及应用,并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劣势;对大型射电望远镜面形精度测量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和展望,为不断探索和创新望远镜面形精度测量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三月的春风吹绿了大地,也给世界天文界带来了喜讯——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地面光学望远镜、10米口径的凯克1号和2号望远镜都相继建成,并且在新世纪之初的3月12日进行了首次双望远镜干涉观测。天文学家称,地球上两架最大的望远镜的光线合在一起成像,简直是神奇般的技术进步。从历史上来说,像帕洛玛山的5米海尔望远镜和哈勃空间望远镜这样的突破性技术发展一样,凯克干涉望远镜的建成,将带来远远超过它最初构想目的的观测结果,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随着频率使用率的提高, 射电天文台址地面或空间存在强电磁干扰致使望远镜接收机系统处于非线性状态. 为减少强电磁干扰的影响、提高天文观测效率, 提出了一种基于望远镜远场区域的强干扰源规避方法. 首先, 通过仿真分析确定的射电望远镜远场方向图, 结合望远镜与干扰源之间的位置关系, 分析了强电磁干扰到达射电望远镜焦点处的功率响应, 并依据接收机第2阶中频放大器性能参数, 确定射电望远镜处于非饱和状态的规避角度计算方法. 其次, 采用该方法计算分析了民航飞机对射电望远镜的影响, 若民航飞机上有主动发射的干扰源, 且不经过反射等传播现象, 当射电望远镜主波束轴偏开一定方向后, 可有效降低对射电望远镜的干扰强度.  相似文献   

17.
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是射电天文上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成象设备。世界上第一架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于六十年代中期在英国建成,它是射电天文技术方法上的一次重大突破。首创者为此获197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8.
测量集(MeasurementSet, MS)是射电天文领域重要的文件格式,并逐渐成为射电天文数据存储、分析与共享的标准格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天文数据处理软件的支持,在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天线阵(Atacama Large Millimeter Array, ALMA)、LOFAR等射电望远镜系统中已经深入应用。但长期以来,测量集格式在国内应用较少,介绍了测量集格式的基本概念、目录结构和字段设计,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利用Python-casacore调用底层Casacore生成测量集文件的方法,将实现程序集成到射电天文模拟校准成像库(Radio Astronomy Simulation, Calibration and Imaging Library, RASCIL),生成仿真观测测量集文件,并利用CASA(Common Astronomy Software Applications)软件加以验证。所完成的测量集文件生成软件在满足平方千米阵工程桥接阶段工作需要的同时,也为其后续的成像、观测模拟和文件存储提供了重要支撑,对我国射电天文数据处理工作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射电天文观测中,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RFI)会以多种形式混入望远镜接收系统,给观测带来误判或者降低观测信噪比.近年来国内国际射电天文快速发展,国内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和阵列先后建设,观测灵敏度大为提高,射频干扰的影响尤为突出.随着科技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射频干扰日益严重且不可逆转.提出利用2维离散小波变换的方法分析射电天文观测的数据,对望远镜系统输出的时间频率序列进行小波变换,根据小波系数分离出原始信号中各分量,每个分量统计得到相应的阈值,将各分量与阈值相比较识别干扰成分并标记去除.利用该方法对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标记并消减干扰信号,且提高了观测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20.
德令哈13.7 m望远镜是中国最重要的射电望远镜之一.望远镜自安装超导成像频谱仪以及采用飞行观测模式以来,运行近10 yr.在此期间,望远镜开展并完成大量的天文观测,累积了巨量的天文数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介绍了超导成像频谱仪在天文观测中的运行状态,运行中疑难问题、故障现象及解决方案.详述了超导成像频谱仪各方面性能测试及多年来的性能分析,包含接收机噪声温度及望远镜系统噪声温度、镜像抑制比、接收机稳定性、波束性能等方面.列举了超导成像频谱仪更新发展方面的工作,包含本振功率自动化调整、边带分离型超导混频器预放大电路的更新、控制程序的优化等.总结经验和规律,承前启后,将过去的超导成像频谱仪的维护运行经验应用到之后新一代大规模接收机系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