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分析总结朱丹溪治疗痛风相关论著,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等方面探讨其证治特色。朱丹溪首次明确了痛风病名,对痛风证治有独到见解,认为气血失调,热血得寒,污浊凝涩,内外合邪而致痛风;治疗上以滋阴补虚为纲,以调和气血为本,以祛痰化浊为助,用药多以活血化瘀为主,重视应用引经药,创痛风通治之方;临证举一反三,灵活变通,为后世医家提供了独具特色的痛风临床证治经验。  相似文献   

2.
介绍臧力学教授治疗痛风的经验。臧师认为,经脉痹阻为痛风的主要病机,治疗上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分期论治。急性期经络阻塞而致关节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治以清热利湿、宣痹通络为主,自拟痛风I方治疗;缓解期伤及脾肾之阳气,应从脾肾论治,治以健脾祛湿、补肾强筋,自拟痛风Ⅱ方治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总结朱明双教授运用加味四妙散治疗痛风缓解期高尿酸血症的经验。朱教授认为,痛风缓解期高尿酸血症总以肝脾肾功能失调为本,湿热痰瘀胶结、脉络瘀阻为标。其中痰浊、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贯穿此期始终的病机关键,故主张在清热利湿基础上佐以山慈菇、海藻、威灵仙、水牛角等化痰散瘀之品,以及川乌、草乌、地龙、蜈蚣等祛风通络之药,并随症加减,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玄府的概念、理论内涵、生理特性与功能;咽玄府的理论内涵与外延、结构特点、生理特点、发病特点、辨证论治等内容。咽玄府郁闭是咽喉病的主要病机,其导致的咽部疾病的发病特点有:易郁易闭、易热易燥、易虚易萎、易钝易梗、郁久生毒。从开阖咽玄府辨证论治咽喉病包括3个证型:外邪怫郁证,予以袪邪开玄、解表利咽;虚郁玄府证,予以健脾益肺、利咽开玄;痰瘀郁闭证,予以化痰袪瘀、通玄利咽。以慢乳蛾(慢性扁桃体炎)为例,阐述了其基本病机是气液通道闭塞、浊阴痰火蕴结,治疗上在开玄畅蛾、扶正祛邪的基础上创立了畅乳蛾、开玄府、袪痰火、扶正气的治法。咽玄府理论学说为咽喉科疾病的中医药研究提供了一套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介绍黄政德教授治疗痛风的经验。黄教授认为,痛风是由脾胃亏虚,内外相合,邪气痹阻经络所致。治疗当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为纲领,注意固护脾胃。方药擅用蚕沙、萆薢、土茯苓、威灵仙、制川乌、泽泻等祛湿之品,并根据病邪、寒热不同,选择“四君子汤”“四妙散”“苓桂术甘汤”“双合汤”等不同主方,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放射治疗是盆腹腔恶性肿瘤局部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放射治疗易导致放射性肠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总结分析了贾英杰教授治疗放射性肠炎的学术经验。贾教授认为正气内虚、火毒侵袭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临床辨证分为湿热下注、邪毒炽盛、肝脾不和、脾肾阳虚四型进行治疗,以自拟消岩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减。并配合清热解毒、化瘀消肿方药进行局部灌肠治疗。  相似文献   

7.
介绍孙达武教授从湿热、痰瘀、正虚治疗痛风的经验。孙教授认为痛风总属本虚标实之病,正虚为痛风发作之本,里湿不化为发作基础,而痰浊、血瘀则为发作之标,也是贯穿整个发病过程的重要病理产物与因素。孙教授临证时强调局部与整体兼顾,分期与辨证相合,并确立分消湿热、祛痰化瘀、补益脾肾的治疗大法,发作期重以祛邪,缓解期重以扶正,并以自拟宣痹通络方为基础方,因人随症加减施治,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8.
介绍杨洪涛教授治疗小儿蛋白尿的经验。杨教授提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虚,标实为外邪、湿、浊、瘀、毒。小儿脾肾亏虚是蛋白尿发病的病因,肺虚易感是本病复发的关键,脾虚致精微物质吸收分布失常,肾病迁延日久则易致肾虚,故本病多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水、湿、热、瘀等兼证为标。治疗上遵循健脾补肾之原则,同时应注意固护肺卫之气。  相似文献   

9.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基于阳气郁积之腹痛病证首倡“升阳散郁”治法,阳升郁散,则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形神合一,然“升阳散郁”内涵并不局限于此。《伤寒论》载少阳病小柴胡汤证“阳微结”之病机,即少阳气机郁结。观其病机,或可从“升阳散郁”治法探析少阳病小柴胡汤证之具体机制,剖析小柴胡汤方证及《伤寒论》“升阳散郁”内涵,为柴胡汤类方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拓展“升阳散郁”治法实践。  相似文献   

10.
介绍吴芳汀主任医师辨治糖尿病肾病的经验。吴师认为,本病病位在脾、肾,其基本病机本虚为脾肾气虚,标实为湿浊瘀阻,补气健脾是治疗关键,益肾通络应贯穿始终。临床上常用黄芪四君子汤加减配合益肾、化湿、活血等药物进行辨证治疗,紧抓基本病机,结合主症及临床指标综合治疗,获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介绍柏正平教授对肺结节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临证经验。柏教授认为,肺结节发病之内因多为肺气亏虚,肺之抗邪能力降低,外因为外邪隐袭犯肺;病理因素有痰、热、瘀、毒等;其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为气机不畅、热毒滞肺、痰瘀互结,以清肺化痰、软坚散结为治疗总原则。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清肺散结方,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灵活加减,强调苦寒清热及祛瘀散结之品不宜久用,应中病即止,以防损耗肺气,并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阳虚为本,络病为标”的理论为指导,结合扶阳学派对中风的认识,将重阳思想及治病求本的理念贯穿其中,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探讨温阳复元法治疗中风病的理论依据所在,旨在为温阳复元方更好地临床推广与应用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介绍郭利华主任医师治疗肿瘤之郁证经验。郭教授认为,郁证是肿瘤发生、发展、恶化的重要内因之一,也是大多数肿瘤患者易产生的症状,所以郁证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肿瘤的转归。而肝郁脾虚证不仅是肿瘤常见的证型,亦是郁证最关键的证型及影响因素。故肿瘤之郁证以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气机郁滞为主要病机,治疗上在抗肿瘤的同时要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调畅气机为主要治法,以疏调汤合越鞠丸加减治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从“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的内涵、病机及其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脾胃虚则九窍不通”的病机包括不荣而不通、闭塞而不通两个方面,妇科疾病多由阳明津液不足,不荣而不通所致,病机重在胃腑内伤、胃阴不足,故治疗上以补养阳明津液为主。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对艾滋病的研究尚属探索阶段。艾滋病病因是“外毒”;病位在“髓”;病机为毒、郁、瘀、虚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本文从“外毒伏髓”认识艾滋病的病因病机和病位,以丰富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启发后学。  相似文献   

16.
介绍国医大师徐景藩治疗脾胃病时参考胃肠镜下黏膜征象进行诊断及辨证治疗的临床经验。徐老认为,现代医学诊断与治疗手段的迅速提高,乃广泛获益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中医师亦不能闭门造车。胃肠镜下黏膜征象可为临床提供大量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脾胃病进行辨证论治更易切中病机。其对黏膜急慢性炎症首重寒热虚实气血之辨;对胆汁反流提出要疏泄肝胆、理气和胃以改善胆汁反流程度,同时保护黏膜以减少反流液的损伤;对反流性食管炎提出抑酸护膜、升降并用之法;对胃肠息肉提出当予薏苡仁以健脾培本、化湿散结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挖掘王行宽教授辨治心悸的证治规律。方法:收集王教授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诊治的心悸医案,提取证候、证素、病机、治法,创建Excel数据库,应用Weka 3.6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证候以气短、胸闷痛、心悸、夜寐不谧、头晕、口干、颈胀、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脉)参伍不调为主;病性证素中实证证素以血瘀、痰、阳亢、气郁、热为主,虚证证素以气虚、营气虚、阴虚为主;病位证素以肝、心为主,其余尚有心络、心神、督脉、肾、胃等。病机以肝心失调为关键,兼心气营亏虚;治法以肝心并治为原则,兼益气营;主要病机治法的关联可信度均≥0.50,其中肝心失调肝心并治为0.82。结论:王教授辨治心悸主要着眼于肝、心两脏及虚、实两端,其证治规律可供临床医师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病因病机、证候表现、治则治法、方剂和加减变化等方面介绍葛金文教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感染的学术观点及临证经验。葛教授认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感染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病名为“寒疫”,病因以寒性疫毒为主,兼有风、燥之性;病机及证候表现以外感寒邪六经传变特征为主;治疗当基于伤寒六经理法,观其脉证,随证治之;通过典型病案分析体现基本方剂的灵活运用,处方精巧,疗效显著,可为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可借鉴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张锡纯大气理论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CI)的中医病机及治疗进行探讨,认为本病病机以“大气虚陷,神失所养”为本,“大气虚滞,神机不利”为标,提出“调补大气,顾护五脏”是本病防治的关键原则,以期为临床有效干预DCI的发生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通过翻阅大量古文献,从吞咽的生理机制、咽喉部经络分布及吞咽障碍的病机、病性、病位、经络辨证选穴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从经络辨治吞咽障碍,认为咽部经络气血功能失常为吞咽障碍的核心病机,此病的发生多与大肠、小肠、脾胃、肝、肾、心、三焦经及督、任脉有关,其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重点选择上述经脉上的穴位,并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的原则,选取针灸处方进行相应的补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