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理论从构造、水源、热源3个方面阐述了宁城热水热田的形成条件,并提出了地质模式和物理模式,据此指出了寻找新区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
福州地热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田的水文地质条件决定了水文地球化学场。根据勘探试验资料,利用水化学特征,对热田的补给、迳流、排泄、构造、基准温度进行研究。得出福州热田属深循环型。导热通道为两组构造的交汇处,基准温度为152℃。同时认为在热源相同的条件下,地表热异常的有无和大小,决定于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3.
地下热水的形成和化学组分特征常受断裂构造和热储地层岩性的影响。川西南喜德地热田内出露的冷泉水和地热水严格受断裂控制,前者为主断裂控制的浅循环型碎屑岩或岩溶裂隙孔隙水;后者则为次级断裂所控制的深循环型裂隙水,其热储层为碳酸盐岩。基于喜德热田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通过开展热田内地热水和冷泉水水化学指标的测试和分析及水岩相互作用模拟,对该热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喜德热田地热水和冷泉水水源均为大气降水,补给高程分别为2 874~3 092 m和2 584~2 818 m。受温度、含水层矿物类型、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地热水和冷泉水水化学类型和各组分差别较大,前者为HCO3·SO4-Ca·Mg型水,后者为HCO3-Ca·Mg型水。水岩相互作用模拟表明碳酸盐岩矿物、石膏矿物的溶解和沉淀及阳离子交换过程是导致地热水和冷泉水水化学组分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此外,采用二氧化硅类温标计算喜德热田热储温度为56~90 ℃,循环深度为1 422~2 558 m。研究结果对阐明喜德热田的成因模式,地热水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了物探方法勘查地热田的研究成果.在米测温同时取土样化验钋、汞,在有条件的地方取个样测量氦、氡是勘查地热田的行之有效的组合物化探方法.电阻率法、水化学方法及井中测温方法是研究热田地温场分布规律的重要方法.区域重磁资料及大地电磁测深可用于研究热田深部构造.本文还介绍了在漳州热田上应用物探方法研究热源、通道与储集空间的成果,并得出了漳州热田应属于隆起断裂型热田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漳州热田为例,通过对该区的地质及构造特征、地下热水分布、水化学特征及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分析对照,论证了化探工作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效果。同时,对热田的化探异常成因进行了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作为热流体能够连续补充的地热热储,属开式储存构造,有别于基本上属于封闭构造的石油或天然气储。因而石油及天然气钻井中沿用的地层压力分类方法,基本上不适用于地热井。本文试图对地热井地层压力作一分类,并探讨了羊八井热田的地层压力梯度规律。这些公式,已得到羊八井热田三年钻井实践及十余口井实际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7.
化探方法是勘查地热系统的有效而重要的手段。地热储与构造的关系十分密切,查明各种控制地热水的构造,是热田勘查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总结了目前用于勘查地热系统构造的化探方法的同时,重点介绍了最近几年利用气体地化测量方法探测热田构造的成果,表明壤中Hg气、210Po、静电α卡和现场累积CO2气体测量方法等均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而且事实证明,在勘查地热系统构造方面,多参数综合指标较单一指标效果更好,结果更可靠。它不仅可反映已知断裂,还可揭示隐伏构造。  相似文献   

8.
水热爆炸     
贮存在地下一定构造或地层空间的高温过热水,一旦当积聚的压力超过了其上覆地层的重量和静摩擦阻力时,其能量便会在一瞬间突然释放,形成水热爆炸。它与温泉、泥泉、沸泉、间歇喷泉、喷气孔等各类地热显示相比,富有更大的热能量。照片1和2是国外典型水热爆炸景观一瞥。西藏羊八井是我国的一个中高温地热田。热田范围内除多处水热爆炸的遗迹外,在近  相似文献   

9.
羊八井地热田地区由于水平运动在该区作用的连续性与持久性,促使一系列构造断续发展,所以热流  相似文献   

10.
李洁祥  郭清海  王焰新 《地球科学》2015,40(9):1576-1584
高温地热系统中赋存着大量的地热能资源.为了进一步了解高温地热系统, 以腾冲热海热田为典型研究区, 利用热泉地球化学组成, 基于多种地球化学模型确定了热田深部母地热流体的温度, 并分析了其升流后经历的不同冷却过程.热海热田的硫磺塘水热区和热水塘水热区所排泄的热泉源自共同的深部热储, 该热储中母地热流体的Cl-质量浓度为265 mg/L, 温度为336 ℃.在热海热田, 母地热流体在经历绝热冷却过程后直接形成了泉口温度最高的大滚锅泉, 而其他中性泉均由母地热流体先与浅部地下冷水混合再经历绝热冷却形成.母地热流体的深部热储之上存在多个温度在200 ℃以上的热储, 这些热储的形成受控于热海地区发育的多组方向不同的断裂.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华北地台的一部分,通过聊城市东侧的聊考大断裂将本区切割成东西两大部分.断裂两侧储存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地下热水主要赋存于新近系馆陶组和奥陶系地层中。奥陶系热储层埋藏较浅,单井涌水量45-80m^3/h,水温53℃-68℃水质相对较好.是未来理想的开采层段。区内热源主要来自于地壳深部热流的地温传导和更深部的热流通过聊考深大断裂带的上涌。聊考深大断裂具有一定的导热导水作用.地下热水及热量在此处易集中。地热水中氟含量达到医疗价值浓度,偏硼酸、偏硅酸达到矿水浓度或医疗价值浓度。地热水在低温地热供暧、医疗保键、水产养殖和旅游方面有一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辽宁盘锦新近系馆陶组地下热水埋藏较深,开发历史较早,但利用率较低。研究认为,该区地温场变化主要受地幔隆起相对程度控制;东西两侧幔隆带部位,地壳的厚度相对较薄,结晶岩基底埋藏浅,深部热能传导到储热层消耗能量少,地温及地温梯度值相对较高;中部幔凹带地温以中凸起最高,凹陷区相对较低。在地幔隆起的控制下,区内馆陶组地下水水温受储热层埋藏深度的影响,储热层的埋藏深度大,降低了热能向地表的散失速度,所以水温相对较高;反之,水温相对较低。地下水水温变化规律为:西部的谷坡区,受地下水径流影响,水温一般25℃~28℃,而凹陷区则为30℃~35℃;到中部隆起区水温升高到35℃~50℃;东部凹陷区为31℃~38℃,谷坡为29℃。深部上地幔幔源热源(岩浆热)构成本区生热层,经构造导热作用传输到储热层。最后指出,中央凸起区是该区馆陶组地下热水勘查开发的有利地区,重点开发应在温热水(I区)。  相似文献   

13.
高山 《吉林地质》2014,(1):105-107
地下水源热泵浅层地热能是指地下水在抽水-回灌过程中,利用水源热泵提取水中的热能,或用于空调制冷产生的能量转换。地下水源热泵地热能是浅层地热能的一种主要类型。地下水源热泵浅层地热能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环保的新型能源,逐渐为人们认识,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本文简要介绍吉林市城区地下水源热泵浅层地热能条件,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兰州—民和盆地地热地质条件综合研究,首次提出热储的概念模型,即地壳深部供热—深大断裂导热—低热导率岩层聚热—侧向地下径流补水。首次明确圈定地下热水资源远景区4处,并采用定量的方法估算出4个远景区的静态可采地下热水资源量热值为6 75×1012KJ(相当于2302 66万吨标准煤的能量)。其中兰州七里河远景区和水登咸水河远景区分别占可采总量的16 24%和77 87%,二者的资源潜力相对较大,具备较好的经济技术开发条件。  相似文献   

15.
罗来钫 《江苏地质》2019,43(2):322-328
广东潮州新丰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为查明该区地热资源成因,更好地寻找和利用当地的地热资源,对该区地质背景、地热地质条件、地热流体特征及成因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属于典型的断裂裂隙型地热资源,盖层为地表第四系,地热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断层在控热和导热的作用下提供热量,形成临时孔隙型和岩体裂隙型热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水热型、浅层地热能发展产生的缺点问题日益突出,以取热不取水为原则,中深层U型水平对接换热技术成为新的技术方向。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延安地区地层岩性、地温梯度特征、热储层特征等特征研究,分析了研究区中深层地热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马家沟组为良好的热传导型热储,深部地温梯度为3.05℃/100m。当马家沟组深度在3157m时,对应温度达到110.67℃。测井及注水试验结果表明,奥陶系马家沟组为极弱含水层,几乎没有流体,属于良好的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充分确定了该区地热地质条件良好、地热资源潜力巨大。为合理、高效开发利用该区地热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对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区的地热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归纳了新疆塔什库尔干谷地地热地质条件,分析了区内地质构造、地温分布、地热流体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研究了地热形成机理,计算了曲曼地热田的地热资源量和可开采量。结果表明: 研究区地热资源受断裂构造控制; 地温变化与盖层、完整基岩、断裂带(热储)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目前实测最高热储温度为161 ℃,深部热储计算温度可达222~268 ℃,地温梯度最高为149.20 ℃/100 m; 地热流体具有深循环特征,与浅表冷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 地热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在断裂及裂隙内储存、运移、富集,在侵入岩体放射性生热和结晶余热的热量供应下,地下流体不断与围岩进行热量及物质交换,在热储围岩和盖层中,热量以传导方式为主,在热储内,热量以对流方式为主; 曲曼地热田储存的热量为55.919×1011 MJ,地热流体可开采量约为12 593 m3/d,产能(热能)约为77.9 MW。因此认为,塔什库尔干谷地热储埋藏深度浅,易开采,具有可观的直接和间接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临沂地区古生代复合热储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艳玲 《地质与勘探》2021,57(5):1136-1148
山东临沂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前人对于临沂地区沂沭断裂带成热模式存在诸多争议。通过对研究区地热地质条件、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热井数据进行综合研究,从地热产生的源、通、储、盖四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成矿模式为古生代层状和带状复合热储地热成矿模式,断裂带为带状热储,断裂带周边稳定区域为层状热储。研究区热储为古生代砂岩,同时张性、张扭性断裂发育,导致热储为层状和带状的复合热储,较单一成因热储要复杂。对地热井数据归一化处理分析表明,盖层岩性及厚度对深部地热水温度存在较大影响,并且热储厚度对水温也存在影响,表现为表层有第四系覆盖的地热水温度,较无第四系覆盖的要高;盖层厚度越大,水温越高,热储厚度越大,水温也越高。这为进一步地热勘查与开采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东明地热田内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通过已有地质资料及近年的勘查项目研究成果,对东明地热田的地热资源的地质背景、热储特征、地球物理化学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东明地热田属于层控型低温地热田,热储层主要为新近纪明化镇组下部、馆陶组、古近纪东营组地层,该区的地温梯度主要受构造控制,断裂导热是形成该地温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地下热水水平方向水化学组分变化甚微,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地热水水源主要为渗入的溶滤水。  相似文献   

20.
苏北盆地老子山地热田成因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山地热田是苏北盆地的典型地热田之一,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地热田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大地热流测试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大地热流背景值为63.9 mW/m2,地热水与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在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经分析,该地热系统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其补给区位于距地热田南部约60 km处的盱眙-张八岭一带的丘陵地区,热储温度为73~120 ℃,循环深度为2 350~4 200 m,循环周期约为7 800 a,热水在区内NNE-SSW向与NW-SE向断裂的交汇处上涌,形成地热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