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川藏公路然乌-鲁朗段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部,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而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当地的地质、气候、水文、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地质条件是控制因素。研究区位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北缘,是地质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在地质构造上,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属于冈底斯、雅鲁藏布和喜马拉雅三个构造单元。区内构造的形成经历了3个时期7个阶段。川藏公路然乌-鲁朗段的地层属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区中的拉萨-波密分区,第四纪冰碛发育。由于强烈的地质构造活动,区内断层、褶皱等构造发育,许多断裂仍在活动,尤其是嘉黎断裂。由于地质灾害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并受地质条件控制,因此区内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2.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北段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受强烈的构造运动、高山峡谷地貌、降雨(雪)量集中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雅鲁藏布江大拐湾北段在第四纪冰川沉积、河湖沉积、风化残坡积等松散堆积体中集中形成和分布着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溜沙坡为主的地质灾害,成为整个川藏公路南线中地质灾害最为严重且频繁发生的地段。文章通过收集大量有关构造地质、第四纪地质、地层岩性等数据资料和现场实地调查,重点研究了该区林芝-八宿公路段主要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规律及危害程度。通过对现有防治措施及方法分析,认为目前的防治措施尚不足以有效抵抗地质灾害对公路沿线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及造成的损失。鉴于此,根据工程地质力学综合集成方法论和新近发展的监测技术、3S技术等,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建议,可望为进一步开展有关地质灾害预测、工程防治,为公路整修及未来的铁路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与形成条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中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次高、强度大、灾情严重。在气候、地形、地质构造和社会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下, 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种类、强度和破坏程度差异巨大, 全国可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灾害区, 两大灾害区又可进一步划分为12个亚区。地质灾害活动具有不规则准周期性和累进性特点。多数地质灾害在强弱变化中显示不断增强的趋势。从可持续发展高度来说, 防治地质灾害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四川成都龙泉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延续时间长等特点。通过对龙泉山区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区内产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并结合野外考察,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为如何有效避免或减少因灾造成的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图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浙江省全面推广大比例尺地质灾害易发区图件编制工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重要工程以及集镇和村庄选址提供了更为翔实、可靠的依据。本文介绍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图编制的方法,总结了浙江省开展此项工作实践中形成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嵊州是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为及时掌握全市地质灾害动态,指导防灾减灾工作,有效防御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日该市开展了2010年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检查。通过检查达到三方面目的:一是掌握地质灾害动态。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发展变化以及在建工程、交通线路、水利设施、  相似文献   

7.
依据“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1∶50 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项目,在县域孕灾地质条件调查基础上,主要从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地质构造内在控制因素、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的双重诱发因素等方面对县域内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总结,进一步研究了三大岩类地质灾害孕灾主控因素。全县按孕灾地质条件分区,划分为3个大区14个亚区。分析研究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和规律认识,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加强休宁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尧林 《贵州地质》1995,12(3):259-264
随着贵州大方至四川纳溪高等级公路的建成通车,沿线地质灾害产生频繁,影响日益严重。本文初步分析讨论了大纳高等级公路贵州段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类型及预测,并提出了防治对策,对改善该地区地质环境和减轻地质灾害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发育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西省地质灾害发育.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12个省份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据已开展的34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截止至2003年底)资料统计:全省崩、滑、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点共10163点。规模一般较小,但造成的损失大。影响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为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地下水、降雨、人为工程活动等。江西省中低山及丘陵地形面积大,山坡坡度较大;岩浆岩类、变质岩类、碳酸盐岩类分布面积广,岩石较为破碎,残坡积层与强风化层相对较厚;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人为工程活动频繁;这些为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对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有利于地质灾害的防治,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南平市延平区地处闽北地区,岩土体结构类型复杂,人类活动强烈,降雨量大且集中,地质灾害发育。在对延平区地质灾害调查和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总结出延平区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结合各类地质灾害形成的环境因素,通过数理统计,剖析了各影响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效力和作用机制。研究成果表明,延平区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规模以小二和小三型,主要为房前屋后的小型崩塌、滑坡。这类地质灾害主要制约因素为人类切坡情况,另受降雨的诱发,在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上与雨量分布密切相关。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植被条件等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育,但影响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11.
详细分析剑川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认为剑川县地质灾害以滑坡、泥石流为主。形成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降雨、植被、人类工程活动等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12.
淮河流域(江苏段)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淮河流域(江苏段)50年来所发生地质灾害进行总结。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从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雨、人类活动等方面对区内发育的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岩溶地面塌陷、采空地面塌陷等主要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淮河流域(江苏段)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因为人为活动,在其它适宜的条件如软弱层、构造、降雨等配合下形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防为主,科学评估、加强监督与宣传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流域洪灾的形成直接受到地质、地貌条件的制约。洪灾是由洪水引发的,但洪水并不等于洪灾,由暴雨发展为洪水、洪灾是一种外动力地质作用过程。暴雨是一种气象现象,洪水是一种水文现象,而暴雨→洪水→洪灾,则是一种地质过程。因此,地质学在防洪、减灾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地质学原理,长江防洪策略为:①沿江干堤不宜继续加高;②干堤加固应因地(地质、地貌条件)制宜,要考虑到三峡工程可能引起的河流地质作用变化;③启用古河道分流泄洪;④“退田还湖”与“挖泥还湖”相结合;⑤“平垸行洪”与“民垸蓄洪”结合;⑥实施有计划地开提放淤工程,防洪与除渍结合;⑦区段综合治理与全流域系统治理结合。  相似文献   

14.
对临沧市南撒至班考二级公路山体地质灾害勘察中,地质雷达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确定地下岩溶发育区的空间展布规律、岩溶破碎带的形态及延伸,为进一步认识山体地质灾害及其勘察治理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杜伟  王娜 《吉林地质》2013,(4):151-153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基础。本文所述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规定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地貌、岩体类型、密度、降水强度等地质环境条件及人为工程活动等密切相关,本文对吉林省地质灾害易发地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鑫  钟云川 《云南地质》2011,30(1):75-77,88
运用EH4电磁测深法布置剖面,结合岩矿石电性参数及地质资料分析,对剖面实测数据进行反演,较准确地识别出隐伏塌陷区、煤矿采空区及松散浮土层等地质异常区域及范围,较好地确定可能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7.
杨渊 《云南地质》2014,(1):98-102,116
在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工程周边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山地区域由于地质地形条件复杂,使得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大大增加.以云南大关寿山水电站为例,介绍了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基本过程和特点,对一般水电站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丽江市地质灾害易发性遥感影像判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IANG Qin  杨世瑜 《云南地质》2008,27(1):114-119
丽江市地质灾害多发,在滇西北旅游城市中较典型。应用遥感技术对丽江市地质灾害易发性的遥感研究,可突破传统方法,发挥宏观、综合、直观、快速特点,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何振强  吴升伟 《云南地质》2010,29(2):190-193
绿春是云南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县城,滑坡为突出的地质灾害类型,对县城滑坡发育特征、表现形式、出现时间、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为强化滑坡防治和管理、减轻灾害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蔡芝仙  张祖厚 《云南地质》2011,30(2):171-173
分析德钦县城地质灾害多发原因,针对特殊的地质环境采取的灾害治理的措施取得的治理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