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顾冉浩  王文  郭富雄  武晶 《水文》2021,41(2):38-44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过程普遍发生显著变化,而大量水资源分析计算工作必须以天然径流量为基础。以九龙江流域为例,提出将分项调查法与水文模型法相结合的流域天然径流量综合还原法,即采用分项调查法对主要水文站控制集水区的实测径流数据做还原计算,利用还原后的径流数据构建以子流域为单元的SWAT降雨径流模型,进而通过参数移用,利用该模型模拟得到全研究区不同子流域的天然径流数据。利用该方法得到的主要控制站及无径流观测子流域的天然径流数据均具有较高准确性。该方法既可以充分利用有资料流域的详实观测数据,又可以解决无资料区对天然径流数据的需求,可以为水资源评价、水量分配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蒋憬 《地下水》2019,(1):181-183
为研究甘肃省60余年来水资源状况变化,确保水资源评价成果的可靠性,需对径流控制站上游引水量、耗水量等按实际情况进行还原计算,形成天然河川径流量系列,并建立与面平均降水的双累积关系,对流域下垫面条件改变导致的入渗、径流、蒸发等水平衡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行一致性修正。本文以渭河甘肃段秦安水文站为例,通过对单站径流量和秦安站控制流域面积内34处雨量站资料逐年计算,并点绘秦安站面降水量与径流的双累积关系曲线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渭河流域秦安站多年平均(1956-2016年)实测径流量2. 799亿m3,还原后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3. 172亿m3,多年平均还原水量0. 373亿m3,消耗水量主要用于农业灌溉与工业生产;秦安站径流还原修正前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3. 172亿m3,修正后1. 871亿m3,修正量1. 301亿m3,减少41%,修正后径流系列可作为第三次甘肃省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径流系列。研究结果为满足新时期水资源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1,(3)
为研究乌拉斯台沟流域径流变化和径流量还原过程,选用温泉水文站和阿合奇水文站作为参证站。基于基础水文资料对径流量年际变化、年内分配和径流系列等径流特性进行分析,并对参证站的径流量还原计算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得到温泉水文站和阿合奇水文站断面不受上游引水影响,一致性较好的天然月年径流量系列,为后期水文计算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素霞 《地下水》2009,31(3):80-81
天然径流量还原计算是区域水资源量评价的基础,其计算精度直接关系到区域水资源量评价成果的质量.因此要准确计算区域的水资源量,必须对影响径流的农业灌溉耗水量、工业及城市生活引用河水的耗水量、水库蒸发损失水量、水库渗漏水量、水库蓄水变量、跨流域引(排)水量、河道决口或分洪水量进行还原计算,从而得到所需天然年径流量.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1,(1)
由于下垫面条件的变化,导致入渗、蒸发等水平衡要素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造成径流系数发生改变,用于水资源评价计算的天然年径流量序列失去了一致性。为了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准确性,对各主要水文站的年径流序列进行一致性分析及修正很有必要。选用水文站在水量还原计算的基础上,对其同步期逐年天然河川径流量进行系列一致性分析,最终得出甘肃黄河流域各主要水文站径流的修正值做水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1,(5)
年径流计算成果的合理与否是进行各类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本文以位于陕西富县的柳稍湾水库为例,为对水库控制流域进行年径流计算分析,针对水库控制流域内没有基本水文站的实际,选取与流域同一水文分区内的葫芦河张村驿水文站、沮河黄陵站和云岩河临镇水文站三处水文站为参证站,分别采用径流深等值线图法和水文比拟法对流域径流进行计算,并对最终成果进行比选评价。结果表明:由不同方法计算的柳稍湾水库控制流域年径流成果差异较大。以黄陵站为参证站的水文比拟法计算的成果最大,等值线图法的成果次之,以临镇站为参证站的水文比拟法计算的成果最小。考虑降水和流域面积的修正,最终选取以临镇站为参证站的计算成果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传统径流汇流模拟的时效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通用计算的径流汇流模型。模型采用纳维-斯托克斯作为基础方程。首先,文章探讨了利用通用计算进行径流汇流模拟的实现方法并设计了模拟计算流程。然后,以涪江流域中段为研究区域,将流域内25个常规站和区域站的实况降水数据为数据源,分别利用本文径流汇流模型和FloodArea模型对流域进行径流模拟,并将两种模型模拟结果与水文站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基于通用计算的径流汇流模型不仅在模拟效率上相对于FloodArea模型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模拟结果具有更小的水位变化误差,与水文站实测水文数据具有更好拟合效果。模拟时效性和结果准确性的同时提升表明本文的径流汇流模型对暴雨洪涝预警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颊河上游南乐站径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胜  蒋蓉 《水文》2004,24(5):37-40
实测径流是自然与人类活动双重作用的结果。通过对1956~2000年马颊河上游南乐水文站的实测水文资料、流域降水资料以及通过控制断面以上流域的用水和引水资料进行还原的径流序列的分析,揭示了天然径流的变化敏感地反映了气候的变化,人类活动已远远超过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通过分析2个时段降雨径流关系,揭示了近20年来与1956~1979年相比,同样降水量条件下径流量的增大,反映了产汇流条件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现有下垫面条件下还原天然径流是水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利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进行径流还原计算。以大汶河流域为例,选取流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能大致反映流域天然径流情况的雪野水库、黄前水库以及东周水库所控制的3个子流域,采用SUFI-2方法进行模型参数率定、验证和不确定性分析;根据就近性与相似性原则,进行全流域参数展布,并通过Arc SWAT2012分析计算大汶河流域内泰安市各分区地表水资源量。结果表明:3个典型子流域的P-factor均大于0.64,Rfactor均小于0.72,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相关性系数和纳什效率系数均高于0.77,径流模拟值和实测值拟合程度高。通过SWAT模型还原天然径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依据云南省滇中地区16个水文站共31年(1980~2010年)实测水文资料,应用二水源新安江模型进行降雨径流分析,用推理过程线法进行汇流分析,研究滇中地区产汇流参数地理变化规律,为无水文资料的中小河流开展水文计算和站网规划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分析得出的参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成果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孙明 《地下水》2007,29(2):5-9
平原区的水文计算在当前生态重建环境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仿雨试验,研究地面坡度小于 3‰的平原区降雨产流的特征,稳定降雨条件下径流系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最大径流系数法"对平原降雨产流的计算原理,对非稳定及天然条件下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径流计算.结果表明:(1)对仿雨实验变雨强径流计算,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相对误差平均为 6.43%;(2)对天然降雨过程的径流计算,计算实例结果误差为 5.9%和 10.9%.  相似文献   

12.
将强度折减法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折减土体强度,代入有限元程序进行计算,直至计算不收敛,此时的折减系数即为安全系数。结合工程实例,将强度折减法应用于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利用瑞典圆弧法,结合岩土工程设计类软件天汉以及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分析边坡稳定性,并对安全系数进行对比,3种计算方法得出的安全系数差别不大,安全系数精度都能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金锁 《探矿工程》2015,42(3):53-55
基坑隆起变形破坏是一种常见的基坑失稳形式。基坑隆起变形量监测存在一定困难,基坑坑底抗隆起稳定性分析主要是计算安全系数。目前基坑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计算方法主要有极限平衡、极限分析和强度折减等方法。结合工程算例,采用上述3种算法进行基坑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对比分析了各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极限平衡传统算法忽略的工程因素较多,计算结果过于保守,通过修正可以提高适用性。极限分析与强度折减的计算结果较为准确,但极限分析的破坏模式和强度折减中基坑稳定临界状态容许隆起量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表雨水汇流运动波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霞  刘佳明  张艳军  袁迪  宋星原 《水文》2015,35(2):12-16
从以圣维南方程为基础的坡面流角度出发,引入运动波描述城市地表汇流过程,同时考虑全面汇流和部分汇流,利用分级叠加法,对净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城市地表雨水径流过程用坡面流运动波方程进行模拟计算,并将地表划分成多个子集水单元,按照各子集水单元的地表属性分别得到相应的流量过程,最后汇总得到区域出口处的流量过程。最后用实测资料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拟合度较高,该方法得出的模拟结果基本合理,可在城市降雨径流计算等方面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径流计算是水利工程规划及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通过总结国内无资料地区径流计算的常规方法(水文比拟法、参数等值线图法、径流系数法等),列举SCS模型、IHACRES模型以及新安江模型等应用于无资料地区径流计算的水文模型,对今后无资料地区径流计算技术进行了展望。提出应尽可能选用多种方法进行径流分析计算,最终选择合理计算方法,以保证计算成果精度。  相似文献   

16.
Aizen  V 《冰川冻土》1993,15(4):517-534
在前苏联中天山进行了两年的野外调查研究,利用所得资料,建立一个计算亚大陆型山地冰川物质-能量交换和冰川径流的模型。找出了控制这一地区现代冰川作用的主要冰川气候因素并使之定量化。计算了一地区冰川在全球水循环中的作用以及输入这一封闭水系的水气,即贮存在这一地区的水分占大气总水汽通量的份额。发现全球大气循环变化同冰川作用的相互影响。此外,重建了这一地区冰川300年来物质平衡各分量。  相似文献   

17.
从Pα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影响凡计算的因素,并针对现行马两层计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计算方法。经实际资料验证,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甘肃中部集水观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甘肃省中部的3年集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径流系数与集水面材料、坡度、雨强的关系,并结合甘肃河东地区19个气象站的自记降水资料,估算了平均径流系数及其均方差等,为集水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二维运动波模型,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小流域场次降雨产汇流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典型小流域内不同区域(坡顶、坡中及坡底区域及距离流域出口的远近)种植植被时产流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小流域内植被分布对产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分布及其特性对小流域场次降雨产流有较明显的影响;下游区域种植植被的减水效果和延滞洪峰作用优于上游区域,陡坡区域减水效果优于缓坡区域,且郁闭度越大,这种差别越明显;在该研究条件下,下游区的减水效果可达到上游区的3倍;30%郁闭度条件下减水效果可达10%和20%郁闭度条件下的3倍和1.4倍。  相似文献   

20.
SCS模型中城市地区土壤AMC确定方法的改进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业耀  汪太明  香宝 《水文》2011,(4):23-26,57
估算径流曲线值(CN)是采用SCS模型模拟径流的重要过程,而土壤前期湿润程度(AMC)是估算径流曲线值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采用某次降雨前5d的降雨量来确定土壤AMC。以松花江流域大中小三种规模城市——哈尔滨市、长春市、佳木斯市、吉林市、梅河口市和勃利县城区为例,分析了土壤AMC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法。研究表明,原方法适合于城区绿地,但不适合于城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AMC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以某次降雨前5d降雨量与气象蒸发量差值确定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AMC,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在除绿地外的其他土地利用类型中,改进方法优于原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