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4,(7):64-65
“世界科学情报系统”(World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外文缩写为 Unisist)是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Unesco)的一个所属机构,1972年这个组织的第17届大会批准建立的,1973年11月5—9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世界科技情报系统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我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与上海科技情报所均派有代表参加,第二次会议将于1975年5月仍在巴黎召开。世界科学情报系统的组织,目的在于协调现有国际间科技情报组织工作发展需要的合作趋势,预期达到各国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灵活而又松散的世界科技情报合作网。国际间由于发展工业,科技情报是四大资源之一,既要争夺科技情报,又要相互利用;同时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学科交叉,非专业范围内所能完全解决问题;又因大型综合设计(原子能、宇宙航行及海洋研究等)的出现、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以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技》1978,(4):1-2
气象科技情报工作,是气象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发展我国气象科技事业的“尖兵”,是各级领导指挥生产、组织科研的“参谋”。为加强气象科技情报交流,需要建立全国气象科技情报网,特拟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1974,(7):64-65
当前,全国批林批孔运动正在深入、普及、持久地开展,科技战线和各条战线一样,形势一片大好,科技情报事业也正在蓬勃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创造和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了使我国科学技术更有计划地发展,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和国家计委的具体部署,正在组织编制全国科技发展长远规划。科技情报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也需相应组织编制长远发展规划。中国科学院全国科技情报长远规划领导小组已在九月份分批、分片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及各部门情报工作规划座谈会,具体工作由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负责组织进行。国家机关各部、委的座谈会已于9月9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国科学院四  相似文献   

4.
张晓春 《四川气象》1997,17(2):59-59,58
从提高科技情报人员业务素质,运用先进技术管理科技资料以及切实加强与科技情报单位横向联系等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搞好气象科技图书服务和咨询工作,以充分发挥科技情报室信息“集散地”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人民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中,在国内外一派大好形势下,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于1975年5月3日—15日由中国科学院主持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科技局和科技情报机构的负责同志,部分基层单位的工人、贫下中农代表,国防系统有关单位以及有关新闻单位、高等学校的代表等共286人。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负责人陈仲甫等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近十几年来,在大气科学领域内的国际合作,范围广泛,关系协调,成果丰硕,与其他领域的国际合作相比,堪称“国际合作的一个典范”。为什么气象领域的国际合作会如此卓有成效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气科学的性质所决定的。大气无国界,大气科学发展到今天,面临的问题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尖锐,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努力是办不到的,必须依靠国际间的密切合作,依靠整个气象界的紧密配合,甚至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得到解决。气象科学又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各类社会,社会各阶层,各行各业都需要气象服务,因而这种合作得到了普遍支持。其次,这种国际合作能够有效的进行,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整个科学技术进步了,才能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技》1976,(8):27-2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科技情报战线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1976年5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科技情报工作为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服务经验交流会,现将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十五”发展计划的目标与任务是:解决气象业务现代化进程中监测、预测业务系统提出的急需解决的“高”、“新”科学技术问题以及减灾、防灾和大气环境保护等国家急需的科学技术问题;针对国际大气科学前沿领域和未来发展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具有综合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应用于国家减灾、防灾领域。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十五”计划的制定,以设计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十五“科技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通过气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推动气象事业科技进步,加…  相似文献   

9.
《气象科技》1977,(7):32-32
在华主席的抓纲治国伟大战略决策的鼓舞下,为适应农业大干快上太好形势的需要,促进我国人工降雨、消雹工作的发展,1977年6月16—20日中央气象局气象科技情报研究所与科教处在北京联合召开了一次小型的“复合推进剂研制工作座谈交流会”,参加会议的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5,(1):41-41
分析国外科技的情况、条件,揭露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本质,也应当要反映、报道两霸的有关气象技术事故与失败的经验,不完全都是“先进技术”。以当前世界尖端技术发展来看,虽然卫星、空间实验船、火箭、雷达、激光、高次电子计算机,以及一些自动控制装备等,都不是气象科学本身发展的结果,但是几乎均先后用在气象探测方面。而苏修气象工作,不但大部分掌握了这些探测资料,而且  相似文献   

11.
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中指出:“对于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要认真学好,拿来为我所用。”为了开阔眼界,学习外国气象科学技术,促进我们的气象工作,这里介绍美国、日本等几个国家气象台站装备情况,供参考。美国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77,(5):2-3
在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和第二次全国气象部门学大寨经验交流会议精神的高潮中,为了进一步作好气象科技情报服务工作,促进气象事业的发展,为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多作贡献,我们以阶级斗争为纲,认真总结了开展气象科技情报服务工作的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我州气象科技情报工作的每一点成绩,都是在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取得的。  相似文献   

13.
1987年7月20—24日在英国雷丁(Reading)召开了“卫星和雷达图象物理解释工作会议”。参加会议代表76人,来自欧洲、北美、南美、大洋洲和亚洲的23个国家。共31篇报告。这些报告反映了当前卫星气象学的国际  相似文献   

14.
由沈阳市气象局专业气象台台长姜晓艳主编、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科普专集《气象风云》与读者见面了。这是近年来沈阳市气象局与《沈阳晚报》密切合作的结晶 ,也是沈阳气象工作的一件大事 ,我谨在此表示祝贺 !气象科普 任重道远刘桂芬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迄今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 ,也是科学技术发展演进和日益显示巨大威力的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之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就要努力加速科技进步和提高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素质。科普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包括农业科学技术和气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性知识经济时代日趋临近。江泽民主席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在我国,一场与国际同步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即将到来。在此前的农业...  相似文献   

16.
本从西部科技情报工作的现状分析着手,分析了西部科技情报工作目前所处的水平与存在的差距,提出了西部开发中科技情报工作建设的措施,并针对科技情报服务工作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改进与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气象事业是公益性的科技服务事业,属于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行业。国运兴,带来科技兴、事业兴;科技兴,促进事业兴、国运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4O周年来,在党的科技工作基本方针指引下,在中国气象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艰苦努力,气象科学技术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是国家强盛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将着重分析自治区成立40周年来气象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性变化的主要表现和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我国气象工作重点开始向现代化建设的轨道转移。国家气象局制订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发展纲要》指出了奋斗目标:“到本世纪未力争建成适合我国特点,布局合理,比例协调,比较现代化的气象业务技术体系,在科学技术上达到经济发达国家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水平。1990年前主要为九十年代加速发展创造条件,打好基础。”根据国家发展纲要的总目标,从我省实际出发,省局于“六五”后期制订  相似文献   

19.
《浙江气象》2012,33(3):48-48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已经初步建立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决策支持系统,并完善了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抢险指挥车集成系统,这些成果已应用于湖北省及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日前,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极端冰雪气候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的课题负责人、三峡大学教授卢应发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20.
美国气象学会和“国家科学作家协会”(Tn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Writers)1968年4月在纽约所主办的“科学作家进修班”汇编的《人工影响天气常用辞汇》一册,已于1972年美国气象学会重印出版。辞汇内多选录自美国气象学会出版的R.E.胡施克(Huschke)所编纂的《气象学辞典》一书。该书已由江西省吉安地区气象台柳崇健译出,现存中央气象局科技情报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