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城市不断升级、扩张的影响,彩钢板建筑群作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产物大规模出现,其是城市脆弱区的典型代表建筑物之一.彩钢板燃点低、布局间距小,存在较高的火灾安全隐患,合理的消防站点布局是城市火灾高发区最有力的安全保障.因此,本文以兰州市主城区作为研究区,首先,利用彩钢板建筑群、POI和城市火灾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相关性计算等方法划分研究区内火灾风险分布等级;其次,借助"位置-分配"模型并结合优化目标进行模拟运算.实验结果表明:①兰州市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均存在大规模的彩钢板建筑群,火灾频发、救援难度大.②彩钢板建筑群、POI点与火灾点的耦合度较高,二者结合可以全面、精确地模拟火灾发生点.③兰州市高火灾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刘家堡街道、建南路街道、皋兰路街道等区域.④现有消防站点5 min响应时间内的覆盖率为26.19%,高火灾风险区的覆盖率为44.41%.通过多次迭加计算,最终确定最少需增加14个消防站点,可满足当前优化目标.经过优化调节,各项指标均有较大提高,能够满足现阶段区域的消防救援需求.  相似文献   

2.
合理规划消防站的位置对城市火灾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市为例,采用“基础地理数据+互联网POI”的多源数据融合模式,借助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利用火灾风险指数评估方法识别全市火灾风险高发区域;以消防车出警实际路径为依据识别现有消防力量覆盖薄弱区,采用最小点位方法确定实现全市消防力量“5 min覆盖”目标所需的最少新增消防站数量,并根据全市火灾风险等级和用地情况划分规划新增消防站建设时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早期消防站布局不合理带来的问题及提高火灾救援效率,本文选取徐州市区为研究区域,对消防站、可能火灾点、交通网络等进行可视化表达,利用点密度和回转半径分析可能火灾点的空间分布特征;最近距离模型辅以C#代码选择最优路径,并利用网络分析和泰森多边形对消防资源分配进行多角度的空间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1)可能火灾点的分布总体上呈现出由中心向郊区减少的趋势,集中分布于市中心8 km半径范围以内;2)单个消防站服务的可能火灾点,数量为19—194个不等,距离为40—8735 m不等,30 km/h车速下仅能覆盖33.95%的范围.未来消防站的规划要注重城市化扩张地区的消防要素分配,不可只注重市中心,而忽略市区边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GIS"位置分配"基本原理和优化模型,基于地形图构建路网模型,应用最小化设施点数和最大化覆盖范围模型确定布局方案,划定管理服务区优化消防站选址。通过对消防站可达性及消防出行机动能力分析,找出消防站布局规律,为城市消防站布局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升南通市消防站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在分析现有消防站布局的基础上,利用GIS和定位-配给模型完成了南通市区消防站布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5 min响应时间标准下,现有消防站对于重点消防单位、危险源、居民小区的覆盖率分别为87.59%、86.89%、86.48%,城市消防安全保障较好,但在该区东北和东南城乡结合部消防力量严重不足。2)在综合考虑道路阻抗、水域分布、防护子区域风险等级等因素后,本优化方案指出,该区域应在现有消防站布局的基础上增设4个消防站,即南通市野生森林动物园附近、南通市竹行小学附近、南通农场中心渔场附近和通常汽渡管理处附近。该优化研究可为南通市消防站合理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洁然 《北京测绘》2023,(11):1552-1556
如今我国一、二线城市普遍建筑规模大、人口密集、功能复杂,城市灾害风险更大,一旦发生大的灾害后果将会很严重,因此应该重点关注人员密集、消防难点区域,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加强城市安全韧性监管,提高应急预警能力。文章以北京市地理国情监测(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和高德兴趣点(POI)作为数据源,研究创新网络空间分析技术的新应用,并将道路、建筑等实际地物等实际地物作为参数,应用数学分析法构建消防风险评估模型和消防机构布局合理性评价模型,以地理空间的角度分析当下北京市核心区的消防机构空间分布问题。成果表明,通过地理空间分析的方式对城市内消防机构布局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估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为今后韧性城市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基于网络Voronoi面域图的最大覆盖选址模型及相应的粒子群优化方法,并应用于城市响应时间敏感型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优化。本文考虑设施功能沿交通网络辐射以及需求非均匀分布情形,对设施在网络连续空间上进行布局优化,选址模型采用网络Voronoi面域图划分布局设施的功能辐射域,以启发空间优化最小化重叠覆盖。模型同时顾及了设施利用率的最大化,规定设施对给定距离以内的需求实行的完全服务覆盖和对给定距离以外的需求实行随距离衰减的部分服务覆盖。本研究提出基于遗传机制和广义Voronoi图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以提高其空间优化性能,通过对南京市消防站最大覆盖空间优化实验表明,该研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可应用于城市化区域应急设施最大覆盖空间优化。  相似文献   

8.
禹文豪  艾廷华  刘鹏程  何亚坤 《测绘学报》2015,44(12):1378-1383
设施POI(point of interest)在城市地理空间中往往聚集分布,呈现热点特征。对该类POI分布热点的分析大多采用基于欧氏距离的空间密度估计,忽略了城市空间通达、连接是沿着街道路径的事实,从而很难准确、客观地反映城市功能的热点布局。本研究针对该缺陷,利用基于网络路径距离的核密度计算方法确定热点的区域密度,并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网络分析算法。该算法扩展二维栅格膨胀操作,以一维形态算子的连续扩展计算POI在网络单元上的密度值,通过评价试验表明,该算法比现有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通过实际POI数据分析发现,考虑街道网络约束的热点范围可凸显设施功能沿交通网络布局的空间特征,为区域规划、导航以及地理信息查询等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空间知识与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9.
纪亚洲  陈冬  李保杰 《测绘科学》2012,37(5):151-153,159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价是城市消防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本文在研究火灾风险影响因素与空间及地类关系的基础之上,将GIS技术引入城市火灾风险评价领域,构建了基于地理网格的地类火灾风险扩散模型。并以徐州市区为例,通过对各影响因素的空间地类阻隔扩散分析与叠加分析,得出任意分辨率网格的火灾风险等级,为未来城市的火灾预警与资源优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刘家男  刘艳芳  王祥  张扬  安睿 《测绘科学》2021,46(10):202-211
为了判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潜力、合理规划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以有效解决用地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该文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综合考虑地质环境适宜性、既有建设限制性、社会经济效益3方面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地下空间开发潜力综合指数,并综合考虑武汉市生态保护、文物保护限制进行潜力分区.结果表明:高、中、低潜力区及禁止开发区面积分别占主城区总面积11%、53%、1%及35%,高潜力区主要分布在武昌沙湖、南湖周边,对于禁止开发区和低潜力区应严格禁止开发或采取保守策略.本研究采用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成果可为后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