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城市空间研究视角从物理经济空间逐渐转向为以人为中心的城市活动空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交通条件改善,城市活动空间格局持续变化.受限于长时间序列个体活动数据的缺乏,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一活动空间及活动汇总层面,存在空间上覆盖不全、时效性不够等问题,导致对城市活动空间演变的微观过程理解不足.尤其对于城市要素(例如:住房、交通等)如何影响个体行为,进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过程还欠缺理解.大数据时代下,海量个体出行数据使得实时、大规模、多方位感知人们时空行为成为可能,为定量理解城市活动空间动态提供了新的途径.论文从"人(行为)-空间(结构)-城市(要素)"交互视角出发,从居住、职住和日常活动空间三个维度提出城市活动空间动态研究框架,并以深圳市为例展开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驱动的人类移动模式和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基于个体粒度的海量时空轨迹获取人类移动模式成为可能。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基于手机通话数据、公交卡刷卡记录、社交网站签到数据、出租车轨迹、银行刷卡记录等进行了人类移动模式的研究,这些研究丰富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时空分析方法,为从个体角度审视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并可以应用于交通、公共卫生等领域。总结了基于大数据的人类移动模式研究流程,归纳了人类移动模式的基本度量方法,探讨了解释所观测移动模式的模型构建方法,指出了地理环境对于移动模型建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作为移动社交网络的主体,人们移动带来的位置轨迹不仅记录了人的行为历史,也记录了人与社会的交互活动信息。移动社交网络中位置轨迹数据的分析与利用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概述了轨迹数据可视分析中的几种方法,总结了轨迹数据可视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辜寄蓉  何勇  蒋谦 《测绘科学》2015,40(5):63-70
针对农村土地资源空间结构模式研究不足的现状,文章采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在总结前人提出的7类典型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结构及其空间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拓扑结构定义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空间结构,构建了包含廊道空间特征和斑块空间特征的空间结构识别指标体系,对空间模式进行识别;结合经济因素,分析了不同用地结构空间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城市居民通勤活动分析是解决城市职住失衡和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支持。移动轨迹大数据增加了城市居民通勤活动观测的数据类型、数据规模、采样频率和信息量,有助于揭示就业居住空间模式和通勤活动的内在规律。概述了多学科领域城市居民通勤活动研究及相关移动轨迹数据分析的进展,明晰了通勤活动分析的概念、指标、模型和方法。从城市居民通勤活动的行为特征、空间格局和受职住空间影响这3个方面,给出了移动轨迹数据支持下的居民通勤活动分析技术架构,指出城市居民通勤活动分析技术正朝着城市规划、交通预测和移动轨迹大数据的多学科交叉理论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理时空大数据被广泛用于城市功能结构识别,其中功能层次性的研究对于系统理解城市功能的结构特征和分布形态具有重大意义,但相关研究仍处于空缺状态。基于时序出租车出行数据和感兴趣点数据描述居民出行模式,结合动态时间规整和K-MEDOIDS聚类算法识别城市的功能属性和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随着层次细致程度的提升,其功能属性由"职-住"二元结构向"职-住-休"三元结构发展;其空间结构符合环状圈层构造,功能由外围的居住游憩向中心的商业休闲过渡,并在不同的圈层上呈现出各自的功能倾向。这为城市规划人员系统理解城市功能的属性变化和结构特征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工业城市建设用地时空扩张遥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2000─2015年间黑龙江省工业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规律,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3个城市(分别简称哈、大、齐)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扩张强度与速度指数、紧凑度、增长弹性系数、分维指数、变异系数和空间重心转移模型等,探讨哈、大、齐建设用地扩张时空特征。研究表明:2000─2015年间哈、大、齐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态势显著,建设用地增长近1倍;城市整体投资效益不高,其中大庆建设用地利用效益最低且年均扩张变化率的变异系数最大,齐齐哈尔与哈尔滨年均扩张变化率的波动相对较弱; 2000─2010年间工业城市扩张形态简单,2010─2015年间扩张模式趋于多元化且边缘不规则、形态复杂;哈尔滨呈现"北跃南拓、东优西扩"发展格局,大庆呈现斜"T"形扩张格局,齐齐哈尔呈现斜"上"字扩张态势;哈尔滨的西南、西北部已成为城市扩张的热点区,大庆建设用地重心移动轨迹为"西南—东南—西南",齐齐哈尔建设用地有自东北向西南移动的趋势; 2000—2010年间除大庆外其他城市重心向市政府方向移动,2010—2015年间向远离市政府方向移动;建议政府在工业城市发展过程中制定适宜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监管力度,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从而保护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背景下的虚拟地理认知实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胡明远  林珲 《测绘学报》2018,47(8):1043-1050
如何构建新一代的虚拟地理认知实验研究范式,从海量人类活动和地理数据中挖掘人地交互过程中的新模式、新知识成为新一代虚拟地理认知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首先提出了在数据密集型科学研究范式下的虚拟地理认知实验框架,阐述了从环境心理学的视角,结合多源人类活动大数据、城市环境大数据构建实验平台的方法,进而支持地理知识工程的构建。其次,本文介绍了基于海量街景数据和对应的个体情感评分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的相关方法和统计模型来进行认知知识挖掘的案例。实验发现了可视域中与个体对场景的情感维度-压抑感具有较高相关性的一系列视觉要素,如植被、建筑、车辆等,并通过回归分析予以量化。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城市时空行为研究面临变革。传统的城市时空行为研究方法并不能涵盖居民空间移动的复杂性和工作生活的移动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博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社交网络。本文通过获取新浪微博的签到数据,应用GIS软件分析北京地区居民行为的时空间关系。研究发现:工作日的热点要比周末集中很多,上下班高峰期多条地铁线路客流量较大,北京地区办公地区比居住地更加集中。  相似文献   

10.
换乘问题直接影响数十万乘客出行方便,已成为影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营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武汉市2015年3月份完整一周的公共交通智能卡数据(smart card data,SCD),识别公共交通换乘行为,研究乘客换乘时空特征,分析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总结换乘出行模式。研究结果如下:①换乘行为在工作日和休息日均呈现早高峰单高峰分布,大概率存在加班行为;②换乘行为地理特征的3个影响因素为城市地理格局、轨道交通建设、站点辐射范围;③根据武汉市的圈层结构和换乘出行方向,将换乘行为总结为4种模式。基于交通大数据识别乘客换乘行为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归纳换乘模式,可为城市规划、城市空间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