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神奇的化学地球:地球化学元素图谱如何绘制?地球具有物理和化学属性。地球的物理属性包括大小、空间、形状、密度、电性、磁性、引力、运动等,研究地球这些物理属性的学科叫地球物理。地球的化学属性包括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含量、分布、变化等,研究地球化学属性的学科叫地球化学。"化学地球"不是一个学科概念,而是特指将组成地球的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含量和时空分布生  相似文献   

2.
本书是一部专题而又较系统地介绍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性教科书,分为上、下篇,共18章。上篇12章为地球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分别论述地球信息科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作为地球信息科学的方法与技术的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地球信息空间数据库技术、空间信息分析模型、可视化方法技术,地球信息标准化与规范化、地球信息共享,地球信息综合制图、地学信息图谱等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崛起的崭新学科。它是伴随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网络等多学科的理论渗透、技术集成,综合研究地球科学复杂系统的学科领域。地球信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应对“数字地球”战略与全球变化等科学问题,探索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方法和地球信息时空图谱等新学科生长点的应用基础科学;并逐步形成地球信息科学技术融合体系,因此又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地球环境变化和资源短缺的现象,令人类社会面临巨大挑战,因而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我们需要知道地球具有物理和化学属性:地球的物理属性包括大小、空间、形状、密度、电性、磁性、引力、运动等,研究地球这些物理属性的学科叫地球物理;地球的化学属性包括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组成、含量、分布、变化等,研究地球化学属性的学科叫地球化学。“化学地球”不是一个学科概念,而是特指将组成地球的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化学元素及其  相似文献   

5.
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 2 1世纪信息时代崛起的崭新学科。它是伴随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网络等多学科的理论渗透、技术集成 ,综合研究地球科学复杂系统的学科领域。地球信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高新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 ;探讨应对“数字地球”战略与全球变化等科学问题 ,探索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方法和地球信息时空图谱等新学科生长点的应用基础科学 ;并逐步形成地球信息科学技术融合体系 ,因此又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学苑动态     
《地球信息科学导论》简介本书是一部专题而又较系统地介绍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性教科书,分为上、下篇,共18章。上篇12章为地球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分别论述地球信息科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作为地球信息科学的方法与技术的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地球信息空间数据库技术、空间信息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鲁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查清该区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迫切需要开展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鲁西北覆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以区域地球化学方法为主体,结合土壤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灾害地质、地球物理、遥感地质、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对该区的区域农业、城市、主要名特优产区、主要地方病流行区等地域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进行评价;建立鲁西北覆盖区多层次生态地球化学信息系统,为山东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区域生态地球化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球信息科学》是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200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ISSN中国国家中心批准,正式向目内外公开发行。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兴学科。它融合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网络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是综合研究地球科学复杂系统的新领域。地球信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高新技术发展与交叉的必然产物。它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方法和地球信息时空图谱技术,实现对资源、环境协调发…  相似文献   

9.
从桐柏─大别山成矿带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入手,分析与金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因素的地球物理场及地球化学特征;建立区域金矿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0.
固体潮水平分量的国内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观测固体潮水平分量的作用和意义 1.研究地球物性及地球内部结构 众所周知,在日、月引力作用下,整个地球体形发生弹性形变,并且引起地球旋转轴发  相似文献   

11.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各部分(地壳、地幔、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中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分布、存在形式、共生组合、集中分散及迁移循环规律的科学。 以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利用优化自然过程改变地球化学作用方向,实现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和方法,称之为地球化学工程学,这是荷兰  相似文献   

12.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是呼唤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和善待地球的日子,更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日子.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2015-09-23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模式1.0及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原型系统正式对外发布。这款"探索地球系统"可以帮助科学家进行短期气候预测、灰霾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新发布的地球系统模式1.0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地球系统模式,包含完整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分量,集成大气、海洋、海冰、陆面水文、大气化学和气溶胶、动力学植被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等子系统模式,通过耦合  相似文献   

14.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4月22Et)是呼唤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和善待地球的日子,更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日子。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地球年。今年4月22日是第39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同国际地球年中国行动的主题一样——“认识地球,和谐发展”。目的就是向社会公众普及地学知识,使公众深刻认识我国的资源与环境形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这个全人类共同讴歌地球母亲、保护资源环境的日子里,我们更加期盼真切地认识地球,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善待地球,祝愿我们人类能够和古老的地球一起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4月22日,我们迎来了第48个世界地球日,这是宣传我国国土资源国情国策、提高公众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意识、普及地球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时机。国土资源部把这次地球日主题定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众所周知,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人类最重要的财富。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无时无刻不在索取地球资源,然而,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着地球资源不断地被开发利用,地球环境持续恶化,保护地球、保护资源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是呼唤人们尊重地球、保护地球和善待地球的日子,更是我们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日子。今年,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当前,全球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地球的负担正在变得越来越沉重。因此,善待地球,保护地球家园已成为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今年,我国开展以“善待地球——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坚持科学的发…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讯、交通事业的飞跃进步,极大地拉近了地球的空间距离,强化了世界各国、各地的依存度。偌大地球,现在被人们称之为“村”——地球村。地球日,自然就是地球村全体“村民”的共同节日了。之所以设这个节日,就是希望提醒全体“村民”,不管大国还是小国,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都要牢记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做一个负责任的地球村居民。大家在关注自己利益的同时,更要尊重和关注地球村居民的整体利益,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地球,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地球信息科学》是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2001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ISSN中国国家中心批准,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006年经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自2007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兴学科。它融合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信息网络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综合研究地球科学复杂系统的新领域。地球信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高新技术发展与交叉的必然产物。它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  相似文献   

20.
地球信息科学是面向21世纪形成的新兴学科。它是融合地球信息,遥感信息科学,全数字制图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多维可视化技术和信息网络等多学科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于一体的科学体系。它以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方法和地球信息时空图谱等,新学科生长点的科学研究。陈述彭先生从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和信息科学的高度,运用系统工程学原理,勤奋治学,长期潜心研究,将地理信息制图,遥感信息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等融汇贯通,拓展了地球信息科学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