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东阿县城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阿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隶属于聊城市。东阿县城区目前易于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热储层主要为新近系明化镇组中下部和馆陶组。热源以正常的地温传导为主,深部热流沿断裂带上涌及断裂活动产生的热量也是区内增温热源[1]。  相似文献   

2.
朱喜  王贵玲  马峰  张薇  张庆莲  张汉雄 《地球科学》2021,46(7):2594-2608
雄安新区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层中具有丰富的中低温地热资源,研究其地热流体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可分析地热资源的形成机制,对推动雄安新区深部地热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太行山区雾迷山组为基岩裸露区,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基底埋藏较深,两个系统的地热流体经历不同的水岩相互作用,导致水化学特征有一定差异.通过对保定以西太行山区-雄安新区共26组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样品的水化学及同位素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地热流体的补给来源及经历的深部地热循环过程.太行山区雾迷山组流体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型为主,雄安新区以Cl·HCO3-Na型为主.地热流体均来源于大气降水,通过断裂、裂隙等通道入渗,在长距离运移过程中伴随有矿物的沉淀和溶解现象,水岩相互作用逐渐增强.深部热循环深度为2 880.26~4 143.42 m,均值为3 700 m,深部热储温度为160℃左右;地热流体在深部通过断裂上升过程中,由于传导冷却、冷水混入及深部热源通过结晶基底的热传导作用,在750~2 100 m的凸起处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地层中封闭聚集形成热储层,热储平均温度为70℃左右,属于对流-传导型地热系统.   相似文献   

3.
在太康隆起尉氏段,通过地热地质调查了解区内地热需求、开采现状;通过大地电磁测深和二维地震等地球物理勘查方法,预测了新近系热储层底面和奥陶系热储层顶面构造形态和埋深;利用地热钻探验证了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性特征等地热地质特征;采取抽水试验和水质分析等室内试验,对地热水进行了应用评价;利用石油参数井、WR-1地热井和区内煤矿预查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地热成因和地热地质条件,确定了研究区新近系馆陶组和深部碳酸盐岩热储的地热勘探远景,指出研究区中深层地热的勘查开发方向,为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湖州地区地处杭嘉湖平原,地热资源开发具有良好的前提条件。以往的地质勘查工作中,由于上部白垩系和侏罗系较厚,对深部钻探控制程度不够,影响了该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分析该区地层、含水层,特别是断裂构造的基础上,对区内的热储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区内热源主要来自区域大地热流;盖层主要为分布连续是,且受断裂构造影响相对较少的侏罗系及白垩系;热储层有二叠系长兴组、栖霞组,石炭系船组、黄龙组以灰岩为主的灰岩热储和由泥盆系五通组、志留系茅口组砂岩组成的砂岩热储;热储通道为区内发育的深大断裂及其次生构造。构建了区域地热模式。根据地热赋存状态、盖层条件等,结合当前地热开发现状,将湖州地区划分为四个地热分区,认为Ⅲ区地热开发条件为最好,是首选区域,以控制层状热储(石炭、二叠系灰岩)为主;Ⅱ区次之;Ⅰ区断裂发育,缺乏有效盖层条件,若开发地热资源,则应以寻找深层对流型热储(深大断裂)为主;Ⅳ区因盖层厚度偏大,地质情况不明,现阶段开发地热资源需慎重。该研究对指导下一阶段区域性地热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蔚县盆地属于断陷盆地型层状热储低温地热田。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为热储层,上地幔传导热为主要热源。盖层主要由第四系和侏罗系构成,寒武系—奥陶系也起到了盖层的作用。以阳原南山断层和蔚县南山断层为南、北边界的蔚县地块呈一总体倾向SE的单斜构造,蓟县系等地层埋藏深度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加深。盆地北部山区岀露的长城系—蓟县系接受大气降水后,顺层向深部运移,运移过程中不断有沿破碎带、裂隙垂直下渗的相邻含水层水补给。蔚县南山断层阻断地下水继续向南运移的路径。经过深循环并被上地幔传导热加热后的地下水封闭或半封闭于长城系—蓟县系中形成层状热储。热储层埋藏深度较大的壶流河以南地区,特别是大型断层附近,以及松枝口—右所堡等张性大断层与阳原南山断层、蔚县南山断层等NE向阻水大断层的交汇部位,如三马坊、北洗冀、麦子疃东等地带,次级断裂构造较发育,岩石破碎,利于地热流体的存储和运移,应作为今后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是新区规划建设的第一个安置区, 具有较好的地热资源赋存潜力。查明该地区地热地质条件, 准确评估其地热资源量, 可为雄安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源结构转型提供理论支撑。本文综合分析深部地质结构、断裂分布、地温场与水化学场等, 揭示了容东片区地热资源赋存特征和形成机理, 采用采灌均衡法综合评价了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地热资源量。主要结论: (1)本区的主要热储层包括新近系明化镇组孔隙型砂岩热储、蓟县系雾迷山组及高于庄组碳酸盐岩热储、长城系碳酸盐岩热储; 其中, 蓟县系热储为地热勘查开发主要目标层段, 其水温约为50 ℃, 储厚比为20%~40%, 储层最大孔隙度为11.3%。(2)西北部太行山地区大气降水是本区地热资源的补给水源, 地下水沿断裂经深循环被深部热源加热, 而后沿导水断裂带运移至凸起处强岩溶裂隙发育区, 形成水热型地热系统。(3)容东片区蓟县系碳酸盐岩热储在采灌均衡条件下热储地热流体可开采量为1.33×104 m3/a, 地热流体可开采热量为0.95×1015 J/a, 折合标准煤3.23万吨/年。以上研究助力构建雄安新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7.
毕节市金沙县安底镇位于安底穹隆轴部,在收集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及地热井资料基础上,通过综合研究,分析了金沙县安底地区地热资源的形成背景、热储构造、赋存特征及热矿水成因。区内热储构造为安底穹隆,导热构造为龙井坝断层,属典型的"褶皱隆起断裂对流型"地热系统,大气降水沿北西、南东侧安底穹隆背斜翼部碳酸盐岩分布区断裂、构造裂隙,由北西、南东向背斜轴部进行深循环,地下水向深部下渗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不断与地壳地温梯度场热的交换,形成热矿水。  相似文献   

8.
热源、热储层(砂体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地温场等是影响地热资源评价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渭河盆地西安凹陷-西安市延长石油西化小区为例,在收集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地层测温、测井、岩芯分析等资料,分析了研究区地温场特征、热储层特征及地热资源量,运用多种参数对热储层有利区进行了综合评定。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石油西化小区属地热异常区,地温梯度为3.5℃/100 m;研究区张家坡组、蓝田灞河组砂泥岩互层发育,砂厚分布在40~140 m之间,平均孔隙度分布在15.68%~30.3%之间,蓝田灞河组砂层厚度、地层热量、含水量和总热量均高于三门组和张家坡组地层,地热开发条件最好;综合考虑砂体厚度、地层含水量、地温梯度、地温、热储层物性因素,认为西安凹陷延长石油西化小区地热开发应选择蓝田灞河组为主要目的层段,最优的地热开发方式应采用采灌平衡法进行地热开采,综合考虑研究区更宜选择中深层地埋管井下换热方式进行地热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岸上襄郏断层的地热地质条件分析,表明该断层在研究区可分为三部分,且以南部地热异常最为明显;热储盖层为其上覆二叠系含煤地层和第四系砂泥岩,主要热储层为寒武系固山组白云质灰岩;热水的水质类型为HCO3SO4—NaCa,大气降水是热水的主要来源,地下热水的垂直运移是形成热水主要原因。根据注水试验资料评价了断层带的地热资源量,按照地热资源利用率为15%,初步估算了断层带地热资源量为2 491.735万t标准煤,认为采用注采结合的方法开采地热资源是较为合理的。最后建议加强中部地区地热资源的进一步勘查研究,以获得更多的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10.
章丘市枣园桃花山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根据煤矿勘探和地热普查成果,对桃花山地热田的地质背景、热储特征、地球物理化学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桃花山地热田属于典型的带状兼层状、对流兼传导型地热田,热储层为奥陶纪马家沟组灰岩,该区地温梯度主要受断裂控制,断裂导热是形成该地温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地热水水源主要为渗入的溶滤水。  相似文献   

11.
赵杰  郭清海 《地球科学》2023,(3):1107-1117
传统热储法进行地热资源评价虽简便,但评价结果误差通常较大,本研究以施甸地热田为研究区,基于区内地质和地热地质条件,结合地球物理和钻孔资料,用GMS软件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展示了研究区地热储层和盖层的展布情况.考虑到研究区内地热资源评价参数的差异,按照热储温度将研究区划分为9个子区,结合已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计算热储体积,利用改进的热储法来准确、动态评价研究区的地热资源量,计算出研究区地热水中储存的热量为1.38×1017 J,热储岩石中储存的热量为1.49×1019 J,地热资源总量为1.5×1019 J.根据地热水可开采量计算结果,若合理开发利用施甸地热水资源,每年可节约4.36×107 t标准煤.本研究为施甸地热资源的科学、合理评价提供了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廊固凹陷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对其热储层特征及成藏机制进行研究可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对JZ02地热井热储层的地热地质条件、水化学特征、抽水回灌试验研究分析,确定了地热水的补给来源,分析了地热水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该地热井碳酸盐岩热储层岩溶裂隙不发育,表现为低渗透率高热导率的特征,热储层地温梯度较低,仅为1.00℃/100m。同时,大地热流值也呈现出凹陷区低值的特点,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太行山和燕山的大气降水经补给径流后,经大兴断裂带渗入深部地层,受到深部地热和岩石放射性生热的热量不断加热,断裂带为深部热源向上循环提供了通道,碳酸盐岩热储其上覆盖的新生界砂岩和泥岩地层形成良好的保温盖层。  相似文献   

13.
归纳了新疆塔什库尔干谷地地热地质条件,分析了区内地质构造、地温分布、地热流体化学及同位素特征,研究了地热形成机理,计算了曲曼地热田的地热资源量和可开采量。结果表明: 研究区地热资源受断裂构造控制; 地温变化与盖层、完整基岩、断裂带(热储)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目前实测最高热储温度为161 ℃,深部热储计算温度可达222~268 ℃,地温梯度最高为149.20 ℃/100 m; 地热流体具有深循环特征,与浅表冷水的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 地热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在断裂及裂隙内储存、运移、富集,在侵入岩体放射性生热和结晶余热的热量供应下,地下流体不断与围岩进行热量及物质交换,在热储围岩和盖层中,热量以传导方式为主,在热储内,热量以对流方式为主; 曲曼地热田储存的热量为55.919×1011 MJ,地热流体可开采量约为12 593 m3/d,产能(热能)约为77.9 MW。因此认为,塔什库尔干谷地热储埋藏深度浅,易开采,具有可观的直接和间接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济源市盘古寺-五龙口断裂带地热区地热水化学特征和估算地热资源量,在分析地热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地热井地热水水质分析结果,采用Gibbs图对地热水的水化学类型和地热水化学组分成因进行分析,采用热储法对地热区的地热资源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第四系松散岩热储层地热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热储层地热水化学类型为SO4·HCO3-Na·Ca型,太古界片麻岩热储层地热水化学类型为Cl·SO4-Na型,化学组分的形成主要受水岩作用与蒸发作用控制;地热区热储中储存的热量为3.62×1016J,可开采热量为4.79×1015J,为该地热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厦门市滨海地区海水补给型地热系统虽然补给资源量很大,但是存在水质咸化、温度较低、地热水开采可能诱发海水入侵等问题,因此,查明该区地热资源成因模式,对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厦门市地热田采集地热水、地下水及地表水样品,运用水化学及环境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地热水化学特征及地热资源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厦门市山区及山前地带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山区降雨入渗,以TDS较低的HCO3·SO4-Ca·Na型水为主;沿海地区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不同程度的海水混入,以TDS较高的Cl-Na型水为主。根据Cl-混合模型特征,发现该区13处地热田中有10处地热田受到海水混入补给,其中浦边地热水的海水混入比达73.20%。地热水由低山区沿NW向断裂向深部运移,与区域NE向深大控热断裂交汇,接受深部传导热量后形成深部热储层,温度为185~225℃;地热水沿断裂带上升过程中有海水或地下冷水混入,混入后的浅层热储温度为80~139℃。综合分析认为,厦门沿海地区海水是地热水的重要补给资源,地热水化学组分受海水混合作用影...  相似文献   

16.
贵州西部威水背斜地热赋存规律及靶区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威水背斜紧邻六盘水市区,具备形成中低温地热资源的有利地热地质条件,潜在地热资源丰富。但因区内地质构造条件复杂,人们对热储构造、类型、地热资源埋藏条件及空间分布特征等认识不够,以致该地区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为研究威水背斜地热赋存规律并进行靶区预测,以前期的实际勘查工作成果为支撑,在对相关勘查资料综合整理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威水背斜地质背景、热源条件、热储构造特征、地热载体及其运移和补给等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地热资源类型属受埋深条件控制的板内中低温型,热源主要来自地层自然增温(即地温梯度),地热载体以地下水为主,热储构造类型主要为层状热储类型; 结合已有地热工程施工情况,分析了该工程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原因,揭示了研究区热储层为泥盆系上统尧梭组、望城坡组和泥盆系中统独山组,根据热储层顶界深度等值线对威水背斜进行了靶区预测,推算可获得的理论保守水温为44.7~59.7 ℃,稳定地热水涌水量不小于500 m3/d,为下一步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苏北盆地中低温地热资源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北盆地为中新生代"裂谷型"拉张盆地,沉积了厚度较大的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地层,其特殊成因,决定了其具有相对较高的大地热流和相对较大的地温梯度,同时也造就了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及地热资源。苏北盆地地热主要有传导型地热系统(孔隙型地热及构造裂隙型地热)及对流型地热系统,各种类型地热资源的形成及分布皆呈特殊规律。孔隙型地热资源主要呈层状分布,广泛发育于盐城组底部砂、砂砾层中,40℃以上的地热水主要赋存于底界大于800 m的盐城组;构造裂隙型地热资源主要发育于盆地北缘的嘉山—响水断裂、盆地南缘的控盆断裂(如扬州—如皋断裂及金坛—如皋断裂)及建湖隆起两侧弧形断裂构造带等;苏北盆地隆起带边缘浅部松散层存在多个地温异常带,这些异常带与深部隐伏对流型地热资源相关,是深部地热资源的找矿标志,通过对小洋口地热田成因分析,推断盐城市地热异常带之下隐伏着中温地热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朱怀亮 《地质与勘探》2020,56(6):1287-1295
银川盆地地热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中低温地热资源远景区之一。目前银川盆地开采的热储层主要是以孔隙型层状热储为主,而带状热储地热资源还未开发利用。为探明银川盆地东缘地热资源赋存情况,圈定研究区有利地段地热资源储藏范围,本文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法(MT)来探测银川盆地东缘深部地层结构及隐伏断裂构造特征,通过钻探验证和物探测井资料研究,基本查明了区内地下电性结构特征、地层岩性分布特征以及隐伏断裂位置和产状。结果表明,在黄河断裂上盘有利地段施工了四眼地热勘探井,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其中ZK01地热勘探井井深617m,出水量达15000 m3/d,井口水温42℃,这是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出水量最大的自流地热井,为今后地热勘探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兴乐 《山东地质》2002,18(6):44-46
鲁北临盘地热资源丰富,热储层为新近纪黄骅群馆陶组,热储盖层为新近纪黄骅群明化镇组和第四纪平原组,热源主要来自地壳深部正常热流传导。目前已钻凿2口地热井,开发利用效益显著。地热开发要避天油气层,石油开发要防止污染地热储水层。  相似文献   

20.
根据近些年勘探研究成果,结合部分已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情况,对南阳市地热资源的赋存规律和成因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南阳断陷盆地为“热盆”,南阳市位于“热盆”的边缘。地下热水主要赋存于第三系及以下的砂砾岩沉积层和大理岩裂隙中。成因是在沉积盆地型地热径流传导基础上,叠加以沿深大断裂带深部热水(汽)上升对流和放射性蜕变热的附加值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