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03-406
天宝山石墨矿赋存于前震旦系康定群冷竹关组片岩建造中,呈似层状产出。根据岩性、碳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等地质特征,天宝山石墨矿属于沉积变质型矿床。天宝山石墨矿床找矿标志矿主要有地层时代标志(前震旦系康定群冷竹关组变质岩层)、岩性标志(云母石英片岩)、岩浆岩标志(石英闪长岩)和物探异常标志(低电阻、高极化率)。在调查区共圈定石墨矿体3条,其中KT1矿体走向最大长度约1.92km,矿体最大出露厚度约12m,矿石品位3%~14.95%。通过地质和物探工作,发现天宝山石墨矿成矿规模大,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四川地质学报》2019,(3):403-406
天宝山石墨矿赋存于前震旦系康定群冷竹关组片岩建造中,呈似层状产出。根据岩性、碳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等地质特征,天宝山石墨矿属于沉积变质型矿床。天宝山石墨矿床找矿标志矿主要有地层时代标志(前震旦系康定群冷竹关组变质岩层)、岩性标志(云母石英片岩)、岩浆岩标志(石英闪长岩)和物探异常标志(低电阻、高极化率)。在调查区共圈定石墨矿体3条,其中KT1矿体走向最大长度约1.92km,矿体最大出露厚度约12m,矿石品位3%~14.95%。通过地质和物探工作,发现天宝山石墨矿成矿规模大,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天宝山石墨矿赋存于前震旦系康定群冷竹关组片岩建造中,呈似层状产出。根据岩性、碳质来源及矿床成因等地质特征,天宝山石墨矿属于沉积变质型矿床。天宝山石墨矿床找矿标志矿主要有地层时代标志(前震旦系康定群冷竹关组变质岩层)、岩性标志(云母石英片岩)、岩浆岩标志(石英闪长岩)和物探异常标志(低电阻、高极化率)。在调查区共圈定石墨矿体3条,其中KT1矿体走向最大长度约1.92km,矿体最大出露厚度约12m,矿石品位3%~14.95%。通过地质和物探工作,发现天宝山石墨矿成矿规模大,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21-624
矿区位于秦岭-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东延部分,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西南缘,夹峙于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之间。地层为下元古界东海群阿湖组变质岩系,主要为一套片麻岩夹片岩组成。通过对矿区构造、地层、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进而对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进行深入研究,其认识对矿区以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四川地质学报》2017,(4):621-624
矿区位于秦岭-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东延部分,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西南缘,夹峙于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之间。地层为下元古界东海群阿湖组变质岩系,主要为一套片麻岩夹片岩组成。通过对矿区构造、地层、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进而对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进行深入研究,其认识对矿区以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矿区位于秦岭-大别超高压变质带的东延部分,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西南缘,夹峙于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之间。地层为下元古界东海群阿湖组变质岩系,主要为一套片麻岩夹片岩组成。通过对矿区构造、地层、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进而对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进行深入研究,其认识对矿区以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甘肃白石头沟石墨矿位于阿尔金南缘敦煌地块,赋存于前寒武纪敦煌岩群大理岩和石英片岩之中,目前圈定矿体33条,主要矿体2条。作为研究白石头沟石墨矿理想地层的敦煌岩群,是一套以变质碎屑沉积岩和变质基性岩为主的变质岩浆杂岩。本文从矿床角度出发,立足于区域地质勘查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对白石头沟石墨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及矿体特征、组合样化学分析、矿石矿物赋存状态及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因进行初步探讨并归纳区域找矿标志。研究表明,白石头沟石墨矿可分为大理岩型和石英片岩型两种类型,是古元古代经历区域动力热液变质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变质型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碎屑沉积岩类的原岩(海相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本身,成矿环境为古老活动大陆边缘。找矿标志具有特定层位、岩性、矿化及物探特征。  相似文献   

8.
金雨石墨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河口群大营山组混合岩化石墨石英片岩或石墨石英片岩中。矿体产出严格受地层控制,成矿经历了浅海相沉积期、变质作用期和构造一岩浆变形一改造期三个阶段,矿区地磁异常明显,并具带状分布特征,同时分布有规模较大的激电异常,槽探揭露控制和钻探验证表明,激电异常与石墨矿带具有一定的对应性,石墨矿体表现为明显的低阻高极化特征。在矿床发现及勘查过程中,激电测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归纳总结得出金雨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有效的勘查方法组合为:①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等综合研究,确定找矿远景区;②开展1∶10 000自然电位梯度测量圈定自电异常并划分成矿有利地段;③开展1∶10 000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工作,通过剖面反演,进一步缩小靶区;④利用钻探进行验证,确定矿体。该组合勘查方法的运用,提高了找矿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莫桑比克尼亚萨省尼佩佩地区石墨矿处于南非北北东向区域变质带上,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矿床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矿体赋存于希夏诺超群变质岩中,赋矿岩性主要为斜长片麻岩、石英片岩。矿床查明矿体5个,矿体呈似板状、条带状,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矿石结构多为粒状鳞片变晶结构,构造以片状构造为主,该石墨矿为晶质石墨矿。结合矿床特征,认为区域变质带、新元古界变质岩、物探异常及矿化蚀变标志均可作为寻找区域变质型石墨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依肯脑包石墨矿为一套角闪-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岩系,矿区构造以褶皱构造和脆性断裂为主,形成该区的构造格架。矿区地层主要为色尔腾山岩群东五分子岩组二岩段,矿体分布受层位控制,呈层状、似层状,部分为透镜状,其产状与围岩一致。通过地质填图、探槽揭露、激电异常等方法,最终圈定出6条石墨矿(化)体,其走向呈北西向,矿体平均品位在3.97%~4.77%之间。该矿的成矿物质与东五分子岩组(二云)石英片岩同时沉积,片岩中赋存的成矿物质经3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晶质石墨。因此,该矿床属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  相似文献   

11.
曹义甲 《地质与勘探》2020,56(3):657-666
班巴拉维石墨矿位于坦桑尼亚克拉通东部的乌萨迦兰造山带内,区域地层变形变质作用强烈。矿区内已发现12条石墨矿带,圈定了16个石墨矿体,估算石墨矿物量超过300万吨,矿床规模达到大型。该矿床类型为沉积变质型矿床,赋矿岩石为元古代乌萨迦兰超群鲁匡古勒组特戈特罗段变质岩,矿石类型为含石墨的片麻岩型,工业类型为粗大鳞片状晶质石墨矿石。本文为探寻适合莫罗戈罗地区的石墨矿勘查方法,通过分析含矿岩系、矿体、矿石及矿体激电异常等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班巴拉维石墨矿的矿床成因、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认为"矿化露头调查+激电剖面测量+钻探深部查证"等技术手段相结合在晶质石墨矿床勘查中能起到良好的找矿效果,论文研究可为相似成矿带石墨矿勘查及同类型矿床找矿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龙波 《地质与勘探》2023,59(5):1000-1016
四川省同德石墨矿床是近年来在扬子板块西缘发现的大型中-大鳞片晶质石墨矿之一。为研究同德石墨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本文采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等方法,并开展山地取样工程、岩矿测试研究工作。研究认为:同德石墨矿产于古元古代前震旦系康定岩群冷竹关组变质岩层中,赋矿岩石为云母石英片岩。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近南北向展布。矿石矿物为石墨,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及少量铁质矿物等。矿石自然类型为云母石英片岩型,工业类型为中-大鳞片晶质石墨矿。其原岩为一套含碳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砂岩;碳质主要来源为有机物。物探自然电位梯度呈正负相伴,最低电位和梯度值为零的位置往往指示了石墨矿体的顶面中心;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呈带状向深部延伸的低阻异常指示了石墨矿体的深部赋存形态。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区域变质阶段,属沉积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坦桑尼亚林迪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石墨成矿带,纳钦圭阿石墨矿是成矿带新发现的典型矿床之一。矿区分南北2个矿段,共圈定工业矿体17条,推断石墨矿物资源量>100万t,固定碳平均品位为4.05%。矿体赋存于石墨片岩-片麻岩中,呈层状、透镜状产出,走向北东—北北东,产状与围岩一致,矿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矿石类型为石墨片岩-片麻岩型,矿石矿物为鳞片状石墨,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及少量金属矿物。矿石中片度≥147 μm(+100目)的石墨占94.43%,工业类型为大鳞片晶质石墨矿石。以视极化率6%为异常下限,共圈定4处激电异常,高极化率异常与低电阻率异常对应良好,探矿工程确定为矿体出露位置。该石墨矿的找矿模型:新元古代莫桑比克活动带中一套中高级副变质岩系为区域找矿标志,石墨片岩、石墨片麻岩露头为矿区找矿的直接标志,延伸方向与地层走向一致的条带状低阻、高极化异常带为地球物理找矿标志。该石墨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型可作为在坦桑尼亚寻找同类矿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坦桑尼亚林迪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石墨成矿带,纳钦圭阿石墨矿是成矿带新发现的典型矿床之一。矿区分南北2个矿段,共圈定工业矿体17条,推断石墨矿物资源量>100万t,固定碳平均品位为4.05%。矿体赋存于石墨片岩-片麻岩中,呈层状、透镜状产出,走向北东—北北东,产状与围岩一致,矿体与围岩呈渐变过渡关系。矿石类型为石墨片岩-片麻岩型,矿石矿物为鳞片状石墨,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及少量金属矿物。矿石中片度≥147 μm(+100目)的石墨占94.43%,工业类型为大鳞片晶质石墨矿石。以视极化率6%为异常下限,共圈定4处激电异常,高极化率异常与低电阻率异常对应良好,探矿工程确定为矿体出露位置。该石墨矿的找矿模型:新元古代莫桑比克活动带中一套中高级副变质岩系为区域找矿标志,石墨片岩、石墨片麻岩露头为矿区找矿的直接标志,延伸方向与地层走向一致的条带状低阻、高极化异常带为地球物理找矿标志。该石墨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型可作为在坦桑尼亚寻找同类矿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吕士炳 《福建地质》2009,28(4):296-301
建阳井后钼矿在新一轮矿产远景调查的矿点检查时开展了物探工作,发现激电异常,结合矿区成矿地质特征,推断其是隐伏钼矿(化)体引起的矿致异常,经工程验证得以证实。该区激电异常是深部找矿的有效标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冀西北坝上地区石墨矿地质背景、含矿带、矿体、含矿建造、变质变形及混合岩化特征,总结得出该区石墨矿的成矿特征。通过对比区域典型石墨矿床与同一成矿带相邻石墨矿床的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规律,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模式。按照"三位一体"找矿理论,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地质体及构造特征,构建了石墨矿综合找矿模型。该区石墨矿呈似层状赋存于红旗营子岩群含石墨变粒岩中,矿带分布受大型复式褶皱控制,含矿建造的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早期,变质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中期,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该区为浅覆盖区,"低阻-高极化"物探异常是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地质-物探-钻探相结合是石墨找矿快速、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四川阿坝州某晶质石墨矿发现于龙门山构造带中段的元古界黄水河群黄铜尖子组三段(Pt_(Hh)~3),变质岩系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石墨片岩、石墨石英片岩内,矿体受地层层位控制明显,为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龙门山构造带中元古界黄水河群黄铜尖子组三段之含矿层位是主要的找矿目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冀西北坝上地区石墨矿地质背景、含矿带、矿体、含矿建造、变质变形及混合岩化特征,总结得出该区石墨矿的成矿特征。通过对比区域典型石墨矿床与同一成矿带相邻石墨矿床的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规律,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模式。按照“三位一体”找矿理论,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地质体及构造特征,构建了石墨矿综合找矿模型。该区石墨矿呈似层状赋存于红旗营子岩群含石墨变粒岩中,矿带分布受大型复式褶皱控制,含矿建造的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早期,变质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中期,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该区为浅覆盖区,“低阻-高极化”物探异常是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地质-物探-钻探相结合是石墨找矿快速、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冀西北坝上地区石墨矿地质背景、含矿带、矿体、含矿建造、变质变形及混合岩化特征,总结得出该区石墨矿的成矿特征。通过对比区域典型石墨矿床与同一成矿带相邻石墨矿床的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演化规律,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模式。按照“三位一体”找矿理论,总结了石墨矿的成矿地质体及构造特征,构建了石墨矿综合找矿模型。该区石墨矿呈似层状赋存于红旗营子岩群含石墨变粒岩中,矿带分布受大型复式褶皱控制,含矿建造的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早期,变质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中期,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该区为浅覆盖区,“低阻-高极化”物探异常是重要的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地质-物探-钻探相结合是石墨找矿快速、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张八岭一带西张郢地区地质情况复杂,为查明地层展布和构造情况,以区域重磁资料为基础,对区域性断裂构造展布进行推断,研究区内岩体的分布范围和形态特征。为调查西张郢地区张八岭群西冷组构造带中的含金银石英角斑岩脉,通过对地面实测的磁异常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激电中梯、重磁剖面及大功率激电测深测量,提取有利于找矿靶区选择的综合物探异常。结合地质资料解译综合物探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区内综合物探异常由张八岭群西冷组老三界—管店NW向向斜构造侵入脉岩引起,区内岩性主要为张八岭群西冷组石英角斑岩,是张八岭地层寻找含金银石英脉的主要依据。研究成果为西张郢地区深部找矿工作、外围找矿工作及找矿靶区的初选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