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典型案例剖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对国际典型案例剖析,系统阐释了土地整治、特色产业发展、社会资本培育在协调乡村人地关系,提升内生动力,构建乡村新型主体,实现乡村地域“人-地-业”耦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施土地整治适应了乡村人地关系变化,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乡村转型发展提供载体。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是提升乡村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激活乡村人口、土地、产业等要素活力。而民众主观能动性、新型经营主体的构建是增强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因素。乡村社会良好的价值观、信任、责任及其社会网络的培育与构建有助于提高乡村主体凝聚力与协作力,提高乡村地区发展质量,提升物质资本及人力资本的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2.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   总被引:38,自引:7,他引:31  
龙花楼  张英男  屠爽爽 《地理学报》2018,73(10):1837-1849
乡村振兴的核心目的是系统构建人口、土地、产业等多种发展要素的耦合格局。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肩负着为人口集聚、产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撑的基础性作用。本文基于影响乡村发展的关键要素阐释了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土地整治的内涵及其互馈关系,剖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的区域实施路径。最后,就未来乡村振兴视角下土地整治的方向进行了展望与讨论。结论如下:① 乡村振兴的内涵在于为应对乡村内部要素的流失与衰退,通过经济、政治及文化建设等手段激发内部动力和吸纳外部资源来重新组合、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乡村人口、土地和产业等发展要素,从而优化要素结构、提升地域功能、重塑乡村形态,实现乡村地域经济、社会及生态的全面复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② 乡村振兴视角下土地整治要激活乡村人口、土地和产业等关键发展要素,统筹物质空间振兴与精神内核提升;③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要与区域自然本底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按照分区统筹、分类施策的原则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框架下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模式与路径;④ 未来有必要重塑土地整治的价值取向,在统一空间规划体系下统筹土地整治规划与乡村振兴规划,大力发展土地整治与多功能农业相结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平原农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区,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转型发展协同有利于缓解平原农区经济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保育等多重压力,保障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本文以“问题研判—策略梳理—机制构建—实证检验”为研究主线,探讨两者协同机制。研究表明:① 平原农区“三生”空间利用冲突显著,生产空间低值低效、生活空间无序空废、生态空间污损衰退共同制约乡村转型发展;② 面向土地价值提升、人居环境改善、产业融合发展的土地综合整治优化策略,有利于推动乡村转型发展;③ 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由“以地为本”单要素调控转向“人、地、业、权”多要素协同综合整治,权利重组、空间重构、产业重塑是推动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转型发展协同的核心机制;④ 平原农区典型地区禹城市,聚焦土地权属调整、空心村整治和现代产业培育,实现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转型发展的协同推进。本文有利于深化平原农区人地系统科学新认知,为构建现代化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视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长期以来乡村土地利用功能的供需不平衡是造成乡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论文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视角,以“供给—需求”“要素—结构—功能”为主线,阐释了农村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的互馈关系,探讨了如何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实现乡村土地利用功能的供需平衡,进而促进乡村振兴。研究结果如下:① 综合土地整治是一种多功能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当前解决乡村问题、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其本质是从以经济效益为主的生产主义向兼顾社会、经济、环境等的非生产主义的转变。② 乡村土地利用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4种主要功能,满足乡村振兴在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其中生产功能分为农业、商业、工业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分为居住、就业和公共服务功能。③ 农村土地整治沿整合土地利用要素、重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功能的路径,从供给侧因地制宜地平衡乡村发展对土地利用多功能的需求。④ 今后,农村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的研究应该考虑不同空间尺度下土地整治对于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模式,定量分析土地整治影响下土地利用的多功能供给以及不同类型乡村发展对土地利用功能的需求,从而为土地利用和乡村振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   总被引:85,自引:9,他引:76  
龙花楼 《地理学报》2013,68(8):1019-1028
目前,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仍缺乏重要抓手和空间支撑平台,严重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亟需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构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搭建新平台。本文在界定了乡村空间重构,即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伴随乡村内生发展需求和外源驱动力综合作用下导致的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结构重新塑造,乡村地域上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优化调整乃至根本性变革的过程,及其产业发展集聚、农民居住集中和资源利用集约3 个方面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影响;探讨了乡村空间重构的土地整治类型及助推机制;结合农用地整治、"空心村"整治和工矿用地整治提出了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重构的模式与途径,以及依托土地整治的以"自下而上"为主、"自上而下"为辅的乡村空间重构战略。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根基的乡村空间其重要性和基础平台作用应受到足够重视,乡村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和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的优化重构,有赖于区域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政策机制与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内涵基础上,运用实地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探讨如何通过开展土地整治助推乡村重构等问题,并以湖北省潜江的“华山模式”作为实证。结果表明:①需要构建“背景—手段—路径—目标”的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系;②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调结构、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促融合五个方面着手,核心在于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产业、技术”六大要素的合理配置;③“华山模式”实现了土地流转—虾稻共作—镇企共建—市场引导—多方共赢的目标,是土地整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乡村重构的成功样板。建议在实施土地整治时,应贯彻绿色理念、注意全域规划、依托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加强制度供给等,确保土地整治助推乡村重构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治是解决包头市固阳县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中央提出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解决当前土地利用中的突出问题,必须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走集约利用、内涵挖潜的路子,大力开展土地整治。采用文献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固阳县土地整理项目为背景,结合固阳县实际情况,选取17项效益评价指标对固阳县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分析,通过土地整治获得有效耕地面积的增加、生态环境的改善、土地利用率的提高等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土地整治效益分析指标的选取、管理方面的问题,故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土地整治效益分析指标的选取等对策。固阳县土地整治项目2005年至今总投资9296.63万元,总收益1632.68万元,新增耕地面积470.38hm~2,单位面积产出总共增加36157.91kg/hm~2。通过土地整治的实施,有效耕地增加,耕地质量等级提高,促进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改善了土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了解到,今年以来,内蒙古大幅增加了农村土地整治资金投入,扩大了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规模. 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王重明介绍说,今年以来,内蒙古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土地的整治力度,特别是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点,全年投入的农村土地整治资金总额预计超过45亿元.其中,今年内蒙古争取国家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600万亩,预计可完成整治任务646.28万亩,比2012年增长74.74%,规模居全国第一位.此外,预计全年内蒙古还可完成低质量农村土地整治工程项目220.45万亩,规模是2012年的2.55倍.  相似文献   

9.
贵州安顺市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贵州省安顺市土地整治推进精准扶贫的现状进行阐述,同时根据目前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多、散、乱现象,用地粗放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增加贫困乡村创收能力,进一步加快全市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该文综合分析近些年贵州安顺在土地整治与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上的土地管理制度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固阳县历年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为研究区,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与发展速度,加强对土地整治工作推进速度和开展规模的科学研究,对下一步土地整治项目进行了探索。本研究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法,试验调查土地整治项目情况。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把效益低下的土地整治为优质耕地,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提高了固阳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为实现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战略,建立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提供了有利条件,项目建设完成后项目区内种植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项目区内年每亩净增产值为400元,年净总收益为316.45万元。同时耕地质量等别由实施前十四、十五等提高到十三、十四等。土地整治工作是个新鲜事物,涉及面广,综合性和复杂性强。尽管当前固阳县的土地整治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精准扶贫土地整治的典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治是助推精准扶贫,实现脱贫解困的重要途径。根据土地整治作用于农村减贫发展的实现路径,将全国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的典型模式概括为四种:① 单项土地整理模式。通过开发低效未利用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② 三生空间优化模式。将农村宅基地复垦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改善人居环境,恢复脆弱生态,优化乡村三生空间。③ 土地资产显化模式。实施补充耕地指标有偿异地调剂,积累扶贫开发资金,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统筹城乡发展。④ 土地资本流动模式。将土地整治与土地流转及作价入股相结合,整合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资源,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童立中 《中国沙漠》1982,2(4):41-42
1982年10月16日-22日,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在内蒙古哲里木盟通辽市,召开了"东部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土地整治原则和途径"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主要探讨东部半干旱地区农牧交错地区沙漠化土地现状、产生的原因、整治原则及主要整治措施,会上交流了各地区整治沙漠化土地的经验,并介绍了综合农业区划、农牧业合理配置,预防沙漠化土地的扩展和整治沙漠化土地提供咨询的情况,这对促进科研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科研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土地整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针对当前城市土地在企业资产重组及用地归并,闲置土地开发与调整及土地集约化利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开展开城市土地整理的内涵、程序,模式和要点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深入加工、改造,调整及整治,促进城市土地整理的有序,合理化,科学化,以期有助于城市土地整理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与工业化影响下,广大乡村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乡村病”问题凸显,影响到乡村可持续发展进程,亟需重视乡村振兴。科学把握乡村地域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格局特征,提出乡村振兴的方向与适宜路径,对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河北省阳原县为例,从土地利用变化视角探究了深度贫困地区乡村中心集聚性与成长性,揭示了乡村地域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格局。研究发现:① 伴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乡村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明显高于乡镇政府驻地与县城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强度;② 生产要素在城、镇、村间不均衡集聚的特征明显,导致县城邻近地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乡村地区的中心集聚性依次降低;③ 受区位、交通、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县城邻近地区、区位较好的乡镇以及交通干线附近地区更易于集聚生产要素,成为乡村成长性的高值区;④ 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常住人口持续减少,“人减地增”的乡村空心化问题严峻。文章强调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强化城乡联系,提升县城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并积极推进村镇化发展,开展空心村土地综合整治,培育乡村社会资本,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通辽市国土资源局22日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该市从2004年至今进行“土地整治”共落实土地整治项目128个,使得当地近31万农业人口年均增收829元.  相似文献   

16.
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曹智  李裕瑞  陈玉福 《地理学报》2019,74(12):2560-2571
探究乡村转型发展规律对于系统认识乡村发展阶段、研判乡村发展趋势、明确乡村可持续路径、促进乡村转型与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等演绎乡村转型发展阶段,然后结合典型乡村发展历程分析进行实证检验,进而探讨对于新时期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启示。研究结果:① 乡村转型发展在理论上可分为4个阶段,一是生产力均匀分布下以实现温饱需求为目标的土地整治促增产阶段,二是城乡联系增强下以改善生活水平为目标的农业结构调整促增收阶段,三是区域联系增强下以提升生活质量为目标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致富阶段,四是城乡互动融合下以城乡等值为目标的公服设施建设促均等阶段。② 典型发达乡村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乡村转型发展阶段特征。③ 因资源基础、区位条件、市场规模、发展主动性等因素的差异,乡村实际发展过程可能存在阶段的跃迁或并行的现象。根据发展过程中不同主体发挥作用的变化,每个阶段又可细分为初始阶段、过渡阶段和成熟阶段。④ 基于乡村转型发展规律分析,城乡融合背景下不同类型地区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可分为土地整治集聚路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产业平台集散路径和社区功能集约路径等4类。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大邑县以加强耕地保护、扎实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强化城市土地经营为重点,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保障经济发展与保护农民权益、依法行政与提高效能的关系,守住了基本农田保有量43.74万亩、耕地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高原东南部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农牧交错地区, 包括河北省坝上地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乌兰察布盟南部和巴彦淖尔盟东北部, 总土地面积124, 423Km2, 其中耕地20。万公顷(ha), 人口约310万人。自然带属温带干草原-栗钙土、淡栗钙土地带, 历史上曾是草原畜牧区。从清朝中叶以后, 特别是近百年来大规模开垦草原, 辟为农田, 加之广种薄收, 轮歇轮荒, 粗放经营, 使草原面积不断缩小, 牲畜超载和滥樵, 引起了日趋严重的土地沙漠化, 造成生物生产量急剧下降, 农业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危及当地群众的生产与生活环境, 是沙漠化土地中急待整治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积,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推进新农村牧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个别基础条件较差的地区,按常规土地整治管理模式,土地整治成效略显不足。为此,本文以通辽市库伦旗沙地衬膜水稻"以补代投、以投促建"试点土地整治项目为实例,就从如何让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山区通过村民"四自"模式更多得到土地整治实惠着手,积极探索新的项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村土地整治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是什么?实施内容和模式有何变化?如何借此助力乡村振兴?这些关键问题亟待厘清。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刘新卫研究员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赵崔莉教授完成的《乡村振兴视域中的农村土地整治》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紧扣了乡村振兴时代主题中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有不少地方的乡村呈现空心化症候,人气日渐低落、文化生机不再"的"乡村衰落"现象。纵观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事业,经历了从服务于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单目标向高标准农田建设、村庄建设用地整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