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减轻地震灾害与地震预报而制定了国家法律的有日本和美国,下面分别叙述其主要内容:“日本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为日本1978年第73号法律,于1978年6月15日公布。制定该法的目的是为在大地震震灾中保护国民生命,人身及财产安全,以加强地震防灾对策,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和确保公共福利。日本首相可指定有必要加强地震防灾对策的地区为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地区。国家为预报发生于  相似文献   

2.
地震人员伤亡预测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1995年阪神淡路大震灾夺去了6400多人的宝贵生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大震灾发生后,日本各地都对各自的区域防灾计划进行了修改。依据灾害对策基本法,日本全国每个自治体都有义务有针对性地制定各自地区的防灾计划。制定防灾计划的前提是...  相似文献   

3.
国际防灾联络会亚洲扩大会议(简称"亚洲防灾论坛")于2000年12月8日在日本东京都内举办.以亚洲为中心的21个国家的防灾政策负责人、联合国国际防灾战略事务局长、日本政府官员以及日本防灾专家等到会.联合国继1990年代"国际减灾10年计划(IDNDR)"之后,又开始了"国际防灾战略(ISDR)"活动,目的是形成强有力的抗灾共同体,促进灾后由应急中心向灾害预防与管理方面的转变,以提高普及教育和防灾意识,加强行政管理等.此次会议是由日本为积极推进这一活动而于2000年5月设立的"国际防灾联络会(现内阁府政策统括官任会长)"举办的.  相似文献   

4.
日本地震预报的观测和研究工作,自1964年7月以来,一直是遵循测地学审议会提出的地震预报计划建议的宗旨进行的。以上述研究成果为背景,1978年6月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1979年8月,又根据这个法律,指定了以东海地区为中心的加强地震防灾对策的地区,国民对地震预报的关心和期待也进一步增强。鉴于这种情况,1981年度日本地震预报观测、研究规划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未被指定为防灾对策加强地区的东京、横滨和川崎虽然根据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东京未被定为东海大地震防灾对策的加强观测区,但也于1981年的防灾日(9月1日)在新宿站西口附近和其它地区假定发布了大地震的警戒宣言,举行了大规模的演习。看了有关这次演习的电视报道,想写点自己对大地震预报情报处理方法的感受。1978年制定的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的根据是以下两种认识,其一是以骏河湾海槽为震源的东海大地震的发生日趋接近;其二是已经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防灾、减灾的社会,在进一步促进平日防灾对策的同时,从推进具体的战略、根据灾害特性采取各种对策的观点,中央防灾会议2007年6月21日决定,2008年度实施以以下8个项目为重点的防灾对策。1树立减轻大规模灾害的战略思路(1)首都直下型地震以及大规模地震的不断准备。(2)推动大规模水灾对策。为了把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发生的大地震所造成的灾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在正确抓住地震防灾战略进展情况的同时,要加强实现以减灾为目标的各种对策。其中,为确保国家中枢机能的连续性,特别是需要对首都直下型地震采取对策,要推进中央省厅、企业等制定业务…  相似文献   

7.
日本为构筑抗灾性强的国度,制定以减少牺牲者人数和减轻灾害为目标,通过促进各式各样从政府到每一个国民主体的积极参与,更有效地实施政府整体的防灾对策,达到“自然灾害牺牲者为零”的要求,2008年7月15日日本中央防灾会议决定2009年度防灾对策和重点灾害、地震对策项目及其预算概算。  相似文献   

8.
推进地震对策的加利福尼亚1980年5月,美国华盛顿州的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至今人们记忆犹新。这次灾害刚发生不久,当时的总统卡特就指出:加利福尼亚州的大地震尽管频度低,但却是一种突发性的并很可能导致很大破坏的自然灾害;他一方面和州长联系,一方面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内设置了临时委员会,以便研究灾害的影响和防灾计划。在遭受火山爆发的破坏后立即想到预防地震灾害,这是很有意思的。该委员会的组成除联邦紧急状态对策署、科学技术政策局、地质调查局、国防部、运输部和国家通讯系统的代表外,还有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有关机关和市镇  相似文献   

9.
丁原章  袁兵 《华南地震》1991,11(1):83-87
本文概述自然灾害的各类及其危害性,分析自然灾害的共同特点,讨论减轻灾害的意义,文中指出提高防灾意识,加强灾害预防预报,制定减灾计划,建立减灾工作体系,开展群众防灾教育和培养专业及业余防灾人员是当前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据1989年1月10日获悉,作为人们担心在首都圈发生直下型大地震(“南关东大地震”)的防灾对策,日本国土厅正为将东京的23区等指定为“地震防灾对策推进地区(暂名)”进行讨论研究。为此,他们打算在1月底听取由日本中央防灾会议指定加强地震防灾对策地区专门委员会研究讨论的有关预测地震  相似文献   

11.
日本2009年7月17日中央防灾会议决定20lO年度重点实施以下8大项目,旨在有效地、战略性地开展政府制定的各种防灾对策,以增强与各种灾害危险变化相适应的防灾能力,确保国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日本自古以来就受到地震、火山喷发、水灾、滑坡等自然灾害的侵袭.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承担了探明这些灾害发生机制、开展防灾和恢复对策方面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的任务.大地君和莱助教参观了新堂教授工作的这个研究所. 1 令世界称赞的地震观测网 莱助教 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之后,日本建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密集观测网,日本全国约有2000个观测点.该观测网不仅用于研究,也用于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日本东京都港区的注册外国人数为11270人(截止19g0年9月1日),占该区人口总数的7%。而且,港区内有57个外国大使馆,所以,外国人的防灾对策问题就成了港区行政的重要课题。为外国人制定的防灾对策的主要内容是防灾宣传和防灾训练。防灾宣传包括:①发放英文版防灾小册子;②利用防灾行政无线电进行灾害时的英文广播;③设立指示避难场所的英文路标。  相似文献   

14.
与灾害抗争     
前言阪神·淡路大震灾已经过去 5年了。在这5年里 ,日本各地又发生了暴雨、台风和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早在阪神·淡路大震灾发生的同时就开始修改防灾计划并研究防灾对策。那么 ,震灾教训在应付后来的灾害时是否被有效利用了呢 ?每一个市民是否都意识到自己必须从那次震灾中学到最宝贵的东西了呢 ?兵库县把创造性的阪神·淡路大震灾复兴工作作为奋斗目标 ,以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协调共存的社会为基本理念 ,制订了“兵库凤凰计划”。该计划的完成期限恰逢大震灾后的第 1 0个年头 ,即 2 0 0 5年。将震灾后的 1 …  相似文献   

15.
根据云南省政府领导的指示,为推进全省防灾减灾工作的全面展开,彻底查清全省主要灾害的灾情底数,为研究全省主要灾害的发生、发展、演化和成灾规律,为进行主要灾害的预测预防提供可靠的系统的科学资料,并为制定全省减灾规划打好基础,由云南省灾害防御协会协调组织、云南省政府办公厅部署的全省主要灾害调查工作目前已全面  相似文献   

16.
一、联邦紧急管理局3.对州和地方政府的援助联邦紧急管理局除了协调联邦防灾和减灾工作,在紧急管理的所有方面(灾害知识普及、评定、防灾、减灾、响应及恢复)还向各州和地方团体为对付各种自然和人为的灾害提供技术和财政援助。为了保证各级有效的紧急管理计划,联邦紧急管理局继续支持由其它联邦机构制订或主办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主要是关于物理现象、灾害区划、诸如建筑方法等的减灾措施,以及与防灾、响应和减灾工作有关的社会反应和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的研究。除了  相似文献   

17.
1990年2月21日东京都完成了正在新宿区兴建的新都政府大楼内设置防灾中心的计划。该计划将引进在全日本也很珍贵的利用影像资料的地震灾害判读系统等防灾信息系统。该系统还将与区市町村和东京电力公司等联机,收集和交换灾害资料。配备事业费为267亿日元。预定于1991年4月新都政府大楼启用时一起投入运行。防灾中心设置在第1主楼的8层和9层楼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加强了政府危机管理职能,提高了灾害防御资金的投入。本文介绍了在建设地震安全城市决策中生命线工程防灾计划和发展战略的制定工作以及地震危机灾害处置行动规划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1980年美国通过了地震灾害减轻法。依照这项法律成立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该局制定了防灾措施计划,已提交美国国会审批。防灾措施计划是按联邦、州和居民点分级制定的,截至1980年底,美国全部50个州和加利福尼亚92%的城市都有了减轻地震危险措施计划。美国的突出特点是:联邦、州和居民点的防灾措  相似文献   

20.
前言根据由议员立法制定的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 (以下简称“地震法”)规定 ,1 995年 7月 ,日本在总理府正式设置了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总部 (以下简称“推进总部”)。随着省厅的机构调整 ,从 2 0 0 1年 1月起 ,该总部将设在文部科学省 ,总部长为文部科学大臣。总部的任务也由文部科学省统一安排。根据地震法 ,推进总部的任务有 5项 :1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地震的观测、测量、调查及研究提出综合性的、基础性的实施方案 ;2调整相关行政机构的有关地震的调查研究预算等事务 ;3制定有关地震的综合调查观测计划 ;4对相关行政机构、大学等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