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青海省现有的5个地电场观测台(点)场地背景及布极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对2015~2016年间地电场观测资料进行了连续率与完整率计算。其中,都兰地震台连续率与完整率均达到99.8%以上。同时,对反应观测质量的相关系数与归零差值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都兰地震台观测质量为5个台站中最高,其各测向长短极距相关系数平均为0.98以上,各测向平均归零差值低于0.08 mv/km。在此基础上,对地电场的年变化、日变化、暴时变化以及供电干扰的典型形态及青海省2次6.0级以上显著地震前后的地电场观测曲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选取夏县中心地震台新建观测场地2019年正式观测以来的地电场数据,从连续率、完整率、相关系数、归零差值和分量合成效果五方面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分析了日变形态、极化和干扰特征。结果表明,该台地电场观测系统运行稳定,观测场地周边未发现持续干扰源,观测数据质量较高;地电场日变形态呈"峰-谷"型,极化特征为线极化,极化方位角为北偏东20°,干扰特征主要为阶变、漂移和突跳等。  相似文献   

3.
介绍平凉中心地震台地电场观测系统,对观测资料的连续率、完整率、观测精度(包括相关系数和差值)、变化形态、频谱特征、长短极距的相关性、矢量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平凉地震台地电场观测数据质量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能较好地反应区域地电场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平凉台周围中强地震与地电场异常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山东省地磁FHD观测的基本情况,选取各台2011—2015年的观测数据,从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仪器背景噪声,相对差值,数据变化形态及主要干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各台地磁FHD观测资料保持了较高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数据能满足分析预报的使用要求;仪器背景噪声良好,整体在全国省级地磁台网中处于中上水准;通过多台相对差值检测发现我省地磁FHD数据总体拟合程度较好,一致性较高,数据可靠,可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数据变化方面,地磁静日变化平缓,曲线平滑,呈比较规则的"双峰一谷"形态,波谷时间点相对比较固定,不同季节的地磁总场F数据变化幅度存在差异;地磁扰日,特别是磁暴发生时,地磁各分量出现明显突跳,多为无规则变化形态。日常观测中,主要受到高压直流输电、信号线长度过长和交流电线路并行及人为等干扰。  相似文献   

5.
地电场观测系统的观测对象是地电场强度矢量,其目的是通过观测地表的地电场强度,探索地震前地电场的变化,获得地下电性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孕震过程中大地电场的变化特征研究。本文对翁田台地电场自建台以来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梳理,通过计算差值和相关系数来分析数据自运行以来的质量情况,总结数据质量较好的原因,并对下一步如何提高数据质量给出一些建议。翁田台地电场观测数据曲线存在明显1峰1谷的日变形态,对其进行频谱分析,优势周期为24、12、6 h,以24 h为主。运用优势方位角的方法计算发现,2017—2018年优势方位角存在收窄和偏转现象,对该异常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天津市地震局宝坻地震台新旧场地的地电场观测资料曲线动态变化、潮汐特征和相关系数、归零差值等内在质量参数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1尽管新旧场地在地域上相距12 km,布极方式和观测系统不同,但所观测到的地电场资料在曲线动态和潮汐特征上有很大的相似度;2新旧场地的地下介质电性结构、电磁环境及观测系统的不完全相同,客观存在地电场观测资料的差异;3在平原地区地电场观测场地近距离搬迁后,地电场观测资料在大尺度上有一定的可移植性,即对新场地的地电场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旧场地地电场观测资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但要注意新旧场地的地电场观测资料之间的区别,特别是二者之间可能在量级上的重大差别。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压直流输电对地电场的干扰原理,结合新疆区域多台地电场观测资料,定量根据不同距离、变化形态、变化幅度、变化方向等特征进行干扰分析。研究乌鲁木齐台、红浅观测点和温泉老台地电场观测资料受到昌宣线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的异常变化形态和特征,为新疆区域地电场正确识别高压直流输电干扰提供参考。同时实验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对地电场受扰数据进行干扰抑制,结果显示,处理后的干扰数据保留了原有信号的数据信息和变化趋势形态,数据曲线清晰,地电场信号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首先对黑龙江省7个大地电场观测台站的概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评估了大地电场观测数据的效能,分析了大地电场观测的日变化特征和干扰因素以及大地电场的正常场和异常信息。结果表明,典型的干扰主要有降雨、共用电极和地磁暴,其中大磁暴干扰一般会出现在高频信号中并破坏正常的日变形态,其主要表现为多个台站同时出现异常信号。在观测系统和环境因素正常的情况下,只有绥化台、德都台、肇东台、通河台、林甸台、望奎台的大地电场观测曲线有明显的日变化形态,其与地磁日变化形态相似,而密山台由于受到严重的干扰,大地电场观测曲线没有出现较好的日变形态。另外,笔者对一些可能与地震相关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山东水管倾斜仪观测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山东地区3个地震台站安装的水管倾斜仪的基本概况,并选取各台2007年—2011年的观测数据,从资料的完整性、观测质量及受干扰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3个台站的观测资料均有很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仪器稳定性较高,观测系统运转正常,可为地震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发现,在日常观测中,水管仪地倾斜观测主要受气压、降雨、观测环境变化和仪器调修等因素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
详细介绍榆树地震台地电场观测系统的运行状况,从数据完整率、静日、扰日变化形态以及相关系数、差值等方面对观测系统运行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榆树地震台地电场观测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记录到震前地电场异常变化,可以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