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SARS疫情预测预报中的分段非线性回归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几种对累计SARS疫情预测预报中的非线性增长曲线模型,说明了Richards增长曲线在这次SARS疫情预测预报中合理性和可行性,由此建立了累计SARS疫情预测预报中的非线性回归点模型。并具体对北京SARS疫情进行了跟踪预测预报,包括整体和分时间段的预测预报,获得了北京SARS疫情随时间的预测预报结果,说明了北京4月底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对北京SARS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后续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几种对累计SARS疫情预测预报中的非线性增长曲线模型,说明了Richards增长曲线在这次SARS疫情预测预报中合理性和可行性,由此建立了累计SARS疫情预测预报中的非线性回归点模型。并具体对北京SARS疫情进行了跟踪预测预报,包括整体和分时间段的预测预报,获得了北京SARS疫情随时间的预测预报结果,说明了北京4月底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对北京SARS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为进一步的后续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信 《中国测绘》2005,(3):16-16
SI国际有限公司最近与美国空军空间司令部签订一项初始合同,为全球定位系统提供工程、计划和编程支持,竞争性任务订单为期一年,同时还有4个为期1年的合同选项。如果所有的选项都实施.整个合同在5年内的经费为1146万美元。  相似文献   

4.
SARS疫情控制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定量地分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对于控制SARS疾病扩散与传播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得病后入院时间”与“隔离措施强度”对于SARS疫情态势发展,具有很大的敏感性与相关性,其中得病后的患者几时去医院治疗,对于疫情的控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同时应用动力学模型,对北京的SARS疫情进行分时间段的模拟与SARS实施控制因素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03—04—20以后一段时间内实行的各种控制措施,以及5月1日—5月5日的长假对于北京SARS疫情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而4月27日左右北京市社会上未得到有效控制的SARS病人数达到高峰,是最危险的时期。5月20日以后,北京的SARS疫情基本保持在低发的平台期,但是如出现较多的外来SARS病例输入,而内部隔离强度又减弱、社交活动增加等情况下,北京SARS疫情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与反弹。  相似文献   

5.
SARS疫情控制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定量地分析“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对于控制SARS疾病扩散与传播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得病后入院时间”与“隔离措施强度”对于SARS疫情态势发展,具有很大的敏感性与相关性,其中得病后的患者几时去医院治疗,对于疫情的控制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同时应用动力学模型,对北京的SARS疫情进行分时间段的模拟与SARS实施控制因素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03—04—20以后一段时间内实行的各种控制措施,以及5月1日—5月5日的长假对于北京SARS疫情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而4月27日左右北京市社  相似文献   

6.
针对沉降过程中的沉降加速度和冲击扰动项问题,该文改变以累计沉降量作为GM(1,1)模型建模数据的传统做法,提出了以沉降速度为建模数据的VGM(1,1)模型和基于缓冲算子的VGM(1,1)模型。通过分析基坑沉降量的预测结果,比较VGM(1,1)模型、基于缓冲算子的VGM(1,1)模型、基于缓冲算子的GM(1,1)模型以及GM(1,1)模型之间的精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VGM(1,1)模型以及基于缓冲算子的VGM(1,1)模型均可提高预测精度,基于缓冲算子的VGM(1,1)模型精度高于VGM(1,1)模型,冲击扰动项对预测值的影响程度大于沉降加速度对预测值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7.
SARS传播动力学模型及其多智能体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SARS时空动力学传播模型,并应用多智能体技术研究个体尺度上SARS时空传播行为的模拟方法。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系统平台,本文采用Java和VRML开发工具,研发了SARS传播与控制的智能体模拟原型系统,并以SARS在虚拟社区的传播为例,开展了SARS时空传播行为模拟的初步试验以及反映SARS疫情控制效果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pGM(1,1)模型在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GM(1,1)模型在背景值取值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权的pGM(1,1)模型,通过模型比较,表明pGM(1,1)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并用该模型进行了实际的变形预测。  相似文献   

9.
基于ARIMA模型的边坡变形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波  谭涵 《测绘通报》2019,(6):112-116
详细论述了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平稳性分析、模型识别、模型评价和模型预测的过程,建立自回归滑动平均求和(ARIMA)模型对2016年6月29日-2017年10月4日共计461 d的边坡监测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利用ARIMA模型对边坡观测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具有可行性,并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工程施工和防灾减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地面沉降已广泛发生在世界各地,给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极大损失.GM(1,1)模型作为经典的地面沉降预测方法,不适用于随机型数据预测.将AR模型与GM(1,1)组合成GM-AR模型对城市地面沉降数据进行预测,预测值残差小于GM(1,1)模型,未来2、3期预测值小于1 mm,且趋势线更贴近实测值,效果优于传统的GM(1,1)模型.  相似文献   

11.
SARS沿交通线的“飞点”传播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春SARS在中国部分地区暴发与蔓延,情况非常危急。全国集中力量对SARS病原学、实验室诊断和临床治疗以及传播模型、应急反应系统等展开研究。综观此次SARS的传播,除有以往流行性疾病传播的一些共同特点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远距离跳跃式传播。这是以往以及目前针对SARS建立的点源扩散模型无法单独解决的。因此提出建立沿交通线的“飞点”传播模型,以交通工具为一尺度,建立相对封闭的交通工具内的SARS传播模型,另以此为基础,建立沿交通线这一尺度上的有人员流动的空间传播模型,建立二尺度的“飞点”传播模型,模拟交通工具内SARS传播的主要影响因子,SARS疫区对非疫区疫情的影响效果,为SARS防治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春SARS在中国部分地区暴发与蔓延,情况非常危急。全国集中力量对SARS病原学、实验室诊断和临床治疗以及传播模型、应急反应系统等展开研究。综观此次SARS的传播,除有以往流行性疾病传播的一些共同特点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远距离跳跃式传播。这是以往以及目前针对SARS建立的点源扩散模型无法单独解决的。因此提出建立沿交通线的“飞点”传播模型,以交通工具为一尺度,建立相对封闭的交通工具内的SARS传播模型,另以此为基础,建立沿交通线这一尺度上的有人员流动的空间传播模型,建立二尺度的“飞点”传播模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中国内地人口流动空间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包括:(1)内地城市人口迁移规律,(2)流入北京、广东两地民工流动状况的空间分析,(3)在北京SARS发生期间民工回流的态势等;SARS沿交通线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人口流动的空间规律应用于SARS控制宏观决策的不同阶段,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中国内地人口流动空间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包括:(1)内地城市人口迁移规律,(2)流入北京、广东两地民工流动状况的空间分析,(3)在北京SARS发生期间民工回流的态势等;SARS沿交通线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将人口流动的空间规律应用于SARS控制宏观决策的不同阶段,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控制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疫情扩散与蔓延的大量科学实践活动基础上,从人地系统科学的理论和观点出发,提出了各种致病因子在人地互动过程中转移路径的逻辑模型,进而又提出了控制SARS疫情发展的人地互动逻辑模型。从后一个模型出发,把中国SARS疫情的发展规律归纳为5种传播模式,即异类病毒转移传播模式、家庭和社区接触传播模式、医院和门诊感染传播模式、市内随机扩散传播模式和飞点跳跃跨区传播模式。其中,跨区传播模式的影响最广泛、危害最巨大、控制起来最艰巨、复  相似文献   

16.
SARS空间传播模式及其在疫情监控信息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控制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疫情扩散与蔓延的大量科学实践活动基础上,从人地系统科学的理论和观点出发,提出了各种致病因子在人地互动过程中转移路径的逻辑模型,进而又提出了控制SARS疫情发展的人地互动逻辑模型。从后一个模型出发,把中国SARS疫情的发展规律归纳为5种传播模式,即异类病毒转移传播模式、家庭和社区接触传播模式、医院和门诊感染传播模式、市内随机扩散传播模式和飞点跳跃跨区传播模式。其中,跨区传播模式的影响最广泛、危害最巨大、控制起来最艰巨、复杂,是建立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增强应急能力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内容。为此,作者对中国的疫情控制应急机制及其实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看法和建议,包括对现有疫情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的建议,在全新运作机制和高技术基础上建立应急疫情监测控制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