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由于对未来北极海冰体积的变化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多模式比较计划模拟的海冰结果,对北极9月海冰体积及其与海冰覆盖范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相对于海冰覆盖范围,多模式模拟得到的北极海冰体积的差异跨度更大,但这种差异跨度随着时间的演变迅速减小,表明海冰体积可能是比海冰覆盖范围更为敏感的因子。同时少数几个能够更加合理反映观测的海冰特征与变化的模式的模拟结果显示,在高排放情景下,北极海冰在本世纪70年代时,基本达到了无冰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向平流层注入硫化物粒子以抵消全球增暖的想法曾引起许多讨论。新的研究表明,该做法可能会对保护地球的臭氧层产生重大影响,延缓南极臭氧洞的恢复,并引起北极臭氧严重损失。该研究由NCAR的Simone Tilmes主持,发表在2008年4月24日的Science Express上。文章指出,对地球实施人工降温的尝试可能会带来危险的副作用,虽然气候变化对人类是重大威胁,但是在实施全球性的地球工程行动(global geoengineering solution)之前,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北极冰盖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利用滤波、扩展经验正交函数、谱分析及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北极冰盖面积与我国气温和降水的联系。北极冰盖面积的功率谱密度曲线表明,北极冰盖面积距平除存在半年和一年的周期变化,还存在准两年的周期变化,尤其在6、9、11月份表现更加突出。冰盖面积的低频滤波曲线还表现出与全球性ENSO现象的密切联系。通过北极冰盖面积与我国月平均气温的EEOF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相当好的匹配关系,而且后期匹配更好。相关分析表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技》2009,37(6):786-786
北极是地球上一个特别而脆弱的地区,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都要快而且影响范围大。尽管2009年夏季海冰比2008年和2007年多一些,科学家还是发现,与5年前相比,在北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变化速率比预期快。这些发现发表在2009年10月22日更新的“Arctic Report Card”,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国内外关于北极海冰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北极海冰面积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大气对北极海冰面积变化的影响,以及北极海冰面积异常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其中北极海冰面积异常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主要是基于遥相关型、三大涛动、季风系统和冰-海-气耦合系统等几方面的研究。结果可供基层台站寻找影响当地区域气候变化的北极海冰“强信号”域。  相似文献   

6.
夏季北极涛动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运用NCEP/NCAR SLP再分析月资料,分析研究了北极涛动的季节性差异,着重讨论了夏季北极涛动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除了强弱的季节差异,夏季北极涛动与冬季北极涛动在空间模态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夏季北极涛动的中纬度强活动中心从北大西洋地区转移到亚洲大陆上,其亚洲中心只在对流层低层比较明显,强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因而在对流层中呈现出比冬季北极涛动更强的斜压性。这种模态在年际和月际时间尺度上均有所体现。夏季北极涛动在近50年来一直存在稳定的准22年周期,其次为6~7年周期。另外,从1970年左右开始出现准2年周期振荡,而1970年代以前准2年周期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北极夏季大气环流的一个显着特征是以北冰洋为中心的异常反气旋环流,与北极增暖存在紧密的联系.先前的研究已将其形成的潜在机制与早春欧亚融雪,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联系起来.本研究发现北极夏季反气旋环流异常与春季副热带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存在显着联系,表明副热带北太平洋与北极之间存在遥相关.该SSTA的特点是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有暖的SSTA,周围有明显的冷SSTA,类似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的负位相,但热带地区没有明显的信号(本研究称之为类负位相PDO).5月份,这种类负位相PDO可以激发从白令海传播到北极的罗斯贝波,导致北极出现反气旋环流异常.这种反气旋环流异常可以持续到夏季.同时,这种类负位相PDO的SSTA可以持续到夏季,并在夏季引起白令海上空的低压异常.这种低层的低压异常会导致异常的上升运动,并引起高层的辐散异常,从而进一步加剧夏季北极对流层上层的反气旋环流异常.这种反气旋环流异常可迫使北极上空出现异常绝热下沉运动,导致北极出现显著的绝热加热.于是,北极上空出现显著的暖异常,其暖中心位于北极对流层中部.数值模拟试验证实了5月份类负位相PDO的SSTA与夏季北极反气旋...  相似文献   

8.
苏联60年来,极地气象学在研究大气现象、大气环流及气候方面,在研究为北极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所提出的许多建议方面,在发现和估价可用来为苏维埃人民服务的气候资源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按苏共第25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在前所未有的范围内开始进行开发北部自然资源,这使我们获得了对该区域气候和气候资源的认识. 北极地区的整个气象研究是以对最寒冷的天气条件的观测为基础的.例如,北极漂流考察站区域的天气严寒度的年平均系数(用鲍德马纳公式获得)比北半球最冷的点——奥伊米亚康高二倍. 北极的气象研究向来重视实践.在北极,没有任何一个国民经济部门或任何一种人类活动是与气象无关的.我们将北部自然资源应用于国民经济部门越  相似文献   

9.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958-1997),月平均海表面温度资料(1950-1992)以及月的海冰密集度资料(1953-1995),研究了冬季北极涛动与西伯利亚高压、东亚冬季风以及巴伦支海海冰范围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北极涛动不仅影响北极和北大西洋区域气候变化,并且可能影响冬季西伯利亚高压,进而影响东亚冬季风。当冬季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都偏弱,在西伯利亚南部和东亚沿岸,包括中国东部、韩国和日本,从地表面到对流层中部气温偏高0.5-2℃。当冬季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时,结果正相反。研究结果还表明,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对北极以及北大西洋区域气候变化没有显的影响,与北极涛动的影响相比,西伯利亚的影响强度和范围明显偏弱。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冬季北极涛动可能影响西伯利亚高压的可能机理。冬季西伯利亚高压与动力过程以及从地表面到对流层中部的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西伯利亚高压的西部变化主要依赖于动力过程,而其东部与气温变化更为密切。冬季西伯利亚高压的维持主要依赖于对流层中的下沉气流,这种下沉气流源于北大西洋区域,其变化受到北极涛动的影响。当冬季北极涛动处于正(负)位相时,气流的下沉运动明显减弱(增强),进而影响冬季西伯利亚高压。此处,冬季北极涛动对同时期的巴伦支海海冰范围有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国内外关于北极海冰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北极海冰面积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大气对北极海冰面积变化的影响,以及北极海冰面积异常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其中北极海冰面积异常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主要是基于遥相关型、三大涛动、季风系统和冰-海-气耦合系统等几方面的研究。结果可供基层台站寻找影响当地区域气候变化的北极海冰“强信号”域。

  相似文献   

11.
正英国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杂志近日发表一项生物学研究指出,气候变化造成的北极海冰减少可能会让感染海洋哺乳动物的病原菌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之间更频繁地传播。海冰消融等环境变化不仅会改变动物的行为,还  相似文献   

12.
《浙江气象》2015,(1):48
<正>过去数十年北极地区冰量的减少成倍加剧了亚欧地区寒冬的出现,在线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的一项研究得出上述结论。不过,这种寒冬高频率出现的趋势可能会在未来减少,因为到21世纪末期,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有可能超过海冰减少带来的影响。Masato Mori等人利用针对北极海冰浓度的两套不同设定为基准的模型模拟了全球大气循环的200种具有细微差别的情况。这两  相似文献   

13.
NCAR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新的研究表明,北极大范围海冰的收缩对于夏季阳光的照射变得更加脆弱。2007年的反常晴好天气引起的北极海冰范围缩小达到记录高值(9月海冰范围缩小到4.1&#215;10^4km^2,与开始有准确卫星测量的1979年相比减少了43%),以前类似的夏季没有观测到如此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北极臭氧垂直分布和天气尺度变化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极地区臭氧对北极气候和环境系统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其分布和变化有助于了解北极的气候和环境及其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有助于气候和环境变化的数值预报。中国北极科学探测1999在北冰洋楚可奇海域成功的进行了大气臭氧观测。通过在中国“雪龙”号破冰船甲板上(于1999年8月18-24日在75°N,160°W附近处)释放大气臭氧探空仪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大气垂直结构和臭氧分布资料,可以进行大气尺度的大气臭氧变化研究。分析大气监测资料、TOMS臭氧总量资料和NCEP大气环流资料表明,大气臭氧总量随着对流层顶的低一高一低变化呈高一低一高的变化过程。研究还表明,大气柱的臭氧总量与13公里以下的大气臭氧含量关系密切,而在约20公里处的大气臭氧浓度最大值的变化与整个气柱臭氧的关系不大。500 hPa天气形势图上一个弱一强一弱的西南天气型造成的弱臭氧平流可能是这次臭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冬春季节北极海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53~1990年海冰密集度资料,研究了冬、春季节北极海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春季节海冰变率大的海区主要有巴伦支海、格陵兰海、巴芬湾、戴维斯海峡以及白令海;在巴芬湾、戴维斯海峡和白令海海区,冬季海冰变率比春季的大;冬、春季节喀拉海、巴伦支海海冰面积均与春季白令海海冰面积呈反向变化关系,与巴芬湾、戴维斯海峡海冰面积也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分析还表明:北极海冰面积还表现出年代际时间尺度变化,尤其在冬季.春季格陵兰海海冰明显存在12年变化周期,而在冬、春季节,喀拉海、巴伦支海海冰存在l0年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夏季高温与北极海冰的联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茸  杨修群 《气象》2009,35(3):81-86
为研究前期以及同时期北极海冰异常对中国夏季高温的影响,根据近50年来中国160个台站的夏季高温资料以及近50年来的北极海冰资料,用SVD诊断分析方法,提取出两场相关最强,协方差最大的三个时次--分别为同期、海冰超前夏季高温9个月和超前13个月.分析研究表明:当北极海冰发生异常时,中国夏季高温异常的响应是滞后的,尤其是滞后9个月、13个月时;北极海冰在1978-1979年突然异常减少,且1979年以后维持海冰偏少的态势;当前期或同时期的北极海冰出现异常增多(减少)时,在中国夏季高温场上的响应以"南区"、"北区"夏季高温异常偏低(偏高),与海冰变化反位相;"中区"夏季高温异常偏高(偏低),与海冰变化同位相.  相似文献   

17.
西伯利亚地区异常的升温可能会给生态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本文从气候角度分析西伯利亚地区初夏升温的特征以及北极海冰减小的可能贡献.观测和再分析资料表明,1979-2020年间西伯利亚地区6月地表气温有很强的升温趋势(0.9℃/10年),明显高于同纬度地区平均的升温趋势(0.46℃/10年).升温从地表延伸至300hPa左...  相似文献   

18.
《浙江气象》2009,30(3):F0003-F0003
新华社伦敦2009年8月14日电(记者黄垄):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8月14日发布新闻公报说,中心的研究人员及其同行利用声呐等手段探测到北极海洋中存在大量甲烷气泡,证实了全球变暖会使海底释放大量甲烷的说法。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甲烷可能会反过来加剧全球变暖。  相似文献   

19.
北极海冰“强信号”影响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冰冻圈作为下垫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大气处于不断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文中主要研究了北极海冰与中国华北地区降水的关系。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区域与北半球季尺度气候变异前期北极海冰“强信号”现象。探讨了中国华北地区旱涝前期北极海冰特征 ,比较了华北旱涝前期北极海冰相关区域特征分布 ,并揭示出北极海冰“强信号”区与中国区域夏季降水的相关分布 ,分析了北极海冰“强信号”区对华北地区夏季旱涝影响的动力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史楠  王召民  何海伦 《气象科学》2022,42(2):171-181
进入北极地区的气旋在移动过程中往往伴有大风、强降水等特征,对北极气候变化有深刻的影响。基于NCEP2再分析资料,识别并跟踪了北半球夏季(6—8月)从中纬度进入北极的温带气旋,考察了其年际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79—2019年夏季进入北极的温带气旋共867个,其中消失在北极边缘区域和中心区域的数量分别为688个和161个,且后者平均强度更大、平均持续时间更长。分区域研究发现,夏季从陆地进入极区的气旋个数较多,而从海洋进入极区的气旋强度更大,活动更为剧烈。对进入北极的气旋年际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夏季进入北极的气旋个数和强度均存在年际变率,其中气旋个数的年际变率尤为显著。气旋个数年际变率主要周期为5 a,强度的主要周期约为2.7 a。进一步分析发现,引导气流是影响气旋向北移动的重要因素。此外,夏季北大西洋气旋强度与同期北大西洋涛动(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指数存在较好相关。研究还表明,进入极区气旋活动的年际变化受大气斜压不稳定性的影响,在北太平洋地区区域平均的Eady增长率与气旋个数和强度的相关性均最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4和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