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杨阳  温建亮  谢维  刘思琴 《地质与勘探》2019,55(5):1261-1267
岩浆岩侵入煤层后,破坏了煤质,造成了煤炭资源的浪费,同时更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隐患,探测岩浆岩侵入煤层范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岩浆岩侵入煤层后的电性特征,简要叙述了瞬变电磁法(TEM)的原理及特点,并以山西大同煤田同忻井田为例,介绍了瞬变电磁法探测岩浆岩侵入煤层范围的方法:岩浆岩侵入煤层后,引起二次场电位、视电阻率值这两个电性参数产生异常特征,根据这些异常特征可以有效探测岩浆岩侵入煤层范围。通过实例证明,利用瞬变电磁法探测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范围,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淮北矿区主采煤层多存在岩浆岩侵入现象,且具有侵入煤层多、分布面积广、侵入方式复杂等特点,常规地震勘探无法保证其解释精度。针对该问题,以全数字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数据体为基础,对比分析不同岩浆岩侵入状态的地震响应特征;综合利用基于地层物性差异的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基于波形差异的地震相分析技术和基于阻抗差异的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进行煤层岩浆岩侵入区的识别与解释,精细雕刻其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薄层岩浆岩侵入区以测井约束的波阻抗反演解释精度高,厚层岩浆岩侵入区预测则综合地震属性分析与地震相分析结果。因此,根据矿区的煤层分布和岩浆岩侵入特征,综合运用地震属性技术、地震相技术与波阻抗反演技术,能有效刻画出岩浆岩侵入煤层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3.
在对济宁煤田金乡矿区岩浆侵入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岩浆侵入煤系的层位与分布规律,岩浆岩的岩性特征及侵入时代。岩浆以岩脉和岩床形式侵入煤层,使煤层出现分叉、变薄甚至全部被吞蚀。岩浆岩的侵入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使煤层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工艺性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煤质变差,降低了煤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官井田位于山东省的西北部,该区岩浆岩较发育,有三层岩浆岩呈岩床状侵入到煤系地层中。下层岩浆岩一般位于10煤以下,但在井田局部区域,也会上冲至10煤层,甚至达到7煤层,造成冲断条带两侧煤层底板形态发生剧烈变化,10煤或7煤直接吞蚀。依据赵官井田岩浆岩的发育规律及煤岩性特征,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方法查明了井田内三层岩浆岩的赋存状态,尤其对下层岩浆侵入形态以及对煤层的影响进行了解释,否定了以往地质资料中因岩浆侵入煤层而误解释为多条逆断层的存在。赵官庄井田三维地震勘探实例表明,岩浆岩冲断煤层在时间剖面上具有典型的响应特征,并指出下层岩浆岩的上冲的影响井田浅部煤层开采的一个重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5.
荣晓伟 《山东地质》2013,(10):23-26
以七五井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内地质构造展布特征、岩浆岩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得出七五井田岩浆侵入规律,进一步弄清了岩浆侵入对煤层的破坏程度,并对岩浆岩对煤层煤质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价,为矿井生产过程中的开拓布置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岩浆岩的侵入问题一直严重影响着煤矿的安全和高效生产,如何准确地划分出岩浆岩侵入区范围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正演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谱分解分析,发现正常煤层与岩浆岩侵入煤层间存在着明显的频谱差异。正常煤层反射波在其主频对应的谱分解切片上的能量较强,而岩浆岩侵入煤层反射波在同一谱分解切片上的能量较弱。对于实际煤层数据来说,通过钻井标定,即可以定量、准确地划分出岩浆岩侵入区的范围。以大屯煤电公司徐庄煤矿为例,对7煤层谱分解沿层切片与振幅沿层切片进行了对比解释,结果证实谱分解技术对预测煤层岩浆侵入范围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确定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边界对煤矿安全生产十分重要。利用钻孔资料和岩浆岩的高波阻抗、高频和波形异常等地震波动力学信息,提出了岩浆岩侵入煤层的地震反演、地震相分析和谱分解等3种岩性解释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在安徽淮北矿区某矿利用实际三维地震资料界定岩浆侵入8煤层的范围,取得了好的效果。研究认为,确定岩浆侵入煤层的范围时,当研究区域内具有较多的钻井和测井资料时(3~4个/km2),建议使用地震反演方法;而研究区域内钻井数目较少或缺乏测井资料时,建议综合使用地震相分析和谱分解方法。   相似文献   

8.
岩浆岩体严重影响井田的煤质、储量等,对采区工作面布置、巷道掘进及回采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而探测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范围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大意义。在总结岩浆岩侵入体的地质特征基础上,建立岩浆侵入煤层地震地质模型,通过正演,对多种属性进行交互分析,发现主频能量属性与振幅类属性对岩浆岩反应较为敏感,并且随着岩浆岩厚度的逐渐增加能量类与振幅类属性逐渐降低。通过对QN煤矿103工作面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连井剖面10煤进行属性分析,发现频带宽度、中心频率、主振幅属性可以较好地识别岩浆侵入区。通过对勘探区10煤层进行频带宽度、中心频率和主振幅属性分析识别岩浆侵入区,其识别结果与钻孔实际揭露吻合较好,证明采用地震属性识别技术可以识别煤层岩浆岩侵入区范围。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昌福山井田岩浆岩岩性特征,空间分布及对煤层、煤质和开采技术条件的影响。认为本区岩浆岩主要为呈岩株侵入的不同相带的二长花岗岩体和呈岩床、岩脉侵入的辉绿岩体。二长花岗岩对本岩株空间的煤层产生吞噬作用,使附近煤层产状复杂化,煤层稳定性、可采性变差,但对煤质未造成明显影响。辉绿岩主要影响了24煤层的连续性、完整性,有时使煤层变为不可采。  相似文献   

10.
宁阳-汶上煤田鲁西井田内的岩浆顺煤层或煤层顶底板侵入,对煤层和煤质都有严重影响。该文分析研究了岩浆岩的侵入层位、层数、厚度、岩性及其矿物成分,初步探讨了岩浆岩的来源、地质时代及其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山东黄河北煤田岩浆岩特征及其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山东省黄河北煤田岩浆岩特性特征、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对煤层煤质的影响。认为三层岩浆岩是由不同时期从两个方向侵入到本区的,对煤层煤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煤的变质分带。  相似文献   

12.
周士荣  孟怀安 《安徽地质》2007,17(3):178-181
邹庄井田正处于开发阶段,而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对煤层煤质有很大的影响,7煤层为邹庄井田的主采煤层.分析了区域构造对岩浆岩的控制作用,研究了岩浆岩侵入72煤层的平面分布及变化规律,探讨了岩浆岩的岩性、侵入方式和成因,对今后邹庄井田的开发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邯邢煤田岩浆侵入及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邯邢煤田岩浆侵入特点,分析岩浆侵入煤系层位与分布规律,岩浆侵入体的产状及岩性特征。邯邢煤田岩浆岩的侵入,不仅破坏了该区煤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减少了煤炭的可采储量,并使煤层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工艺性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致使煤质变差,煤炭工业价值降低。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石炭―二叠纪煤田为全国较为典型的岩浆岩侵入影响较严重的区域之一,本次潜力评价工作通过收集各矿井、勘查区的实际生产和勘查资料,对已揭露的岩浆岩侵入区的煤层变质特点与岩浆岩侵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山东省煤层变质与岩浆岩侵入影响的一般规律,为今后山东省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规律及其对煤层、煤质、瓦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卧龙湖煤矿钻孔揭露的岩浆岩资料,通过对其岩性、侵入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岩浆侵入的规律及其与构造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岩浆侵入对煤层、煤质、煤层瓦斯等的影响,对煤矿建井及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浆侵入对煤矿生产影响极大,淮北煤田卧龙湖煤矿是受岩浆侵入较严重的矿井之一,其地质构造是控制岩浆侵入和岩浆岩展布的重要因素。卧龙湖煤矿自侏罗纪以来岩浆活动剧烈,发生了中性岩浆的侵入,多以岩床形式顺层侵入煤层顶底板及煤层中间。本文基于矿区钻孔数据揭露的岩浆岩分布情况,分析了结果表明卧龙湖矿区岩浆侵入规律,受煤层的形态、结构、理化性质以及产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祁东煤矿勘探钻孔统计资料分析.研究了岩浆侵入煤层的主要特征。岩浆主要以岩床的形式沿煤层侵入,岩性以云煌岩为主,岩床层数多为一层,岩浆主要是顺煤层上部侵入。从上部煤层到下部的10煤层,岩浆侵入活动呈现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趋势;分布区域从西向东、由北向南扩展,分布面积逐渐扩大。岩浆侵入破坏了煤层的结构和稳定性,其接触变质作用造成煤类分布混杂,而仅靠钻孔不可能完全查明岩浆岩的分布形态,建议今后加强矿井地质观测,为煤炭开采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8.
宁阳汶上煤田岩浆岩特征及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岩浆顺煤层或煤层顶底侵入,对煤层和煤质都有严重影响,笔者分析研究了岩浆岩的侵入层位,层数、厚度,岩性及其矿物成分,讨论了岩浆的来源,地质地代和对煤层,煤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杨谈勘查区勘查成果为依据,通过对比分析,论述了区内岩浆岩的侵入特征及其对煤层的影响。区内岩浆主要以岩床形式由西南向东北侵入煤系,岩性主要为闪长玢岩,厚度呈南厚北薄的特点。区内共有7层煤不同程度的受到岩浆侵入影响,多沿煤层顶、底板侵入。岩浆侵入加大了含煤地层厚度及煤层间距,同时使煤层的变质程度进一步加深,局部变质为热变煤或天然焦,煤层灰分、碳含量增加,挥发分、氢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王梦倩  赵虎 《江苏地质》2006,30(4):287-289
波阻抗反演技术把具有高纵向分辨率的测井资料与连续观测的地震资料联系起来,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地质勘探的研究程度。煤田中岩浆岩侵入煤层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提出利用多参数曲线来圈定岩浆岩侵入煤层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