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均匀介质中的F-K反偏移是实现一般介质下F-K反偏移的基础,而均匀介质中的F-K反偏移的实质是一个插值映射过程。根据插值对象为复函数的特点,采用了实部虚部分别插值、去振荡因子法、模和相位分别插值、直接频率域插值4种插值方法对点脉冲模型进行了试算。结果表明:截断的直接频率域插值在适应性和精度综合衡量下为最佳;去振荡因子法精度虽高,但可应用的模型太具理想,不适合一般模型中的应用;实部虚部分别插值与模和相位分别插值两者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2.
含衰减的零偏移距VSP正演模拟及Q值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VSP资料的特点是信噪比高,分辨率高,勘探范围小;三维地震资料勘探范围大,信噪比分辨率却低于VSP资料。因此最佳勘探方式是实施井中(VSP和井间地震)地震方法与地面地震数据联合采集与处理的方式,利用井中资料的分辨率来拓展地面地震分辨率。本文研究的是含衰减零偏移距VSP地震波场正演模拟,为利用VSP资料提取衰减信息,拓展三维地震频带提供基础理论数据。在正演模拟算法上采用了层状介质构造的波场递推理论,通过一系列理论地质模型模拟了零偏移距VSP合成记录,同时为了验证所做的正演模拟的正确性,用谱比法对理论模型中的Q值进行了提取。  相似文献   

3.
彭成佳  陈胜宏 《岩土力学》2007,28(4):817-822
阐述了节理岩体复合单元法基本原理,引入了阶谱有限单元法中的虚节点和广义节点概念,提出了覆盖虚棱(面)和广义棱(面)的概念,并进一步将虚节点和广义节点分类。在此基础上构造了节理岩体的三维复合单元不同阶次时的位移函数并推导了对应的刚度矩阵。算例表明此法是合理有效的。提出的概念有助于复合单元法和传统有限单元法二者升阶谱的理解与统一实现,并为实现节理岩体三维复合单元法的P型自适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电磁场基本理论出发,利用裂步Fourier法推导出了水平层状介质中频率—波数域电场分量的波场外推公式,通过对设计的钢筋展布模型和衬砌厚度模型的数值模拟和偏移成像结果分析可以得出:裂步Fourier法不但可以实现二维非均匀介质中探地雷达正演模拟及偏移成像,而且具有编程易于实现、计算量小的优点。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进一步说明了裂步Fourier法偏移成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涂国田 《物探与化探》1991,15(3):176-181
本文首先讨论了常速F-K偏移与垂向变速的相移法偏移的结合而发展的一种F-K域偏移成像技术--递归F-K偏移.该方法在水平展状介质的前提下,偏移精度不受倾角限制且计算时间比相移法大大减少.串联偏移概念的引入,我们给出了递归F-K偏移的一个发展--剩余速归F-K偏移.理论与实际数据处理表明,该偏移方法可进一步提高偏移精度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6.
零偏移距地震记录是叠后偏移的基础,常用射线追踪法来制作,但当介质复杂时,射线会出现交叉现象,对三维情况计算量更大。从二维标量波动方程出发,用伪谱法研究了零偏移距地震记录的合成,给出了不同情况下的数值计算公式,并对边界吸收问题作了有效处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可用于偏移中正演模拟的快速计算,且易推广到三维情形。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标本测定和模拟实验结果,对不同条件下虚分量谱极值频率变化较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虚分量谱的“不稳定”实际上是极化体时间常数变化的客观反映.就反演频谱确定时间常数而言,相位谱并不比虚分量谱优越.  相似文献   

8.
通过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氯羟磷灰石(ClHAp)固溶体,经FTIR表征发现,纯羟基磷灰石(HAp)的羟基振动频率为3572cm-1和632cm-1。当Cl-进入HAp晶体结构后,在3494cm-1和673cm-1处各出现新的吸收谱带,说明在其通道结构中形成[Cl…HO]氢键,导致羟基的伸缩振动向低频偏移,弯曲振动向高频偏移。与氟羟磷灰石的FTIR谱比较可知:ClHAp的羟基振动谱带的位置与数量主要受氢键和周围结构环境变化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一种能增强工程地震勘探数据质量的新叠加技术——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进行了研究。目前模拟零偏移距剖面常规方法存在需要精确宏速度模型及不能对地下反射界面产生最佳照明的问题,而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具有完全数据驱动、与宏速度模型无关、能够产生对地下反射界面最佳照明及提高模拟零偏移距剖面成像质量的优势。针对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还未在国内工程地震勘探中进行广泛应用的现状,详细介绍了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基本原理及其实现过程,并使用一套人工合成断层模型数据及来自某高速公路段附近一条二维测线的实际工程地震勘探数据进行了测试计算。理论模型试算结果及在工程地震勘探实际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表明零偏移距共反射面叠加可提高地震数据信噪比,增强地震反射同相轴连续性,改善模拟零偏移距剖面质量,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工程地震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孟大江  王德利 《世界地质》2011,30(3):443-450
针对南黄海盆地浅水区域,利用拟Q谱法反演Q值来建立大致符合工区实际的吸收衰减模型。并使用射线参数泰勒展开法,计算地层累积吸收衰减量在不同偏移距、不同频率和不同深度下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理论速度模型,并利用二维有限差分声波方程模拟技术进行单炮地震记录正演,通过速度谱分析,以了解该工区浅水域多次波的发育情况。理论与实际数据分析显示,该工区的浅层衰减占主导作用,多次波能量较强,干扰严重。  相似文献   

11.
浅层折射波法是工程勘探中常用的一种经济并且快速有效的方法。文中先简要介绍了佛岭特长隧道工程概况,论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和实施,以及该法的作业特点。笔者提出采用增大偏移距来增大地震道数的观测方法。并将该方法与相遇追逐系统结合起来,在佛岭隧道详细勘查首次进行了运用,证实该法在隧道勘察中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王辉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5):699-702
利用地震记录中的衰减信息(波形与频谱)计算岩体的品质因子(Q值),对岩体质量进行准确评价,典型的方法有振幅法、上升时间法、频谱比法、质心频率偏移法。本文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并对它们的稳定性、适用情况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地震数值计算表明:地震速度模型出现误差,对时间偏移和深度偏移有不同的影响,且深度偏移结果的误差往往大于时间偏移的误差,影响了深度偏移方法的广泛应用。根本原因在于时间偏移使用的是均方根速度,而深度偏移使用的是层速度,因此在速度模型相同的情况下,层速度的变化远大于均方根速度的变化。地震数值模拟分析同时说明,深度偏移结果的误差还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结构和岩性。当界面二边速度差异比较大时,速度摄动值δ引起深度偏移结果的误差,远大于界面二边速度平缓变化的情况。深度成像的误差等于速度摄动值δ和界面二边速度对比度vi+1/vi的乘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综合运用多偏移距地震映像法与瞬态瑞雷波法对隧道底部隐伏岩溶探测的工作方法与主要技术,通过对偏移距地研究,分别论述了多偏移距地震映像法、瞬态瑞雷波法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流程,以及这两种方法勘探效果的互补性。通过对实际隧道进行综合应用的实例以及最终钻孔验证,说明了多偏移距地震映像法与瞬态瑞雷波法对隧道底部隐伏岩溶探测的有效性,在勘查工作中,提供更加充分的解释依据,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地质解释工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转换横波共炮记录单程声波方程正演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分别把分离的纵波和横波方程分裂为各自的两个单向旁轴方程(J.FClear-bout),然后用单程纵波和横波方程,结合相位移加有限差分混合波场延拓法(D.Ristow),在共炮记录叠前深度偏移原理的基础上,借鉴几何地震学的射线法两点问题原理,提出合成转换P—SV波共炮记录的时间一致性原理和逆过程方法,从而推导出精确的转换P—SV波共炮记录正演模拟算法,由于单程延拓波场,可完全解决多次反射波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Kirchhoff型反偏移的输出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等,提出了一种旨在消除Kirchhoff型反偏移中所出现的振幅畸变现象的高保真反偏移方法。与常规的Kirchhoff型反偏移不同,高保真反偏移是一种与反射面有关的反射地震成像方法。因此,在高保真反偏移中首先要确定反射面的位置,其次要确定振幅畸变因子的数值,最后要根据在反射点上振幅畸变因子恒等于1这一事实进行振幅畸变校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求出反射点的空间位置和振幅畸变因子的具体数值,采用四重加权叠加法,即在一次反偏移运算中同时采用一个单位加权函数和三个非单位加权函数。其中,非单位加权函数由常规的真振幅加权函数和用于建立Kircohhoff型反偏移算子的全局坐标系中的水平坐标组成。通过在四个反偏移场之间进行比值运算,可以达到提取反射点坐标和振幅畸变因子的目的。一旦得到反射点坐标和振幅畸变因子的具体数值,就可以通过简单的除法消除掉振幅畸变因子对反偏移像场振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岩土力学》2017,(12):3462-3468
针对岩石、混凝土类准脆性材料的断裂过程模拟,发展了基于黏聚裂纹模型的虚节点扩展有限元法,并给出了该法的数值原理和控制方程。通过三点弯曲梁拉伸断裂、单边缺口试件Ⅰ-Ⅱ复合型断裂和Nooru-Mohammed试验多裂纹断裂等典型算例,并与已有解或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法适合于模拟准脆性材料由张开型裂纹支配的断裂过程。相对于节点分离有限元法,该法无需预设开裂路径;相对于塑性损伤有限元法,该法能够可靠模拟多裂纹曲线扩展;相对于标准扩展有限元法,该法无需引入裂尖单元,避免了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相对于高阶富集扩展有限元法,该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便于得到收敛的计算结果。此外,基于单元的位移场描述使其更易于嵌入常用有限元软件,从而利用后者良好的非线性计算功能求解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是进行山区矿产资源勘探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地形起伏对观测数据影响严重,给瞬变电磁数据精细化解释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本文基于三维非结构时间域有限元正演模拟方法开展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地形影响特征分析。首先利用非结构网格对起伏地形进行精细剖分,结合矢量有限元和后退欧拉离散技术实现复杂地质模型快速正演。然后通过模拟大量典型起伏地表模型,系统分析了三维地形响应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形对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响应影响严重,而且影响特征十分复杂。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复杂地形对地下目标体探测的影响,结果发现复杂地形与地下目标体相互耦合导致无法对地下目标体进行有效分辨,这给地下目标体的准确探测带来了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19.
为应对地震成像中上覆层的复杂性问题,R.Calvert和A.Bakulin提出虚震源法,用于近地表精确速度建模。笔者阐述了地震虚源法的原理,与井间地震技术的对比,国外在时移地震监测、成像和虚横波源等三个方面的应用现状。文章将对有关人员了解该技术起到一定帮助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地震传播理论中,地震波场的正演数值模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在正演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中,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是评价此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的二个关键问题。伪谱法在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方面优越性十分明显,常用的有Fourier变换法和Hartley变换法;虽然Hartley变换法在求取导数时较Fourier变换法复杂,但由于Fourier变换法的计算同时涉及复数的实部与虚部,在计算速度和占用内存方面不如Hartley变换法。这里详细地阐述了利用Hartley变换求解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波动方程的数值方法,并模拟了多种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模型,对比分析了地震波在各向同性介质与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差异。结论表明,该方法能正确、高效、直观地反应地震波在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