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奚毓敏 《测绘通报》2007,(2):61-61,78
介绍在直线上两已知点通视与不通视情况下,在直线外任意设站放样直线点的方法。该法采用傍导线法可以灵活、方便地放出障碍物间一系列直线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直线外设站进行直线的三维定线的方法。如果已知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则不需要在该直线上置镜。直线外定线是通过构成两个平面来完成的。这两个平面的交线正好是给定的直线,每个平面均包含两个已知点和一个所选定的不在该直线上的置镜点。用此法所得的定线精度与用经纬仪进行平面定线的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3.
高精度的地面LiDAR点云配准是空间目标三维表面拓扑重建的关键,针对待配准LiDAR点云和基准LiDAR点云存在位置、姿态和比例缩放差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直线簇的地面LiDAR点云配准方法。首先,根据直线间相交、平行和异面的拓扑关系,分别对待配准和基准LiDAR点云的直线进行聚簇,构建直线簇;然后,分别将同名直线用Plücker坐标表示,通过待配准LiDAR点云的直线簇在空间中的螺旋缩放运动,使其与基准LiDAR点云的直线簇比例尺一致,且同名Plücker直线重合,构建基于直线簇的共线条件方程,实现了比例因子和相对位姿一体化解算。实验结果表明,直线簇的螺旋缩放增强了配准方程的几何约束性,提高了抗噪声能力,实现了高精度的地面LiDAR点云配准。  相似文献   

4.
直线外设站放样直线上任意点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直线上加密任意点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水利测量、土地整理、路线侧量和城市测量中常遇到将测点置于一固定直线上的问题。在图1中,于相距很远的A、B两固定点间的直线上确定一点P的位置,是常见的测量工作。若A、B两点距离较短,可用闯镜法反复定位,使仪器中心置于AB直线上。在A、B两点相距较远,上述方法就不方便了。实际作业中,采用在待定点处量边、测角确定直线上P点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6.
我阅读了贵刊刊登在2003年第2期<通视困难地区快速定线的一种方法>和2003年第9期<直线外设站放样直线上任意点的一种方法>两篇文章,文中都提出了解决直线两端点不通视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放样直线上所需放样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但两者都要求解直线方程式,而且要受方程式本身条件的限制.我目前用的方法是先测定后测设.  相似文献   

7.
针对各三维空间直线拟合方法的应用场景和环境研究较少的问题,该文研究了多种空间直线拟合方法的优劣性。实现了RANSAC空间直线拟合法、TLS空间直线拟合法和LS空间直线拟合法。利用模拟仿真数据,以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和与直线度作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了3种方法的拟合结果,获得了各空间直线拟合方法的应用场景。利用某高速铁路隧道内接触网点云数据,验证了本文结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对高速铁路工程点云数据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精度的LiDAR点云配准是实现点云数据整体性和保证空间目标三维表面拓扑重建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基于Plücker直线的LiDAR点云配准模型,利用Plücker直线表示LiDAR待配准点云与基准点云间的同名直线,根据同名Plücker直线重合的几何拓扑关系,建立Plücker直线共线条件方程,再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待配准LiDAR点云与基准点云间的相对位姿参数。结果表明,Plücker直线共线条件配准模型几何约束性较强,配准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刘肃艳  王竞雪 《测绘科学》2019,44(10):128-135
针对影像间尺度变化、直线提取断裂、直线邻域纹理断裂引起的近景影像直线匹配难题,该文提出一种结合同名点及核线约束的近景影像直线匹配算法。该算法在已有同名点和直线提取结果的基础上,首先确定目标直线两侧离目标直线距离最近的同名点,利用其在右影像上对应的同名点连线得到的虚拟直线为基准构建矩形候选区;其次,分别计算左、右影像上同名点连线得到的虚拟直线与待匹配直线的夹角,根据两角度差值进一步对候选直线进行筛选;然后,利用核线约束计算目标直线和候选直线的重叠部分,并以此为中心构建直线支撑域,统一两支撑域窗口尺寸,根据窗口灰度相关确定同名直线;最后,采用距离约束对匹配结果进行检核完成直线匹配。选取具有不同几何变换的三组近景影像进行直线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能获得可靠的直线匹配结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例,介绍一种在工程测量中从某一已知点上放样直线或直线上任意点确定其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的方法.此方法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和放样精度,又能满足工程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全站仪、电子手簿、微机、绘图仪的有机结合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定线测量中实现定线测量的电子化、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  相似文献   

12.
介绍应用地面点与线路中线相对关系的统一数学模型,使用CASIOfx-4800P程序型计算器编制适合野外测设线路各种复合曲线(包括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的任意组合)的实用程序。  相似文献   

13.
全站仪放样道路中线的精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占尧 《测绘通报》2004,(12):62-63
对全站仪在放样道路中线的精度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立交匝道中线及边桩的坐标放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国平 《测绘通报》2003,(10):65-67
推导立交匝道等道路交通中线和边桩在城市坐标系中的坐标计算公式,介绍整个线路实现连续统一计算的程序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利用全站仪直线放样功能测量定线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测量定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介绍了全站仪直线放样功能用于测量定线的基本原理,并对测线上的转点和整条测线进行了精度分析。为了提高测线精度,提出了依据实地观测条件,分别在各测线段引入转点分段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空间拓扑关系是空间数据建模、空间查询、分析、推理、制图综合、数据质量控制、数据更新等的基础。目前空间拓扑关系研究的主要成果仍然集中在拓扑关系的描述方面,在计算方面的阐述都非常薄弱,不足以指导系统开发人员编程实现。本文研究了IR2中两个简单线目标间拓扑关系的计算方法,重点分析了线/线拓扑关系计算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段的线/线拓扑关系计算方法,并用VC++采用底层开发模式实现了基本线/线拓扑关系的计算。  相似文献   

17.
18.
GIS线目标间拓扑关系描述的4交差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利用连通度不变量来区分单个线目标上具有不同拓扑特性的点,进一步定义了线目标的端点集和内点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IR^1和IR^2中线目标间拓扑关系的基本模型。该模型能有效地表达线目标间拓扑关系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