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旭  张世中  胡哲 《物探与化探》2012,36(6):970-974
感应式磁传感器在电磁法勘探和地震短临预测中被广泛使用.文中论述了电磁扰动观测仪中感应式磁传感器的频率补偿方法,着重介绍了感应线圈的等效电路和补偿电路,并给出了传感器的性能测试方法和主要技术指标,表明这种数字传感器适用于观测0.1~10 Hz频段内天然场源的磁场扰动.  相似文献   

2.
研制了一款基于PNI磁感式传感器和SCAl00T加速度传感器的矿用全空间钻孔测斜仪。详细论述了系统的总体结构、测量原理及传感器的电路设计;同时分析了系统的误差及其来源,给出了误差补偿模型及其补偿、标定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钻孔测斜仪具有体积小、精度高、可靠性高等特点,满足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针对光纤EFPI传感器通常尺寸很小,而断层尺寸相对较大,导致光纤EFPI传感器在待测断层处安装不便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断层测量的光纤外腔型法布里-珀罗位移传感器.两根陶瓷插芯从陶瓷套管的两端插入构成EFPI结构,通过使用金属内管和金属外管,增大了光纤EFPI位移传感器的尺寸;并且金属外管的两端采用O型圈密封,因此该EFPI位移传感器能够防水防尘.为了消除温度对EFPI位移传感器的影响,两根金属内管采用了不同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在结构上进行温度补偿.在温度连续变化的环境下,对腔长为718.39 m的EFPI位移传感器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显示,经过温度补偿设计后,位移传感器的温度系数由0.14 μm/℃下降到了-0.04 μm/℃,并呈现过补偿.  相似文献   

4.
滑坡的监测主要是基于滑坡体的空间几何形态的变化特征,由于滑坡的变形不均匀、运动周期长、应变量小等特征,导致滑坡的监测难度大、监测周期长。为此,基于姿态传感器的小体积、高速数据传输、低功耗、稳定启动时间、全角度无盲区等监测特征,本文选取姿态传感器为滑坡形变监测仪器,姿态传感器通过位移和角度的转换得到滑坡体姿态变化值,通过白什乡典型滑坡的全站仪监测和姿态传感器监测结果对比可知,姿态传感器能更准确及时的反应了滑坡体内部的变形结果,为有效地监测滑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将芬兰VTI公司生产的SCA100T双轴倾角传感器应用于钻孔测斜仪,其体积小,能提高倾角测量的稳定性和精度。双轴倾角传感器测量角度会引起算法校正问题,采用测得的标定数据得出倾角值的回归模型,测量倾角的实验结果和推算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通过应用误差补偿方法来减小实际测量误差。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表明,采用此法补偿后得到的均方差最大为0.15258,而没有补偿的结果最大均方差为4.81104。   相似文献   

6.
氧化锡气体传感器吸附可燃性气体可使其电导率发生变化,这种电导率的变化以输出电压的形式取样,就可检测出探测气体的类型和浓度。采用TGS813气体传感器,利用自制的气体浓度配制器得到不同浓度的不同气体,将传感器闭封于待测气体中由测试电路得到感器的响应特性和温度特性。依据传感器的响应特性设计合适的传感器调理电路,应用高性能单片机P89LPC938实现对可燃性气体浓度的测量和温度显示。  相似文献   

7.
张立祥  罗强  张良  刘钢  魏永权  翁骏祺 《岩土力学》2013,34(12):3633-3640
为掌握土压力传感器置于硬土介质中呈现的非线性响应特性,建立了传感器与土介质的相互作用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了满足匹配误差稳定所需的传感器与土介质的模量比条件。进行了传感器的单体标定和级配碎石土介质标定试验,探讨了传感器非线性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计算与试验表明,目前国内主流的双膜土压力传感器在量测硬土介质中的土压力时,由于模量偏小标定曲线非线性显著;土压力传感器单体标定曲线线性度较高且其模量基本稳定,表明土介质的模量变化是引起标定曲线非线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将传感器置于与使用环境相近的土介质中进行标定,并采用非线性修正可明显提高硬土介质中土压力量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冰川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冰川作为淡水库存资源和气候指示器,对其观测手段的改进非常重要.集成了传感器、嵌入式操作系统、无线网络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和优势.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极端环境冰川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部署的网络结构,传感器节点的数据传输途径,以及冰川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关注的操作系统功能、传感器材质、长时间能耗、冰下部署的通讯能力等问题,并提出了需要改进的技术方面问题.结合集成网络摄像机,利用Google Earth、 Google SketchUp等技术给出了构建全天候的观测网络和实时数据展示平台的措施.讨论了将特定冰川观测区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观测数据,与天空中的遥感卫星监测数据进行结合,构成"天地一体化"的监测研究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桥梁、钢结构等表面应力监测领域中,光纤光栅因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环境适应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先进监测、检测手段,但FBG波长随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漂移往往严重影响监测系统的性能,因此需要对FBG进行温度补偿。介绍了一种新型的FBG传感器并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论述了其温度低敏技术能精确地剔除温度对应变的影响,实现结构物的长期健康监测。  相似文献   

10.
大洋中脊热水探测与新型传感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洋中脊的探测带来了大量科学发现。在大洋中脊热水喷口的极端条件下,在大的温度梯度范围内,一方面在喷口(黑烟囱)周围形成巨量金属硫化物快速堆积;另一方面在喷口周围由内向外形成一个生物晕。为了研究洋中脊极端条件下的水热过程,模拟洋中脊水-岩相互作用条件下生命过程,需要在高温高压环境中原位获取数据,必须利用先进、灵敏的化学传感器。由于新材料技术的发展,美国和西方国家深海探测时广泛使用YSZ电化学传感器(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陶瓷,YSZ:Yttria Stabilized Zirconia),这种传感器的优点是在温度大于200℃的高温时性能良好,在低于200℃条件下灵敏度降低,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这些高温高压化学传感器出售。“十五”期间,科技部863计划,首次将发展深海高温高压传感器的海底多参数检测技术之一列入我国计划。根据863计划,中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研制成功一系列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高压化学传感器,在自主研制了YSZ传感器的同时,发明了国际上首次可以在大温度范围、在海上实用的Zr/ZrO2高温化学传感器,可部分替代YSZ传感器。这两类集成式化学传感器可以探测大洋中脊400℃/40MPa热水的pH、H2、H2S、Eh等,并在2004年的南海的海试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谢叶 《岩土力学》1990,11(1):83-91
本文讨论了连接电缆分布参数对电桥平衡方程及电桥灵敏度的影响,认为可进行三端测量的变压器比率臂电桥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这些分布参数的影响。二个非完全包围导体之间的电容量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引入一个三端电容来消除。因此,若把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做成三端式结构,就可以用变压器比率臂电桥精确地测量出传感器电容量的微小变化。由此,研制了一种电容式位移传感器,设计并制作了变压器比率臂电桥及其有关检测电路。实验结果表明,当载波频率为100kHz时,能在100m长的连接电缆处测量出10-3pF量级的电容变化量;并且认为,能在更长的连接电缆下进行精确地测量。  相似文献   

12.
地质灾害的监测及监测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要介绍地质灾害的监测与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思。即: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应具有数字化、自动化和网络功能;将灾害发生前的特征信息通过传感器转化为数字化信息、数字化传输、数据库存储并提供使用。文中还介绍了位移传感器的实验研究和在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动态特性模型,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恩清  张玉生 《岩土力学》1993,14(2):93-100
本文对动态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设计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内容包括:(a)根据泊稷叶公式建立了滤水系统的动态特性模型;(b)由该模型对典型被测压力信号的响应误差提出了设计判据;(c)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设计与制作;(d)在激波压力作用下,模型的理论响应与传感器的实测响应作了检验对比。此外,还简单介绍了传感器在现场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Influence of transducer-ground coupling on vibration measurem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arious methods of transducer mounting provide varying degrees of coupling between the transducer and the measurement surface. The influence of four of these methods on vibration measurements was studied. For this purpose, the first transducer was placed freely on a horizontal surface, the second one was 'sandbagged', the third one was 'spiked' and the fourth one was completely buried in soil. These transducers were mounted side by side and ground vibrations were monitored for 14 blasts at an opencast coal mine.

Ground vibrations in terms of peak particle velocity, peak vector sum and frequency with different mounting methods were analysed. Assuming the data of the buried transducer as the most acceptable one, relative values of other transducers were determined and plotted. For the given tolerance for instrumental and human errors, anomalous readings were found in some cases. The waveforms of the buried transducer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thers. Clear distortion in the waveforms or a very low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wo waveforms was suspected poor coupl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ecoupling is most likely with the surface transducer. However, the sandbagged and spiked transducers are also prone to decoupling. Decoupling can result in higher or lower ground vibration. Therefore, burial should be the preferred method for mounting of transducers in soil.  相似文献   

15.
曾辉  余尚江  陈佳妍 《岩土力学》2005,26(7):1173-1176
简要介绍了岩土压力传感器静匹配方面的研究进展,导出了匹配误差的近似解析理论公式和统一的定量计算公式;给出了最佳压陷位移系数的量值;建立了2个匹配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给出了传感器承压面和周围介质中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6.
林英松  蒋金宝  丁雁生 《岩土力学》2008,29(9):2314-2318
通过优化试验方案,实现了爆炸激波对水泥试样内部的损伤破坏试验,观察到激波对试样的损伤破坏现象。根据试验需求,设计、制作和标定了可用于测量水泥试样内部激波压力(或速度)的传感器,并在水中与商业传感器一起进行了测试,发现两种传感器获得的波形一致,并且该传感器的尺度可以满足试验的需要。利用量纲分析的方法,得到了激波在水泥试样中的衰减规律模型,通过比较相同条件下实测压力与模型计算的压力,发现计算压力要比实测压力高5 %~15 %。  相似文献   

17.
换能器阵元的不同排列组合决定其指向性,波束形成是多波束测量的关键技术。文中通过数学计算总结了不同换能器阵进行波束形成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利用二维DFT进行频域波束形成的一般方法。最后结合现役多波束测深系统,简单解释说明不同系统所采用的波束形成技术。  相似文献   

18.
敲击-回波法中传感器影响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明贵  岳向红  张杰 《岩土力学》2005,26(9):1379-1384
在基桩及结构物质量的敲击-回波法检测过程中,由传感器采集的信号里除反映了被测点的速度响应外,还总是含有传感器固有特性引起的成份。首先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不含传感器的桩顶速度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再与传感器特性进行合成,得到含有传感器特性的桩顶速度响应;然后利用小波分析,研究了传感器对速度响应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种新的抑制传感器影响的方法--小波抑制法,结果表明:小波分析能有效地抑制速度响应中传感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PPT-type static-dynamic pore pressure transducer gage is developed and designed by our institute. The principle, technical behavior, calib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o practical engineering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