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该地区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成熟度范围宽,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主要由Ⅲ型有机质组成。在对烃源岩样品进行常规评价的基础上,用开放体系进行了热解实验和动力学模拟,对陆东-五彩湾地区的生烃特征进行了研究,尝试了高成熟烃源岩生烃过程研究及Ⅲ型干酪根液态烃排烃时间的估计,并对石炭系地层产烃率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陆东-五彩湾地区石炭系最早在二叠纪(距今264 Ma左右)开始生烃,后期由于地层抬升,在古近纪早期(距今61 Ma左右)结束生烃。下石炭统产烃率大,液态烃排出时间估计在距今232~196 Ma之间;上石炭统产烃率较小,液态烃排出时间估计在距今196~178 Ma 之间,但天然气生成相对较晚,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天然气可能主要来源于上石炭统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板桥凹陷主要烃源岩为沙三段地层暗色泥岩,而沙三段砂岩为板桥凹陷主要储层之一.在恢复板桥凹陷埋藏史、热史和成熟史的基础上,定量模拟沙三段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特征,模拟结果利用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o)、地层温度和63口井钻探结果验证.模拟结果表明:(1)板桥凹陷现今的热流值在59.8~61.7mW/m2之间,古热流演化经历了早期(65~50.4Ma)持续升高和晚期(50.4~0Ma)逐渐降低两个阶段,在距今50.4Ma达到最高;(2)东营组沉积末期,板桥凹陷沙三段烃源岩成熟度(Ro)大约在0.5%~1.25%之间,现今成熟度(Ro)范围大约在0.5%~1.8%之间,在距今大约35Ma开始生烃,距今30Ma开始达到生烃高峰;(3)沙三段烃源岩在距今大约31Ma开始排烃,距今31~26Ma为主要排烃阶段,距今26~0Ma为少量排烃阶段;(4)板桥凹陷油气主要运移路径主要受控于古构造面,凹陷区以发散流为主,北部陡坡带以平行流为主,汇聚流主要存在板桥凹陷南部缓坡带.在板桥凹陷沙三段存在6个有利油气聚集区,其中以聚集区Ⅰ和Ⅱ最有利,主要是因为近源、油气运移动力强和运移距离短.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储层自生伊利石测年法、烃源岩生排烃史法和包裹体均一温度法等综合分析了海拉尔盆地油气成藏期次。综合分析表明:海拉尔盆地油气成藏期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油气成藏时期在距今120~80 Ma,相当于伊敏组沉积时期—青元岗组沉积早期,是海拉尔盆地各凹陷最主要的成藏时期,油气大规模注入储层时期应该在距今105~90 Ma,相当于伊敏组二、三段沉积时期,此时期为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时期,油气运移动力充足,有利于油气发生运移并聚集成藏;第二阶段为青元岗组沉积至今,青元岗组沉积以来,发生过近东西向的挤压反转,使已形成的油气藏重新调整,同时二次生成的油气继续注入成藏。优质的烃源岩、断裂和稳定的厚层泥岩是控制研究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玉伟  刘惠民  焦红岩  王学军  路智勇  赵海燕  刘金友  陈红汉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41-2022062041
孔店组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油气勘探向深层转移的重要层系,受演化程度较高的制约,东营凹陷南坡东段孔二段烃源岩生排烃潜能存在争议,为探讨东营凹陷深层含油气系统,明确孔二段烃源岩生排烃潜能,笔者等从含油气检测结合烃源岩分析的角度进行讨论。通过孔二段沉积时期古地貌恢复,结合地震剖面,明确了孔二段沉积时期的古地貌,探讨了孔二段烃源岩发育的平面分布特征;通过地化及薄片观察,对孔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进行研究,且对高成熟孔二段烃源岩进行原始有机碳含量恢复,结合流体包裹体测试、冷阴极发光、荧光观察等系统分析,判识孔二段烃源岩生排烃潜能。研究认为,孔二段烃源岩展布范围较大,且在沉降中心发育较厚的孔二段烃源岩层;孔二段烃源岩原始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来源以高等植物为主,属于Ⅱ1-Ⅲ型有机质,成熟度较高,烃源岩已进入生气阶段,综合评定为中等—较好烃源岩。孔店组主要发生两期油充注和一期天然气充注:第一期油充注发生在沙三段沉积时期;第二期油充注发生在东营组沉积时期;第三期天然气充注发生在平原组沉积时期,结合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生排烃模拟结果,认为孔店组原油具有孔二段烃源岩的生排烃贡献。通过分析孔二段烃源岩发育特征结合生排烃研究,判识孔二段烃源岩生排烃潜能,为东营凹陷深部含油气系统研究鉴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分析总结了乍得Bongor盆地的构造反转特征,着重研究了其对源岩生烃与排烃、储层成岩、圈闭形成及保存、油气运移等成藏要素的影响,进而探讨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和资源潜力。结果表明,Bongor盆地的构造反转以地层大幅抬升剥蚀和残余地层强烈褶皱变形为主要响应特征,造成了烃源岩生烃、排烃过程停滞,浅部油藏的破坏。同时,盆地本身的热结构、热演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这种破坏作用,使得烃源岩在构造反转结束以后仍保留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地层抬升剥蚀使得储层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减弱,溶蚀淋滤作用增强,深部储层得以保存;残余地层的褶皱变形形成了大量的反转构造,为油气最终运聚-成藏提供了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6.
主要对陇东地区延长组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烃源岩生烃史、原油成熟度,综合分析研究区的成藏期次。流体包裹体镜下观察与荧光特征显示陇东地区延长组存在两期油气包裹体:第一期油气包裹体在单偏光下呈灰褐色或深褐色的液烃包裹体,丰度较低,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为75~95 ℃;第二期油气包裹体以气液烃包裹体为主,液烃表现为无色或淡黄色的单偏光特征与浅黄色至蓝绿色的荧光特征,丰度较高,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峰为75~95 ℃与100~120 ℃。结合烃源岩生烃史与原油成熟度认为,陇东地区延长组存在三期成藏:距今约为140~130 Ma的早期低熟油小规模充注时期;发生于120~100 Ma,与烃源岩生烃高峰期相对应的中期成熟度大规模成藏期;距今约为100~40 Ma的晚白垩世构造抬升调整成藏时期。  相似文献   

7.
始新统孔店组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油气勘探向深层转移的重要层系,受演化程度较高的制约,东营凹陷南坡东段孔二段(孔店组二段)烃源岩生排烃潜能存在争议,为探讨东营凹陷深层含油气系统,明确孔二段烃源岩生排烃潜能,笔者等从含油气检测结合烃源岩分析的角度进行讨论。通过孔二段沉积时期古地貌恢复,结合地震剖面,明确了孔二段沉积时期的古地貌,探讨了孔二段烃源岩发育的平面分布特征;通过地化及薄片观察,对孔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进行研究,且对高成熟孔二段烃源岩进行原始有机碳含量恢复,结合流体包裹体测试、冷阴极发光、荧光观察等系统分析,判识孔二段烃源岩生排烃潜能。研究认为,孔二段烃源岩展布范围较大,且在沉降中心发育较厚的孔二段烃源岩层;孔二段烃源岩原始有机碳含量较高,有机质来源以高等植物为主,属于Ⅱ1—Ⅲ型有机质,成熟度较高,烃源岩已进入生气阶段,综合评定为中等—较好烃源岩。孔店组主要发生两期油充注和一期天然气充注:第一期油充注发生在沙三段沉积时期;第二期油充注发生在东营组沉积时期;第三期天然气充注发生在平原组沉积时期,结合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生排烃模拟结果,认为孔店组原油具有孔二段烃源岩的生排烃贡献。通过分析孔二段烃源岩发育特征结合生排烃研究,判识孔二段烃源岩生排烃潜能,为东营凹陷深部含油气系统研究鉴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西藏伦坡拉盆地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思煌  邓四新 《地球科学》1996,21(2):179-183
讨论了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原理与方法,模拟研究了伦坡拉盆地18个井点牛二段,牛三段与丁一段烃源岩的生,排烃史,结果表明,该盆地地温梯度高,有机质类型好,有机碳含量高,主要烃源岩牛二至牛三段下部,生烃时间早,生烃强度大,排烃时间主要在始新世至渐新世,而牛三段上部至丁一段下部,生烃强度小,排烃时间主要在新第三纪,由于伦坡拉盆地主要构造圈闭形成于新世以后,晚于主要烃源岩牛二至牛三段下部的主排油期,不利于  相似文献   

9.
郭显令  熊敏  周秦  田辉  肖贤明 《沉积学报》2009,27(4):723-731
本研究以惠民凹陷临南洼陷沙河街组为例,应用GOR—Evaluation模拟软件,提出了以动力学为基础、定量评价烃源岩生排烃历史的方法。该方法的要点在于:应用黄金管—高压釜限定体系热模拟实验装置,研究典型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参数;结合临南洼陷烃源岩EOM/TOC—-深度剖面,模拟计算烃源岩开始排烃时的烃产率(Hpm);通过分析烃源岩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烃源岩分类、建立生排烃模拟的综合地球化学参数。应用该方法研究了临南洼陷Es13暗色泥岩、Es2-33暗色泥岩与暗色页岩的生排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临南洼陷Es2-33暗色页岩与暗色泥岩Hpm值分别为150 mg/g与170 mg/g;临南洼陷X101井Es2-33暗色页岩、Es2-33暗色泥岩及Es13底暗色泥岩生油门限分别出现在20 Ma、13 Ma与19 Ma,排油门限分别出现在10 Ma、8 Ma及2 Ma。这三类烃源岩的生烃门限对应Easy Ro在0.55%左右,但他们的排油门限存在明显的差别,Easy Ro变化范围0.61%~0.69%。该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将实验数据模拟与实际地球化学资料相结合,避免了复杂排烃参数的设定与排烃机理的解释,研究结果可应用于烃源岩生排烃定量评价、有效烃源岩圈定及油气资源量预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从油气勘探的角度论博格达山的隆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构造运动学、沉积原型恢复、有效烃源岩评价及改造型盆地模拟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博格达山地区及周缘烃源岩特征与生排烃高峰期、构造-沉积演化、博格达山的隆升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分析认为,现今博格达山地区及周缘在晚二叠世沉积期属于深湖-半深湖亚相,发育两套好-中等级别烃源岩,即上二叠统芦草沟和红雁池组,生、排烃高峰期属于侏罗纪末期-新生代;现今博格达山地区在侏罗纪末期开始隆起,与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相同。博格达山隆升期,博格达山地区周缘柴窝堡凹陷与米泉地区尽管接受博格达山地区的供油量较少,但自身烃源岩厚度大,生烃能力强,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仍然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1.
作为蛇绿岩套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席状岩墙杂岩(Sheeted dyke complex)近来在北祁连山中段肃南县大岔大坂北坡的早中奥陶世蛇绿岩中被发现。这一发现对于祁连山早古生代蛇绿岩来说尚属首次,而且对于研究蛇绿岩的发展演化及探讨奥陶纪时洋底扩张都有重要意义。席状岩墙杂岩由一系列具单向冷凝边的辉绿岩墙组成,以一墙挨一墙的形式产出,岩墙间无任何填充物。席状岩墙杂岩在矿物组合上,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痕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配分模式,甚至金属硫化物矿化作用方面都有类似之处。这些证据表明席状岩墙杂岩是连通其下岩浆房与其上枕状熔岩的通道。席状岩墙的单向冷凝边为岩浆上升方式和扩张洋脊的存在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根据Zr/Y—Zr关系图式,得出该区洋脊的扩张速率大约为2cm/a。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The part of the Lower Huangho Valley with which this paper deals is bounded on the west by the T'ungkuan Bend where the Loho (洛河) and the Weiho (渭河) join their master stream and on the east by the Sanmen Rapids (三门急流). The area which lies between P'ingluhsien (平陆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九台膨润土进行改性、增效处理,发现膨润土在经过剪切力作用后,造浆性能将到了很大改善,并按新工艺生产出九台膨润土产品,视粘度由原来的10CP提高到17CP,API失水量由原来的16ml降低到13ml,部分样品达到或超过了API标准。  相似文献   

14.
15.
DWJ-1微处理机激电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一种“智能”式激电仪。1983年地矿部通过鉴定,目前由北京地质仪器厂进行批量生产。仪器主要特点:操作简单,不用极化补偿及测控选择,只需按动启动开关;观测精度高,能对一次电位进行叠加平均,并可对极化率自动舍弃超差后来平均,自电跟踪合理。有完善的自校程序和调试程序,便于仪器维修。该仪器体积小,重量轻,是一种用于普查的激电仪。适用于短导线测量及近场源同点法测量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1. INTRODUCTION When inspecting the Choukoutien area in October 1933,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late Dr. Davidson Black, the workmen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members of the Cenozoic Laboratory a fossiliferous site which had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 When inspecting the Choukoutien area in October 1933,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late Dr. Davidson Black, the workmen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members of the Cenozoic Laboratory a fossiliferous site which had  相似文献   

19.
系统介绍了JBS—1型轻便数字测井站的基本组成、数据采集系统硬件接口和提升设备,井下各探管的结构尺寸、工作原理及参数指标、测井数据文件的记录格式和应用软件的功能等。   相似文献   

20.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11):1060-1075
The geology, tectonics and-hydrothermal regime of the-westernpart of the Crimea,peninsula are summarized. Exploratory wells drilled in the Novoselovsk and Saki platforni structures show two anticlines with a depression between. The rocks involved are Metamorphic products of limestone, clay, sandstone, and conglomerate, all overlain unconformably by a rather uniform sequence of Miocene clays. Faulted Neocomian rocks, overlying the Paleozoic basement, are the most productive of thermal waters relatively low in mineral content. The Crimean hydrothermal regime is compared to those of Grozhensk, Krasnodarsk and Azerbaicizhan. — A. Eus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