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地域文化是在特定自然与历史的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时代相承的连续性特征。保山地域的文物古迹与地方民俗文化构成了地域文化的主体,保山地域文化的独有文化模式与发展能力是在多样性的自然环境,开放的地缘、世居多民族传承、边疆历史变迁、文化交汇边缘等综合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传承悠久与保存完整、崇文重教、开放交融、重商联外、兼容多样等特征,并对地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在新发展阶段的"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需要重视传承和创新发展地域文化,将在绿色经济、山水园林城市、自然休闲文化、对外开放和文化生产力等方面产生联动文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兰州城市建筑文化风格与特色的历史演变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城市建筑风格同中国其它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类似,主要体现了当代国际建筑发展趋势的影响。通过调查和统计发现兰州现状建筑风格与特色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是兰州发展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体现地域建筑文化,创造独特建筑风格和良好城市形象基础和条件。因此,吸纳现代国际建筑风格的精华、保护和修缮历史建筑,要求政府部门放弃好大喜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行为,规划和管理者在城市规划和控制上更加稳健和富有远见。  相似文献   

3.
宗教传播必须依托一定的地域空间来实现.来华基督教新教首传广东,不但与广东远离中原、面向海洋的特殊地理区位,自然交通路径发达和湿热气候等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同时,广东独特的文化多样性、繁荣的商贾文化、华侨文化、天主教文化,以及与港澳的近邻关系和发达的城镇经济等社会环境,也为新教在广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然而,新教在传播扩散过程中也对广东地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表明,基督教新教与广东地域环境的关系并非仅体现为单向的环境决定论,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4.
三峡地域文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种变动不居的,人与环境不断发生交互关系的有生命的机体。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不仅造成各地域、各民族物质生产方式的不同类型,也深刻影响到文化的地域特征。三峡区域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培育和塑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而这些特征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地理背景。从孕育、滋养文化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入手,探讨三峡地域文化的特征、内容及其开发方略,是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古代城市空间形态发展背景与进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郐艳丽 《地理科学》2010,30(1):8-14
东北地区古代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遵循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的空间形态特征研究,发现由于地域的特殊性,东北地区古代城市呈现空间特征呈现间歇性、不平衡性和空间地域隔离特征以及空间形态差异性特征,主要受区位条件、文化因素、民族因素、社会制度以及社会经济形态的深刻影响,形成独特的城市地域体系。同时,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东北地区古代城市表现为不同寻常的相继相承,能够因地制宜地建设、管理城市,不尊求常规封建礼仪,在城市管理等方面有独到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化地理学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中地理教师在城乡景观、地域文化等文化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资源开发困难的问题。本文通过解读高中文化地理核心概念“城乡景观”“地域文化”,基于地方文献梳理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发展历史,利用切合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四层一体”方法分析自然环境对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影响。以贵州省苗族传统村落展留村为开发案例,构建深度开发文化地理教学资源的模式,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师开发文化地理教学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地域分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文应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及GIS技术 ,选取反映地区发展状况的 12项主要指标 ,对西部 10 6个地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分析了西部经济社会地域分异特征 ,揭示了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文章认为 ,影响西部经济社会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包括 :西部自然环境地域分异决定了社会经济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 ;农业资源的地域组合决定着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 ;能矿资源的地域组合及开发决定了能矿工业基地和一些矿业城镇的地域分异 ;重要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区域沿主要河流沿岸和交通沿线扩展的点 轴式地域分异规律 ;区位、资源、劳动力、技术、市场、政策等要素的地域组合 ,决定着经济地域类型 ;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在地域分异上较高的相关性 ,导致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不相协调的矛盾十分尖锐 ,生态环境已经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强约束。  相似文献   

8.
基于图谱特征的中国典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菁  罗家添  吴端旺 《地理科学》2011,31(11):1313-1321
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方法论,选取中国典型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对中国典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不同时期城市空间结构的图谱,探索城市化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特征的理解和测度来把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总结在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时空规律,为城市未来健康、协调、有序发展提供服务。研究结果表明: ①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等各种要素在空间组织分布形式和相互作用的过程。②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总体呈扩增的趋势。③地形、河流港湾、人口和经济发展等是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主要的因素。④良好的城市交通网络结构是城市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高效的交通网络系统;在城市交通的空间结构的扩展特征上显现出多种发展结构,如同心圆带状结构、扇形结构等。⑤ 在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城市的空间结构是由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网络在城市空间地域上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学文化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敏  张捷  姚磊 《地理科学》2013,(1):23-28
与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全面复兴和近年来文化地理学的迅速发展相一致,南京大学文化地理学主要在21世纪之后才开始快速发展起来,研究内容涉及文化景观、地域文化、文化现象的传播与扩散等中国文化地理学各基础领域。最近,有关空间的文化研究,如空间的符号与表征、地方与认同、空间的生产,以及对城市的聚焦、与社会、经济的交叉等成为新的研究趋向,呈现出新文化地理学的特征。南京大学文化地理学的应用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如旅游研究与规划、城市文化保护与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研究与规划等。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当代中国城市文化的研究和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景观研究方面逐步形成特色,是未来具有国际对话潜力的文化地理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在居民购物出行影响下的城市地域结构,主要以方便居民对不同商品按市场、交通原则的出行流量为形成基础.而商户在经营过程中,又要考虑城市地域结构对经济利益差异的影响.城市地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购销双方在地域上动态拟合的过程.从居民购物出行的流量入手,结合中心地理论,对安阳市城市地域结构的等级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表明,随着中小城市地域结构的非均衡发展,居民购物出行的线路流量和地域流量都随之发生变化,并带动城市地域结构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地貌是自然环境中的基本要素,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业生产、农业地貌条件与国土整治的研究,其前途是极其广阔的。地貌与国土整治应从农业地貌类型分区来研究,从地貌条件与农业生产关系出发来考虑。由于国土规划的性质和内容都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因此,一个地区的农业地貌类型区在地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往往是取得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  相似文献   

12.
地域认同视角下沿海城市海洋性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狄乾斌  计利群 《地理科学》2016,36(11):1688-1696
海洋是影响整个沿海城市发展方式和城市精神的重要因素。在定义沿海城市的海洋性特征概念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13个体现沿海城市海洋性特征的影响因素,并以这些影响因素对形成地域认同感作用的直接程度为逻辑判断标准,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定性分析了这些因素影响人们地域认同感的递进关系。结果表明:城市海洋景观、城市涉海就业、城市海洋产品和服务消费对沿海城市地域认同感的影响最为直接;城市海洋文化和城市海洋产业生产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其他影响因素是系统的基础元素。参照该结果,构建了沿海城市海洋性特征评价体系,并运用舍弃等级论域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国7个典型沿海城市进行评价排序。评价结果显示沿海城市海洋性特征:大连>青岛>宁波>上海>厦门>天津>深圳。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以工业、商业和交通等集聚的非农业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地,是人们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活动的场所。沿海现代城审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化水平,工商业和交通相对发达,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各种建筑物相继出现。故此,为使地名满足交流的这个核心,就必须使地名的管理适应沿海现代化城市本身的特点。这样地名的管理应该进行全过程和全面的管理。地名管理的内容也必须包括城市的所有人工建筑物和全部的自然环境。而不是其中的某些部分,就我国目前城审管理的地域范畴来讲,城市包括审区、郊区和市…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生长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搭建城市空间生长的分析框架,运用实地调研、文本分析与建设用地扩张空间格局分析等方法,解析三峡库区城市空间生长过程、周期演进特征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移民迁建前,受地域自然环境的生态约束,三峡地区城市从逐水而居、自然生长的团状紧凑形态,逐渐发展为沿江延展、垂直生长的带状紧凑布局结构。移民迁建后,城市人口短时间内非自然增长式的快速集聚,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强烈需求,促使三峡库区城市跨越地形地貌与江河环境的制约,呈现出复杂的时空格局与多元的形态类型。(2)三峡库区城市空间生长与地域自然环境之间存在3条正反馈路径与3条负反馈路径,城市空间生长的周期演进受“人工力的阶段性演变”“自然力的持续性作用”“特殊事件的跃迁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影响反馈”的综合驱动,从而实现城市空间生长的门槛跃迁与结构演化。(3)库区城市空间生长与地域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一个双向互动、螺旋上升的周期演进过程,移民迁建前的城市空间生长周期与移民迁建后的城市空间生长过程,共同构成三峡库区城市空间生长周期的独特“双环结构”,半淹没城市、全淹没城市与未淹...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区位因素(一)”一课从自然地理条件阐述城市的区位因素,自然环境是城市的基础,是城市的背景、底色和依托。不同的自然环境为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如何教学好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选择的影响?现将教学构思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骥 《地理教学》2005,(10):1-4,11
文化中心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和其它事物一样有其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其规律的形成、变化、发展有其相关因素的影响。相关因素的变化,文化中心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文化中心与社会经济、社会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来说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在一定地域内,文化中心形成在经济地域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影响经济发展和繁荣的条件一般是生产力和自然环境。即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地区和优越的地理环境,在相应的生产力条件下,就能形成地域的经济中心。但是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环境的变化,就会使得原先地理条件优越的地方出现变化。如:原先是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由于气候的变化而变得干旱,甚至是出现沙漠,那么该地区的经济条件的优越性也不复存在了,经济中心就会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17.
陕西文学地理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璐 《地理科学》2008,28(1):100-106
文学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角度,用空间的观点来分析研究文学。通过对形成现当代陕西文学地域差异的自然地理因素与人文地理因素研究,探索文学空间分异机制,构建文学地理学相应的理论框架。文学地域差异中最重要的方面是文学发展程度和文学风格的差异。陕西文学发展程度存在地域不平衡,其中地理条件优越,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以及交通要道、文化交流较多的地区多是文学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自然景观的单调与繁复除直接影响着文风的质朴与瑰丽外,更多的通过在地理环境基础上形成的有着独特区域特点的经济类型、生活方式,以及由此所衍生的民风民性等方面曲折地影响着文学家,进而影响其风格。文学的这种空间分异性使文学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8.
林星 《福建地理》2006,21(2):116-120
环境资源提供了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也受地理环境、资源和能源等条件的制约。福建独特的自然环境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分布,而且对福建城市的近代化产生了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城市土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传琛 《地理研究》1991,10(2):92-98
从城市环境的自然属性出发,分析杭州城市自然环境,划分城市土地类型,旨在探索城市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杭州市城市土地类型分为院落(Yard)、地段(Section)和地方(Land system)三级,分别与相(Фадпя)、限区(Урочцще)和地方(Местностб)相对应。院落是主要制图(1:10000)单位。  相似文献   

20.
环境资源提供了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也受地理环境、资源和能源等条件的制约.福建独特的自然环境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分布,而且对福建城市的近代化产生了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