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省宜春市审计局综合楼所处场地地层条件复杂,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是关键。经对地层情况、本地区已有经验以及桩基施工新技术等进行分析评估,大胆地把桩端持力层放在结构松散、性质差异较大、承载力标准值偏低的碎石土层上,采用钻孔扩底灌注桩,以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并运用后压浆技术对桩底及下伏地层进行加强处理。实践证明,该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2.
李友东  王国辉 《探矿工程》2016,43(11):80-83
钻孔上部存在较厚的淤泥质软弱地层,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在孔口设置泥浆缓存池,始终保持钻孔内的泥浆面高度。护壁泥浆的性能是保证钻孔质量的基础,施工时必须加强对泥浆性能指标的监测,必要时应采用泥浆净化装置对泥浆进行净化。选择合理的护筒埋设长度和钻进参数,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还可大幅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3.
南京国际多事大厦位于南京新街口闹区,施工场地狭窄,地层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中采用泵吸反循环钻进工艺,配钎齿刮刀钻头成孔灌注桩实行流程化,专业化、工熟化作业,打与灌分离,缩短了工期,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文中介绍了工程施工要求、设备配套、劳动组织、施工主质量保护措施、非正常情况的处理及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4.
孟加拉国某新建燃煤电厂项目所处场地属于海相沉积地层,桩基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为了解决孟加拉国新的施工工况带来的新的施工问题,按照中国的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施工,并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钻孔沉渣和桩侧泥皮对基桩承载力的影响,提高了基桩承载力,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达到了Ⅰ类桩的标准。通过后压浆技术在本项目的成功应用,总结出现场操作控制措施,为“一带一路”国家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技术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代万庆 《探矿工程》2009,36(11):50-51,75
在膨胀性粘土地层施工钻孔灌注桩,桩身一般会出现缩径情况。通过在膨胀性粘土中施工钻孔灌注桩的工程实践,分析了桩身缩径的成因,论述了"跳打法"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效果,解决了由于粘土地层膨胀导致的钻孔灌注桩缩径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承压水地层施工钻孔灌注桩时承压水地层类型及对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危害,提出了预防和处理措施,并通过工程实例说明不注意承压水的危害所带来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桩基施工将引起周边地层位移和邻近隧道结构变形,以南京龙津桥改建项目桩基工程为背景,通过现场实测,分析研究钻孔灌注桩施工全过程各工况条件对地层位移场和邻近既有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钢套管的护壁作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地层位移和隧道结构变形较小,说明采用“钢套管边旋压边取土”、“群桩间跳施工”等工艺,对周围土体扰动影响程度较小,建议近隧桩基工程采用全套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监测分析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旺 《探矿工程》2014,41(11):67-69
通过旋挖钻孔灌注桩在广西某大型电厂泥质粉砂岩地区的实际应用,分析了旋挖钻孔灌注桩与冲孔灌注桩相比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并针对施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为今后该地区类似场地钻孔灌注桩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蒋慧超 《地下水》2018,(5):154-156
针对溧阳市某高层建筑施工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进行评价,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勘察成果,发现拟建场地不存在影响场地稳定性的岩溶、滑坡、地震液化、潜蚀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性好,适宜进行工程的建设。由于高层住宅荷载较大,天然地基不满足承载力要求,应采用桩基础进行地基处理。在地基处理过程中,桩基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预制桩和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控制要点,减少沉桩造成的挤土效应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有效预防灌注桩施工中泥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周鑫元  李世京 《探矿工程》2001,(4):13-15,17
介绍了湖口大桥漂石层、胶结砂姜石层及灰岩岩溶地层条件下,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和深水区嵌岩桩的施工经验。在上述地层分别采用了冲击钻井、气举反循环滚刀钻进及冻结法成孔施工。重点介绍了施工难点和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钻孔灌注桩桩底注浆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孔灌注桩由于受施工工艺限制,桩端沉渣不易清除,桩端土易受扰动,故桩端承载能力较低,通过桩底注浆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桩底注浆钻孔灌注桩的受力机理和工艺技术,提出了桩底注浆施工的注意事项,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认为钻孔灌注桩桩底注浆可以明显提高桩承载力,经济效益显著。另外,讨论了影响桩底注浆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桩端后注浆)在河流冲积地层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并和钻孔灌注桩作了对比分析,通过现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和现场低应变试验结果表明,钻孔灌注桩后注浆在此工程中是可行的,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王自强 《探矿工程》2016,43(9):66-71
钢管柱作为逆作法施工时的竖向承重结构,基础通常采用钻孔灌注桩,钢管柱底端嵌入桩身混凝土中,形成一柱一桩的结构体系。该体系能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对桩基的承载力、垂直度和沉降要求严格。通过工程实例,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嵌岩旋挖钻孔钢管柱桩施工过程中易发生的孔壁坍塌、钻孔偏斜、孔底沉渣厚度、混凝土标高等质量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保了钢管柱桩的施工质量,其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永辉  朱翔  周同和 《岩土力学》2016,37(Z2):388-396
基于郑州三环快速路工程开展的6个场地19根大直径灌注桩现场足尺试验,通过对比分析后注浆桩与未注浆桩实测结果,研究桩端后注浆对大直径灌注桩承载变形性状、荷载传递规律、桩端承载特性及桩侧摩阻力发挥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桩端后注浆条件下大直径灌注桩承载变形性能明显提高,且提高幅度受注浆龄期影响较为显著;在黄河中下游以中密~密实粉土、粉细砂及可塑~硬塑粉质黏土为主要冲积地层中桩长40 m左右的大直径灌注桩表现为摩擦型桩,但相比于未注浆桩,桩端后注浆桩传递至桩身下部及桩端的荷载更小;桩端后注浆在桩端下形成水泥沉渣坚硬固结体,有效地处理了桩端沉渣问题,且通过渗透劈裂作用,形成深度可达1 m的网状分布的水泥胶结体,加之对桩端土层的压密效应,显著提高了桩端支承性能与承载刚度;桩端后注浆显著提高大直径灌注桩桩侧极限摩阻力发挥水平,并降低了桩侧极限摩阻力对应的桩土相对位移,使得大直径灌注桩在较小的沉降下表现出较高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习上  赵卫政 《探矿工程》2012,39(10):58-62
在分析了目前华东地区常用的钻孔灌注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及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等几种桩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桩端后注浆工艺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相结合的工艺,并通过工程案例验证该工艺既能提高单桩承载力,节约成本,又能够弥补钻孔灌注桩施工噪声大、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不足。介绍了这种组合工艺的设计与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6.
芦清建  陈昌富  马永琪 《岩土工程技术》2009,23(4):214-216,F0003
灌注桩后压浆技术以其施工简便,承载力提高幅度大的特点,得到普遍应用。通过实际项目,对灌注桩不同桩长后注浆的现场试验研究,分析其承载变形特性,并在工程实践应用中得到成功。  相似文献   

17.
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不良地层,导致在灌注桩身混凝土的过程中,孔壁局部坍塌,使得土体进入混凝土中,造成灌注桩断桩、桩身混凝土存在缺陷及桩端承载力不足等情况。而高压循环注浆结合钢管托换补强技术可以很好地对上述问题进行处理。结合桩基补强工程实例,对其设计、计算和应用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对高压循环注浆结合钢管托换补强技术加固效果进行抽心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经补强加固后的桩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钢天津响螺湾工程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娟  李洪厂 《探矿工程》2014,41(3):68-72,79
中钢天津响螺湾工程基础桩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最大桩长达76 m,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达15000 kN。阐述该工程钻孔桩的施工工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孔口钢筋笼直螺纹对接技术、后压浆施工工艺。通过现场试验,全部桩为Ⅰ类桩,单桩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极限承载力实测值最大为35000 kN,为工程桩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9.
宋国龙  贾万鑫  沈治新 《探矿工程》2016,43(8):85-87,92
随着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普及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在把握好成桩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好施工成本成为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以武清商务区二期工程为例,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成本管理及质量把控进行介绍。在成本管理方面,主要介绍了如何编制好成本计划和如何有效控制成本;在质量把控方面,主要介绍了与成本控制相关的钻头直径与桩径、桩顶的混凝土质量等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依据某工程实例,根据其不同类型的试桩静载荷试验成果,结合桩身应力及桩身轴力数据,对钻孔灌注桩采用后注浆工艺时具体的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实际承载力与注浆具体工艺密切相关,尤其是注浆次数对其承载力的影响极为明显,注浆量、注浆终止条件等因素对承载力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