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南海首次大洋钻探,有力促进了中国的深海研究,使中国进入了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15年后第二次南海大洋钻探的实施,标志着中国在该国际计划中作用的加强。回顾了参加IODP 10年(2003—2013年)来深海研究的进展,并展望未来,讨论中国大洋钻探在新10年IODP(2013—2023年)中的打算。中国大洋钻探提出了分3步走的发展计划:第一步争取再实现1~2次"互补性(CPP)"大洋钻探航次;第二步学习欧盟,争取也成为IODP的"钻探平台提供者";第三步和国际科技界合作,建造新一代的中国大洋钻探船。  相似文献   

2.
苏新 《现代地质》1999,13(2):175-176
1999年2~4月全球最大的科学考察船———大洋钻探船“JOIDES·决心号”184航次在南海进行了2个月的钻探考察。大洋钻探计划(ODP)第184航次的主题是“东亚季风史在南海的记录及其全球气候意义”,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汪品先教授和海洋古季...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的5年总结(1998-200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及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DSDP,1968-1983),是20世纪地球科学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30多年来一直在推动学科发展的前沿,导致了学科的一场革命。我国经国务院批准于1998年春正式加入大洋钻探计划,年付50万美元,成为第一个"参与成员"(as sociated member)。加入大洋钻探计划近 5年来,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1)成功地在南海实施了ODP184航次。这次在我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和主持下的航次在南海 2 000~3 000 m深水区的 6个站位取芯超过 5 000 m,实现了中国海大洋钻探零的突破,使我国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在航次后的研究中,我国取得的成果也遥遥领先,不仅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取得了西太平洋区迄今为止最佳的深海沉积记录,而且在气候演变的周期性、亚洲季风变迁和南海盆地演化等方面获得了大量创新成果,其中包括学术上的突破性进展,目前正在逐步向国际学术界展示。
    (2)促进了我国深海基础研究及其基地建设。加入ODP近 5年来,我国深海基础研究迅速发展,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古季风的海洋记录)后,又于2000年底启动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的深海过程和深海记录",并实现了深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和"大洋专项"的相互结合,已有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海洋局、国土资源部等部门的10多个实验室或研究所在不同程度上加入深海基础研究,其中包括至少 6所重点大学在内,已经初步建成了以深海研究为重要目标的重点实验室,初步涌现出一批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
    (3)增强了我国在有关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尽管我国支付的成员费只占ODP整个预算的百分之一强,4年来所起的作用已远不以此为限。特别在筹备新的"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中,我国代表在有关专业组中的席位已应邀由 2个增至 5个,仅2001-2002年春一年内就有 3次大洋钻探的国际会议在我国举行,近 5年来ODP和筹备中的IODP方面至少有 6批共数十人次访华,是90年代新加入ODP各个成员中最为活跃的一个。
    大洋钻探是一项长周期、高层次的国际科研计划,近 5年来我国以南海航次为中心的研究成果刚开始产出,预计近两年内将达到高潮;而随之建立起来的队伍和基地也可望在未来几年在更大领域范围内进入国际前沿,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4.
<正>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  相似文献   

5.
《地球科学进展》2019,(7):F0002-F0002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地球科学进展》2019,(4):F0002-F0002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7.
《地球科学进展》2019,(6):F0002-F0002
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 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 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8.
约占地球面积71%的海洋里蕴藏着海量的地质、生物、气候等信息和丰富的资源,我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将“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科学研究”列为战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并将“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列为5项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之一。但在深海钻探,作业环境和条件都较陆地上更加复杂,对钻探船、钻探工艺、环保措施、施工组织管理等都是严峻的考验。本文在概述大洋钻探的意义和成果,回顾世界大洋钻探的演进史和工程实施概况以及我国参加大洋钻探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大洋钻探的钻井特点和地层条件,探讨了海洋科学钻探取心技术、超深水条件的重入钻孔技术、跟管钻进下套管技术、超深水条件的泥浆循环等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我国实施大洋钻探工程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中国海洋钻探的主要技术方法,其内容包括:中国大洋钻探、南海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深海矿产钻探、深水工程钻探。对每种钻探技术进行了描述,为海洋钻探提供部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8):F0003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是一项通过研究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来探究地球历史和结构的国际研究计划,该计划以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DP)为基础,使用多种钻探平台(包括:立管钻探、非立管钻探、特定任务钻探平台)实现其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大洋钻探计划的最新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洋钻探计划(ODP)是一个重要的海洋科学国际研究计划,其目的是通过钻探和测井来增进人类对大洋岩石圈(沉积物和地壳)的地质历史、结构和演化等基本问题的认识。ODP的前身是始于1968年的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始于1975年的国际大洋钻探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1983年10月至1984年10月间对JOIDES“决心号”大洋钻探船进行了改造。1985年初ODP正式实施,并将延续至2003年。现得到代表20个国家的7个国际合作伙伴的财政支持。本文介绍了ODP计划的长期计划的优先科学领域、钻探目标及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2.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洋钻探计划(ODP)的科学目标,研究主题及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大洋钻探计划是当今举世瞩目的国际性海洋科学研究计划,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DSDP)孕育了20世纪70年代的地学革命,为“新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证据。自1985年开始的ODP成功地探查了地质历史演化中塑造我们这颗星球并决定了其现今环境状态的各种地质过程,揭示了控制地壳形成,海洋化学,海洋的深部和表面循环的各种地质以及生物圈和环境物理化学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DSDP和ODP的成功为实施新世纪海洋钻探-综合海洋钻探项目(IODP)的目标铺平了道路,IODP是在21世纪初即将实施的新的大洋钻探计划。  相似文献   

13.
大洋钻探与中国地球科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枢 《地球科学进展》1995,10(3):213-214
大洋钻探与中国地球科学孙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100083)1994年12月7~9日,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大洋钻探与中国地球科学”研讨会,到会的有有关领导同志、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各方面专家等约50...  相似文献   

14.
《地球科学进展》2008,(1):F0003-F0003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是一项旨在通过研究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来探索地球历史和结构的宏大国际研究计划。其前身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ODP)和深海钻探计划(Deep Sea Drilling Project,DSDP)。是20世纪地球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所取得的科学成果证实了海底扩张、  相似文献   

15.
大洋钻探与青藏高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在海洋沉积中得到记录。印度洋的两大深海沉积扇──孟加拉扇与印度河扇(总面积4×105km ̄2)──便是第三纪中期以来喜马拉雅山脉上升剥蚀的产物。南海北部陆架的莺歌海盆地中巨厚的海相沉积(仅第四系便达2000m)系来自红河三角洲,也应是青藏高原隆升的结果。另一方面,青藏高原隆升可能是全球新生代变冷和东亚季风兴起的原因,也是世界大洋化学成分和沉积速率显著变化的原因之一。上述种种,都有深海钻探和大洋钻探的发现作为根据。因此,如能将青藏高原的调查研究与大洋钻探结合起来,就可望为揭示全球环境变迂的机理作出突破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3):F0003-F0003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是一项旨在通过研究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来探索地球历史和结构的宏大国际研究计划。其前身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ODP)和深海钻探计划(Deep Sea Drilling Project,DSDP),是20世纪地球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所取得的科学成果证实了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地球科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0):F0003-F0003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OceanDrillingProgram,IODP)是一项旨在通过研究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来探索地球历吏和结构的宏大国际研究计划.其前身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ceanDrillingProgram,ODP)和深海钻探计划(DeepSeaDrillingProject,DSDP),是20世纪地球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所取得的科学成果证实了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地球科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4):F0003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是一项旨在通过研究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来探索地球历史和结构的宏大国际研究计划。其前身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ODP)和深海钻探计划(Deep Sea Drilling Project,DSDP),是20世纪地球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所取得的科学成果证实了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  相似文献   

19.
信息     
正ODP大洋钻探计划,1985-2003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计划及其前身的深海钻探(DSDP,1968-1983)是二十世纪地球科学领域历时最长,参加国家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国际合作。我国于1998年正式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1999年以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南海ODP184航次,实现了在中国南海进行大洋钻探的零的突破,也使我国海洋地质学研究一举进入国深海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20.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是一项旨在通过研究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来探索地球历史和结构的宏大国际研究计划。其前身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ODP)和深海钻探计划(Deep Sea Drilling Project,DSDP),是20世纪地球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所取得的科学成果证实了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地球科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