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相山矿田成矿流体研究中,前人一般选择成矿晚期结晶良好、透明度高的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其结果难以准确反映成矿流体的信息。基于此,选择江西相山矿田邹家山铀矿床特富矿石中与铀矿物紧密共生的磷灰石及其伴生微细晶透明矿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流体包裹体研究,讨论该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以期为成矿流体来源的判断与成矿过程的研究提供新资料。结果表明:特富铀矿石中与铀矿物密切共生的磷灰石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含黑色矿物包裹体的微晶磷灰石(Ap1型),晶形较差,形状不规则,透明度较差,粒度小,推测为主成矿阶段产物,与之共生的主要有微晶石英和紫黑色细晶萤石,同属主成矿阶段产物;另一类为中粗晶磷灰石(Ap2型),自形程度高,形状规则,部分呈六方柱形,粒度大,推测为成矿晚阶段产物。主成矿阶段,紫黑色细晶萤石中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为H_2,微晶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主要为O_2和CO_2,指示了成矿流体中的气体组分以H_2、O_2为主,可能含有少量的CO_2,说明成矿流体具有富H_2的深源流体加入。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70℃~330℃,盐度为5%~9%NaCl_(eq),成矿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220℃,盐度为4%~10%NaCl_(eq),成矿温度最低为180℃。特富铀矿石中成矿期磷灰石及其共生脉石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较好地指示了铀主成矿阶段的流体性质。  相似文献   

2.
207铀矿床位于甘肃省龙首山成矿带西部,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龙首山群
(Pt1)和下石炭统南洼顶组(C1n);出露岩体主要为中条期伟晶状白岗岩,其副矿物特征具有华南改造型产铀花岗岩的特点。区域
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207铀矿床具有“岩体型”矿化特征,含矿主岩伟晶状白岗岩发生全岩矿化,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及不规
则状;矿石类型为蚀变花岗岩型。岩体、地层和构造是铀矿化的3个重要控制因素。岩体侵位于高铀含量的龙首山群,构造上处
于古老隆起区。岩体的铀含量和铀的浸出率高,Th/U值小于3,造岩矿物黑云母的多色晕异常显著,沿断裂带发育较强的黑云母
绿泥石化及赤铁矿化(红化)。岩体较低的稀土元素总量预示其有较强的成矿能力,ΣCe/ΣY比值低对铀成矿有利。岩石的化学
评价系数x=27,岩石化学组分十分有利于铀的成矿。根据矿床成矿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控矿因素及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
究认为,207矿床外围铀成矿潜力巨大、找矿前景广阔,在新一轮找矿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我国华南地区下庄铀矿田、相山铀矿田内基性岩相关研究,表明基性岩脉发育与铀矿体不仅在空间展布、构造格局上联系密切,而且在形成时间上密切相关:铀矿化都在基性岩脉形成之后,且基性岩与铀矿具有同源性,为铀矿化提供铀成矿重要的矿化剂.  相似文献   

4.
龙首山成矿带大地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元古代龙首山边缘沉降带形成和发展、古生代边缘沉降带活化隆起和陆缘带局部坳陷、中新生代断块活动等3个构造时期。龙首山成矿带位于华北古陆西南缘,古陆块及其边缘是重要的铀成矿区域。区内铀成矿受区域大地构造演化控制,铀矿化相应地分为3个成矿期,即元古代成矿期、古生代成矿期和中新生代成矿期。与3个成矿期相对应,龙首山成矿带形成了分别与下元古界变质岩、祁连期重熔型花岗岩和中新生代断块升降有关的3个铀矿化成矿系列。龙首山成矿带成矿模式可概括为:下元古界地层预富集→(吕梁期)伟晶状白岗岩体预富集(或祁连期花岗岩类岩石预富集)→(天山期)断裂构造、热液蚀变预富集→(印支期、四川期和喜马拉雅期)脉体叠加工业富集。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内蒙古克鲁伦凹陷伊敏组下段砂岩铀成矿规律和成因,系统总结了内外部铀源、构造环境、岩性-岩相特征、后生氧化作用等关键控矿条件以及铀成矿特征,较精准厘定了目的层时代及其铀成矿年龄,进而构建了砂岩铀成矿模式。结果表明:克鲁伦凹陷的主攻找矿目的层为伊敏组下段,侏罗纪中酸性火山岩、海西期花岗岩、下白垩统伊敏组和地下水的U含量高,指示了内外部铀源十分丰富;目的层形成于断-坳转换期,发育扇三角洲相—滨浅湖相沉积体系,(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灰色砂体发育,岩性以含砾粗砂岩、砂砾岩为主,结构疏松,透水性好;原生砂体中富含碳屑及植物茎干,自身还原容量较高,是一套良好的含矿建造;该砂体普遍发育强烈的褐黄色面状古潜水(局部古潜水-层间)后生氧化作用,进而控制了矿体的形成和形态;矿体埋深一般小于150 m,每平方米U质量为0.46~1.00 kg,主要呈透镜状和似层状;铀矿化砂岩全岩U-Pb定年获得了(67.1±5.9)Ma和(63.7±5.2)Ma的等时线成矿年龄;结合凹陷构造演化史,建立了伊敏组下段4个阶段的古潜水-层间氧化铀成矿模式,即早白垩世早期成矿前富铀建造准备阶段、早白垩世中晚期含矿目的层形成阶段、古近纪主成矿阶段和新近纪成矿停滞保存阶段,并指出区内深部(500 m以浅)仍具有较好的古潜水-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煤及其燃烧后的飞灰中能够富集关键金属,含量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传统的矿床类型,有望成为未来关键金属的主要来源。以江西萍乐坳陷带西段的新田煤矿为研究对象,运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TESCAN综合矿物分析(TIMA)系统、X射线荧光光谱(XRF)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等技术方法,开展煤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查明新田煤矿中关键金属的富集类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新田煤矿中的煤主要由有机质和高岭石组成,其次为石英、长石、伊利石,其余矿物包括少量的磁铁矿、透闪石、金红石和磷灰石。通过对比全球煤和全球沉积岩中关键金属元素的含量,发现新田矿区煤中主要富集关键金属铯,并在煤层及底板围岩中均可富集。关键金属铯的赋存状态可能是类质同象取代Rb和K进入长石晶格、类质同象取代伊利石中的K赋存在黏土矿物中或者和Li一起被黏土矿物吸附。结合新田矿区煤层和围岩的Al2O3/TiO2值、稀土元素特征以及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历史,认为煤中关键金属铯富集可能为萍乡含煤盆地南缘古生代花岗岩风化形成的陆源碎屑来源,而燕山期富铯岩...  相似文献   

7.
砂岩型铀矿是一种水成矿产,研究盆地水文地质条件与铀成矿的关系对揭示铀成矿规律和预测铀成矿靶区十分重要。以伊犁盆地为例,根据盆地地下水系统演化特征分析了不同地质时期铀成矿的水动力条件,运用水文地球化学测试技术分析了地下水化学特征及铀成矿的水化学条件,结合铀矿勘探钻孔资料,统计分析了铀储层及其内部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特征与铀矿分布的关系,揭示了盆地内部不同部位、不同时代铀储层的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以及铀成矿的有利区段。结果表明:空间上,盆地西南部构造稳定,铀储层规模大、连续性好,铀成矿作用的持续性好,具有最有利的铀矿富集的水文地质条件;东南部次之,北部的铀成矿条件最弱。各铀储层中,西山窑组的铀成矿条件最好,八道湾组次之,小泉沟群最弱。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最大、世界第三的金川铜镍(钴)硫化物矿床,其钴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30%以上,明确金川矿床矿石中含钴矿物特征及其超常富集的赋存规律,对于关键金属元素成矿动力学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超常富集成矿过程与驱动机制有着重大意义。从金川矿床形成及影响矿化特征等方面来探讨其中钴元素成矿机制与成矿规律,同时通过包括元素共生分异规律、共伴生富集成矿的主控因素来研究钴元素赋存状态。结果表明:金川矿床矿石中独立的钴及含钴矿物极少,多为硫化钴镍矿物和硫砷化钴镍矿物,主要为辉钴镍矿、辉砷镍钴矿、硫砷钴镍矿、辉砷钴镍矿,其中辉砷镍钴矿与辉砷钴镍矿常与磁黄铁矿或镍黄铁矿连生,尤其大部分存在于镍黄铁矿和镍铜微晶中,暗示其成因与岩浆作用有关;Co主要分散于硫化矿物组(约占90.30%)中,其中约97%分散于镍黄铁矿和镍铜微晶中;约2.85%的Co分散于羟镁硫化矿物组中,其中44.46%分布于墨铜矿中;6.51%的Co分散于脉石矿物组中,其中约73%分散于蛇纹石中。在镍黄铁矿中Ni/Co值约为44.00,镍铜微晶中Ni/Co值约为2.00;在磁铁矿中Ni/Co值约为11.00;在金川矿床分布最广泛的蛇纹石等脉石矿...  相似文献   

9.
弄清楚砂岩型铀矿含铀岩系地层结构及其对铀成矿的制约作用,是准确认识铀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的基础。综合地震、测井、岩心及分析测试资料,对松辽盆地西南部钱家店铀矿床含铀岩系——姚家组层序地层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层结构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发现,钱家店地区姚家组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姚家组底界面为区域不整合界面,底部主要发育泥砾岩、含泥砾砂岩等,姚家组顶界为平行不整合,顶部发育一套紫红色夹灰色泥岩,在姚家组内部识别出了初始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将其划分为低位体系域、湖泊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分布范围较小,厚度平均约40 m,呈北东狭长型分布;湖泊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地层连续超覆,分布范围向西南扩展至八仙筒-开鲁一带,总体仍为北东走向,地层平均厚度在研究区分别约为85 m和75 m。层序地层结构对研究区姚家组铀成矿具有约束作用,垂向上,由下至上不同小层序组铀矿化逐渐减弱;平面上,不同体系域铀矿化分布特征不同,低位体系域铀矿化主要发育在钱Ⅳ块-钱Ⅴ一带,呈北东走向条带状分布,矿体呈似板状、透镜状;湖泊扩展体系域铀矿化在钱Ⅱ-钱Ⅳ-钱Ⅴ一带呈不规则弧形分布,矿体呈"似卷状",为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高位体系域铀矿化主要发育在钱Ⅲ块以及南部零星分布,推测向南具有进一步找矿空间。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找矿提供依据,并为铀成矿模式及成矿过程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华南晚中生代以来多期铀成矿与岩石圈伸展事件基本对应,高精度的铀成矿年代学测定有利于进一步明确两者的关系。下庄矿田以发育众多与辉绿岩脉有关的"交点型"热液铀矿床为特色,是华南代表性铀矿田之一。选择下庄矿田仙石铀矿床这一典型的"交点型"铀矿床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铀矿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并采用电子探针分析计算了沥青铀矿U-Th-~(total)Pb化学年龄。结果表明:仙石铀矿床铀矿化与碳酸盐脉共生,可分为角砾状、脉状两期矿化;沥青铀矿主要化学组成为UO_2、PbO、CaO、SiO_2、Na_2O、Al_2O_3,且SiO_2与PbO含量、Na_2O与PbO含量、Na_2O与Al_2O_3含量、Na_2O与CaO含量、PbO与Al_2O_3含量、PbO与CaO含量、Al_2O_3与CaO含量之间相关系数都小于0.5,反映了沥青铀矿形成之后受改造作用弱,铀矿物U-Th-~(total)Pb体系相对封闭;采用电子探针U-Th-~(total)Pb化学定年法计算,矿化年龄可分为两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3.3±4.5)和(84.1±3.2)Ma,分别对应于角砾状、脉状两期铀矿化。综合前人定年结果,认为仙石铀矿床主要铀成矿作用与华南岩石圈伸展事件具有较好对应关系。下庄矿田乃至华南地区的主要铀成矿作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广西大厂矿田长坡—铜坑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组构研究,认为该矿床兼具同生(成岩)和后生的双重成矿地质特征,是一个复合成固矿床。根据矿石组构和矿物组分特征,可将该矿床划分为两类矿体,即层状含锡硫化物矿体和脉状锡石—硫化物矿体。层状矿体具同生—成岩成矿的属性,矿物组合比较简单,其成因可能与晚泥盆世榴江期海底含矿热水活动有关;脉状矿体则具后生成矿的属性,矿物组合较复杂,其成因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浆活动有关。这两类不同成因的矿体密切伴生的现象表明,该矿床是一个早期热水沉积成矿和后期岩浆热液叠加再富集成矿的复合成因超大型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及成矿物质多来源的成矿特点。还对该矿床的成矿期和成矿阶段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2.
广西苗儿山矿田马家铀矿区是桂东北加里东期岩体新发现的花岗岩型铀矿。文章在总结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矿区的找矿潜力。铀含量较高的加里东期岩体为矿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铀源;等间距平行分布的NW向构造与铀成矿关系密切;NW向构造夹持形成的构造密集并且放射性伽马场成串珠式沿构造展布的区域,或者岩体接触带附近构造密集区域是成矿的有利地段,构造夹持区的F_(19)、F_(09)和放射性伽马场晕完整的F_(15)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华南产铀花岗岩以燕山期为主,加里东期次之,海西及印支期少见,其同位素地质年龄在414—138百万年之间。然而,近年来对M岩体的研究表明:它是华南已知最老的产铀岩体,同位素地质年龄760百万年,Sr~(87)/Sr~(86)初始值0.735,是属前寒武纪雪峰期陆壳改造型的黑云母花岗岩,沥青铀矿化年龄为47—64百万年(喜山期).然而,产铀岩体形成之后,直到铀元素富集成矿之时这段漫长的地质时期,古气候和构造地貌是怎样变化的?它们和铀成矿之间又有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江西省乐安县李家岭铀矿床蚀变围岩及矿石样品进行野外和室内光学显微镜下分析,并对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赋矿围岩为英安斑岩和碎斑熔岩,样品的总稀土元素含量较高,Eu异常明显,矿床成矿热液富含稀土元素,且在成矿过程中,稀土元素与铀共富集。  相似文献   

15.
作者应用气液包裹体研究和热力学方法讨论了吉林省夹皮沟—金城洞绿岩区中金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分别确定了Ⅰ矿田(石(?)沟旷田)、Ⅱ矿田(夹皮沟矿田)和Ⅲ矿田(金城洞矿田)的成矿T、P、pH、Eh、fs_2、fo_2、fco_2及成矿溶液性质、成分类型、主要成矿离子Pb~(2+)、Zn~(2+)、Fe~(2+)、[AuS_3]~(3-)的浓度。  相似文献   

16.
贵州锑矿是华南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区内主要锑矿床的成矿流体与物质来源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在搜集黔南独山锑矿田和黔西南晴隆锑矿田的H、O、S、Pb等同位素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来研究这两个地区成矿流体与物质来源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黔南独山锑矿田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而黔西南晴隆锑矿田的成矿流体应该是由早期温度较低的盆地流体及部分大气降水和后期的温度较高的深部流体混合而成。黔南独山锑矿田中半坡、蕊然沟矿床辉锑矿较富集34S,硫应主要来自赋矿围岩;巴年、甲拜矿床的辉锑矿较富集32S,硫同位素组成显示了较明显的幔源硫的贡献。黔西南晴隆锑矿田的辉锑矿富集34S,硫来自幔源硫。铅同位素组成指示独山矿田锑应主要来源于围岩地层,次为基底;而晴隆矿田应来源于基底与上地幔。   相似文献   

17.
与我国相毗邻的蒙古、俄罗斯超大型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发现促进了我国对额尔古纳—满洲里地区中生代火山岩铀成矿条件的研究。在野外调研、样品分析及资料综合整理基础上,本文从火山岩的火山喷发旋回与演化、岩性组合、岩石铀含量、岩石化学及火山岩形成环境方面分析了该区中生代火山岩的铀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区与国内外产铀火山岩特征相似,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我国超大型火山岩型铀矿床极具远景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川口矿田位于川口南北隆起之南段,为茶陵—郴州NNE向大断裂与安仁—常德NW向基底隐伏大断裂所组成的三角区内,是湘中地区重要的钨矿化集中区。文章在较为详细的镜下岩矿鉴定和野外实地观察的基础上,根据矿田地质特征、钨矿化类型、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钨矿石矿物组合及其相互穿插关系,将川口矿田钨成矿分为3个成矿期次和8个成矿阶段,表明川口矿田钨矿的形成具有多期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佛子冲铅锌矿田中含矿围岩的稀土元素含量、配分模式及其它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该矿田中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英安斑岩及各种含矿围岩.虽然其稀土元素含量各不相同.但配分模式却大致相同,都为右倾富轻稀土型.这与广平岩体呈“V”字型配分模式显著不同。含矿矽卡岩的稀土含量具有富集型式和亏损型两种,前者以龙湾为代,稀土总量为334.99×10~(?):后者以刀支口、大罗坪、舞龙岗、勒寨为代表.稀土总量仅为弱蚀变条带状灰岩的1/3~1/2。蚀变岩石(指富含帘石、石英、缘泥石钙质砂岩)稀土总量较高.而强蚀变岩石(交代石英岩)与条带状灰岩、砂岩的稀土总量较低。上述数据.说明:本矿田的岩浆岩、矿化矽卡岩、蚀变钙质砂岩、条带状灰岩、砂岩等归根结底来源于地槽沉积物(含有部分海相火山物质加入);成矿溶液则具有多种来源,既有富含稀土元素的岩浆热液,也有富含F、Cl的贫稀土的深循环地下水热液参与。故本矿田是一以岩浆热夜为主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科学地对桐柏山金成矿区进行了时空尺度的结构划分。将空间结构分为成矿区(亚区)—矿田—矿床—矿体四个不同层次的成矿单元,并对每一层次成矿单元的内部组成及外在环境进行了地质构造分析,查清各层次矿化体发生的成矿场控矿条件。对时间结构分析则以地质构造的演化为主线,以地质构造事件与成矿作用的关联程度为依据,划分了成矿预备期—成矿初富集期—成矿叠加富集期—表生淋滤期四个继承性世代。并对每一世代的构造演化及矿化作用进行分析,建立了较完整的成矿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