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由单个垂直或倾斜钻孔取得定向岩心以确定岩层或矿体产状要素的图算法,所用工具是地质人员熟习的极射赤平投影网(吴氏网)。定向取心对地质构造和岩组分析有很大意义。对于产状稳定的层状或似层状岩矿层,不取定向岩心,利用单个倾斜钻孔取出的普通岩心确定产状要素,这个问题已得到解决(《矿山技术》,1977年,第二期)。下面扼要举例说明。如图1所示,钻孔与地层同倾向,地层倾角β=40°,钻孔二测程顶角θ_1=20°,θ_2=30°,方位变化△α=0,迂层角(轴心夹角)的通式γ=90°-β-θ,γ_1=90°-β-θ_1  相似文献   

2.
郑绵平  刘文高 《地质论评》1987,33(4):365-368
在西藏扎布耶盐湖中首次发现天然碳酸锂,呈细小棱柱状,单斜晶系,D=2.09±0.01(实测)。无色透明,β平行b轴,光轴面垂直(010),γ∧C=10°,沿(100)具双晶。γ=1.5743±0.001,β=1.5672±0.001,α=1.4285±0.001,2V(-)?25°。经化学全分析配算其化学式为Li_2CO_3。X射线特征线条:4.16(8)、2.92(8)、2.81(10)。α_0=0.835±0.0003nm,b_0=0.4964±0.001nm,c_0=0.6185±0.0009nm,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石—一种新的硼碳酸盐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世清  王立本 《矿物学报》1993,13(2):97-101
作者在鉴定青海省居红图硼矿床的矿物标本时发现了祁连山石,经系统测试确定为一种含硼的碳酸盐新矿物,并经国际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批准,现予以报道。祁连山石呈无色透明的板状或柱状晶体,多以集合体产出。矿物具玻璃光泽,硬度约等于2,D=1.706。{100}和{010}解理完全。矿物的化学分子式为NaHCO_3·H_3BO_3·2H_2O。该矿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晶胞常数:a=1.6119 (8),b=0.6928 (4),c=0.6730 (3) nm;β=100.46(4)°,V=0.7390nm~3,Z=4。二轴晶(-),a=1.351(计算值),β=1.459,γ=1.486,2V=50°,光性方位x=b,y∧a=1°,z∧c=9°,中等色散r相似文献   

4.
本文按统一比例尺编制了印度-青藏地区1°×1°重力异常图和地形高程图,并用滑动平均方法得到了本区5°×5°重力异常图。用地改后的1°×1°重力异常,采用组合体模型人一机联作选择法,计算了横跨印度-青藏-蒙古长达4680km的岩石圈剖面,还给出了一个楔形体重力正演公式。基本结果有:(1)MBT、MCT的倾角为10°±5°,ITS、NS、KS的倾角为75°±5°;(2)地壳滑脱面的深度在青藏之下约20km,向高喜马拉雅、MCT、MBT抬升至15km;(3)青藏高原南、北边缘均为岩石圈结构的斜坡带,界面倾角由上向下而增大。在大、小喜马拉雅之下,壳内界面(Ⅰ、Ⅱ)的倾角约12°,Moho倾角为18°,岩石圈底面倾角约36°。在祁连山带所有界面倾角都小于喜马拉雅带,其中壳内界面倾角仅约1°,Moho倾角约2°,岩石圈底面倾角约12°;(4)岩石圈厚度由印度、蒙古向高喜马拉雅和祁连山带逐渐增加,与青藏岩石圈的边缘上翘形成主动俯冲和相对逆冲势态。印度岩石圈厚度(或上地幔顶部低密层埋深)不超过50km,蒙古高原(南)厚约70km,到高喜马拉雅和祁连山下分别增加至145和122km,青藏中心地带(怒江两侧)岩石圈厚135km,向南,北边缘各减小到120和90~102km,在高喜马拉雅和祁连山下面形成25和10km的断差;(5)在青藏Moho之下厚5km的高密薄层和软流层之间有一密  相似文献   

5.
摩尔-库伦准则广泛用于解释断裂的形成。然而却不能说明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大变形。一新的变形理论——最大有效力矩准则(MEMC),其数学表达式为:Meff=0.5(σ1-σ3)Lsin2αsinα,式中σ1-σ3为相关岩石的屈服强度,L为单位长度,α是最大主压应力轴(σ1)与变形带间的夹角。该准则证明有效力矩的最大值出现在σ1轴两侧54.7°方向上,其大小在55°±10°区间内无显著变化、覆盖全部自然和实验数据。最大有效力矩准则的主要构造意义为:1可用以确定相关变形构造形成时的应力状态;2在涡度与应变速率保持恒定的条件下,确定相关韧性剪切带运动学涡度(…  相似文献   

6.
对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早白垩纪火山岩15个采点的古地磁测定,揭示了一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实验结果表明采样剖面获得的早白垩统卧荣沟组的古地磁结果全部为正极性,显示与早白垩纪正极性超静带的极性特征相似.对岩石的显微镜观察表明岩石未受后期热液化学交代作用和风化作用,这表明所获得的高温分量很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其特征剩磁方向为:偏角D=18.4°,倾角I=26.5°,α95=8.6°;相应的极位置为:经度ψp=220.3°E,纬度λp=66.4°N,dp=9.3°,dm=6.9°,古纬度plat=14.0°.通过对比拉萨地块以北诸地块早白垩纪古地磁结果,认为拉萨地块在早白垩纪已与芜塘地块碰撞拼合在一起,而自早白垩纪以来相对欧亚大陆发生了1500±600km的构造缩短.结合拉萨地块已有的晚白垩纪和古新纪古地磁数据,认为欧亚大陆的最南缘(拉萨地块)在印度/欧亚大陆发生碰撞前自早白垩纪一始新纪一直处于北纬12.8°~14°N低纬度位置,并未发生明显的纬向运动.  相似文献   

7.
新的锂矿物——扎布耶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藏扎布耶盐湖首次发现的天然碳酸锂呈细小棱柱状,单斜晶系,D=2.09±0.01(实测)。无色透明。解理沿 {100}完全,{011}中等,(011)与(011)的解理交角等于45°,具淡黄至浅棕色多色性。正交偏光下具高级干涉色。β平行b轴。光轴面垂直(010),Ng∧c=10°,沿(100)具双晶。Ng=1.5743±0.001,Nm=1.5672±0.001,Np=1.4285±0.001,2V(-)≈25°。化学式为Li_2CO_3。X射线特征线条:4.16(8),2.92(8),2.81(10)。α=0.835±0.0003nm,b=0.4964±0.001nm,c=0.6185±0.0009nm,β=114°36′±7′,V=0.233±0.1nm~3,Z=4。红外光谱特征峰有1473(s,sh),1430(v,s),1088(w),862(m),739(v,w),713(v,w),488(s),414(s),259(m)。  相似文献   

8.
按照名义组分1113和1112以较低的烧结温度(580~700℃)获得了一系列高Tc Tl-Ba-Ca-Cu-O系超导体,其最佳样品的零电阻温度为112K。电子衍射分析表明,样品中含有两相,主相属四方晶系,晶胞参数为a=b=0.547nm.c=2.931nm.α=β=Υ=90°,空间群为I4/mmm次相属正交晶系,晶胞参数为a=0.335nm,b=0.989nm.c=1.654nm,.α=β=Υ=90°,空间群为Pmmm。  相似文献   

9.
变形石英位错的跑动机制及光性异常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林  张心宏 《地质论评》1990,36(4):354-358,T002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下测得石英位错滑移面主要为基面和柱面,但本样品发现以三方双锥为滑移面的滑移系(1(?)1(?))[1(?)11]。石英位错壁组态多样,形成机制不同,本文讨论了影响波状消光程度的因素。正交偏光下变形石英2V角可达5°~10°。透射电子显微镜得到(0001)取向的两相邻(2420)面旋转Moirè图,本文认为光轴角的改变由((?)4(?)0)面旋转造成,每旋转0.01°,光轴角将发生5°左右变化。柱面的滑移与旋转可以解释石英C轴优选方位及位错优选方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李时珍石—一种Zn硫酸盐新矿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万茂  陈国英 《矿物学报》1990,10(4):299-305
李时珍石是一种Zn硫酸盐新矿物,发现于我国青海省锡铁山铅锌矿床氧化带,化学分子式是ZnFe_2~(3+)(SO_4)_4·14H_2O。该矿物产于硬石膏裂隙或孔洞中,与粒铁矾、叶绿矾、自然硫、石膏、黄铁矿、石英等共生。晶体习性板状或板柱状。淡玫瑰紫色,玻璃光泽。硬度3.5,解理{010}近于完善。实测密度D_m=2.206(4)g/cm~3,计算密度D_c=2.201g/cm~3。偏光镜下无色,无多色性,2V(-)-47°;黄光中的折射率:α——1.522(2),β——1.568(1),γ——1.578(4)。空间群P(?),晶胞参数:a=6.477(1),b=15.298(3),c=6.309(1),α=90.20°(1),β=101.11°(1),γ=93.97°(1),V=611.9(1)(?)~3,Z=1。DTA曲线在119—156和740℃处有2个主要强吸热峰,在214,246,296和802℃处有4个弱吸热峰。TG曲线表明矿物在加热时,分阶段脱失结晶水,到310℃时,总失重量为30%。红外光谱在3351—3035和1131—997cm~(-1)处有2个主要吸收带;在1658—1651,667—537和484cm~(-1)处有3个次要吸收带。不同温度下测量的穆斯堡尔谱,由-Fe~(3+)离子的宽阔不对称单峰组成。  相似文献   

11.
陈银汉 《地质论评》1985,31(1):46-55
小寺沟位于燕山台褶带张家口-平泉-北票断裂带南侧及其派生的共轭断裂之间。断裂带北盘为太古界迁西群片麻岩,南盘为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碳酸盐及中、新生界火山沉积建造。斑岩体呈小岩株侵位于蓟县统雾迷山灰岩中,岩体走向310°—330°、倾向南西倾角60°—80°,出露长5公里、宽1—1.5公里(图1)。岩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几个矿区叶蜡石X射线粉晶衍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瑛 《矿物学报》1989,9(4):378-382
对我国几个主要类型叶蜡石矿的叶蜡石做了X射线粉晶衍射研究。从大量实验结果发现,所研究叶蜡石存在单斜晶系和三斜晶系两种多型。单斜晶系(2M);空间群G_(2h)~6-C2/c,a=5.175A,b=8.902A,c=18.673A,β=100.1°,Z=4;三斜晶系(1Tc):空间群P_c,a=5.162A,b=8.965A,c=9.346A,a=91.2°,β=99.96°,γ=89.91°,Z=2。  相似文献   

13.
 利用差热分析和高温 X-射线衍射分析的实验手段,对两种不同燧石的α-石英⇔β-石英的相变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在相变热效应和晶格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是由于两者内部α-石英颗粒的粒度、双晶发育程度以及燧石本身的致密度不同所造成。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矿物的多形,亦称矿物的同质多象变体,是指矿物的化学成分相同或大致相同而结晶构造不同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如自然元素中,铁有α铁和γ铁,硫有斜方硫(α型)和单斜硫(β型),碳有金刚石和石墨;氧化物中,SiO_2有α-石英,β-石英、鳞石英、白硅石及凯石  相似文献   

15.
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及相关地质构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摩尔-库伦准则广泛用以说明断裂构造的形成,然而却不能解释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大变形。最近提出的岩石变形新理论——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其数学表达式为Meff=0.5(σ1-σ3)L.sin2α.sinα。式中,σ1-σ3代表变形岩石的屈服强度,L为单位长度,α为σ1与变形带间的角度。该准则证明最大有效力矩出现在σ1轴左右54.7°方向,55°±10°区间力矩无显著变化,天然和实验的全部观测值全部位于该区间内。相关地质构造包括:膝褶带、伸展褶劈理、膏盐层中的屈服带、低角正断层、高角逆断层、结晶基底中的菱网状剪切带、地震反射剖面中的鳄鱼嘴构造和前陆盆地中的拆离褶皱等。据该准则可确定有关构造形成时的应力状态和运动学涡度,并扩展说明深俯冲超高压岩石的折返-出露机制。  相似文献   

16.
秦岭-大别山壳幔岩石高温高压下的电性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平  杨僻元 《地质科学》1998,33(2):195-203
首次报导了秦岭-大别山壳幔岩石高温高压下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该区中上地壳主要代表岩石(角闪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千枚岩等)在10-25km的温压条件下,含水矿物出现脱水会引起电导率值升高,认为这是该区出现高导层体的主要原因;中下地壳代表性岩石(片麻岩、麻粒岩、榴辉岩等)由于石英从α相向β相转变,会导致电导率值(σ)下降。在下地壳的温压条件下电导率值一般为10-2到10-3S·m-1;上地幔的代表性岩石由于组成矿物较为基性,电导率值比下地壳高,从0.1到1S·m-1。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α-石英自然晶面六方柱面(100)和(010)、菱面体正形面(101)与菱面体负形面(011)、以及介于上述自然晶面之间的切面进行腐蚀形貌的观察研究发现,石英晶体同种单形的晶面(切面)腐蚀坑形态相同,但方位可以有变化,不同单形的晶面(切面)腐蚀坑形态不同;同一单形的正形与负形腐蚀坑形状不同;蚀坑形态能够反映晶体的对称性。α-石英晶体各晶面(切面)的蚀坑形态在三维空间分布的投影图可用于岩石中α-石英晶体的定向及缺陷研究。这一观察研究对厘清α-石英晶体腐蚀形貌立体全方位的对称关系、指导岩石中α-石英晶体的定向研究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秦岭淅川地区古地磁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东秦岭淅川地区(坐标为111.55°E、33.17°N)74个标本得到该区从震旦纪到晚古生代的古地磁极位置:Z_2(222.1°,5.8°);∈_1(247.1°,12.6°);O_(1-2)(252.8°,18.5°);D_(2-3)(225.9°,22.5°);C_1(211.7°,32.3°)。这些时代的古地磁极位置分布构成一条规律的视极移曲线,并与华南地块的视极移曲线特征有可比性。古地磁结果表明该区与扬子地块间有着密切的构造演化关系:在奥陶纪以前可能与扬子古陆相连,其后分离,到早石炭世时又靠拢相连,成为古大陆边缘的一部分。在此演化过程中该区始终处于中、低古纬度附近,并有方位上的转动。  相似文献   

19.
铜陵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可以划分为橄榄安粗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 ,橄榄安粗岩系列的岩石组合为辉石二长闪长岩 +二长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 ,这些岩石的里特曼指数大于 4(变化于 4.2~ 5 .8之间 ) ,岩石的稀土总量 ((REE)变化于2 11× 10 -6~ 2 6 4× 10 -6之间 ,且与金矿床关系较密切。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岩石组合为闪长岩 +石英二长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岩石的里特曼指数小于 4(1.8~ 3 .2 ) ,ΣREE为 130× 10 -6~ 188× 10 -6,与铜矿床关系较为密切。结合包体岩石学研究得出 ,橄榄安粗岩系列岩浆为幔源碱性基性岩浆分异的产物 ,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是分异的幔源岩浆和壳源酸性岩浆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纵波波速能在温度高达800℃的石英和含石英的岩石(石英岩,花岗岩),水以及 300MPa的“干”的压力下测得。达到α-β石英转变的温度,石英和含有石英的岩石显示了Vp的特殊性能,测量还显示出Vp极小值点的温度对于单晶体和岩石是不同的。从而表明,在流体静应力下的多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