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位于青藏高原的黄河源区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和牧民生计都极为脆弱,中国政府已经实施了一系列工程以恢复该区的退化草地。2014年青海省实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将研究区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本文旨在识别不同主体功能区采用的草地恢复措施并评估其生态和社会经济影响,以筛选有效的恢复措施。基于195份牧户调查问卷和遥感、统计数据,分析发现3类主体功能区的生态和社会经济特征差异:(1)研究区域应用了5种草地恢复措施;(2)2000-2016年间,重点开发区的草地恢复效果优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3)重点开发区的家庭纯收入最高;(4)重点开发区牧民对于草地保护和退化草地治理的认知和意愿比其他区域更为积极,该区牧民更多采用围栏+灭鼠+人工饲草地+暖棚舍饲措施。根据不同的发展目标,评估不同区域草地恢复措施的效果有助于促进草地可持续利用和理解区域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2.
推动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是转变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四大类型主体功能区为基础,根据各地方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归纳不同区域范围内循环经济发展的类型、动力、特点及未来方向,并针对经济水平、资源禀赋等差异进一步细分为8种循环经济模式,有助于循环经济生产方式与国家宏观空间格局的适应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环新疆经济圈是以中国新疆为中心区域构建的经济圈,为新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和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从资源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大方面选择指标,利用因子分析等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新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问题,并以县级区域为单位将新疆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和战略后备区.基于环新疆经济圈视角做出的新疆主体功能区划分结论为当前新疆实施的跨越式发展和跨国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位于青藏高原的黄河源区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和牧民生计都极为脆弱,中国政府已经实施了一系列工程以恢复该区的退化草地。2014年青海省实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将研究区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本文旨在识别不同主体功能区采用的草地恢复措施并评估其生态和社会经济影响,以筛选有效的恢复措施。基于195份牧户调查问卷和遥感、统计数据,分析发现3类主体功能区的生态和社会经济特征差异:(1)研究区域应用了5种草地恢复措施;(2)2000—2016年间,重点开发区的草地恢复效果优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3)重点开发区的家庭纯收入最高;(4)重点开发区牧民对于草地保护和退化草地治理的认知和意愿比其他区域更为积极,该区牧民更多采用围栏+灭鼠+人工饲草地+暖棚舍饲措施。根据不同的发展目标,评估不同区域草地恢复措施的效果有助于促进草地可持续利用和理解区域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以宁夏盐池县为例,基于前期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主体功能细分方案,利用农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生态补偿的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结论包括:(1)农户对生态补偿政策的满意度较高,不同类型区农户对政策的满意度有明显差异。(2)农户对政策的认知不高,弱限制开发区农户对生态补偿政策的认知最高,中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农户的认知水平次之,强限制开发区农户的认知水平最低。(3)农户生态补偿的参与意愿较高,各类型区在空间上具有明显差异。(4)前期政策满意度、人均耕地面积、人均草地面积、羊只存栏量、户主年龄、农户家庭收入情况、非农收入比重等指标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政策的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先期政策满意度、农户家庭收入情况、非农收入比重等指标具有正向作用,其他指标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主体功能区划下过渡期辽宁省限制开发区发展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制定和落实是一个长时间跨度的复杂过程。其中, 各区域由传统发展格局向主体功能 区划所建立的新格局过渡的时期, 可以称为过渡期。在过渡期, 需要解决产业体系转变、发展模式变更等重大现实 问题, 是主体功能区划落实的关键一环, 这一阶段限制开发区所面临的过渡、发展问题最为突出。选取具有典型性 和代表性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为例, 分析了过渡期省内限制开发区的发展难点: 传统产业 与环境保护政策的调和问题、过载人口安置问题、资源匮乏型区域产业替代问题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限制开 发区周边建立工业聚集园区, 促进传统工业合理转型; 在区内发掘特色产业, 走生态经济道路的发展模式设想和完 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 健全与区划配套的地方政绩考核体系和法规体系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自2012年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愈加突出。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中国西部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省区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艰巨,建设进展备受关注。以宁夏国家级主体功能区划中不同功能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的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单元,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对生态文明建设限定的主要指标,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宁夏典型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结果显示:2012—2015年宁夏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部分区域的城市扩张控制效果不佳,能源消耗强度没有持续下降;全区整体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但工业废水处理率这一定量指标暗示了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的环境改善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是我国生态建设型禁限止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农村居民收入变化是当前国内主体功能区研究和"三农"问题研究的热点。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低值区青藏高原东缘生态建设型禁限制开发区岷江上游地区为例,运用Gini系数法测度1978—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并从收入结构变化的视角,对2003—2011年收入差距变化进行因子分解,解释收入因子结构效应和集中性效应变化对收入区域差距变化的贡献,揭示生态建设型禁限制开发区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距变化内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工资性收入是影响岷江上游农村收入差距格局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对区域收入差距扩大有正向作用,这与收入结构性增加及集中度增大趋势有关;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岷江上游农村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对收入差距影响最大的因素,结构性和集中性协同作用使近年来区域收入差距呈现缩小趋势;财产性收入是比较稳定的因素,对区域收入差距的贡献较小,且处于缩减态势;转移性收入对岷江上游农村收入差距影响较大,结构性变化和集中性变化的影响都较显著。随着青藏高原地区生态建设型禁限制开发区形成和发展,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受到严格限制和禁止,加大转移性支付力度必然成为了保障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转移性收入将成为区域差异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秦贤宏 《地理研究》2014,33(9):1728-1735
江阴市率先设立“不开发区”的做法,已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可称作是苏南版“精明增长”的典范。不开发区是以保护为导向的限制开发区域,不开发是一种比较通俗的叫法,实际上是指限制开展大工业开发和高强度城镇建设活动的区域。本文以江阴市南部六镇不开发区规划为例,介绍了基于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不开发适宜性评价的限制开发区域范围划定方法,同时还提出了对限制开发区域进行保护性开发的规划对策,这为我国其他发达地区推动国土空间优化、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根据山东省区域发展情况,参照"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思路,尝试建立由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并以山东省17个地市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状态空间法划定山东省主体功能区。结果表明:除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散布在各地市外,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限制开发区集中在西部地区。该研究以期为山东省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统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并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盐城开发空间区划及其思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 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这是新时期传统区划理论和方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一次重要创新。作者认为: 主体功能区划主要在于解决区域问题, 用科学发展观协调区域发展。 因此, 功能区区划的理论和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文章通过盐城沿海开发空间区划实例进行功能区区划的理论和方法探索。首先, 综合经济区划。运用传统的综合经济区划理论与方法进行经济区划分, 大致确定不同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布局方向; 其次, 控制开发区划。 综合考虑上述综合经济区的功能, 景观生态体系建设需要, 土地利用现状、辐射沙洲分布、近海海域污染、海港分布、水源保护地以及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等, 确定相关的禁止开 发区和限制开发区; 第三, 开发潜力区划。以乡镇为基本单元, 运用多因子分析方法, 按照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强度、未来发展潜力3 个主因子进行开发潜力区划; 最后, 在上述三个区划的基础上, 进行主体功能区划。文章也认为: 主体功能区实质是一种区域发展政策区, 其区划也只是一种纯粹的区域划分, 是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分立走向“三规”合一的空间平台。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中上游限制开发区产业结构整合与战略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制开发区主体功能定位下,确保区域主体功能的发挥与维持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成为这一类主体功能区面临的重大课题.历史基础薄弱、投入产出规模小、可进入性差、生态功能地位突出等成为影响金沙江中上游限制开发区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限制开发区域格局下,拟以生态经济平衡理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研究区域产业结构整合与战略定位,尤其是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区域产业特色化、规模化、生态化和市场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按照一定的分区原则,运用适当分区技术路径,合理选择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资源生态保护度、社会经济发展强度、发展潜力3个方面分别进行指标评价,将评价单元划分不同等级.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魔方法,构建魔方单元与主体功能区对应关系,将市域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定性确定禁止开发区域,分区评价及提出相应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宁夏盐池县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地理探测器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再参与下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73. 12%的农户愿意再参与下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但各类型区的空间差异显著。②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对农户再参与意愿的影响显著,但作用路径不同,自然资本呈显著负作用,金融和人力资本呈正向作用。③4个类型区中影响最稳定的因子为家庭整体劳动能力、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以及农户个体特征,表明农户家庭内部因素对农户再参与意愿的影响力最大。④家庭现金收入指标对强限制开发区、中限制开发区和弱限制开发区农户再参与意愿的影响最显著,对禁止开发区农户的再参与意愿解释力相对较弱。政府应根据农户的异质性特征制定和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促进农户收益持续增加以提高其再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导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调整和转变.作者在全面分析河南省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自然条件的过渡性是影响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本底因素;土地、水等重要资源严重不足并且开发利用强度高成为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刚性限制因素;生态环境较高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是主体功能区划分尤其是对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的划定作用显著;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全省经济的高增长势头和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是主体功能区划分需要把握的重要经济属性.  相似文献   

16.
李鲁奇  孔翔 《地理研究》2022,41(10):2648-2662
在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产业合作、园区共建、政策互通等形式的开发区间跨界联系日益增强。本文将该现象置于中国开发区转型发展的历史轨迹中来分析,提出开发区“第四次创业”的概念,并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基于企业组织视角测度开发区跨界联系的水平及网络特征,随后基于随机行动者导向模型探究其微观机制。研究表明:第四次创业是开发区突破所在城市、在区域尺度寻求新发展机遇的一次转型,是开发区的扩散效应由第三次创业的城市尺度进一步延伸至区域尺度的表现,也是推进区域一体化的一条新路径。在长三角地区,该网络已逐渐发育并呈现出非均衡性和加速生长趋势,网络效应、开发区属性、地理邻近性等对该网络的发育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特征及动力机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张晓平 《地理研究》2002,21(5):656-666
自 198 4年国务院首批设立开发区以来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历了沿海布点、东南铺开和向全国推进三个阶段。开发区是 18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部分开发区在吸引外资、扩大出口、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起到了窗口、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已经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开发区成长和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政策作用力、市场作用力和社会文化作用力 ,从长远来看 ,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提升力。对开发区发展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政策作用层面上 ,而应着眼于构建区域发展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18.
以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实施的区域开放开发政策为样本,将开放开发政策分为宏观开放开发政策、经济特区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开发区政策3个能级,从政策内容、工具、作用强度3个维度分析了区域开放开发政策演变的过程。长江三角洲国家级/省级宏观区域开放开发政策的目标从对外开放转为综合开发,对外开放在空间演化上呈从点到面、从沿海到内地、从中心城区到农村的梯度开放特征,政策工具从财税政策和行政控制转为发展社会资本与改善发展环境,前期的财税优惠政策和开放政策逐渐削弱甚至消亡,一些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得到增强。上海浦东经历了从经济特区向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转变,政策工具从优惠政策转向全方位的优先探试权。开发区政策集中在经济领域,省级开发区政策效应较国家级开发区弱,不同开发区间的政策逐渐趋同,强度在不断弱化。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分层线性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构建了分层线性模型以揭示不同层次因素对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度的差异有63.96%是开发区本身的差异造成的,有36.04%是区域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开发区成立年限、开发区入驻企业数量和开发区土地政策强度在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变异,开发区区位和开发区级别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度的关系不依赖于区域环境的变化;区域工业产值和区域城市化率两个变量对开发区成立年限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度的正向关联影响不显著;区域工业产值会强化开发区入驻企业数量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度之间的正向关联,而区域城市化率则弱化了开发区入驻企业数量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度之间的正向关联;开发区土地政策强度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受区域工业产值的影响不大,而区域城市化率会强化开发区土地政策强度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区域层次变量解释了18.18%的开发区入驻企业数量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度之间的相关,解释了11.27%的开发区土地政策强度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度之间的相关。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绿色发展格局演变及障碍因素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吉林省限制开发区域为实证研究区域,基于2005、2010、2015、2017年各市(州)的截面数据,从绿色增长、绿色福利、绿色财富3个维度构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探究吉林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及障碍因素。结果表明: 2005-2017年吉林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呈现“N”字型波动上升的时序演化特征,总体上绿色发展水平上升较慢。吉林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总体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特征,且两级分化特征更加明显。人均工业增加值、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每万人拥有普通高等学校人数、人均水资源量、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是研究期内制约吉林省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指标层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