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黄花沟地区中-新生代地层发育齐全,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完整,具备了砂岩型铀矿成矿的先决条件,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文章通过梳理该地区构造背景、主要地层和砂体的发育特征、层间氧化带的发育情况,概述了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讨论了吐孜托依拉主构造活动时间及其对于铀成矿的影响,通过构造和地层分析论述了该地区下一步找矿的方向,提出了吐孜托依拉逆冲断裂上盘及其内的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为砂岩型铀矿找矿有利的地段和层位。  相似文献   

2.
冀华丽  何中波  钟军  陈虹  朱斌  吴玉  东前  耿英英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20-2024010020
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黄花沟地区的露头和钻孔岩芯、钻测井综合分析, 结合镜下观察, 对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主要岩石学特征、地层结构、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以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为指导, 从沉积学角度, 探讨了研究区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有利成矿砂体的类型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① 下白垩统吐谷鲁a亚群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 吐谷鲁b、c和d亚群则以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 ② 下白垩统吐谷鲁群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4种沉积相类型, 以德伦山为界, 乌尔禾—夏子街一带发育远源弱流的浅水三角洲相, 物源来自北西的雪米斯坦, 而德伦山—黄花沟一带以发育高能量的辫状河沉积为主, 物源应来自盆地北部; ③ 下白垩统有利找矿层位为吐谷鲁a+b亚群的原生灰—灰绿色粗碎屑建造。乌尔禾—油砂山一带的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支河道是重要的找矿方向; 夏子街一带广泛发育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厚大砂体具备形成一定规模砂岩型铀矿的能力; 黄花沟一带在吐谷鲁a+b时期发育宽广且具有较大规模的辫状河砂体是寻找层间氧化和潜水氧化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3.
新疆北部的白垩纪地层在准噶尔盆地及吐鲁番盆地均有出露,但研究程度较低.M.H.沙依道夫(1935)曾研究了准噶尔盆地的白垩纪地层,建立了吐谷鲁群,并将它划归上白垩统.建国以来,随着石油地质普查工作的开展,地质和石油部门在该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作,对白垩纪地层做了较为系统的划分,而深入研究尚感不足.1954年后,新疆石油管理局将准噶尔盆地出露的吐谷鲁群自下而上划分为下灰绿色层,下条带层,上灰绿色层,上条带层,划归下白垩统.盆地南缘的上统称东沟组,西缘称艾里克湖组.“新疆地层表编表组”  相似文献   

4.
左文乾 《铀矿地质》2005,21(2):79-84
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鄂托克前旗地区区域地质概况、找矿目的层下白垩统志丹群华池 环河组地层岩性岩相和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以及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化特征的研究, 综合分析了该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 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铀成矿环境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西宁盆地砂岩型铀成矿条件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盆地的构造、岩性岩相、水文地质、铀源条件、铀矿化特征等方面特征,分析了西宁盆地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质条件,确定下白垩统河口组为主要找矿目的层,初步预测了2个找矿远景区,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进一步厘定鄂尔多斯盆地下白垩统红杂色产铀层位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下白垩统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明确下白垩统找矿潜力和重点找矿方向,为盆地下白垩统砂岩型铀矿勘查部署提供依据。环河组和洛河组为盆地下白垩统志丹群主要产铀层位,马东山组和李洼峡组为盆地西南隅下白垩统六盘山群主要产铀层位。盆地西北部辫状河砂体和中西部、西南部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以及西南隅河流三角洲砂体是有利的容矿砂体。盆地周缘具有较优越的外部铀源条件,中西部和西南部下白垩统砂岩也可作为内部铀源,三叠系富铀烃源岩生成的含油气含铀流体也可能成为深部铀源。天环坳陷东西两翼斜坡带的铀成矿构造条件有利,底部断层沟通油气,有利于还原物质和深部铀流体的沟通。下白垩统铀矿化受天环坳陷构造控制,东西两翼的环河组、洛河组具有较大的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天环坳陷东西两翼斜坡带、有利沉积相带叠加沟通油气断裂发育区是下一步重点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李万华 《西北铀矿地质》2006,32(1):18-25,45
通过对酒东盆地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下白垩统目的层沉积环境和后生铀矿化特征等综合分析,确认下白垩统新民堡群第一岩组上段为该区主要找矿目的层位;铀矿化主要与冲积扇一扇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相关;铀矿化聚集部位受构造相对抬升块段及其内部相对低洼的向斜构造控制。初步认为该区找矿主攻类型为潜水氧化带型和潜水一层问氧化过渡型砂岩铀矿。  相似文献   

8.
以煤田钻孔资料"二次开发"作为铀矿勘查新思路,在三道明水盆地共收集和筛查煤田钻孔15个,其中铀矿孔2个,放射性异常孔2个;对收集的煤田钻孔放射性测井成果开展了综合研究,简要分析了该盆地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潜力,确立了中侏罗世大山口群和下白垩统赤金堡组为铀找矿目的层;根据煤田孔中白垩系地层铀矿化类型,在该盆地划分出潜水氧化带和层间氧化带型两个砂岩型铀矿找矿靶区,为在该盆地开展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区域资料、钻探资料以及邻区同层位地层对比的方法初步讨论了该区铀矿化特征和成矿前景。在此基础上认为该区缺失上白垩统,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可以分为上下两个岩组,同时该区有两种铀矿化类型——泥岩型和砂岩型,其中砂岩型铀矿化在是新发现类型。分析后认为,对该区的砂岩型铀矿化特征、白垩系地层层序和沉积相划分、覆盖区的探索是下一步铀矿找矿工作的重点,该区找矿前景较大。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新生界发育大量砂岩型铀矿点、矿化点,其成因目前存在较多争议,尤其是对赋存于下白垩统清水河组钙质砾岩中的铀矿化,存在潜水氧化带、层间氧化带,潜水-层间氧化带、油气还原-潜水氧化带及构造热液成矿等多种认识。通过资料收集、综合分析前人成果及近几年来区内开展的铀矿勘查实践,初步认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钙质砾岩中铀矿化为层间氧化带砾岩型,矿化受层间氧化带控制,深部有次生还原与层间氧化作用叠加形成铀矿化的可能,该地区具较好的砂岩型、砾岩型铀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303矿床是四川盆地内一砂岩型铀矿床。近年来,该区铀矿找矿工作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薄片、光片、系列编图等资料,运用砂岩型铀矿成矿、找矿理论,对303矿区下白垩统苍溪组地层特征及铀矿化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川北砂岩型铀矿化主要分布在新华向斜的南东翼,矿石以砂岩型铀矿石为主,砾岩型铀矿石和泥岩型铀矿石次之。铀矿石中铀的存在形式以沥青铀矿、铀石以及吸附铀为主。主成矿年龄较大,矿体主要赋存在辫状河沉积体系之中,矿化与沉积微相、构造、岩相古地理及砂体厚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与之相比,盆地北部的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则明显薄弱。本文在松辽盆地北部蚀源区岩石含铀性、盆地构造演化、古气候、地层演化、沉积相展布、砂体发育情况及后生改造等铀成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松辽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潜力,探讨了其找矿方向。综合分析得出:松辽盆地北部整体铀源丰富,成矿条件较好;白垩纪以来,盆地存在4期明显构造反转,形成上白垩统姚家组和四方台组2个主要铀矿找矿目的层;在盆地内部,姚家组和四方台组发育良好的沉积相及砂体条件,局部地区氧化作用明显,氧化带和铀矿化也较为发育,是找矿的重要线索;松辽盆地北部整体铀成矿条件良好,东段应以姚家组为重点找矿层位,西段则应以四方台组为重点找矿层位,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盆地南部镇原地区下白垩统环河组铀矿化特征及找矿方向,综合分析现有钻孔资料以及收集的相关地质信息,以水成铀成矿理论为指导,对环河组铀成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研究,系统总结断裂构造位置、岩性岩相、地球化学分带等定位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环河组下段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河流作用明显,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与砂坝是有利的成矿部位,铀矿化主要发育在该段。另外,环河组上段泥-砂-泥结构发育,层间氧化带具有多层性、多期叠加的特点,主砂体埋深浅且已经发现薄层铀矿化,也是下一步找矿方向;镇原地区铀矿化分布与岩性岩相、岩性地球化学以及断裂构造等联合控制,黄色氧化带是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将瞬变电磁法应用于吐哈盆地十红滩地区铀矿勘查,采用分离回线装置方式进行测量,划分了找矿目的层的结构、埋深、厚度及空间展布特征,基本查明了矿区基底隐伏断裂及褶皱构造位置,研究认为解释出的构造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密切,对该地区铀矿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通过后期钻孔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徐高中  李万华 《矿床地质》2006,25(Z2):265-268
本文在综合分析中国北西部东段地质构造背景、中新生代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及砂岩型铀成矿条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上三叠统、中下侏罗统、下白垩统、上新统为该区砂岩型铀矿找矿主要目的层;造山带山间盆地局部层间氧化带型、潜水氧化带型、潜水-层间氧化带过渡型、古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是主攻目标类型。进一步指出了主要目标类型的找矿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6.
二连盆地是我国煤炭、油气、铀矿等资源的重要勘查基地,其中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方向和找矿突破一直是盆地铀资源勘查的重点。呼仁布其凹陷为二连盆地北部巴音宝力格隆起上的一个次级凹陷,为一相对独立的地质构造单元,在古生代基底之上沉积了厚层的中新生代地层,其中下白垩统赛汉组沉积了一套扇三角洲-湖泊相的含煤碎屑岩建造,地层埋深浅、厚度稳定,发育泥-砂-泥结构,砂体较发育,岩石具有黑色和灰色原生地球化学特征,具备铀矿成矿基本条件。本文以煤田钻孔资料"二次开发"作为铀矿勘查新思路,对凹陷中部地区收集的煤田钻孔测井成果开展了综合研究,在下白垩统赛汉组中圈定出规模较大且连续的放射性异常,显示出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对呼仁布其凹陷大地构造条件、铀源、地层-岩相、岩性、古气候与地貌、古水文地质特征等的系统分析,择优重点选择煤田铀异常孔进行钻孔验证,发现了具有工业意义的铀矿孔,在赛汉组中发现了两个稳定的铀矿化层,第一层铀矿化受到潜水氧化带的控制,位于潜水氧化带界面底部的泥岩中,为垂向氧化型成矿类型;第二层铀矿化受到层间氧化作用的控制,为典型的侧向氧化层间氧化型成矿类型。指出煤田钻孔伽马异常高值区可作为下一步铀矿勘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位于阿拉善台隆西北部的某盆地,是一呈EW向延伸的封闭盆地,盆地内冲积扇体系发育,主要沉积下白垩统新民堡群,局部有中下侏罗统地层。铀矿主要产于下白垩统新民堡群中岩组,扇前洼地亚相内的灰绿色细粒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中。根据地质、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等特征,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盆地内铀成矿条件不利于形成具工业意义的铀矿,在有利层位及相带中可形成小规模铀矿。  相似文献   

18.
前期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业已在准噶尔盆地东缘发现了众多铀矿化线索,但一直没有获得重大突破.这里选取准噶尔盆地东缘卡拉麦里深断裂北部的卡拉麦里富碱花岗岩带中的晚石炭世花岗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示踪技术,进一步厘定其古生代构造环境及地壳成熟度,用以揭示这一地区中新生代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巴丹吉林盆地路井凹陷构造、建造、改造及铀矿化特征,文章通过对路井凹陷的铀源、构造演化、古气候环境、水文地质、目的层岩性-岩相、后生蚀变及铀矿化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探讨找矿方向及找矿类型,圈定重点找矿层位,以此来指导巴丹吉林盆地及周缘找矿。研究表明,路井凹陷铀源丰富,目的层发育泥-砂-泥结构,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完整,层间氧化带发育,具备砂岩型铀成矿条件。结合目前钻孔揭露的铀矿化线索,证实路井凹陷具备铀成矿潜力和找矿空间,确定下白垩统苏红图组作为主攻找矿层位,兼顾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找矿部位以河道翼部为主,寻找潜水-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巴音戈壁组找矿部位以扇三角洲前缘为主,寻找潜水氧化-同沉积型铀矿。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卡姆斯特地区侏罗系铀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卡姆斯特地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西山窑组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特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运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重建了该区铀成矿模式,初步认为铀矿化、异常符合层间氧化带控矿理论,受层间氧化带及不整合面控制,总体上遵循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成矿规律。指出区内铀矿找矿目的层主要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次为西山窑组,主要找矿类型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次为不整合面砂岩型、煤岩型,明确了今后该地区找矿方向,可为准噶尔盆地今后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