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及实施方案   总被引:128,自引:6,他引:122  
牛亚菲 《地理研究》1999,18(2):179-184
阐述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定义、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以及实施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战略的途径。论述评价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标准以及国际上生态旅游实施现状。分析实施生态旅游战略所面临的难题。提出中国实施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战略的必要性、目标和方案。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是21世纪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其本质是一种"绿色旅游",是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统一的旅游.生态旅游强调人与环境的公平与和谐,这要求人们在旅游活动中对旅游资源及行为要用环境道德的标准来自发约束.为了使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还需要在生态旅游规划、开发、保护和管理等方面贯彻科学的环境道德控制的理念和方法.对云南抚仙湖生态旅游中环境道德状况的调查分析表明:要依靠道德准则和信念及社会舆论的作用,运用环境道德的规范和原则自发地调节旅游行为.同时运用必要的政策、教育手段来提高人们的环境道德水平将有利于推动生态旅游深入而持久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Since the 1990s, ecotourism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been an important and distinctive par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ecotouris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goals and strategies for ecotourism in the future. In addition, it trie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main path for making China a competitive country for ecotourism is to form a comprehensive system including public services, resources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eco-certification, marketing promotion,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technology and talent by constructing ecotourism cooperation areas, destinations, ecotour routes and ecological scenic roads.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2年生态旅游概念引入中国以来,经历了理论介绍到本土化探索的过程,并不断推动中国生态旅游的实践发展。本文以1992-2015年间公开发表的中国生态旅游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对筛选的1493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从生态旅游基础理论、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市场、生态旅游开发、生态旅游作用与影响、生态旅游管理与政策等6个方面对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展开述评,最后展望了今后中国生态旅游研究需关注的8个方面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5.
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就我国目前在开发建设主题公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不能就主题公园论主题公园,而应树立以大众文化为内涵,以综合效益为目标、以区位组合为关键的规划设计理念,提出了可行性分析、主题策划、产品组合、游线设计、设施布局、环艺设计、形象策划、文化展经营管理和营销策划等方面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贵州喀斯特地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开发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是为了促进自然保护事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地域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和优势,针对喀斯特地区生态本底脆弱和生态旅游的内涵要求,探讨了贵州喀斯特地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应坚持的5条原则;根据游客的感知方式和旅游资源的地域分布,分别提出了贵州喀斯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基石   总被引:86,自引:1,他引:86  
生态旅游是生态学向纵深层次推进而拓展的新领域,亦旅游活动多样化、高级化而萌生的新兴旅游体系。作者认为生态旅游具有六大特征:(1)旅游活动以大自然为舞台;(2)旅游内涵孕育着科学文化高雅品质;(3)旅游活动以生态学思想作为思想依据;(4)旅游活动载体具有多样化特色;(5)旅游者高强度参与性的活动;(6)生态旅游是增强人类环境意识的高品质旅游。因此,生态旅游是万年基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它不但要满足当代人的旅游需求,也要为子孙后代保留足够的旅游空间、良性环境与景物,使之永续利用。因而,界定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基石。作者对生态旅游景物的生成机理,提出内生型(原生型)地域生态旅游系统(AntogenicGeo-ecotoursystem)和外生型(延生型)地域生态旅游系统(AlogenicGeo-ecotoursystem)两大类型新概念。本文阐述了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论述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与生态旅游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实施中国生态旅游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东南亚国家及我国香港和台湾红树林生态旅游现状调查,总结了红树林生态旅游及环境教育的特点、成功案例和创新理念。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及《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的大背景下,结合海南岛和海口市的实际情况,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为对象,提出红树林生态旅游可行性建议,完善我国红树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工业旅游与珠海金湾区旅游开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介绍了国际上工业旅游的发展过程和趋势,结合珠海市金湾区工业企业发展状况以及区域发展战略和定位,初步分析了珠海金湾区发展工业旅游的条件、潜力和启动策略,提出了4种可供选择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名牌企业主题园模式,工业园区观光地模式,工业博览与商务旅游模式,以及组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构想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生态旅游是与环境保护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旅游形式,是2l世纪旅游发展的新趋势。长江三峡库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具备了开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条件。但是,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落脚到具体的旅游产品开发和设计上。在国内外有关生态旅游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应大力开发科学考察、科普教育、探险、漂流、民族风情、生态农业等系列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1.
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的重点领域。生态旅游组织是研究相互关系的调控,营造生态旅游开发的产前一产中一产后组织环节的链接条件和外部环境,指导区域旅游健康发展和决策。结合实际案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重点分析了生态旅游开发的景观分区、总体思路、项目组织、拳头产品选择、生态旅游示范村设计和环境保育等组织程序,提出了保护区生态旅游组织的重点方向和宏观调控的市场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评价湿地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以盐渎湿地休闲公园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进行综合评价。从生态环境、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开发等三方面着手,构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综合评价体系,然后对评价体系进行计算机处理、排序和检验,最后对各个评价因子进行模糊分类及分析,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丛小丽  黄悦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19,39(3):496-505
构建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测算了2006~2017年吉林省各地级市州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吉林省各地级市州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耦合协调等级与演化情况。研究表明:吉林省生态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旅游环境发展呈现不均衡特征,发展层级的极化效应愈加明显; 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子系统的耦合表现有所差异,旅游环境总体发展滞后于生态旅游发展; 2006~2017年吉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整体耦合协调度均为濒临失调型和初级协调型,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整体协同效应较前期有所减弱: 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的协调度与生态文明呈现正向关系,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协调水平愈高,区域生态文明发达程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4.
杨建明 《地理研究》2010,29(5):830-840
旅游生态负荷是指特定地域空间旅游业发展对自然生态系统施加的压力,是旅游人地关系的具体体现。基于对旅游生态负荷现象诱发因素的分析,从旅游者压力、旅游交通负荷和旅游建筑性侵害3个方面寻找人口密度、旅游密度、千人客车拥有量、公路网密度、旅游饭店床位密度、旅游森林负荷6个相关指标,通过模型的构建,对中国旅游生态负荷的省际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生态负荷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沿海大于内陆、东南部大于西北部的总趋势,其中旅游生态负荷最高的地区位于中东部沿海。针对中国旅游生态负荷的空间差异,采取相应的策略与措施,是保证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黑河中游湿地资源丰富,是西北干旱区重要的湿地分布区之一,开展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十分优越。以黑河中游湿地即张掖市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旅游资源条件进行评价;结合生态安全理论,以保护性开发为基础,提出功能分区、生态旅游产品导向和社区共管模式结合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最后,提出黑河中游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举措,以期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黑河中游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EI、NEP和VIS相互作用的生态旅游者培育模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琴 《地理研究》2009,28(6):1572-1582
培养出更多环境责任感强的生态旅游者,是支撑我国生态旅游健康发展、协调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的关键。本文以模型的形式梳理了生态旅游者培育的基本思路,模型以识别生态旅游者的3个特征向量EI、NEP和VIS为基础,以生态旅游者的细分市场特征为依据,揭示出一般游客发展为严格的生态旅游者的两个阶段和两条路径。并针对游客参与生态旅游过程中在时间、收入、身心和态度等方面的阻碍因素,从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经验中寻找有效的解决之道,如加强民众旅游伦理道德和休闲教育、加速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完善旅游目的地环境解说系统等。  相似文献   

17.
In Malaysia, state promotion of tourism as a main component of service sector expansion and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has compelled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to facilitate leis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Even in the relatively small state of Melaka, where its historic landscapes constitute significant heritag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projects for theme parks and golf resorts have proliferated. This analysis examines Malaysian tourism development through an evaluation of the diverse tourism sectors in Melaka town and state – heritage, theme park, golf resort, and ecotourism – to demonstrate how the developmental contexts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structuring, combined with regional tourism demand for activity-oriented leisure, have rationalised large-scale, high-cost, environmentally-sensitiv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the process, authentic natural and historic landscapes have been rapidly forsaken for ersatz "leisurescapes" where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ts consume representations of diverse symbolic worlds.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区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全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3):70-73,93
生态旅游在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掀起了热潮。正如DavidWester所说,生态旅游如海啸一般席卷旅游界和环境保护界。作为实现生态旅游的物质空间———生态旅游区,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国内外旅游区建设理论与实践加以回顾、借鉴并及时总结经验,有利于更加科学地建设生态旅游区,并使之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从"鸟瞰"生态旅游研究进程、现状出发,逐步"聚焦"到生态旅游区建设的核心问题。以古今时序演进为"经线",以中外地域差异为"纬线",简洁地勾勒生态旅游区发展历程、理论研究进展以及生态旅游区建设的历史轨迹和现时轮廓。最后提出了生态旅游区建设热潮中出现的一系列"反生态"问题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钟林生  宋增文 《地理研究》2010,29(10):1814-1821
以井冈山风景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游客的生态旅游认知及其对环境管理措施的态度,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游客对生态旅游"基于自然"、"旅游对象受到保护"、"环境教育"认知率较高,对"社区利益"的认知率尚低,且不同类型游客对生态旅游认知不同。游客对"对环境负责任"、"保护环境资源"、"注意环境影响"、"重视环境教育"、"尊重地方文化"五类旅游环境管理措施持积极态度,但对"加强游客管理"的措施持消极态度。而且生态旅游的认知与某些生态旅游环境管理态度也直接相关,认识到生态旅游"基于自然"、"旅游对象受到保护"以及"社区利益"的游客更认同"重视环境教育"的环境管理措施。最后,还就提高生态旅游认知和加强生态旅游区环境管理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旅游地生态旅游文化系统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从系统论和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生态旅游主、客体构成问题进行了重点的分析,认为生态旅游系统中主体构成包括生态旅游者、非生态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属地居民;客体构成包括生态旅游地的自然本底景观和旅游地的风景景观.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包含旅游景区生态和谐子系统(物质层次)和人对旅游地景观的心灵认知和感悟子系统(精神层次)的生态旅游文化系统,并指出该系统中存在的5种能量信息互动关系和关系介质-生态旅游体验.通过该研究的归总以期推进研究者和管理者对生态旅游文化构成的探讨,将学术界和非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的观点相互结合并促使生态旅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