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计算是一种IT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包括互联网Internet和内部网Intranet)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软件、应用平台、及基础设施等资源。本文从江苏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的背景出发,研究和探讨江苏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云计算"平台的建设目标、建设任务、框架和内容。运用顶层设计的思路将现有国土资源基础软硬件进行整合。提出分等级管理的制度,为现有国土资源基础应用平台提供资源分配和重组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以云计算为基础,开展新一代移动办公系统研究。提出了一种如何将云计算的优点有机的融入国土资源移动办公场景的方法。本文简要介绍云计算的概念、特征,阐述了实现基于云计算的国土资源移动办公系统的关键技术,提出了通过云计算中间件将原有系统进行有机整合的构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办公架构模型。对今后基于云计算的国土资源移动办公系统的搭建和使用开展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前所未有。笔者从推广应用的角度梳理了遵义市国土资源信息化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提出利用云计算技术理论来推动市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供探讨论证。笔者认为,云计算技术的引入,将对市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在资金投入、成本核算和人力资源分配等方面将产生颠覆性的改变,对市县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目前的部分云计算的相关实现研究,对基于主流云平台打造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改变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和效率,对未来基于云计算来快速实现更大规模的、更有伸缩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土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国土资源数据已逐渐发展成为国土资源大数据,并且成为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本文基于大数据的背景,以浙江省A县为例,系统分析了当前国土资源"一张图"构建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利用数据库管理、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等技术构建了国土资源"一张图",统筹整合海量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及服务系统,提供国土综合监管及业务专题服务,推进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推动多级部门联动审批,加强大数据、大规划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实现国土空间规划。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国土资源数据组织、云存储、海量空间数据管理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和技术分析,探索适合“国土资源云”环境下国土资源数据存储管理的结构模型、组织规范和存储环境,借助云计算新技术、新理念为国土资源一张图云存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南京市"权力阳光运行"工作现场会,近日在南京市国土资源局召开。会上,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罗志军说,各部门要像国土资源局一样,要敢于、要舍得把自己最重要的权力拿出来放到网上运行。  相似文献   

8.
针对广西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用户和业务量急剧增长,传统数据中心效率偏低,以及当前云计算环境建设相关技术发展方向尚不明确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广西“国土资源云”的应用实践探讨,介绍了广西“国土资源云”的建设架构,应用情况以及面临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基于“混合云”架构的国土资源云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方案对于明确“国土资源云”的建设定位,新兴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提供了明确和可行的发展方向,对各地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部门开展相关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云计算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安全问题。云计算应用的无边界性、流动性等特点,较之传统的IT模式有很大差异。在云计算环境下,服务方式发生变化,安全的责任主体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作为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需要建立安全的云计算平台,为云安全服务提供保障;同时,服务一定是开放的、安全的,要保护云用户敏感信息的安全。整合桌面安全管理技术是行之有效的。云安全应用研究主要是从云计算平台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设备、安全基础设施的"云化"突破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2012年2月28日)同志们:刚才,徐绍史部长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成绩,明确指出要顺应时代发展,明晰推进思路,持续探索创新,实现新的跨越,把国土资源信息化推上新的高度,并对"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绍史部长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总结分析当前潍坊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全业务、全流程“市县一体”信息化管理思想,面向全市以“强化资源整合、推动系统联动”为目标,以市、县两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为结点,以“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为依托,利用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的设计方法,采用SOA架构和云计算技术,探索建设了潍坊市国土资源市、县两级业务协同服务综合云平台.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信息技术领域的又一热点,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课题.本文介绍了武汉市在国土资源大数据建设和应用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包括国土资源大数据云平台搭建、数据体系建设、数据清理与整合、国土资源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的集成等,阐述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以地控税和以税节地以及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 近年来,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成全国国土资源“一张图”和“三大平台”(政务办公平台、综合监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社会服务中得到广泛深入运用,有力地支撑了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兴起,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信息化建设方式和服务模式,推动政府治理模式创新.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对国土资源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4.
徐德明主持汪民张少农王世元王寿祥胡存智张德霖出席本刊讯(记者张晏程秀娟吴强华)"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持续深入推进国土资源重点领域改革。"1月11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对未来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态势作出明朗表态。他表示,党的十八大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把国土资源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全局中认识、谋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县级国土资源一体化应用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IS技术的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系统是当前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对"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四级国土资源全业务网上运行、国土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等方面的建设要求,提出了一个综合全局所有业务,集成国土资源一体化应用平台,实现全局所有业务的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16.
区域国土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由国土资源利用的开放度、国土资源利用效益及其利用发展调控来决定。基于系统分析可知,深圳市国土资源的利用发展水平波动明显,呈现阶段变化:"八五"期间上升,"九五"期间起伏较大,"十五"期间基本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共同防御地质灾害能力、建立多部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的共享机制,该文运用云计算技术设计了一种面向服务的"终端-云端-虚拟端"架构模式,由国土资源、气象、水利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总体设计框架,并探讨了气象水利雨量数据对接标准建设、数据服务接口建设、地质灾害数据中心建设以及功能服务建设,为终端应用系统和用户提供一系列标准化的功能服务。最后通过原型系统验证,结果证明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通讯》2006,(9):18-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为进一步做好《中国国土资源报告》(地区篇)的编撰工作,确保综合统计分析报告能够准确反映各地区国土资源形势和国土资源管理状况,针对以前编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要求:一、要按照《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提纲》(附件)编写。二、数据要准确。文中引用数据及其计量单位要确保与本地区《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一致。土地资源状况和土地利用情况中的土地面积计量单位用“公顷”。三、文字要简练,要注重对比分析。全文要体…  相似文献   

19.
《国土资源通讯》2007,(13):24-24,40
国土资通〔2007〕8号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部印发了《关于确立国土资源政策法规联系点的通知》(国土资发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互联网的国土资源信息“申请—应答”服务系统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当前国土资源信息服务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模式难以满足的国土资源信息服务需求,提出了国土资源信息"申请—应答"式服务模式,设计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国土资源信息"申请—应答"式服务系统,并成功应用于土地登记信息查询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