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以陕西省乾(县)礼(泉)黄土台塬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为实例,说明黄土台塬区大面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一般方法、原则和数学模拟法的实践效果。该区属于渭河断陷盆地的北部斜坡带,是渭北台塬的一部分。其南以渭河冲积平原为界,北以黄土丘陵为界,东、西分别以迳河、漆水河深切河谷为界,面积1688.9Km~2。它包括山前洪积平原和黄土台塬两大地貌单元,台塬区占68%。两耆构成同一含水系统,故统一进行评价。一、水文地质条件简述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430—700m,地面坡度平缓。塬区有东西向展布的宽浅洼地。山前地带有漠西河、泔河两条季节性河流。全区渠系密布,主要为地表水灌区(分属  相似文献   

2.
论关中塬区Q_2黄土建筑工程性能刘厚健(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勘测处,西安,710032)1引言关中地区的黄土依地貌单元及建筑工程性能的不同,可分为河谷平原(或河流低阶地)与黄土台塬两大类型。以前,对台源黄土的了解甚少,近十余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甘肃黄土台塬区农业过量灌溉引起的滑坡灾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土台塬区过量农业灌溉可引起严重的滑坡灾害。其中以甘肃省永靖县黑方台提灌区的滑坡灾害最为典型。黑方台黄土台塬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农业提水灌溉,受其独特的地质地貌控制,在灌溉水大量入渗的诱发下,滑坡灾害十分严重。主要有黄土滑坡和黄土一基岩滑坡两种类型,分别具有高速远程和低速近程滑动的特点。过量灌溉引发的滑坡灾害具有滞后性、群发性和频发性等显著特征,且在季节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冻融期(3月)和雨季(7月)。实践表明,对过量灌溉引发的滑坡灾害应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改变灌溉方式和采取包括工程治理措施、排水措施、生物措施在内的综合治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泾阳南塬边坡稳定性理正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胜 《地下水》2012,(2):208-209
泾阳南部黄土台塬塬边,地形高差大,坡度陡斜,直接以陡坡形式与泾河漫滩相接,加之泾河不断侵蚀,在人类工程活动密集地带,常发生崩岸型滑坡。结合对前人关于黄土滑坡研究成果,利用理正软件对该区进行边坡稳定性模拟分析,得出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的形成主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K=1时,各土层的内摩擦角φ随着粘聚力с的增加逐渐降低,直到减小为零。  相似文献   

5.
城市新区的科学选址及规划需要以明确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因此开展城市周边工程地质分区研究已成为当前城镇发展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本文以铜川地区为例,根据地质构造及地貌演化确定了地貌类型,依据第四纪沉积物组合差异将地层沉积结构划分为风成沉积型、冲洪积型及风成-冲洪积复合沉积型。根据湿陷性试验结果,研究区内黄土埋深超过22m不具自重湿陷性,埋深超过24 m不具湿陷性;根据湿陷量计算值将研究区划分为非湿陷区、2级、3级和4级湿陷区。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区(低中山区、黄土台塬区、黄土丘陵区和河谷阶地区)及8个亚区,并总结了各工程地质区的工程特性,其中:低中山区及黄土丘陵区不适宜建筑;黄土台塬区的2级湿陷高台塬亚区和2级湿陷低台塬亚区为适宜建筑;河谷阶地区部分适宜建筑;黄土台塬区的3级、4级湿陷高台塬亚区及3级、4级湿陷低台塬亚区进行地基处理后适宜建筑。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地区相似地质条件下的未来城市选址及工程建设规划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泾河下游黄土台塬区滑坡、崩塌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通过现场调查发现,这些黄土地质灾害在空间上表现出"东滑西崩"的分布特征,与区内二级地貌单元具有极高的空间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农业灌溉造成塬区东段斜坡带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是诱发黄土滑坡的主要原因,但同为灌溉区的塬区西段却未能形成相同类型的地质灾害。为此,以东、西段地貌单元差异为线索,利用Modlfow水文地质数值模拟软件,分析2种地貌单元在灌溉条件下的水文地质响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二级地貌单元差异对斜坡孕灾环境的影响,并利用CSD和RTC应力路径试验模拟了农业灌溉和工程挖方工况下斜坡土体的力学行为,探讨了斜坡的2种破坏模式及"东滑西崩"空间分布的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东段塬面完整,在长期农业灌溉条件下,斜坡带水位涨幅显著、水力坡度大、潜蚀作用强,斜坡土体中超孔隙水压力的不断增大,将导致土体在不完全排水条件下发生剪切破坏,甚至静态液化,从而诱发黄土滑坡灾害;研究区西段塬面破碎、冲沟发育、有效灌溉面积小,斜坡带径流排泄边界广、蒸发作用强、地下水位涨幅小,受工程挖方影响,干燥的斜坡土体在围向压力不断降低的条件下,将导致脆性破坏的发育和贯通,使得斜坡在节理裂隙面控制下发生突然垮塌,形成黄土崩塌灾害。  相似文献   

7.
黑方台地区引水灌溉引发一系列滑坡灾害,基于塬区灌溉边界距塬边的距离的定义,界定了"灌溉塬边距"的概念。利用GEOSTUDIO软件建立了斜坡水文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灌溉塬边距模型对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影响;分析了灌溉塬边距与斜坡稳定性关系;基于灌溉塬边距与稳定系数的相关关系,建立灰色关联预测模型,计算塬边斜坡稳定的灌溉塬边距。计算结果表明:灌溉10年间,灌溉塬边距由100 m减至0 m时,斜坡体内最大渗透流速增加,塬区和塬边坡体内地下水位线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斜坡稳定系数呈递减趋势;塬边斜坡稳定的灌溉安全距离,即灌溉塬边距应大于77.8 m;得到的结论是:灌溉塬边距是影响塬边斜坡体内地下水位抬升和斜坡稳定的关键因素,合理地控制塬区农业引水灌溉塬边距是控制塬边斜坡灾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西咸新区第四系地质地层辨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钻探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研究区第四系地层可划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地貌上划分为黄土台塬、河流阶地、洪积平原。  相似文献   

9.
文中分析了西咸新区(咸阳区域)黄土台塬地貌的地下水位、水质、矿化度等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对地表生态系统环境的影响,通过反距离加权插值(IDW)法对该地区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空间插值,得出了连续性序列。该地区土壤适宜含水量基本上维持在地面一下2~5 m之间,植物生长基本正常,无盐渍化或沙化。地下水水质符合灌溉用水,黄土台塬西南部地下水符合人类饮用水标准,北部地区矿化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在黄土台塬农灌区,其天然斜坡环境常被农田灌溉所变异,形成农灌工程地质斜坡环境,在此种环境中,斜坡的变形和破坏常被诱发,激活和加剧,从而产生了新的农灌斜坡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若对其进行治理,必须从农田灌溉诱发,激活和加剧灌区内斜坡变形和破坏这一观点进行考虑。本文试图以宝鸡--常兴塬农灌区斜坡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为例,对上述观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有限供水条件下水库和田间配水整合优化调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多水源多作物灌区,研究有限供水条件下灌区优化配水问题。模型中既考虑水库优化调度,又考虑田间优化配水。模型思路:根据灌区水土资源分布状况,将全灌区划分为多个子区,每个子区种植有若干种作物。如果把每个子区每种作物所在的田块看作一个土壤水库,则可采用水库群调度的方法研究这类灌区优化配水问题,文中采用的是优化控制方法。为了证明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建立了3个模型。模型1:既不考虑水库优化调度又不考虑田间优化配水;模型2:只考虑水库优化调度;模型3:只考虑田间优化配水。实例计算表明,整合调度模型能产生较多的效益(特别在干旱年份),优化控制方法计算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A numerical model consisting of simplified equations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nitrate concentrations in groundwater in a reservoir area of a subsurface dam in a Quaternary limestone region. The model was composed of a water balance sub-model and a nitrogen balance sub-model; the water balance sub-model was built from tank models which can express the quick dilution near caves and the effect of dam construction; and the nitrogen balance sub-model was made to represent changes in nitrogen forms and movement of nitrogen in the soil and aquifer zones. The model was calibrated and verified by observed data before and after the dam construction and then applied to a predictive simulation under a simple assumption that rainfall descends gradually. The model seemed applicable to long-term prediction of changes in NO3-N in the reservoir area.  相似文献   

13.
孟涛  王东 《地下水》2006,28(6):72-75
本文运用水均衡法和开采系数法,依据水均衡原理建立14团灌区内地下水水均衡模式,对灌区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和分析,目的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保持水土平衡,促进灌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引黄水在北大港水库蓄存期水质咸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引黄水在北大港水库蓄存期水质咸化的事实以及传质理论,定性地分析了引黄水水质咸化的主要原因,包括盐碱土传质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以及风的扰动加速传质作用等.在北大港水库旁修建了一个模拟试验水池,进行了现场模拟试验研究.依据水量平衡和氯离子总量平衡的原理,分别定量地计算了传质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对水质咸化影响的比重.结果表明,在模拟水池蓄水后的30 d内,传质作用对水质咸化影响的比重有随时间增加而增长的趋势;30 d后,传质作用对水质咸化影响的比重稳定在80%,蒸发浓缩作用对水质咸化影响的比重稳定在20%,说明导致水质咸化的最主要因素是盐碱土传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红壤丘陵区地表水资源动态与合理调蓄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红壤丘陵景观中相对独立且整体性强的集水区为基本单元,重点研究了集水区内降水、蒸散、水量蓄存等地表水资源的年变化。结果表明,降水资源在集水区内的陆面拦截蒸散、塘堰蓄存、排出集水区三者中的分布比例约为7:2:1,在水土保持型坡地的植被拦截、土壤渗流、地表径流三者中的分布比例约为3:5:2;每公顷1m土体中的土壤贮水量,在丰水季节,水土保持型坡地要比非水保坡地高出864.0~1067.0m3,少水季节则高出647.0~855.0m3。研究结果还表明,以集水区为单元的农业灌溉用水量,一般为年降水量的12%左右,蓄存此水量的塘堰面积应占集水区土地总面积的11%左右,对于塘堰面积已占土地总面积10%左右的红壤丘陵区而言,抗御季节性干旱依靠扩大塘堰蓄水已不现实,其主要途径应是充分发挥水库工程和"土壤水库"的巨大抗旱潜力。  相似文献   

16.
长春油田C区块双阳组二段是主要勘探层段,双二段划分出5个砂组,其中Ⅲ砂组和Ⅳ砂组是主要产油砂组。通过沉积特征研究,认为双二段为扇三角洲沉积。Ⅰ砂组和V砂组是扇三角洲前缘沉积,Ⅱ砂组-Ⅳ砂组为扇三角洲平原沉积,砂体的分布受沉积相带控制比较明显,砂体沿北西向展布。在明确该区地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油气藏成藏条件研究,认为大南凹陷具有供烃能力,双阳组是供烃层组,双三段暗色泥岩是区域盖层,17号断层及派生出的一系列近南北向正断层前期沟通油源、疏导油气,后期具有良好的封堵作用。C区块单井纵向上整体为油层-油水层-水层组合,上倾部位为油层,下倾部位为同层、水层。油水易于在构造圈闭范围内平衡,在-1 695 m形成统一的油水界面。双二段为一个成藏体系,整体为断块类型油气藏。低渗-中孔、低渗-低孔、特低渗-低孔储层是剩余油主要分布区,剩余油的形成受相控和构造控的影响,主要发育在河道储层中。  相似文献   

17.
石漠化地区的生态危机及菌根桑生物修复潜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简要总结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特征、生态威胁及生态恢复存在的主要障碍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桑树在石漠化生境中已表现出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修复潜力。桑树作为喀斯环境的速生造林树种,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能力极强,对增加植被覆盖率、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石漠化地区脆弱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平衡产生重要作用。尤其是由于丛枝菌根具有对矿质营养和水分吸收能力强的特殊生理生态功能,刚好与石漠化地区贫瘠和干旱这一主要生态障碍相耦合,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后能进一步扩大桑树对矿质营养和水分的吸收与运输,减轻贫瘠干旱胁迫,加快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提高土壤生物活力,促进植被群落正向演替。种植菌根桑可望成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修复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Groundwater recharge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most extensive sand and gravel aquifer (area of approximately 200 km2) in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as part of a wider study seeking to derive recharge estimates using aquifer vulnerability mapping. The proportion of effective rainfall (total rainfall minus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that leads to recharge is known as the recharge coefficient. The recharge investigation involved a variety of approaches, including soil moisture budgeting, well hydrograph analysis, numerical modelling and a catchment water balance. The adoption of multiple techniques provided insights on recharge and also on aquifer properties. Comparison of two soil moisture budgeting approaches (FAO Penman-Monteith with Penman-Grindley) showed how variations in the effective rainfall values from these methods influence groundwater levels simulated in a numerical groundwater model. The catchment water balance estimated the recharge coefficient to be between 81 and 85%, which is considered a reasonable range for this aquifer, where overland flow is rarely observed. The well hydrograph analysis, using a previous estimate of specific yield (0.13), gave recharge coefficients in the range of 40–80%, considered low for this aquifer: a revised specific yield of 0.19 resulted in a more reasonable range of recharge coefficients of between 70 and 100%.  相似文献   

19.
大量工程实践和统计数据表明,水库塌岸多发生在自然坡度15°以上的松散堆积层岸坡。一般认为自然坡度10°左右的平缓堆积层岸坡发生水库塌岸的可能性小,但在四川省宝兴河硗碛水电站库区却发生了大规模的平缓型堆积层塌岸,蚂蝗沟5#堆积体即属于此类型。蚂蝗沟5#堆积体由砾质黏土组成,土中小于0.075mm的细粒含量约占60%,蓄水后塌岸模式为缓慢的蠕滑变形。蓄水9年多来,变形范围由前缘的小规模塌岸逐渐向后缘扩展至大范围滑坡,目前变形仍然在持续。本文以该堆积体为例,通过对土体结构、颗粒组成等的勘探试验,并结合水库运行方式和变形监测成果,采用有限元瞬态渗流分析与稳定性分析的耦合分析计算,系统地开展了其塌岸机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细粒为主的土体结构及其弱透水性,是平缓堆积体在库水位反复升降作用下蠕滑变形的根本原因;平缓细粒土岸坡的稳定性与库水位的升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随库水位的周期性变化岸坡呈现出不同的稳定状态,其蠕滑变形速率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区古近系地层水性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胜利油区古近系为例,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镜下微观资料,探讨了研究区古近系地层水的分布和演化特征,阐述了地层水对储层物性产生影响的机理。对油区内主要凹陷地层水资料和储层物性之间的统计分析表明,在同一沉积盆地中,受沉积环境影响的地层水是影响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最根本的因素,它在纵向和横向分布上的规律性影响着储层物性演变。进而总结了地层水性质和碎屑岩储层物性之间的4种对应关系,得出根据地层水矿化度、碳酸盐含量的高低和储层物性的优劣可以判断储层成岩环境和物性演化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