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胜荣  高振敏 《矿物学报》1995,15(2):225-229
本文在海相热水沉积物具海水型稀土模式形成机理研究基础上,提出海相化学沉积物一般具有海水型稀土模式,而海相火山喷发成因热水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将主要反映火山物质来源区特征的新认识。湘黔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稀土总量在富金属碳质伊利石页岩层出现峰值,向上在薄层状和厚层状碳质伊利石页岩,向正磷块岩和硅质岩中均有减少。该岩系稀土模式与海水相同,同时,在La/Yb-Ce/La、La/Yb-REE图解上显示与玄  相似文献   

2.
综合利用多巅升机电磁法和甚低频法数据,探明多种类型的喀斯特构造,并评估它们的连通性是可行的。只要喀斯特构造的某些单元具有导电性,多频电磁法就能探测出其构造特征。这种导电性可能源于与落水洞穴有关的洼地上的厚层潮湿土壤,洞穴中的导电流体,或洞穴中占据一定比例的导电性沉积物。多线圈装置形式也能增强探测喀斯特构造特征的可靠性。初步证据显示:总场VLF测量还可能探测出充满水和沉积物的喀斯特构造通道。但无论是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会理县洪川桥地区,是会理群凤山营组广泛分布地区之一,出露面积达百余平方公里。在洪川桥凤山营组剖面的上部(洪剖119层—108层),发育一套约845m厚的风暴流沉积。现将其特征及形成机制作一初步分析,以供参考。一、岩性特征风暴流沉积物,主要为灰—深灰色粉砂质粉屑灰岩和部分泥质灰岩。有时两者呈薄的互层出现。一般层厚几毫米到几厘米,沿走向在数十厘米或几米内尖灭,形成一个个薄的透镜  相似文献   

4.
葛毓柱  钟建华 《地质论评》2017,63(4):927-940
灵山岛早白垩灵山岛组发育丰富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野外踏勘船厂、灯塔和千层崖三个剖面,根据沉积外观可分为变形层段和非变形层段两个部分。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在变形层段和非变形层段均有发育。其中,变形层段中可见褶皱变形、变形层理及大型负载构造。非变形层段可见火焰构造、同沉积布丁构造和同沉积微断层。研究发现,变形层段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尺度大(厚度可至十多米,长度可至数百米),侧向连续性好;非变形层段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尺度小(厚度仅几个厘米),侧向连续性差。且变形层段和未变形层段厚度统计数据表明,变形层段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与砂岩厚度无必然联系,而非变形层段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多出现在粒序砂岩层底部或旋回砂岩层变厚过程中。沉积环境表明,非变形层段和变形层段为一深水低角度斜坡沉积产物。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发育形态和数量受到斜坡地形的控制。结合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分析,认为变形层段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触发机制为地震,而非变形层段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触发机制为负载作用。锆石测年数据表明灵山岛组与上覆流纹岩沉积时间相近,因此地震活动可能与岩浆侵入或早期火山喷发活动相关。此外,汇总早白垩世重要事件,发现灵山岛组沉积、变冷事件、恐龙迁移、海平面变化和同位素偏移具有时间一致性,因此推断这些事件可能共同对应了早白垩世一次与火山活动相关的短期灾难性事件(如早白垩世缺氧事件)。  相似文献   

5.
在印度达瓦尔克拉通认出了三个连续而类型不同的绿岩带。最下部的绿岩带,主要是由镁铁-超镁铁火山岩和化学沉积物组成。中和上群是由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屑和化学沉积物组成。但在绿岩带中,化学沉积物的类型和丰度有很大差异。最下部群,是以霍伦纳拉西普尔-努吉哈利(Holenarasipur-Nuggihalli)片岩带为代表,含有铬云母石英岩和磁铁石英岩。在一个地区,也见到了薄夹层状重晶石层与产在具鬣剌结构的橄榄  相似文献   

6.
姚桂山 《探矿工程》1984,(2):23-25,51
大浪滩矿区系以钾为主的盐类矿床,属硫酸盐型的现代盐湖沉积矿床。其中上更新统至全新统(Q_3 4),分布于区内所有盐滩和凹地中,为石盐芒硝夹含石膏淤泥层,地表为含砂石盐壳,局部含有石膏晶片和表外钾矿层。全新统(Q_4)的沉积物以石盐为主,次为芒硝、泻利盐、白钠镁钒、钾石盐和光卤石、水氯镁石,是该区内的主要含钾层位。下更新统(Q_1 2)的岩性主要为灰黄色薄至厚层砂质泥岩和泥岩互层,部分地段有少量厚层与薄层砾岩、泥灰岩、部分地段夹有较多的盐层。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的自然界,我们常常可以在河漫滩、湖边或者海边看到泥裂,这种泥裂构造是未固结的沉积物露出水面,受到太阳曝晒或者沉积物自然脱水而干涸时发生收缩和裂开所形成的裂隙。它常见于粘土质、粉砂质以及泥灰质沉积物中,其形态在平面上呈网格状,常把沉积物切成边缘向上翘起的多角形块状;在断面上呈“V”形,有时呈“U”字形裂隙常为上覆较粗的沉积物所充填,而且多为单层沉积,很少成为连续的稳定的多层广泛  相似文献   

8.
王熙  王明镇 《地球学报》2013,34(3):318-324
在皖北新元古界四十里长山组下部粉砂岩层中, 发育有一个软沉积物液化变形-塌落叠合构造。观测剖面共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啸积砾岩未变形层, 中部为液化均一层、球枕状层和塌落叠合层, 上部为震积不整合面, 不整合面之上为啸积砾岩未变形层。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地震-海啸震积岩序列。中部的液化均一层、球枕状层和塌落叠合层是震积事件的主旋回层。对剖面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分析后发现, 该剖面位于浅海陆棚边缘斜坡相带。在古地震多旋回脉动震颤作用下, 经液化均一变形, 负载体下沉滑覆及盖层塌落多重叠合, 最终形成具有软沉积物变形特征的叠合构造。四十里长山组沉积期, 位于浅海陆棚边缘斜坡地带的粉砂质软沉积物, 为震颤变形的能量转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强地震的多旋回脉动作用, 给软沉积物液化均一变形、负载体下沉滑覆、盖层塌落叠合等提供了原动力。  相似文献   

9.
代表两次大冰期的阿得雷德冰川沉积物广泛分布在中澳的三个盆地中。对白云岩标志层的认识,证实上述发现的冰川沉积物与南澳阿得雷德地槽的下和上冰碛岩相同,这就导致对阿马迪厄斯盆地的阿得雷德地层作出修正。此地较早的冰川是以 Areyonga组为代表。这里的 Areyonga 组仅限于以前未命名的下段(杂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白云岩),正如最初在中西部剖面内确定的一样,该沉积物是不连续的,并可与最东部已作 Areyonga 组填图的整个地层相对比。在每个地区,Areyonga 组都被一层薄的纹层状暗灰色白云岩和粉砂岩复盖。Areyonga 组的前上砂岩段是以推断的不整合产在各种较老地层上。它可能是东部冰川成因的 Olympic 组(前段)的非冰川成因的侧碛物,是两个冰期中较新的冰期。Olympic 组被粉红色到浅黄色的纹层状和薄层状典型的上白云岩标志层覆盖。在恩加利亚盆地,首次发现具典型下白云岩标志层的薄的下冰碛岩,它产在具典型上白云岩标志层的上冰碛岩(Mount Doreen 组)下边一层页岩层之下。在乔治纳盆地,记录早期冰川作用的 Field 河层的杂砾岩和纹泥粉砂岩,被一层相同的下白云岩标志层覆盖。在中斯图特山和南锡山的冰川沉积物没有确定的层位,但岩性缉合可以与南澳的两期斯图特冰川作用的早期(下)对比。这些对比明显地说明某些岩性标志的稳定性,可以重现分布在一些晚前寒武纪地台的非常近似的岩性顺序。现在有效的同位素和生物地层资料是不明确的,并且存在许多疑问和限制,但都与所研究的盆地中每次冰川作用是近似同期的观点相一致。在阿马迪厄斯和恩加利亚盆地关于一些上阿得雷德岩石单位的新命各列在附表中(附表删去——译者)。  相似文献   

10.
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内部沉积物的分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泽中 《矿物岩石》1997,17(1):71-76
本文对取自长江上荆江三八滩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内部同一细层不同部位的5个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和矿物鉴定,结果表明,在同一细层内沉积物有明显的分异作用。细层中上部以中等粒径、低密度的颗粒为主,分选好。细层的下部和底部主要聚集沉积物的粗尾和细尾部分,因而分选较差。此外,密度较大的矿物亦趋于聚集在细层的底部。沉积物的这种分异主要是因为在沙波运移过程中矿物沿背流面发生重力分异且在背流面附近存在回流所致。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内部沉积物的这种分异作用对认识其储集性能的层内非均质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学前缘》2017,(4):15-23
南海东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类型多样,包括块状、瘤状、薄层状、脉状及分散状等五种形式,独自出现或相互共生成藏,并伴生碳酸盐岩,且分布在水深600~900m、海底及其以下的200m地层之内。其中前四种水合物常形成于浅断裂隙、沉积物层间薄弱带、海底表面等局部地区,粒径大于正常沉积物孔隙,水合物肉眼可见,故又称可视水合物;分散状水合物充填于微米—纳米级孔隙的沉积物中,肉眼难以分辨,故这类水合物为非可视水合物。据钻井揭示,以海底之下90m处地层为界,研究区发育上、下两套水合物矿层,上部水合物矿层以可视水合物为主,下部水合物矿层为非可视水合物。其中上部水合物矿层发育上、下两个水合物层段,在各水合物层段的顶部均发育自生碳酸盐岩,反映为地史时期与水合物藏演化相伴生的古冷泉。综合分析认为,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形式及水合物藏演化受控于多种因素作用,包括岩性、粒度、岩相(古河道、扇体)等沉积作用,新构造活动及断层作用,流体及气体运移,以及影响水合物结晶成核生长的热流、盐度、时间等。其中可视水合物主要受构造因素控制,多为活跃流体携带气体以渗漏形式局部聚集形成;而分散状水合物则多受沉积因素影响,气体以扩散形式运移至适宜温压域的沉积层内形成水合物。上新世以来的地质事件是水合物形成分解的诱发因素,冰期、间冰期变化与水合物形成分解有一定耦合关系。水合物形成时代应早于上覆的自生碳酸盐岩,晚于其赋存的母岩沉积层,研究区上部水合物矿层的上段形成于晚更新世,下段形成于中更新中期—晚更新世,下部水合物矿层形成中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中期;水合物矿藏共经历了3次水合物藏发育期和2次水合物藏破坏期。伴随水合物演化,发育两期自生碳酸盐岩,海底自生碳酸盐岩形成于更新世末期,上部水合物矿层之下段的顶部碳酸盐岩形成于中更新世早期。多层水合物构成的复式水合物矿藏系统,是扩散、渗漏驱动的二元成藏动力学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K2-K4灰岩段地层发育在上石炭统太原组下部,由灰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的细粒沉积物以及煤组成。根据宏观沉积特征和微观显微结构的研究,笔者确定了该段沉积物形成于半局限海的潮汐环境。K2灰岩和K3灰岩为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代表了潮下带沉积;K4灰岩为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属潮间带沉积物。该层段内的碎屑岩也属潮间带沉积物,其中砂岩为潮渠成因。该段地层中发育的3层煤由于受潮汐作用的影响,沉积厚度小,煤质  相似文献   

13.
青海柴达木盆地周缘残山地球化学景观区风成物分布十分普遍,通过研究该景观区水系沉积物、土壤、风成物和钙积层的分布特征,风成物和钙积层对水系沉积物的干扰特征,总结出一套多点组合采集岩屑代替水系沉积物的化探采样方法,在1∶25万区域化探、1∶5万普查化探以及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发生泥石流源头区域边坡的勘察发现,花岗岩裸露在外而坡顶部砂土化的风化残积土分布较薄,中间夹杂粗粒沉积物,说明基底与上部风化土层以及沉积物层的渗透性存在明显差异。为了再现这些特性,基于2016年7月4日湖南省汨罗市川山坪镇发生的泥石流灾害,通过改变其地层分布等条件等,采用二维有限元渗流数值法对泥石流发生源头边坡内部流速、水头、安全率等进行了分析;通过室内剪切试验对风化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造成塌陷的原因是由于砂土层与非透水土层之间存在着高渗透性的粗粒层,而使地下水的渗透和层间地下水的流动导致孔隙水压迅速增大,并发生流土现象从而导致边坡破坏。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风化地带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机理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K_2-K_4灰岩段地层发育在上石炭统太原组下部,由灰岩、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互层的细粒沉积物以及煤组成。根据宏观沉积特征和微观显微结构的研究,笔者确定了该段沉积物形成于半局限海的潮汐环境。K_2灰岩和K_3灰岩为生物碎屑泥晶灰岩,代表了潮下带沉积;K_4灰岩为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属潮间带沉积物。该层段内的碎屑岩也属潮间带沉积物,其中砂岩为潮渠成因。该段地层中发育的3层煤由于受潮汐作用的影响,沉积厚度小,煤质差,达不到工业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临夏盆地晚渐新世沉积物的矿物组成对环境气候的指示意义, 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方法, 对临夏盆地晚渐新世的沉积物的矿物组成以及坡缕石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 沉积物中的坡缕石主要为自生成因, 极少量具有碎屑成因.自生成因的坡缕石呈细长丝状的形态特征, 往往沿片状的伊/蒙混层粘土矿物颗粒的边缘交代、生长;碎屑成因的坡缕石呈平直细纤维状的, 以单颗粒形式产出, 与细小的粘土矿物颗粒混杂, 或叠合在片状粘土矿物颗粒的表面.在临夏盆地晚渐新世沉积物中, 下段岩层中的粘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伊/蒙混层粘土和高岭石;中段岩层的为伊利石、伊/蒙混层粘土;而上段岩层则为伊利石、伊/蒙混层粘土和绿泥石, 反映在盆地形成之后, 气候演化经历从湿润→冷干的变化过程.而沉积物中坡缕石的含量自下而上逐渐增多, 其分布特征与粘土矿物组合所反映的气候环境变化趋势相吻合.伊利石和伊/蒙混层粘土普遍存在于临夏盆地晚渐新世沉积物中, 伊利石、伊/蒙混层粘土和高岭石的共存表明这些粘土矿物具有不同的来源.坡缕石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泥灰岩风化以及风成沙漠尘土沉积物的特征矿物, 临夏盆地晚渐新世的沉积物中碎屑成因坡缕石的发现, 表明自~9Ma以来便出现风成黄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17.
秦作栋  冯起 《沉积学报》1997,15(1):168-171
本文通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部平原区典型地层剖面(肖塘剖面)沉积物粒度及元素特征的分析,揭示了本区域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沉积物主要由河流冲积作用形成的粘粒层与风力作用所形成的砂粒层组成。粘粒物质与现代河流相特征相一致,砂粒物质与现代流沙性质相类同。沉积层位中元素的迁移转化状况与沉积时期气候k水文条件密切相关。全球性气候波动与地处内陆封闭盆地的协同影响,产生了本区多风、干燥、冷干与暖干相互交替的轮回气候。  相似文献   

18.
李垚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5):32-33,49
淮南煤田潘谢矿区新生界底部沉积了“下含”、“红层”、“碎石层”、“砂砾岩”等地质沉积物,在分析沉积物的岩性特征、分布规律、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沉积物的含、隔水性特征进行了危险性分区,明确其对矿井回采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前言从宏观上看,许多沉积层序都呈楔形。楔子的厚端,由陆源碎屑沉积物构成,而薄的一端,则由碳酸盐沉积物构成。碳酸盐沉积物相对来说不厚,但也不是特别薄。以往的研究,只集中在楔形的两端,很少涉及楔形的中段(即页岩部分)。关于页岩,我们认为它不是由于碳酸盐的外延造成,就是由碎屑岩的外延造成,很少把它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沉积层。  相似文献   

20.
张国常 《贵州地质》2002,19(2):93-98
在岩性及岩相观察基础上以不同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作为分层和描述地层的基本工作单元,把米级旋回层及其有序叠加形式作为识别三级层序的基础,通过野外露头的详细观察、描述认为:在南盘江坳陷晚古生界地层中SB1型层序界面是以区域平行不整合面、古风化壳、古土壤层、下伏地层的强烈白云石化以及沉积物转化面为识别标志;SB2型序界面是以沉积物转化面、地层结构转化面及古土壤层为识别标志:SB3型层序界面是以凝缩段直接覆盖在下伏地层之上为识别标志;SB型层序界面是以上下地层的岩性组合、地层结构转化面及年代地层为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