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19年,由天文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等组织成立了国际研究委员会。为使国际研究委员会具有广泛的国际代表性,1931年将其改组成为国际科学联合委员会(ICSU)。这是一个国际性组织,它由17个科学联合会组成,几乎包括了目前人类所致力的每一个科学研究领域。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是国际科学联合委员会(ICSU)17个科学联合会中的一个,它跟国际研究委员会同时创建于1919年,IUGG 致力于地球科学研究以及将其成  相似文献   

2.
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暨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地球内部相关论题讨论会于1998年12月1~3日在海得拉巴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亚洲地震委员会(ASC)发起的,得到了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印度国家科学院、印度政府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员会、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起。来自亚洲、南太平洋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约200名科学家参加了会议,其中中国代表16名,IASPEI主席和秘书长及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主席也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来自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论文摘要189篇。本次会议的学术报告广泛涉及地震学、地震预报和地震危险性评估及地球内部相关论题,内容包括:地震预报与地震危险性评估、岩石层结构与过程、板内和板间区域构造与地震、地震过程的物理学、近期破坏性地震、诱发地震、热流与地壳热结构、地震学与其他地球物理学信息的传播和减轻地震灾害方面的公众教育的当前趋势等。在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之前,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等的赞助下,于1998年11月15~30日负责举办了地震监测、数据分析和交换  相似文献   

3.
1984年10月1日至6日在莫斯科举行了欧洲地震委员会第十九届大会,来自世界7个国家250多人出席了会议。欧洲地震委员会建于1950年,主要致力于地震学方面的交流。它是国际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联合会(IUGG)、国际地震与地球内部物  相似文献   

4.
重力与大地水准面国际讨论会由国际重力委员会(IGC)和国际大地水准面委员会共同召开的重力与大地水准面联合讨论会于1994年9月11日至17日在奥地利格拉兹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奥地利、德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和中国等38个国家的代表160余人.会议由...  相似文献   

5.
由联合国国际十年自然减灾委员会赞助,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主办的'96国际自然减灾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2月2、5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会议的英文名为“NaturalDisasterReductonConference”,简称“NDR‘96”。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世界各国采取对策,减轻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无比巨大的损失。该次会议除美国是主办单位外,还有多个国家的39个单位协办。其中,中国有3个协办单位:国家地震局、土木工程师协会和中、美自然减灾委员会。国家地震局的谢礼立院士为会议顾问委员会委员之一。出席会议的有ZO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34位代…  相似文献   

6.
国际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沦会暨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市怀柔龙山宾馆举行。与会正式代表520人,列席代表80人,来自18个国家,他们欢聚一堂,就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本届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同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发起,并得到国际联合会岩石圈委员会、环太平洋能源与矿产资源委员会、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构造委员会、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新构造委员会的支持共同召开的。  相似文献   

7.
作者参加了新西兰皇家学会与现代地壳运动国际委员会和国际岩石圈委员会于1984年2月9~14日在新西兰惠灵顿联合组织召开的太平洋地区现代地壳运动国际讨论会,对这次会议的概况作了介绍。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名代表出席了讨论会。会上共宣读了108篇论文,包括12个方面的内容,作者就大地测量、地震、地震和断层的关系、地震和发生模型、地震活动性等方面论文的有关内容作了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8.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第19次大会于1987年8月9日—22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是国际研究委员会(ICSU)17个科学联合会之一,目前已有78个国家参加。IUGG 拥有7个国际协会,分别是  相似文献   

9.
1990年9月27日至10月3日在日本横滨市和鹿儿岛召开了“国际减灾十年”国际大会。这次大会是由“国际减灾十年”日本推进本部等主办,并得到了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UNCRD)、联合国救灾署(UNDRO)、联合国开发署(UND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银行(WB)、国际粮农组织(FAO)、国际气象组织(WMO)、国际技术协会联合会(UITA)及红十字会新月会联合会(LRCRCS)等十多个国际组织的支持。来自上述国际组织、世界上4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其中有9位中国代表。大会发言总共87人次,包括59个专题报告和28个评述性发  相似文献   

10.
10.1 培训班简介 1997年9月,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在希腊举行学术大会期间,亚洲地震委员会(ASC)召开会议,确定了第二届会议的主题和会议计划,决定在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举行之前,举办一次较高水准的地震监测、数据分析和交换国际培训班,旨在为全世界,尤其是亚洲的多地震和发展中国家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地震监测和地震数据分析的专门人才.计划得到IASPEI的赞赏和支持,IASPEI下属的培训委员会愿意与亚洲地震委员会合作,将其作为1998年的主要活动,并参与了具体计划的制定和有关组织工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减灾十年(IDNDR)秘书处、印度政府科学技术部等部门对此给予了支持并出资赞助.培训班由亚洲地震委员会第二届会议的主办单位--印度国家地球物理研究所(NGRI)具体组织,德国波茨坦地学研究中心(GFZ)参与了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联合会间岩石圈委员会、国际地科联构造委员会、环太平洋能源与矿产资源理事会和国际第四纪地质研究联合会新构造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学术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会议,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国、英国、法  相似文献   

12.
1会议概况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在全球拥有6万多名会员。它成立于1919年,最初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下属的一个分委会,1972年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AGU致力于通过各个会员的努力和与其他科学组织的合作,促进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并通过出版科技期刊、召开学术会议和各种教育及科学活动来实现其目标。  相似文献   

13.
国际上对绝对重力测量日益重视 ,在原先国际大地测量协会 (ICAG)下设立绝对重力仪比对工作研究小组 (SGCAG :StudyGrouponComparisonsofAbsoluteGravimeters)的基础上 ,国际计量委员会 (CIPM)也于 2 0 0 2年在其质量及其相关量咨询委员会 (CCM)下设立了重力测定工作组 (WGG :WorkingGrouponGravimetry)。其中SGCAG主要负责组织每四年一次的国际重力仪比对 ,CCM WGG主要负责组织区域性国际重力仪比对以及制定重力测定相关技术协议和标准规范。这两个小组的主席均是Dr .LeonidVitushkin。SGCAG和CCM WGG这两个工作组于 2…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9月17—19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起和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协办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23个国际科技组织、38个国家的58个国别科技组织和机构的代表以及境内有关方面代表1 000余人参加了大会。大会围绕"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开展了主旨报告、高峰论坛、高端对话、圆桌会议及30场专题论坛,探讨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5.
第五届国际岩石应力研讨会(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situRock Stress)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发起,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地震学会承办,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等10个单位协办,于2010年8月25—27日在北京召开。共有来自国内外21个国家和地区的195位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6.
国际科学协会理事会(ICSU),最近成立了一个将制定和监督国际地球-生物圈计划(IGBP)的委员会。该国际地球-生物圈计划特别委员会(SCGB)有19名成员,分别来自15个国家(见表1)。美国哈佛大学的麦卡锡(JamesJ.McCarthy)被任命为该委员会的会议召集人,并期望他能在 SCGB 的第一次会议上被选为该委员会的主席。麦卡锡现在科罗拉多博尔德大学大气研究协会的边缘学科地球研究办公室工作,他也是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周刊》新杂志的编辑及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地球系统委员会的成员。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太湖水质,探索水环境研究新对策,1997年7月20-25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与日本关西水圈环境研究机构联合主办的水环境研究新对策国际学术会议(Answer’97)在无锡一南京市举行。会议得到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国际生态工程学会、国际生态模拟学会及中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21个有关机构的支持。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98篇,其中大会交流49篇。会议的主题是:“我们如何能把湖泊与河流从环境不断恶化的困境中拯救出来?”。会议就中国太湖、日本琵琶湖、俄罗斯贝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1997年工作会议纪要@雷强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1997年工作会议纪要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1997年工作会议于11月15~16日在上海召开。上海市地震局和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了本次中国...  相似文献   

19.
大规模环境变化影响到全球内陆淡水系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持续稳定.为促进各研究机构间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加深对淡水系统及其与环境变化相互关系的了解,自1990年起,有关科学家在美国召开了几次会议,发起成立拯救淡水组织,其协调委员会执行机构附设在美国国家基金委员会。提出当前淡水科学研究有三大主题:(1)淡水系统变化的机理及前景预测;(2)淡水系统管理,保护和维持;(3)淡水系统的恢复和持续稳定。已批准二个计划:(1)拯救淡水专题讨论会;(2)气候与陆面变化对淡水系统影响的个例研究。淡水系统的持续稳定需要全球的合作努力,拯救淡水组织正扩大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以便联合探求保护地球上珍贵的淡水系统和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1999年9月1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委组织国内知名专家组成项目鉴定委员会,对《天山地区地震区划图》和《乌鲁木齐—库尔勒地震转换波测深》项目进行评审鉴定。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禺页先生的主持下,鉴定委员会委员分别对两个项目进行了认真评议,一致同意通过鉴定。《天山地区地震区划图》和《乌鲁木齐—库尔勒地震转换波测深》项目是90年代新疆地震局最重要的两个对外科技合作项目,项目的完成丰富了对天山新构造演化、地震构造活动和地球物理过程的认识。两个项目的实施与完成不仅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而且研究成果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