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养虾遭了灾,今后养虾怎么办?唐海县领导坚定信心,积极探索养虾新路子,以科学的态度提早做好1994年养虾生产准备工作。 自1985年以来,唐海县利用沿海滩涂积极发展人工对虾养虾,先后开发出入工养虾池近7万亩,并以养虾取得显著成绩闻名全国。1993年,该县对虾养殖业遭受了毁灭性的灾害,经济上受到了很大损失,一些干部、群众出现了畏难情绪。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困难,唐海县委、县政府首先坚定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  相似文献   

2.
1982年全国第一次海水养殖工作会议以来,沿海各地出现空前的养虾热,对虾养殖面积、产量、产值年年成倍增长。1985年全国养虾面积达到90万亩,产虾3.6万吨,分别是1980年的6.8倍和13.5倍。1987年养殖对虾的产量、产值将比1985年翻一番。对虾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了,但对养虾过程的一些经济问题重视不够,有的养虾单位养殖面积大、产量高,但经济效益低甚至亏损。随着养殖面积的大幅度增长,成虾、虾苗、饵料等价格将会出现较大变化,养虾业的经济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温文 《海洋信息》1999,(4):10-10
近年来,粤西地区湛江市和茂名市积极发展与推广一种养虾新模式——高位池养虾。经过实践示范,目前这一新模式已逐步进入了推广阶段,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据介绍,粤西地区的高位池养虾开始于1994年。那年6月,湛  相似文献   

4.
养虾池半精养封闭式综合养殖的养殖容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虾病的困扰 ,养虾业近几年来一直未见有较大的起色。人们也试验了各种不同的养虾模式 :混养[1]、地膜养虾[2]、地下卤水养虾[3]、充气养虾[4]、卤水淡化养虾、封闭式养虾[5 ,6]和高位池养虾[7]。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是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这些模式往往只适合于一定的地区 ,也就是说只有当具备某些特殊条件时才能进行特定模式的养殖。实际上 ,虾病的大规模爆发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盲目追求高产量造成的。高密度放苗和大量投饵使养殖水环境持续恶化 ,从而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在这种情况下 ,养殖容量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沿海大面积人工养殖对虾已全面展开。1987年全国养虾面积已超过了183万亩,由于重视技术,因地制宜,使单产、规格、效益继续不断提高,养虾热潮仍在增长。近几年我国的台湾省及其他一些国家养虾也出现大发展势头。以1986年为例,台湾省养虾产量49 515吨,印度18 480吨,印尼125 600吨,菲律宾48 553吨,澳大利亚140吨,日本2 151吨。据9个国家和  相似文献   

6.
1993年、1994年我国对虾养殖连续两年大面积欠产、绝产。大连市普兰店丰荣办事处五里台村养虾专业户曹淑媛饲养的虾圈却获得了空前的丰收。她是怎样获得了丰收的呢?记者日前采访了曹淑媛。这位名叫曹淑媛的女养虾专业户,今年46岁,原先是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她萌生了走出家门、离开锅台、干点事业的念头。她选择了养虾这个行  相似文献   

7.
1993年全国大面积暴发流行性虾病,无棣县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全县养虾总面积45000亩,平均32.5kg/亩(其中精养面积20000亩,平均49kg/亩,规格11cm),纯效益较往年大幅度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据初步统计在20x106元以上,比1992年增加15x106元左右。1无棣县养虾的环境条件无棣县历来是山东乃至全国养虾水平最低的区域之一,大部分养虾场远离海岸,最远的距海岸约15~20m,属典型的河道提水养虾,水源盐度变幅大(0~35),河道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质为石油类、重金属、硫化…  相似文献   

8.
对虾是我国海水养殖生产中的主体产品之一。但是,在发展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对虾养殖环境在发生着某些不利的变化:如虾池“老化”,泛池浮头,底质败坏;沿岸海水污染日趋严重,自然海水的溶解氧出现低于正常指标的现象。由于养虾生态环境的变化,给对虾养殖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致使有的养虾单位投入大,效益低或亏损。因此,应对养虾生态环境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1.改善养虾生态环境,实现稳产高产随着养虾生产的发展,虾池环境逐年恶  相似文献   

9.
自1992年“杆状病毒病”席卷了中国养虾业后,对虾养殖业一直在低谷中徘徊。日前,笔者在胶东有关县市采访时,仍可看到许多荒废或被遗弃的虾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时隔5年后的今天中国养虾人还未找到“克敌制胜”的法宝,但他们却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依然义无返颐地探索追寻着养虾业的明天。这也是笔者在采访中感触最深的。  相似文献   

10.
育苗滥用抗菌药是养虾业发生大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89年是我国养虾业发生大滑坡的一年。近几年来,随着养虾面积的扩大,对虾疾病从南向北迅速漫延,水质与底质污染加重,对虾育苗的技术难度也相应加大。为防止育苗期间日益增多的疾病,育苗单位加大了抗生素及各种抗菌药品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对虾养殖发展迅速,已是当今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虾大国,年产量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1/3,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养虾业的发展,尤其是高密度养殖的推广,加上管理不善、投饵不当、养殖生态环境不良,病害种类相应增多,而且发病面积广,危害严重,影响对虾养殖的稳产和高产,威胁着养虾业发展。因此开展虾病调查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及时提出控制虾病的措施,已是当务之急。本文报导我省1988~1991年中国对虾养成期的病害情况和预防措施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荣成市针对流行性虾病持续蔓延的不利形势,积极探索养虾新模式、新方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多品种立体化养殖之路,使全市养虾业彻底打破连续两年不景气的萧条局面,冲出低谷,跃上了新台阶。全市25885亩虾池共创产值5 307.4万元,实现利润2 902万元,平均亩产值2 050元,利润1 121元,  相似文献   

13.
李宏宇  陈波 《海洋科学》1987,11(5):48-49
为了探讨网箱养虾的可行性,研究网箱养虾技术,1986年我们在普陀县六橫岛进行了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的网箱养殖试验,并在1只9m~2的网箱里养成对虾45.2kg。即5.0222kg/m~2。现将试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起信 《海洋科学》1995,19(3):8-10
近年来,由于虾病大面积的连续暴发,给我国养虾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灾害。人们惊恐不安、思想混乱:有的持悲观消极情绪,认为明年宁肯撂荒,对虾是不能养了;也有些人持侥幸心理,盲目地认为对虾过去怎么养,今后还得怎么养。我们认为对虾是要继续养的,但必须尊重现实,彻底打破传统的养虾观念和技术观念,认真分析问题实质,找出新的规律性东西。进行“巧养”对虾,走“稀放、优质、高效”的路子,才能度过难关,迎来我国养虾业新的曙光。其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点:1把好清池消毒关清池消毒尽管是一个老问题,但必须当成新问题来强调。由于…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是世界虾类养殖的重心地区,而白虾已成为世界养虾中最重要的虾种.中国为世界养虾产量最多的地区.在东南亚的养虾中,白虾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从2004年的62%增加到2006年的76%,而草虾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则从38%减少到24%.但是印度、印度尼西亚与孟加拉国等地区的草虾产量不减反增,其中以印度为最,这与当地低密度的放养方式生产的较大体形的草虾有关.美国和日本的养虾产量由于供过于求,故虾价仍缓慢下跌,若养殖业者能把握虾价较高的季节(9月至次年1月)并生产大型虾类,则养殖利润仍高,越南的草虾即为一例.文中还提及白虾超高密度养殖的成功方法,许多地区的每季白虾生产可达40t·hm<'-2>以上;淡水区白虾养殖可不必加以禁养,因其对环境的危害影响仍不明显.本文最后还提出发展虾类养殖的科研重点,以供有识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连续3年的对虾病毒病,使我国对虾养殖陷入困境。为了战胜虾病,我国广大虾农和科技工作者奋斗在养虾第一线,对虾病的防治工作进行刻苦的研究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吸取其中的教训,对于尽快战胜虾瘟,重振我国对虾养殖业雄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就我国虾病防治情况,结合江苏省盐城市虾病防治的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2015年4月28日和7月12日在养虾密集区九龙江南溪下游河段设置的12个站点进行了水样采集,利用荧光显微方法,对12个站点的微微型浮游植物,异养细菌以及该河段的COD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在九龙江南溪下游,4月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异养细菌丰度以及该河段的COD含量显著高于7月;九龙江南溪下游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异养细菌丰度与该河段的COD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与异养细菌丰度呈现显著正相关.表明随着养虾污水排放的增加,水中COD含量增加,导致异养细菌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养虾业均不景气,经济效益滑坡,有些生产单位甚至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究其原因,疾病的侵袭固然是主要的,但下述几方面的问题也是导致养虾业经济效益不佳的重要因素: 1.养殖品种单一 迄今为止,仍有不少生产单位认为虾池只能用来养虾,不能进行其它品种的养殖。所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虾的摄饵量、生长率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养虾成本中,饵料费用所占的比例最大。而投饵不足势必影响对虾的生长,投饵过量则不但造成浪费,还会败坏水质。因此,寻找合理的投饵量是降低养虾成本的重要关键之一。我们于1977,1978年7—11月份在浙江省温岭县松门对虾养殖场进行了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不同大小时的摄饵量、生长率的观察实验。现将1978年的实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虾养殖生产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养虾生产中存在着虾池“老化”,沿岸水域受到污染,养虾用水的溶解氧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有害生物泛滥等问题,给对虾养殖带来严重的危害,本文对此加以探讨。 1 改善虾池环境,稳步发展对虾养殖 据有关资料介绍,100亩(1亩=666.7m)的池内养虾5000kg,人工饵料以虾体重的5%计算,每天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