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8月29日破晓时分,“卡特里娜“飓风以233km/h的速度,在墨西哥湾新奥尔良海岸登陆。消息传来,美国全国震惊。在随后的救灾过程中,直接暴露出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在对严重事件的准备工作和对这些事件的响应能力方面存在着显著缺陷。当新奥尔良的部分地区仍处于洪水之中时,美国总统布什从新奥尔良具有历史意义的杰克逊广场向全国发表讲话。他明确宣布,联邦政府要对“卡特里娜“飓风响应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以便能“更好地准备以应对可能任何来自大自然的挑战或邪恶敌人的危险攻击对国民造成危险“时做出必要的调整。总统的指示直接导致这一调查报告的出台。调查报告对飓风本身和由其产生的洪水灾害特点作了详尽描述。因为只有了解了事件本身的特点,才能在讨论应急响应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程度时,对应急工作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估。同时,调查报告介绍了现行联邦政府框架上的全国应急准备的基本情况,指出了这些环节在应对较大范围严重事件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报告在详细讨论了“卡特里娜“飓风的经验和教训后,在最后一章得出了“改革全国应急准备工作“的结论。提出了解决“卡特里娜“飓风所暴露出的问题和措施。建议改革两项急迫的优先任务:一是必须建立一个制度化的综...  相似文献   

2.
6改革全国应急准备工作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后,为战胜恐怖主义,更好地保卫我们的国家,我们对政府体系、方针政策和战略计划进行了全面变革。随着国土安全部的成立、全国情报主任职位的设置、《提供用于截获和阻止恐怖主义适当手段以团结和巩固美国》法案的通过以及全国反恐怖中心、全国反扩散中心的系统化,我们已经开始了自1947年以来最广泛的联邦政府组织重建工作。我们已制定了《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国土安全战略》以及《国家反恐战略》等最高级的政策指导文件,确立了保证美国,包括公民和国家利益安全的反恐战略目标。更重要的是,我们已通过具体行动来落实我们的政策和目标。我们与盟国紧密合作已经发起直接和持续的反恐行动,在更广大的范围彻底清除恐怖威胁。这些行动加上其他国内国外的防卫措施,加强了美国人民的安全。灾害应急准备同我们的国家安全、反恐和国土安全战略是分不开的。正如本报告所讨论的,在过去的5年中,我们已经采取了从计划、政策以及指导等方面强化对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应急准备、防御、响应和恢复工作。这些计划、政策和指导包括《国家响应计划》、《全国突发事件管理体系》、《短期国家基础设施保护计划》和《中期国家应急准备目标》等。但我们必须更进一...  相似文献   

3.
4危机周——8月29~9月5日4.1飓风登陆(此节有删减)4.1.1卡特里娜飓风对州和地方应急响应的影响许多州和地方公共安全机构的设施设备遭受了严重破坏。路易斯安娜州的大岛市消防局遭到“整体毁坏”。密西西比州比洛克西市以及格尔夫波特市的消防局也遭受相同命运,而路易斯安娜州的斯莱德尔市被迫关闭了半数以上的消防队。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市警察局损失了1/3的警备车辆。部分应急人员没有报到参加行动。8月30日新奥尔良洪水迫使奥尔良堂区应急行动中心关闭,连市长办公室也不得不在飓风登陆后连续几天在一家凯悦大酒店坚持办公,但将近48小时无法与酒店外面的任何人建立可靠的通讯联系。这意味着市长在飓风过后的两天内,既不能有效指挥本地的应急行动,也不能够为州和联邦的援助工作提供指导。由于通讯设施受到彻底摧毁,应急人员缺少可靠的网络以协调应急响应行动。洪水使人们无法向新奥尔良的警察局和消防调度中心寻求帮助,无论911求救电话还是公共安全机构的无线电通讯都处于瘫痪状态。此外,路易斯安娜州用于互助通讯的中枢系统——800兆无线电系统停止工作,修复推迟了好几天。在受飓风影响的地区,州和地方应急人员努力履行紧急响应任务。像紧急医疗服务、消防...  相似文献   

4.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地震灾害特点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震应急响应与救援决策中的关键性问题。认为震害的规模、程度、空间分布和灾情发展趋势,以及快速获取灾情信息已成为整个地震应急响应和救援决策的关键;而对灾情空间分布及其不同灾情程度位置的确定是救援决策的先导与重要环节。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在地震应急搜救的信息快速获取、应急响应、救援决策、指挥、搜索与营救等救援行动的整个过程中,都将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建议研发中国北斗灾害应急救援导航与指挥决策系统,包括地震灾情快速获取、快速判定和决策定位导航技术系统、地震救援指挥调度技术系统和应急救援物流定位导航技术系统建设;研发北斗灾害应急救援导航装备,包括自主定位导航幸存者搜索和营救设备研发和国内外巨灾救援专用定位与导航系统研发。  相似文献   

5.
我们所承担的义务自我担任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局长以来 ,这个组织就已经面临着重新确定其职责 ,建立最强大的、装备精良的集应急管理、消防和防灾为一体的社区的许多挑战。面对地震、火灾、水灾和飓风的挑战 ,我们已经做了非常实际的准备和响应工作。不幸的是 ,如今我们又必须增加打击恐怖分子的任务。当我们迈进新的一年进入 2 1世纪之际 ,我们的主要职责仍然是减轻所有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灾害事件一旦发生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会始终与各州和地方部门一道开展应急和灾后恢复工作。 3项重点工作“9.1 1”事件后 ,我…  相似文献   

6.
所有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许多部分很容易遭受地震灾害,但全国各地和各州内部灾害风险大不相同。在美国西部地震危险性最大,特别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华盛顿州、俄勒冈州、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由于频繁的地震活动,加之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发达的基础设施,使得加州与其他州相比有更多的公民和基础设施处于地震灾害风险之中。美国面临着由于地震损坏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估计,地震耗费了美国年均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年均损失42亿,占美国总估计的77%。其中加州就占了全国大部分的年度估计地震损失。然而,一个单一的大地震就能带来比一般年估计更大的伤害。例如1994年的加州北岭地震在破坏中造成了260亿美元(按2005年的美元价值)的损失,是对美国打击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假设沿着圣安德烈斯断层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发生一个7.8级地震,研究预计能造成1 800人丧生和超过2 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不像其他的自然灾害,如飓风,其预测的登陆位置和时间变得越来越准确,然而地震的科学认识还没有允许精确的地震预测。替代的作法是,在震后发出通知和警告,这通常涉及在震后尽快地将地震的位置和震级通知那些可提供应急响应的人员以及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人员。防震减灾措施、联邦政府与地震有关的活动(诸如地震调研)和实际地震损失的减少之间不可能有精确的关系。然而,随着更准确的地震灾害地图的演化以及人们对地壳运动和建筑物安全性能理解的加深,代表减灾战略和地震研究及其他活动有效性的趋势变得更加清晰。在没有能力精确预测地震的情况下,为提高国家抵御可能性最小但会产生最大影响的主要地震的能力,在确定联邦政府最有效行动方式方面,国会很可能面临持续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的若干研究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和平与发展虽然是主流,但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地球物理学研究领域很广,主要涉及空间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军事海洋学、空间遥感物理与监测和固体地球物理学.在这些领域中存在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列举了一系列亟需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归纳出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的若干研究方向是:(1)具有明显或潜在国家安全应用价值的地球物理理论、方法技术研究;(2)国家安全地球物理装备(仪器)设施研究;(3)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中的数据处理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4)重大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问题研究.由于国家安全地球物理学的研究任务多种多样、且各有侧重,如海、陆、空和二炮,都有各自的研究重点,不能一概而论.以二炮部队所涉及的军事地球物理学研究而论,研究方向应包括:(1)军事情报侦测保障中的地球物理问题研究(包括侦测与反侦测);(2)作战运用与保障(测地、气象、空间天气、遥感)中的地球物理问题研究;(3)与战略导弹部队作战相关的地球物理武器和地球物理战研究;(4)国防工程中的地球物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地震应急信息的特征、分类与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苏桂武  聂高众  高建国 《地震》2003,23(3):27-35
在讨论地震应急信息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地震应急信息的基本特征,认为地震应急除具有信息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复杂性、时效性、等级层次性、不完全性和动态变化等特点。之后讨论了地震应急信息的分类体系,认为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得到不同的应急信息分类体系,如信息的生成领域分类、信息的综合水平分类和信息的记录符号分类等;但对于实际工作而言,使用最多的也是实际指导意义最大的分类则是以信息所反映的客观对象或所表达的地震应急某方面问题的不同为分类标准。依据这一标准,地震应急信息可分为基础背景类、地震灾害和救灾背景类、法律法规类、预案与规划类、地震对策类、防震减灾示范与演习经验类、地震台网类、应急联络类、历史地震类、地震救灾案例类、救灾能力储备类、震情类、灾情类、应急决策和应急辅助决策类、灾害现场类、救灾物资及人员调配和调动类、社会反应类共17个主要类别。最后分析了信息在地震应急中的作用,表明不同类型的地震应急信息。其在地震应急中的具体功能和主要作用具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处在地震活动区的美国各城市面临着实实在在的,且让人气馁的挑战.在这些城市里,存在着很多使用不符合现行标准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建造的不安全建筑物.这些城市一旦发生地震,就会有数千人无家可归.而那些通过断层或位于液化带上的城市生命线系统,如高速公路、桥梁、下水道、煤气和生活用水管道已年久失修,一旦发生地震,就会遭到破坏.地方政府虽然知道这些生命线系统的易损性,但他们却没有维修加固它们的专业知识和资金.应急响应工作既没有切实纳入市政府的工作计划中,也没有经过地震的检验.似乎所有这些还不够,我们很少发现有哪个城市在地震灾害来临之前就已将各种救灾工作和恢复重建工作安排就绪.  相似文献   

10.
国际能源环境与灾害学术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Environment and Disasters,简称INCEED, 2005)于2005年7月24日至30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CHARLOTTE)召开;该次会议设有台湾海峡建设通道的专题会场(Taiwan Strait Tunnel Project (TST)-Passage special session),系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全球能源及环境系统学院(GIEES)主办,UNESCO、国际环境地学技术协会(ISEG),全球减灾联合会等17家机构合办与协办.会务秘书处提供了两张会议进程和学术论文或摘要光盘.会上有能源生产与利用,环境管理,灾害预防与灾后重建,可持续发展途径与技术领域的16个专题论坛的交互式讨论.内容涵盖能源基础系统,海啸,洪水,地震及飓风,早期预警与应急系统;环境污染与治理,水与污水处理、建立全球监视系统,环境安全与风险评估等,来自53个国家地区学者700余人参与,提供论文469篇论文,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学者提交46篇,研究领域主要涉及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及台湾海峡建设通道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大陆地震的特征及其预报的许多问题、在前几天的报告中已作了广泛的讨论,在此我们仅就我国大陆地震预报研究的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谈谈我们的一些认识.我国地震预报研究,自1966年大力开展以来,通过十六年的观测、研究,已经有了可喜的进展.取得了数十次有价值的、重现性较好的震前异常资料;积累了不少地震预报方面的知识、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特点及其前兆异常现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复杂的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湖泊富营养化响应与流域优化调控决策的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泊富营养化是全球水环境领域面临的长期挑战,富营养化响应与流域优化决策模型是制定经济和高效调控方案的关键.然而已有的模型研究综述主要集中于模型开发、案例应用、敏感性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等单一方面,而缺少针对非线性响应、生态系统长期演变等最新湖泊治理挑战的研究总结.本文对数据驱动的统计模型、因果驱动的机理模型和决策导向的优化模型进行了综述.其中,统计模型包含经典统计、贝叶斯统计和机器学习模型,常用于建立响应关系、时间序列特征分析以及预报预警;机理模型包含流域的水文与污染物输移模拟以及湖泊的水文、水动力、水质、水生态等过程的模拟,用于不同时空尺度的变化过程模拟,其中复杂机理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参数校验、模型不确定性等需要较高的计算成本;优化模型结合机理模型形成“模拟优化”体系,在不确定性条件下衍生出随机、区间优化等多种方法,通过并行计算、简化与替代模型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计算时间成本的瓶颈.本文识别了湖泊治理面临的挑战,包括:①如何定量表征外源输入的非线性叠加和湖泊氮、磷、藻变化的非均匀性?②如何提高优化调控决策和水质目标的关联与精准性?③如何揭示湖泊生态系统的长期变化轨迹与驱动因素?最后,本文针对这些挑战提出研究展望,主要包括:①基于多源数据融合与机器学习算法以提升湖泊的短期水质预测精度;②以生物量为基础的机理模型与行为驱动的个体模型的升尺度或降尺度耦合以表达多种尺度的物质交互过程;③机器学习算法与机理模型的直接耦合或数据同化以降低模拟误差;④时空尺度各异的多介质模拟模型融合以实现精准和动态的优化调控.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海啸波特征作为表征海啸潜在破坏性的参数指标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针对近场极端海啸事件造成的灾害来说,这种表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然而总结分析历史海啸事件造成的损失发现:在远场近岸及港湾系统中,海啸诱导的强流却是造成损失的主要原因.陆架或港湾振荡导致海啸波幅快速升降诱发强流,可能促使港工设施受到威胁及损害,进而对海啸预警服务及海事应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全面理解与评估海啸在港湾中诱发的灾害特征,探索港湾中海啸流的数值模拟方法,发展针对港湾尺度的海啸预警服务指导产品尤为迫切.受限于海啸流验证数据的缺乏及准确模拟海啸流技术方法的诸多不确定性,大部分海啸数值模拟研究工作主要是针对水位特征的研究及验证,可能导致对港湾中海啸灾害危险性认识的曲解与低估.本研究基于非线性浅水方程,针对夏威夷群岛三个典型港湾建立了精细化海啸数值模型(空间分辨率达到10 m),并联合有限断层破裂模型计算分析了日本东北地震海啸在三个港湾及其邻近区域的海啸特征,波、流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精细化的海啸港湾模型模拟结果可信.模拟发现港湾中较小的波幅,同样可以产生强流.综合分析日本东北地震海啸波、流特征对输入条件不确定性的响应结果发现:港湾中海啸波-流能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差异较大,这与港湾系统中海啸波的驻波特性相关;相比海啸波幅空间特征,海啸流特征具有更强的空间敏感性;海啸流时空分布特征对输入条件的不确定性响应比海啸波幅对这些不确定性的响应更强,海啸流的模拟与预报更有挑战性;不确定性对海啸流计算精度的影响会进一步传导放大港湾海啸流危险性的评估及对港工设施产生的应力作用的误差,合理的输入条件对海啸流的精确模拟至关重要.最后,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从海啸波-流特征角度更加全面认识近岸海啸灾害特征,拓展海啸预警服务的广度与深度,从而为灾害应急管理部门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辅助决策产品.  相似文献   

14.
陆军  朱旺  谢强 《地震工程学报》2022,44(6):1325-1331
特高压变压器套管具有较高的地震易损性,为研究其在地震过程中出现结构损伤的识别问题,基于改进的希尔伯特黄变换算法提出一种利用设备加速度响应信号进行实时损伤识别的方法. 采用高通滤波以及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提取信号的异常高频成分;然后将其作为损伤特征,定义高频能量比用于损伤定位;最后通过数值算例模拟不同损伤工况下结构的地震响应,验证所提损伤识别方法的准确性.研究表明,地震过程中结构突发损伤会使加速度响应信号中产生瞬时高频成分;信号中瞬时高频成分的能量大小与采集点到损伤位置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瞬时高频成分的能量量级越大.所提方法仅需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作为算法输入即可实现损伤判定和损伤定位,数据需求简单.  相似文献   

15.
郎从  伍国春  高孟潭 《中国地震》2014,30(3):324-329
本文利用GIS技术,将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重防区)县级行政单元边界分别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图和中国及邻区地震区带和潜在震源区划分图叠加,对各县分别计算了如下4个地震危险性指标:(1)县境内最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级;(2)县境内面积比例最大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级;(3)县境内最高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等级;(4)县境内面积比例最大的潜在震源区震级上限等级.通过分类统计全国重防区县级行政单元的地震危险性分布,得到的结论是:虽然同为重防区但各地的地震危险性相差巨大.据此,建议根据地震危险性的不同在重防区采取如下措施:第一,不论是何种类型的重防区,均应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对新建工程做抗震设防,对已有建筑做抗震加固;第二,位于高地震危险性的区域,特别是位于具7级以上潜在地震危险的重防区,要加强与防灾有关的应急准备、城市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应急响应等专门措施.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的隆升与扩展不仅导致欧亚大陆内部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亦对高原周缘的地貌格局及气候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时代与响应过程一直备受争议,而界定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带隆升时序是解决争议的关键之一.本研究围绕青藏高原东北缘,在陇中盆地、六盘山褶皱逆冲带和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地区进行了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测试分析和热史模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范围分布于136~16 Ma,裂变径迹的长度范围介于11.9~13.3μm;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结果为258~79 Ma,但多数样品的年龄介于160~99 Ma;热史模拟结果揭示了研究区新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两期隆升和冷却降温事件,即始新世期间(55~30 Ma)和中中新世(17~12 Ma)以来.始新世期间(55~30 Ma)发生的隆升事件可能是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陆陆碰撞远程效应的直接响应,表明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之初或不久,其应力即已传导至东北缘边界;中中新世(17~12 Ma)以来的隆升剥露冷却事件奠定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现今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7.
太阳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太阳活动对海温和降水的影响吸引更多学者的目光.本文通过研究全球0~700m海温对太阳射电通量(Solar Radio Flux,缩写为SRF)的响应,发现全球海温对太阳活动响应具有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特征,显著响应的地区集中在太平洋和南大西洋,显著响应的层次主要在0~200m.利用响应太阳活动显著区域的海温资料,定义一个响应太阳活动的海温异常指数,研究该指数与同期和滞后1年全球冬夏季降水的相关分布,发现指数高时夏季热带中太平洋降水增多,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降水增加,呈带状分布,南极地区降水显著减少;我国江南东部地区、青藏高原和山东半岛降水减少.冬季热带中部太平洋和东南太平洋地区降水增多,赤道西太平洋降水明显偏少,北极地区降水显著偏多,热带西太平洋和孟加拉湾降水减少,南北两个半球中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多;我国华南地区广西和广东西部、海南一带降水增多,东北地区降水减少,青藏高原地区降水显著增加.当海温异常指数低时,情况相反.研究结果表明,海温异常通过影响降水放大了太阳活动的作用.由此推测,在考虑夏季降水的预测问题时,由太阳活动引起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海温异常对降水的影响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天然气勘探目标向深层高温高压领域拓展.莺歌海盆地是世界上罕见的高温高压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盆地中深层具有绝对压力大、压力窗口小的特点,给钻井工程安全实施带来极大的挑战.随钻过程中精确的井震标定,是确保钻井作业安全实施及钻井取芯等地质作业精准实施的关键.而深层高温高压地层岩石物理特征复杂,出现暗点型气藏导致的井震标定不一致的问题;钻井作业难度大,往往缺失声波或密度曲线,这都给精细的井震标定带来挑战.本文针对这几个难点,分别提出相应的井震标定方法.对密度曲线缺失、岩石物理规律复杂的井段利用相控密度预测的方法预测密度曲线;在中深层声波曲线缺失井段利用电阻率与声波的拟合关系进行声波预测;对于暗点型井震不一致的问题利用近道地震资料开展井震标定.将这些方法应用在莺歌海盆地乐东区中深层的勘探随钻中,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为随钻卡层、钻井取芯提供了准确的深度和厚度数据,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可为类似地质条件区域的井震标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检波器-大地耦合系统处于地震数据采集的最前端,是地震采集中的基本问题.“耦合是指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检波器和大地的耦舍是影响能量转换的重要因素之一,取决于两者之间接触的牢固程度,以及检波器的重量和接触面积等;该耦合系统中存在着自然谐振并有滤波效应”(R.E.Sheriff).多年来,对耦舍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以及检波器耦合效果对比两个方面,并以感性描述、现象罗列居多.笔者在研究过程中设计了检波器-大地耦舍响应的测定方法,并实际测量了检波器-大地耦合响应.结果表明,检波器-大地耦合响应可以用“单自由度有阻尼的自由振动系统”来描述,涉及到“固有频率”以及“阻尼比”两个参数,并可用参数扫描法对其振动模态进行参数识别.当检波器埋置效果差时,耦合响应使得地震子波相位增加,分辨率降低;高频成分增加,信噪比降低(主要在高频端).根据测得的耦合响应对检波器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耦合反褶积”,将地震数据“还原为”地表下数十厘米处的介质振动,从而消除耦合响应,可以增强地震信号的“保真度”,提高信噪比与分辨率.由于地表介质的多变性,每一个检波器对应的耦合响应均不同,同一检波器组合中多个检波器的耦合响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只要有一个检波器埋置差,其整体的耦合效果就会显著变差;因为耦合响应对地震数据的影响非常深刻并难以忽略,所以合成地震记录时也应该考虑耦合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数以其蕴含的丰富价值,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对大数据进行管理利用并构建大数据服务,是挖掘大数据价值的关键途径.本文从地震信息化工作即将进入大数据时代的角度出发,以大数据(Big Data)、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等前沿技术在地震监测及预警领域信息化工作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各种技术对推动地震信息化产生的影响及应用方案,提出了包括地震物联网、地震云计算平台、一体化显示等内容,探讨了相关的技术路线、框架体系、应用模式等.针对当前地震数字化观测存在的监测数据传输和震后应急调度支撑不足的问题.研究将新型传感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地震监测区域,结合云计算技术提高地震大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应急调度能力,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架构为核心的地震大数据应急调度平台的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了平台的功能架构及技术实现.系统搭建于宁夏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上,该体系架构节约了传统海量大数据处理所需的昂贵基础设施投入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存储、管理与分析等技术,为快速构建大数据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实验结果表明,平台在数据传输及应急调度方面效率很高,平台体系架构得到初步应用,以期为地震应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