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温暖的初冬     
徐夏囡 《气象》1984,10(2):45-47
常年进入11月后,冷空气的势力往往逐渐增强,而且活动日益频繁,随着冷空气的连续影响,秋去冬临,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下降。但是,1983年11月分持续强冷空气的活动较少,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除西南、东北北部和北疆外,其余大部地区降水偏少。 概 况 本月虽然已进入初冬,但由于强冷空气活动次数少,除了华南南部、华东沿海和西南西部地区月平均气温较常年稍偏低外,国内大部地区均比常年同期偏高1—2℃,其中东北、华北、西北三地区的北部偏高3—5℃,新疆北部的边缘地区竟偏高6℃(图1)。尤其是上旬,冷空气强度较弱,大部地区天气暖洋洋,颇有“小阳春”之感。中、下旬,受  相似文献   

2.
赵安  复真 《气象》1979,5(12):28-30
去冬今春我国天气气候变化很大,入冬后从去年11月份到今年3月上旬,我国大范围地区气温比常年偏高,其中2月上旬至3月上旬气温偏高尤为显著。冬季(12—2月)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季平均气温偏高2℃左右,北方地区偏高2—4℃。为少见的典型暖冬年。入春后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3月中旬初,受北方较强冷空气的影响,南方大部地区气温下降到12℃以下,并出现较长时间低温阴雨天气,4月份江南气温有所回升,而华北地区自3月中旬以来气温长期明显偏低,为建国以来所少见的“倒春寒”天气。俗称冬春“十年九旱”的华北地区,去冬今春两季雨雪反而很多,春季雨水之多仅次于1964年。本文就去冬今春我国天气特点和环流特征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向华 《湖北气象》2002,(1):39-41
2001年度(指2000年12月至2001年11月)湖北省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明显偏少。主要气候特点为:冬季暖湿,雨雪雾天气多;春季降水少,冷空气活动强度大,部分地区出现干旱、低温冻害和浮尘;夏秋气温高、降水显著偏少,大部地区出现夏秋连旱,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夏秋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 为历史同期少见,农业年景人尽其才歉。  相似文献   

4.
相秀珍 《气象》1987,13(5):58-61
本月上半月,冷空气活动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显著偏高,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出现奇暖天气,苏州、南京的梅花竞相怒放。下半月,冷空气活动路径偏东,气温西高东低。下旬,有一次较强冷空气侵袭我国,东部和海区出现长达5天以上的大风。月底,  相似文献   

5.
今年第四季度,影响我省的冷空气较频繁,但势力弱。我省天气的主要特点是日照充足,气温明显偏高,其中11月部分站点的气温达到了建站以来的最高值;而降水异常偏少,部分地区整个季度的总雨量不足10毫米。1冷空气弱气温偏高10月份气温大部分地区偏高1~2℃。10月上旬后期,受中等强度的冷空气影响,北部出现了3~4天干型寒露风天气。中下旬无明显强冷空气入侵,秋高气爽,日照充足,平均每天有8小时左右的日照。中旬平均气温普遍偏高1~2”C,下旬大部地区偏高2~3t。11月气温大部偏高2~3C,部分站点达到了建站以来的最高值。11月上旬气…  相似文献   

6.
气温变化对春播影响很大,作好春播期气温预报有着重要的意义。气温剧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强冷空气入侵,因此,正确分析冷空气入侵是作好气温预报成败的关键。目前,我国及日本、欧洲均逐日发布850hPa温度场预告图,我们可以利用850hPa温度场数值预告图,分析冷空气的活动,并利用850hPa温度变化与地面气温变化的对应关系作出地面气温降温预报。本文旨在通过对1995年春播期二次较强冷空气影响期间  相似文献   

7.
王婷 《广东气象》2008,30(1):66-66
2007年第4季度广东省气温一致偏高,降水显著偏少。持续少雨导致全省大部地区秋冬旱情严重,粤北偏西和粤西偏西北地区达到极旱。季内冷空气影响整体偏弱,唯11月下旬后期到12月上旬前期的较强冷空气影响相对明显,粤北出现低温霜冻。冷空气活动弱加上降水偏少导致季内灰霾天气突出。10月强热带风暴“利奇马”和台风“罗莎”为广东部分地区带来明显降水和较高温天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南沙气象探测基地2008—2013年观测资料,分析了南沙冷空气活动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沙区冷空气活动以弱冷空气为主,冷空气强度越强,出现的概率越低,自2008年建站以来仅出现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冷空气活动期间低于7℃的气温往往是持续性补充的冷空气过程;影响南沙的冷空气路径绝大多数是中路,中路冷空气降温幅度也是最大的;南沙大多数冷空活动过程都伴随降水,量级以小到中雨为主。  相似文献   

9.
杨克明 《气象》1986,12(7):44-47
月内,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变化大,前半月气温明显偏高,后半月气温偏低,北京、天津、山东北部地区出现霜冻。北方冬麦区降水偏少,山东、河南等省干旱持续;南方雨水接近常年或偏多,云南、广西旱情得以缓和或解除。部分地区出现了强对流天气。8602号台风于下旬末生成。 天气概况 本月共有10次冷空气影响我国,除6—11、21—24日的冷空气侵袭国内大部地区外,其余8次冷空气主要影响我国北方地区。自中旬起,冷空气接踵而来,形成了持续性降温,造成下旬北方大部地区旬平均气温偏低2—4℃,东北、华北北部和北疆地区大风天气亦较多;17—20日的较强冷空气活动,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1—12月我区天气的主要特点是:气温由夏秋的低温逐步转向偏高趋势;降水,北疆由秋末初冬(10—11月)的偏少逐步转向偏多,南疆则基本无降水;冷空气活动较常年略少,且集中在11月的前两旬;入冬期,北疆大部分地区偏早,南疆各地早晚不  相似文献   

11.
秋意的八月     
钟玉 《气象》1977,3(11):30-32
8月份正是盛夏季节。常年冷空气活动微弱,是台风活动的旺季,长江流域受副高控制为伏旱季节。而今年8月冷空气异常活跃,除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低;台风极少,只有一个台风在西太平洋生成,并在我国近海转向;中、下旬长江流域多雨。 一、冷空气活动频繁 从图1可见,我国大部地区,除西北、华南地区外,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低温出现的时段,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在前半月,上、中  相似文献   

12.
南方严寒江南雨雪少 北方偏暖东北降雪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克明  范永祥 《气象》1983,9(3):45-47
本月时值隆冬,冷空气多次南下影响我国。但中、下旬冷空气路径偏西、偏南,致使南方气温偏低,作物受冻,北方气温偏高。东北、西南及西北南部雨雪偏多,北方冬麦区、江淮、江南和粤东雨雪偏少。月内西北太平洋上有两个台风活动。  相似文献   

13.
《气象》1977,3(2):11-13
1976年3月上旬,我国南方冷空气活动较弱,气温逐渐回升,到3月16、17日两天,日平均气温已达12℃以上,接近多年平均情况,如果后期没有较强冷空气影响,对我国南方早稻播种是比较适宜的。但由于17—19日的一次强冷空气影响,气温显著下降,日平均气温降至2—3℃。以后气温虽缓慢回升,但由于北方又不断有小股冷空气南下影响及连续阴雨天  相似文献   

14.
唐惠芳  潘汉明 《气象》1982,8(4):45-47
1月是隆冬季节,是一年中冷空气活动频繁、强度最强的月份。从多年平均看,寒潮(包括全国性寒潮和区域性寒潮)为0.8次,较强冷空气和中等强度的冷空气为2.2次。而今年1月,只有中旬前期有一次中等偏强的冷空气活动。因此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又由于南支槽较常年偏西,国内降水显著偏少。  相似文献   

15.
相秀珍 《气象》1990,16(4):58-61
月内,江南、华南雨雪偏多,月末出现了两次大范围的雨雪天气,对冬小麦越冬及返青有利。上半月,冷空气活动弱,我国大部地区持续暖冬天气;下半月,超极地冷空气活动频繁,东北和华北地区出现晴冷天气,气温偏低;月末,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我  相似文献   

16.
1气候概况   春季前期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较强,气温冷暖波动大,全区大部地区降水较多,部分地区雪灾较重,后期冷空气活动势力较弱.春季气温大部地区偏高1~2℃,中西部地区及东部偏南地区出现大风、沙尘天气,个别地区出现沙尘暴,中西部地区及东部偏南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季内无其它气候灾害出现,日照充足.……  相似文献   

17.
贾秀娥 《气象》1990,16(6):58-61
月内,冷空气活动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东北地区尤为显著。下旬,北方冬麦区喜降春雨,南方大部地区持续阴雨天气。 天气概况 月内,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除云南和西藏大部地区气温偏低1—2℃(图1)外,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  相似文献   

18.
王永祥 《气象》1985,11(5):45-47
本月天气的最显著特点是:上半月冷空气活动弱,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颇像“早春2月”;下半月冷空气活动较强,维持时间也较久,使全国大部地区的气温明显下降,出现了寒冷天气,颇像“三九寒天”,使本月出现了前暖后冷的反常天气。月内南方降水颇繁,月降水量显著偏多。  相似文献   

19.
相秀珍 《气象》1989,15(5):58-61
本月,冷空气活动较弱,东北和华北地区气温显著偏高;西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雪偏多,下旬初,这些地区出现了一次大—暴雪,雪量之大为多年所罕见。中旬后,江南、鐑南阴雨结束,气温稳定回升。 天气概况 月内,冷空气主要来自里海和帕米尔高原→带,强度偏弱,路径偏西,对我国北方影响较小。月平均气温分布是北方偏高、南方偏低 (图1),其中河套地区、华北中部和南部偏高2—3℃,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偏  相似文献   

20.
依据GB/T 20484—2006冷空气标准,对1972—2007年石家庄市17个地面观测站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石家庄冷空气时空分布及强度变化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受地域影响,石家庄东北部和南部是两个冷空气活动频次较高的中心;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石家庄最低气温升高趋势与冷空气活动次数及强度减少趋势呈显著负相关;3—4月石家庄南部寒潮发生频次高于东北部地区,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