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文化景观作为文化地理学的一大研究主题 ,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内涵出发 ,从文化景观起源和变迁、文化景观感知和解释、文化景观组成、文化景观类型、景观生态、景观保护和规划等六个方面 ,深入探讨了文化景观研究的近今进展。  相似文献   

2.
肖潇  张捷  卢俊宇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8):1080-1086
文化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 是学者们广泛关注的热点, 但鲜有研究涉及居民对文化景观的感知和认同问题。本文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书法景观为研究切入点, 根据地方感理论构建了假设模型, 提出了17 个假设影响路径。根据遵义会议会址景区及周围红色旅游商业街中书法景观的居民感知调查数据, 构建了居民书法景观感知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验证了居民感知态度与文化认同的递进性, 拒绝了部分研究假设。同时, 在书法景观功能感知的5 个维度:经济获益、环境审美、场所识别、景观原真性和行为导向中, 经济获益和景观原真性是居民文化认同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果体现了原真性元素在城市文化景观中的核心地位, 验证文化景观对城市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对城市文化景观保护和规划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美文化研究与新文化地理学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周尚意 《地理学报》2004,59(Z1):162-166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内地文化地理学是在引进国外文化地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审慎地借鉴国外文化地理学的发展经验,无疑会促进中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作者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英美新文化地理学的两个特点,第一方面涉及景观分析的视角,首先新文化地理学不再侧重景观的形态研究,而是试图将景观的概念与其历史发展联系起来;其次,它注重分析景观的符号学意义,研究景观是由哪些符号构成了可供阅读的文本;第三,传统文化地理学对景观的研究集中在乡村地区,而新文化地理学则更多地研究城市的文化景观;第四,新文化地理学的景观研究具有很强的文化政治倾向.第二方面涉及文化的空间性.新文化地理学还将文化视为空间过程的媒介,强调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过程中,并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空间性实践.所以新文化地理学重视空间,认为文化是通过空间组成的.作者还介绍了英美文化研究,并将之作为新文化地理学出现的学术背景.最后提出一个观点供读者讨论,即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流派,而非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因为它以文化理论作为分析所有人文现象空间性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4.
卡尔·苏尔的文化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邓辉 《地理研究》2003,22(5):625-634
“伯克利学派” ,又称“文化生态学派” ,是一个由卡尔·苏尔创立的、具有广泛学术影响的美国人文地理学派 ,在欧美地理学界和文化人类学界曾产生过巨大影响。本文对伯克利学派创始人卡尔·苏尔的学术思想和学术实践作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苏尔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五个部分 :1 )农业起源问题研究 ;2 )文化景观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 ;3)美洲探险史和发现史研究 ;4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 ;5 )文化生态学方法论探索。指导苏尔学术实践活动的核心思想 ,是他在《景观的形态》和《历史地理学序言》中系统阐述和倡导的文化生态学思想 ,这就是强调文化景观与生态环境之间有机联系的分析 ,重视文化景观的发生学或历史地理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化景观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化景观已被列为第4种世界遗产类型,虽然文化景观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景观、文化景观和景观文化的基本概念仍未达成一致,阻碍了文化景观研究的深入。对文化景观的起源与变迁、感知与解释、构成与类型、保护与利用4方面的理论方法进行综述,认为国内外文化景观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国内的研究不仅落后于自然景观,而且与国际研究水平有较大差距。建议从文化景观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研究氛围和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解决5方面推动文化景观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聂桂博  艾少伟 《热带地理》2022,42(6):1036-1038
<正>景观研究是地理分析的关键单元,文化景观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文化景观”概念由德国地理学家施吕特尔首先提出,后来由美国地理学家索尔创立“文化景观学派”。索尔认为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他在1927年发表的“文化地理的新进发展”一文中提出了文化景观的经典定义,即文化景观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Sauer, 1925)。国内最早给出文化景观定义的是已故地理学家李旭旦先生,他认为文化景观是地球表面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的成果,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态度,对文化景观的空间形态及其意义进行研究,有助于认清景观的区域性与独特性,探寻其文化价值,促进该领域深层次发展。可以说,景观意义的发掘是地理学者的重要任务,也是景观研究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周亮亮 《热带地理》2000,20(2):125-129
城市景观为城市文化的载体,是城市物质表现,而城市文化同时又建设和改变着城市景观。佛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景观与文化的相互作用显著,文中试以佛山市为例,追溯城市的文化背景、景观的空间演变,从历史文化景观、工商业专业文化景观、宗教文化景观、民俗文化景观、园林绿化景观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文化特征分析,指出构建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生态城市相结合的综合性城市是佛山市今后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景观建设的取向。  相似文献   

8.
张捷  张宏磊  唐文跃 《地理学报》2012,67(12):1675-1685
书法景观作为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景观的典型代表,是城镇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全球化城市景观更新背景下的演化特征规律,是文化地理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设计书法景观指数对北京、江苏、安徽、香港、四川等19个案例地典型地段的12种案例类型的书法景观调查统计,揭示了中国城镇书法景观存在多种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即书法景观的空间分异存在于不同属性的城镇之间、城镇内部不同文化和功能属性的街区之间、以及同一街区的核心区与外围区之间。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国城镇书法景观空间分异的基本因素-现代化和全球化、文化认同、城市更新、商业驱动,并构建了一个相应的机制模型。研究表明,中国人潜意识地将书法作为一种传统景观标志和传统文化象征符号,使得书法景观具备了空间地方界定和定义的功能,并促成了城镇中文化象征空间和地方感的形成以及书法景观的空间分异。书法景观研究对全球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我国传统文化景观的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既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 文化和科研价值。随着对景观文化遗产保护由局部点状斑块向区域性文脉整体保护认识的转变,相关研究日益受 到国内外更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概念与内涵阐释入手,对近20 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进行了总结,认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的特征、景观的变化、景观的保护三大方面,其中,在现 代经济的冲击下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的变化及相应的保护调控措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学者们运用历史学、地理 学、建筑学、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形成了多学科参与研究的良好局面,但是在研究的内容和深度方面还有待于 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名城负载着丰富的文化物种,对名城的保护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而文化多样性保护是名城保护的基础.以佛山市为例,用景观生态学视角,从文化景观斑块、文化景观廊道和文化景观基质的角度对名城的文化传承、文化物种和文化生态多样性进行研究.并结合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动态性,从文化景观的文化适应、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景观规划和管理的方法和景观模式,这有助于拓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的视野,并通过名城文化多样性保护的景观格局实现,以达到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外宗教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宗教地理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宗教地理学研究在新文化地理学思潮的影响下,促生出许多新的议题和研究方向。本文依循于人文地理学中地方、景观、现代性和尺度这4 个重要概念,梳理了国外近10 年宗教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发现其研究议题主要集中于日益重视对“非正式神圣”场所的探讨;基于人本主义研究范式下的神圣地依恋研究;随着跨国主义兴起的宗教移民身份和认同研究;宗教文化景观所暗含的政治和象征性意义的解读;宗教的多尺度分析,以及神圣与世俗间的互动分析等等。在总结国外宗教地理研究的新态势的基础上,对宗教的定义、宗教地理学与宗教性地理学的辩证关系、宗教地理学的研究趋势等进行了探讨和反思,以期为中国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广义宗教地理的本土研究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乡村文化景观二元属性的保护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4):85-88,102
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近年来,乡村旅游在促进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同时,也使两者矛盾空前地尖锐化。为解决两者矛盾,从地格理论出发,探索适合我国乡村旅游促进文化景观开发与保护的模式体系。基于乡村文化景观具有的二元属性———乡村性和遗产性,提出了3种以乡村旅游促进文化景观保护发展的模式。研究认为:生态博物馆、乡村大舞台和景观嘉年华模式不仅有利于乡村社区和本土文化的结合,而且能够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文化景观保护。  相似文献   

13.
国外景观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辨析景观的地理学及景观地理学的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景观地理学发展的主要历程和成就,景观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人地关系的深化过程。通过对国外景观地理学发展的剖析,分析了其在研究领域及研究方法上的逐渐深化与完善,对新时期新问题下的景观地理学发展趋势及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孙骜  张海峰  王彬  张璟  谢森锴 《地理研究》2021,40(5):1280-1294
高原文化景观作为高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为探究国内外高原文化景观的研究进展,本文以高原文化景观为切入点,在梳理文化景观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2000年后国内外有关高原文化景观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国外相关研究聚焦于文化景观历史性、身份认同、行为以及流动性四个方面,中国研究呈现出以分析高原文化景观空间分布格局为主的特征,研究主题开始呈现多元的趋势。高原文化景观研究的未来展望:关注西方的相关研究,拓展文化地理的相关研究;历史性是高原文化景观的研究重点,应关注高原文化景观的历史性;聚焦高原文化景观开发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WILBUR AND ME     
ABSTRACT. Wilbur Zelinsky has spent his spectacular scholarly career enh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American life through explorations into the nation's cultural geography. Although he has illuminated grand themes, he is also celebrated for his eclectic work on the geography of Americana. Few, however, may appreciate his lifelong enjoyment of American literature. Early in my scholarly journey, Wilbur encouraged my awakening interest in reading widely, beyond the boundaries of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Conversations with him about shared literary enthusiasms affirmed my reading proclivities. From classic novels to those of minor authors, commentary by journalists, biographies, and mass‐market fiction, literature offers provocative insights into American life and landscape. Reading widely takes one in unforeseen professional directions and yields unexpected rewards. Wilbur's sheer delight with the phenomena of the American scene, however seemingly trivial, instructs us to not overlook their possible geograph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6.
近年我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朱竑  司徒尚纪 《地理科学》1999,19(4):338-343
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地理学的进展作了综述,在评述了其理论体系构建及主要通论性菱的基础上,按文化景观,文化生态、等几个主要对我国文化地理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7.
英国是全球乡村景观建设和发展的典范。从地理学、生态学及规划学等综合的视角出发,首先从社会背景上分析二战后英国乡村景观的演变轨迹;其次从学术背景梳理英国乡村景观的研究历程,并从学科角度提炼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及研究特征;最后从研究趋势方面讨论学者们最新的研究议题。在梳理和总结英国乡村景观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商业化背景下古村落旅游景观生产 ——以安徽宏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古村落宏村为例,采用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其旅游景观的生产方式与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商业化发展,宏村旅游景观生产由原来单一的文物古建保护向更趋复杂化转变,针对3种不同类型的旅游景观采取相应的生产方式。宏村旅游景观生产背后是多种力量参与的生产机制:政府与开发商强强联合,是旅游景观生产的主导力量;当地居民依然扎根宏村,是旅游景观生产的核心灵魂;景区商家热衷于打造“店铺景观”,是旅游景观生产的积极分子;外来游客提出的改进建议则是宏村旅游景观生产的重要参考。4种力量集团本着对各自利益的谋求,彼此间相互合作,影响宏村旅游景观生产的最终结果。最后提出,古村落旅游景观生产需要还原原住居民生活化场景,借旅游商业化发展之势,建立均衡、可持续的景观生产机制与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或许是古村落旅游景观生产的正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