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岫岩玉是我国的主要玉种之一,属于蛇纹石玉。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可见光吸收谱,及电子显微镜等项研究确切查明主体矿物为叶蛇纹石的基础上,选两个优质玉样进行~(57)Fe穆斯堡尔谱学研究。岫岩玉的穆斯堡尔谱由两组四级双峰构成,第一组双峰(δ=1.12,△=2.73与2.72mm/s)系由镁氧八面体中的Fe~(2+)形成,另组双峰(δ=0.35与0.36,△=0.63与0.55mm/s)反映的是镁氧八面体中的Fe~(3+),Fe~(3+)/Fe~(2+)分别为0.90与0.78。铁是参与叶蛇纹石晶格的组分;Fe~(3+)与Fe~(2+)均处镁氧八面体中;Fe~(3+)/Fe~(2+)近于与小于1是制约它呈绿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傅平秋  李哲 《矿物学报》1996,16(2):147-151
本文使用穆斯堡尔效应研究了在高温高压下合成的铁橄榄石和铁尖晶橄榄石。298K温度下铁橄榄石的穆斯堡尔谱由一组双峰组成,它被指派给Fe^2+(M1,M2)离子。298K温度下铁尖晶橄榄石的穆斯堡尔谱由三组双峰组成,其中两组双峰指派给八面体位置B上的Fe^2+,另一组双峰归为四面体位置A上的Fe^3+,两组Fe^2+双峰的同质异能迁移近似相等而四极分裂不同,Si原子在八面体位置上的占有率为6%~10%  相似文献   

3.
Fe—Mn—Co—Cu体系尖晶石的结构和红外辐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庆  陈文  袁润章 《矿物学报》2001,21(3):385-388
采用XRD、SEM/EDAX、IR等测试方法研究了Fe2O3-MnO2-Co2O3-CuO体系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测试了该体系的红外辐射性能,分析了该体系的结构特征与其红外辐射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合成过程中过渡金属氧化物形成立方尖晶石固溶体。尖晶石结构的四面体位置主要分布有Fe^3 、Mn^2 、Cu^2 等离子,八面体位置主要被Mn3^ ,Co^3 ,Cu^2 ,Fe^2 ,Fe^3 等离子占据。体系组成的变化对过渡金属离子在四面体位置和八面体位置的分布状况产生影响。由于在四面体位置和八面体位置上均存在多种过渡金属离子,Fe-Mn-Co-Cu体系立方尖晶石固溶体在2.5-25μm波段内具有较高的红外辐射率。  相似文献   

4.
辽宁岫岩玉的特征及其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岫玉主要由叶蛇纹石组成,其叶片大小多为 300nm×440nm,沿a轴方向呈波状起伏.岫玉中的矿物生成次序为粗粒透闪石→细粒透闪石→滑石→叶蛇纹石.岫玉的颜色主要受TFeO含量及Fe2O3/FeO值制约,透明度也受其直接影响.绿色、油青色是岫玉的原生色;棕色、红棕色形成于氧化环境,是次生色.颜色和透明度是岫玉质量评价的两个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安绿玉产于吉林省集安地区,为胶状隐晶质蛇纹石矿物集合体,属岫玉一个新品种。安绿玉的化学成分与蛇纹石的理论化学组成接近。x射线、红外吸收光谱、电子显微镜、穆斯堡尔谱和吸收谱研究表明:安绿玉主要由利蛇纹石组成,含有一定量正纤蛇纹石。利蛇纹石为片状、正纤蛇纹石为管状、纤维状集合体。安绿玉具多种颜色,它取决于铁的含量、价态和位置,含Fe~3+呈黄色系列,而Fe~(2+)→Fe~(3+)电荷转移吸收呈蓝色系列。利蛇纹石的Fe~(2+)、Fe~(3+)在八面体M_1和M_2位置上分布是无序的。文中还论述了玉石特征及其与成分和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了我国南方4个产地的黝锡矿样品,使用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119)Sn、~(57)Fe穆斯堡尔谱等测试方法测试。X射线衍射结果,黝锡矿的晶胞参数为:a=5.4531(5)?,c=10.7470(7)?,四方晶系,空间群I42m。4个不同产地的黝锡矿的Sn、Fe穆斯堡尔谱测量表明:锡的I·S值为1.34—1.49mm/s,Q·S值为0.36—0.50mm/s,为四面体的Sn~(4+);铁的I·S值为0.588—0.596mm/s,Q·S值为2.900—2.911mm/s,为四面体的Fe~(2+)。Sn、Fe离子仅占据一种结晶学位置。这些黝锡矿富Zn,Zn以类质同象置换Fe。  相似文献   

7.
本区的Mg-Fe云母是富镁黑云母及金云母,MF>1.35,[Mg/(Mg+Fe3++Fe2++Mn)]>0.65,[(Fe3++Fe2+)/(Fe3++Fe2++Mg)]<0.4,属于富镁、富碱、高硅、贫铁类型云母。根据Mg-Fe云母的成分及形成的物化条件,表明其寄生岩石属于富碱,浅成一超浅成的幔源岩石。  相似文献   

8.
天然叶蜡石及其热处理产物的电子顺磁共振(EPR)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EPR研究了18个天然叶蜡石样及其4个热处理产物。发现天然叶蜡石有三个EPR吸收带:A(g有效≈11.4),B(g有效≈4.3)和C(g有效≈2.0),其中A是叶蜡石的特征谱。A在>400℃热处理时与B在强度上呈消长关系;<400℃热处理时A和B均随温度升高而加强;900℃时A消失,B的强度远远大于原样中的A;C附有超精细结构谱(g″=2.04,g┴=1.96,A″≈A┴=19.5×10^-4T),C在热处理时呈现复杂的变化。结果表明,A吸收带属于叶蜡石八面体AI(Fe)-O4(OH)2中的Fe^3 ,B吸收带归于八面体AI(Fe)-O2(OH)4中的Fe^3 ,C吸收带是无机自由基(如AI-O^-Si)和有机自由基的叠加谱;900℃热处理后八面体层中配位发生了变化:AI(Fe)-O4(OH2)→AI(Fe)-O5 H2O↑,AI(Fe)-O2(OH)4→AI(Fe)-O4 H2O↑;类质同象置换AI^3 的不仅有Fe^3 ,而且有Fe^2 离子。  相似文献   

9.
墨铜矿的穆斯堡尔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铜矿是典型的异类矿物结构基元层间层矿物.在其结构中,Fe可占据硫化物层中四次配位和氢氧化物层中六次配位两种位置。本文通过穆斯堡尔谱研究,确定了墨铜矿的穆斯堡尔谱谱型,并认为高自旋的Fe2+占据四次配位位置,与Cu离子一起可能呈无序占位,配位环境的对称性较低,谱参数为:IS=0.42-0.48mm/s、QS=0.81-1.28mm/s及Hi约为240KOe;低自旋的Fe3+占据六配位位置,IS值为0.32-0.36mm/s、QS值为0.44-0.59mm/s。  相似文献   

10.
新疆鄯善康古尔塔格蛇绿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康古尔塔格蛇绿岩的岩石组合为变质橄榄岩-堆晶橄榄岩-辉长岩-斜长花岗岩-辉绿岩-玄武岩。方辉橄榄岩(蛇纹岩)、蛇纹石化辉石岩、蚀变辉长岩与特罗多斯蛇绿岩中同类型岩石类似,岩石总体低钾。变质橄榄岩MgO/(MgO+TFeO)为0.834~0.866,TiO,(wt%)为0.02%,为SSZ型蛇绿岩的变质橄榄岩。玄武岩的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形成于边缘海盆。放射虫硅质岩的Al2O3/(Al2O3+Fe2O3)值平均为0.047,MnO/TiO2比值平均为0.93,Ce具负异常,Ce/Ce^*=0.548,Lan/Cen=1.661.表明放射虫硅质岩的形成环境与洋中脊有密切关系。该蛇绿岩位于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艾比湖-康古尔塔格缝合线上,为一套无序产出的古生代北天山洋在该区的古洋壳残片。  相似文献   

11.
舒兰粘土矿系高岭石型粘土矿,其中Fe_2O_3的含量达1.5~2.7%。经穆斯堡尔谱研究,有二对四极双峰,IS分别为0.450~0.462、0.425~0.439mm/s,QS分别为0.938~0.958、0.397~0.476mm/s。表明其中的铁基本都是高自旋的Fe~(3+),主要赋存于蒙脱石—囊脱石晶格的配位八面体中,M_1与M_2中均分布有铁,其原子比约为1:3。  相似文献   

12.
水厂麻粒岩中辉石的穆斯堡尔效应研究表明,斜方辉石的谱图为两组四极双峰,分别由M_1和M_2位上的高自旋态Fe ̄(2+)产生,而单斜辉石则为三组四极双峰,其中两组较强的双峰分别由M_1和M_2位上的Fe ̄(2+)产生,第二组弱双峰是由四面体和八面体位置上的Fe ̄(3+)共同产生的。水厂麻粒岩中辉石的有序程度高,并且斜方辉石有序度大大高于单斜辉石,而单斜辉石M_1、M_2位置的畸变程度高于斜方辉石。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Fe ̄(2+)的有序度具有明显地温度效应,高温有利于Fe ̄(2+)做有序分布。  相似文献   

13.
铜在坡缕石中的吸附位置和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元峰  薛纪越 《地质论评》2006,52(1):107-112
对四个吸附铜的坡缕石的解吸附实验研究表明,被解吸附的铜来自于坡缕石的表面和纤维状晶体的网状空隙。吸附铜的坡缕石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上出现了932.5eV和933.7eV的光电子峰,表明坡缕石表面的铜以Cu^+和Cu^2+的形式存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上八面体离子的吸收峰出现规律性偏移,其中Mg3OH和Al2□OH吸收峰向高频方向移动了3~5cm^-1,部分铜离子进入到坡缕石的晶体结构的通道中;电子顺磁共振谱上(ESR)出现了g=2.34、2.12、2.08和2.05等4个信号:表明铜离子位于H^+难以到达的位置。吸附铜的坡缕石的矿物学研究及其解吸附实验的结果均表明铜在坡缕石中以3种形式存在:①以Cu^+和Cu^2+的形式吸附在坡缕石纤维的表面,与坡缕石表面的悬空氧成键;②以ECu(H2O)4]^2+的形式存在于坡缕石的晶体结构的微空腔中(通道);③以Cu^2+的形式存在于坡缕石晶体结构中的硅氧四面体六元环的底部或八面体位。  相似文献   

14.
方同辉  马鸿文 《现代地质》1998,12(2):197-203
摘 要 利用穆斯堡尔谱仪对辽宁宽甸地幔岩包体中的矿物进行了三价铁的测定‚测试结果 与国内外已发表的数据接近。Fe 3+ /∑Fe 比值分别为:斜方辉石0∙066~0∙196‚单斜辉石 0∙216~0∙344‚尖晶石0∙283~0∙299‚石榴石0∙057~0∙223。依据电价平衡原理计算的 Fe 3+ 含量受 Si 4+ 、Al 3+ 和 Cr 3+ 的电子探针分析误差影响很大。根据地幔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计算平衡温度、压力和氧逸度时‚二辉石 En、Ca 转移反应温度计和石榴石 斜方辉石 Al 压力 计的计算结果不超过温压计的一般误差范围‚而石榴石 单斜辉石 Fe 2+ Mg 交换反应温度计 在忽略 Fe 3+ 时计算的温度值可偏高100℃以上;采用橄榄石/斜方辉石/尖晶石组合氧压力计 计算的氧逸度值‚误差一般约在±0∙7个对数单位。  相似文献   

15.
上白垩统马头山组大村段是云南楚雄盆地的主要含铜层位之一。通过六苴zK24401钻孔岩芯样品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大村段是半干旱-半潮湿气候条件下盆地边缘的湖泊沉积形成,沉积物距物源区较近,其沉积演化过程与物源区具有一致性。主元素组成的W(SiO2+Al2Oa+K2O+Na2O)占49.64%~81.84%,n(SiO2)/n(Al2O3)平均值为3.65,n(Al)/n(Al+Fe+Mn)值为0.71~0.78,n(Si)/n(Si+Al+Fe)值为0.69~0.87,反映出沉积物物源以陆源为主;n(Al2O3)/n.(Al2O3+Fe3O3)值为0.79~0.91,显示了大陆边缘沉积环境的特点;K2O/Na2O多大于1,表明物源区主要为偏酸性的花岗质岩石。沉积旋回造成多层泥页岩中Cu、Zn、Sb等元素初始富集。稀土总量ω(EREE)为104.12×10^-6~181.69×10^-6,n(La)N/n(Yb)N〉1,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高,稀土配分模式为Eu、Ce亏损——轻稀土富集右斜型。  相似文献   

16.
福建明溪蓝宝石的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汤德平  江爱耕 《矿物学报》1998,18(4):533-540
采用颜色测量、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福建明溪蓝宝石进行的研究表明,明溪蓝宝石颜色蓝中带黄,二色性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377,388和451nm吸收带较强。这些吸收带是Fe3 的d-d和Fe3 —Fe3 ,交换相合离子间的电子跃迁引起的。810nm带存在于各色蓝宝石中,强度变化较大,有时伴随有510nm吸收带。它是由Fe2 —Fe3 电荷转移形成的。570nm吸收带只出现在蓝色或绿色的蓝宝石中。结合蓝宝石红外33loom-‘吸收带与宝石颜色之间的关系,笔者将570nm吸收带归属于H、Fe、Ti构成的致色缺陷团。这一研究结果对蓝宝石呈色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和宝石的合成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口沉积物有机碳、总氮、总磷、Fe、Mn、AI及孔隙水和上覆水体中营养盐、Fe、Mn的含量进行了测试,结合早期成岩模型及地球化学热力学分析,探讨了在河口环境中影响孔隙水营养盐和Fe、Mn分布的主要因素,并对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孔隙水中NH4^+、NO3^-、PO3^4、H4SiO4和Fe、Mn的含量显著高于上覆水体。早期成岩过程是控制长江口沉积物孔隙水营养盐和Fe、Mn分布的主要因素。NH^4+剖面暗示长江口近岸和远岸海域存在两类不同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孔隙水Fe、Mn剖面暗示在河口环境中其是有机质降解的重要电子受体。在近岸海域MnO2可能是底部NH4^+ -N移除的重要机制。长江口孔隙水中低磷酸盐与铁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有关。通量计算结果显示NH4^+、NO3^-、PO4^3-、地SiO4、Fe和Mn向上覆水体扩散的通量分别为356—3074μmol/(m2·d)、-45.3~62.6μmol/(m2·d)、-0.3~1.7μmol/(m^2·d)、323—3172μmol/(m^2·d)、3.0~10.5μmol/(m^2·d)和35.7~439.5μmol/(m^2·d)。N、P、Si界面通量对上覆水体浮游生物所需营养盐的贡献分别为0.19%~1.65%、0.13%~0.14%和1.2%~12.2%,因此在考虑长江口区域浮游生物所需营养的来源时,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扩散通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8.
四川软玉猫眼的谱学综合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电子探针波谱以及X射线粉晶衍射谱对四川软玉猫眼进行谱学研究。结果表明软玉猫眼主要由透闪石组成。计算所得的平均化学式为:(Ca1.96Na0.02)(Mg4.52Fe0.59Mn0.03)5.14[(Si7.92Al0.04)7.96O23]。其红外吸收频率主要出现在940 cm^-1-1105 cm^-1、650 cm^-1-760 cm^-1和450 cm^-1-510 cm^-1范围内。3600cm^-1-3800 cm^-1范围内OH基伸缩振动拉曼谱带分裂,并向低波数方向位移,主要与Mg^2+和Fe^2+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西藏过铝花岗岩中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和电气石的矿物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岩石中的斜长石均以Ab为主,占78.73%。100%,An分子为0.13%~18.93%,而Or分子仅为0.19%-3.74%;在长石的成分分类图解中多分布于更长石区内,少量分布于钠长石区。钾长石的端元组分中Or含量最高,为81%-98.48%,Ab为1.52%~19.00%,基本不含An分子,在成分分类图解中集中分布在Ab-Or线的正长石区内。斜长石中Ab〉An〉Or,主要属更长石,极少量为中长石;钾长石具有高Or含量,显示Or〉〉Ab〉〉An,属钾透长石。白云母在以22爪氧原子计算的分子式中,Si与Al的阳离子数均较高,其中Si为6.0575-6.6412,属多硅白云母;黑云母中Si阳离子数绝大多数小于6,值介于5.3227-6.1265之间,平均为5.5718;Al离子数为1.8735-2.6464,四面体配位为Si、Al^Ⅳ所占据,八面体配位的阳离子中Al^Ⅵ为0.2101-1.7388,大离子位中以K为主。过铝花岗岩中黑云母的Mg/(Mg+Fe)比全岩的Mg/(Mg+Fe)比值略高,但二者具有正相关关系,说明了其成因仍以岩浆成因为主。在云母类矿物的成因图解显示,研究区内大多数黑云母均位于C区,属壳源。  相似文献   

20.
在1.0~4.0GPa和1073~1423K及不同的氧分压条件下,借助YJ-3000t紧装式六面顶高压设备和Sarltron-1260阻抗/增益-相位分析仪,就位测定了斜方辉石的电导率。氧逸度控制由Ni+NiO、Fe+Fe3O4、Fe+FeO和Mo+MoO2四种固态氧缓冲剂完成的。实验结果表明:①在所选择的频率范围内(10^-1~10^6Hz),复阻抗对频率有很强的依赖性;②随着温度(T)升高,电导率(σ)增大,logσ与1/T之间符合Arrenhius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