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彭放  徐中祥 《地球科学》1995,20(1):63-67
首先提出了灰色系统关联度的一个新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性质,其次讨论了应用该模型和关联滤波法预测矿体埋深的问题,然后进行了理论模型试算,证实了本方法的理论效果,最后,指出了新模型的主要优点。  相似文献   

2.
灰色系统理论在矿床经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灰色理论为基础,结合石材矿床实例,详细介绍了综合灰色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灰色局势决策分析等方法的灰色经济评价方法体系,并给出了石材矿床实例应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隐伏铜镍矿异常灰色关联滤波圈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忠祥  陈守余 《地球科学》1997,22(6):614-618
在新的铜镍矿异常圈定方法的研究中,我们把灰色系统理论与地质、物探、化探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以已知矿床上建立的参考数列系为灰色子波,对研究区的比较数列系进行关联度扫描,从中圈定关联度异常,预测矿床赋存部位的灰色关联滤波法.该方法在新疆哈密研究区作了隐伏铜镍矿床预测试验,在找矿信息的采集中,选取了地质、物探、化探标志13个.预测实践表明,关联度异常的展布与铜镍矿床的位置相对应.根据研制的方法设计的ZKY1孔,在离地表110~190m,钻遇50多米铜镍矿,证实了该方法适用于大比例尺隐伏矿床预测.  相似文献   

4.
氧化还原电位油气性信息灰色ART聚类评价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氧化还原电位油气信息的灰色性^「1」,提出了对勘测的氧化还原电位信息进行关联滤波灰色神经网络ART聚类评价方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托库研究区,应用采集的自然电位信息用该方法进行处理,圈定了4个油气圈闭区。其中③号油气圈闭区已钻获高产油气流,该方法对所有物化探勘探信息进行圈闭含油气性评价时都具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灰色预测系统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平  任春  夏响华 《物探与化探》1999,23(2):107-11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油气地球化学勘探资料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作区油气分布规律.灰色关联度预测是新的油气化探异常圈定方法,可以提高油气圈闭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选取四川省“金土工程”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作为研究基础,通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以坡度、地面岩石露头、灌溉保证、排水条件、土壤构型、有效土层厚度、土壤酸碱度和土壤有机质作为与水稻平均产量相关的因子进行多因素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排水条件与其产量具有最大的关联度。这说明在四川地区水稻地排水条件的优劣最大程度地决定着水稻的产量。通过各要素权重值的计算得到该地区土地等级划分范围。表明在土地评价中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可减少人为的经验误差,同时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可信度商。  相似文献   

7.
赵旭 《吉林地质》1994,13(4):68-70
本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齐齐哈尔市区地下水总硬度进行了分析,定量阐述了地下水总硬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介绍了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影响钻探成本的主要因素是控制钻探成本的首要问题.文中结合实例介绍了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影响钻探成本主要因素的方法,对钻探生产管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玉葆 《物探与化探》1992,16(4):316-319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灰色系统理论中较为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是邓聚龙教授1982年提出的。目前,在水文地质研究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我们根据水化学分析结果,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成功地求解了峰峰三矿井下突水点的奥灰水和大青  相似文献   

10.
关于灰色关联度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才志  宋彦涛 《世界地质》2000,19(3):248-252,270
在拓广了灰色关联度建模的理论基础与打破单纯依据曲丝相似性来衡量关联性大小的思想框架的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中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灰色关联度量化模型,并将其运用到一个实际算例中,结果表明它对已有的关联度模型有较大的改进,具有良好的性质,最后,得出灰色关联度只是刻划线性关系的量化模型,应该谨慎使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从预报煤与瓦斯突出所获取的数据信息知,其信息多数为灰色特征。为突出其灰色特性,本文采用理想灰贴近函数聚类关联分析预测预报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程度,并将此方法同模糊聚类预测预报法和模糊聚类关联分析预报法及模糊聚类相似分析预报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由对比分析可知,采用4种数学方法预测预报煤与瓦斯是否突出,给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只是预测预报是否发生的可能程度略有差别。其中关联分析比相似分析计算过程较简单,且相似分析在确定编号时,有时受截值λ取值影响。尽管如此,但不影响预测预报结果。所以,不论是采用模糊聚类,还是灰色聚类数学方法预报煤与瓦斯突出均是可行的,可在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灰色聚类法在膨胀土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介绍了灰色聚类法在膨胀土分类中的应用。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聚类法对膨胀土的胀缩等级做了评判, 结果表明: 用灰色聚类法对膨胀土进行分类,使其分类数学化与定量化,对于解决常规多因子分类中,由于指标交叉而不能归类的问题更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边坡位移预测组合灰色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坡位移的发展受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变化趋势复杂,难以建立准确的经典数学模型对其进行全面描述。为了较准确地得到边坡位移数据,采用多模型信息融合技术对其进行预测。首先,将边坡这类影响因素复杂的系统作为一个灰色系统,分别采用GM(1,1)模型、Verhulst模型及DGM(2,1)模型对位移值进行预测;其次,考虑到神经网络的高速并行计算能力和类似人类思维活动的处理机制,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对不同的灰色预测模型组合,生成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反复训练、学习,自动调节,得出各模型在组合模型的合理权重,输出满意的结果。对比发现,利用组合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位移值较单独的灰色模型预测的位移值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改进灰色模型对路基沉降预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灰色系统理论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并对等间隔的灰色模型GM(1,1)进行了改进 ,建立了任意间隔的非时序改进灰色模型。通过具体工程实践 ,给出了两种模型对路基沉降量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 ,表明改进灰色模型的预测沉降量与实际沉降量更接近 ,精度更高 ,更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灰色系统理论在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并对等间隔的灰色模型GM(1,1)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任意间隔的非时序改进灰色模型。通过具体工程实践,给出了两种模型对路基沉降量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灰色模型的预测沉降量与实际沉降量更接近,精度更高,更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6.
储层孔隙度灰色反滤波求取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国平  徐忠祥 《地球科学》1999,24(5):519-521
从灰色反滤波的基本原理出发,设计出一个服从声波时差求“灰孔隙度”的灰色反滤波系统,滤除因探测蝇眼、局部环境等引起的干扰,建立起声波时差与岩层孔隙度之间的反演计算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采用灰色取值法代替量化分析中的确定性条件与参数,提出了水库渗漏评价的灰域模拟方法。结合金沙江某巨型水电站库水渗漏问题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流动系统灰域模拟是大型水库选址、勘探、水库渗漏评价以及水库运行后长观孔布置等工作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8.
渗透性参数非均质特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杜强  康永尚 《地学前缘》1996,3(2):182-190
尺度效应、非一致性、随机性和结构性是渗透性参数的四大特征,通过分析比较独立离散参数法、连续相关参数法、离散相关参数法、条件模拟,认为地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是非均质问题研究的理想工具,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灰色误差理论在岩矿测试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灰色误差理论,并应用于岩矿测试数据基本处理。结果表明,在误差变化范围小的岩矿化学分析中,测量数据的累加曲线为线性关系,在元素不均匀性分布的岩矿化学分析(例如不均匀性金的测试)和岩石强度试验等分散性大的测试中,测量数据的累加曲线为曲线关系,但灰色标准偏差和传统统计学的标准偏差非常接近。该方法简单易行,具有相当的精度和较强的实用性,对测量数据少或难于寻求统计规律的测量过程尤为实用,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桩基沉降量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实测的桩基静载试验数据 ,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桩基沉降量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 ,可以模拟桩基静载试验P s曲线的未知部分。研究结果表明 ,建立的GM(1,1)模型可有效预测桩基沉降量 ,对进一步分析桩基的承载性能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