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科学”研讨会于1991年4月5日—1991年4月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有关28个单位、共56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提交了50多篇论文。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教授、中国科协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理学会代表团访问法国中国地理学会代表团访问法国根据中国地理学会与法国地理学会全国委员会的科学合作协议,我会以理事长吴传钧院士为团长的中国地理学会访法代表团一行15人于1996年8月10日至19日在法国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访问考察活动。中心议题为“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理学会第五届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中国地理学会第五届全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作为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会的卫星会议,于1995年10月9日至10月14日在西安西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的70多位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4.
2018年12月22日,中国地理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代表220多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中国地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葛全胜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老一辈地理学家陆大道、刘昌明、郑度、张耀光等院士专家应邀出席大会。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主持。  相似文献   

5.
张国友 《地理学报》2012,67(11):1577-1578
2012 年8 月31 日至9 月7 日, 中国地理学会代表团一行30 人对法国进行了访问和考察。应法国地理学会邀请, 中国地理学会派出了由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毅研究员为团长的访法代表团, 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王涛研究员, 学会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的理事、会员代表随团参加了访法活动。旅法著名地理学家蔡宗夏教授也作为中国地理代表团成员参加全程访问活动并担任专业讲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89年3月13—16日在浙江省上虞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共38个单位的43名代表,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吴传钧及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瞿宁淑、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秘书长王业康等领导同志也应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地理学会主持的“地理科学研讨会”于1991年4月5日—9日在北京召开,全国28个单位的5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们向大会提交论文50多篇,中国科协学会部还专门编印了《地理科学资料》。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教授、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刘恕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黄秉维研究员、副理事长吴传钧研究员、王恩涌教授、秘书长瞿宁淑研究员、常务理事陈述彭研究员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不断发展,科技奖励工作在推动科技发展和促进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为了响应中国科协的号召,中国地理学会拟从设立青年地理科技奖开始,逐步建立健全本会系统的科技奖励制度。同时,为了配合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的评选活动,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地理科技奖的评奖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参照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的有关条例和细则执行。  相似文献   

9.
张国友 《地理学报》2010,65(7):883-890
经中国科协批准,中国地理学会第10次伞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于5月29日-30日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上海市地理学会和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等单位承办.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理学会于1987年9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经济地理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冶区的地理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以及计划部门的近8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工业地理、交通运输地理和商业地理方面的问题。会议收到论文72篇,这些文章反映了近年来我国经济地理工作者在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一部分论文还回顾、总结和探讨了诸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评判的指标体系是对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评判和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5个方面构建了由35个指标构成的哈尔滨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对其1995~2004年的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从1995~2004年经济发展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子系统呈现比较波动的趋势.2000年后,逐渐进入环境质量提高、资源消耗量下降的时期,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与发展的综合指数越来越低,发展趋势也渐好,说明哈尔滨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The ever‐increasing number of spatial data sets accessible through spatial data clearinghouses continues to mak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spatial data discovery major challenges. Such challenges have been addressed in the discipline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through ranking of data according to inferred degrees of relevance. Spatial data, however, present an additional challenge as they are characteristically made up of geometry, attribute and, optionally, temporal components. As these components are mutually independent of one another,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ey be ranked independently of one another.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independent ranking of these three components of spatial data suggests that representa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ranking process require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currently used textual ranked lists: visualisation of relevance in a three‐dimensional visualisation environment. To illustrate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 of such an approach, a prototype browser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14.
王丰龙  刘云刚 《热带地理》2011,31(4):403-408
城市化率在表征城市化水平时受到历时性因素和空间性差异的局限和扭曲;前者表现在城市化率难以衡量城市化发展后期阶段的差异和国内不同时期的城市化政策对城市化率的系统性冲击,后者主要表现在地域分异下的个体效应和规模影响下的尺度效应.针对尺度效应,本文运用反演方法和地图方法,论证了城市化率在表征城市化水平时所受到尺度的两种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沙粒两种起动关系与沙粒跃移的双重性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研究沙粒两种起动关系是深入认识沙粒两种起动效能的继续和发展。文章分析了沙粒两种起动的不同性质,首次把流体起动界定为风蚀性起动,把跃移质冲击起动界定为置换性起动。认为流体起动具有主动分异性,而冲击起动只有随机分异性。根据这些特性对沙粒两种起动效能和沙粒连续移动提出了新义。认为沙粒跃移具有双重性,跃移质有其冲击地表的一面,也有其大量耗能的一面。沙粒两种起动具有兴衰与共的不可分割关系。地表风蚀是沙粒两种起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结果;而地表堆积有时是跃移质耗能过多引起两种起动互相制约的结果。通过多方论证,将沙粒两种起动效能之由传统的19:1,初步改为4:1乃至3:1。  相似文献   

16.
17.
Biomass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ecotypes within three ecological importantgrass species was determined during cultivation under uniform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Results obtained clearly indicate that ecotypes of these species exhibit a significant degree of variation with regard to biomass production. Furthermore, indications from this investigation are that no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production ability of a species and long-term average rainfall, and the effect of both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production ability of a species determines the eventual biomass production of a species. Biomass production represents one of various ecologically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to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ecological characters to construct a usable, special purpose classification system. This system will assist rangeland ecologists in identifying functional ecotypes within grass species, thus facilitat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vegetation dynamic models and rangeland condition assessments.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丁坝局部冲刷的过程和特征。以量纲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试验资料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不漫水丁坝清水冲刷的局部最大冲刷深度的计算公式。公式考虑了水深、流速、坝长、丁坝与水流夹角、坝头边坡、泥沙不均匀性等对冲深有影响的因素。其中,对于泥沙的非均匀性,传统方法很少考虑,一般是将均匀沙、非均匀沙的资料一起来分析,在此对其进行了定量的讨论。最终通过西藏地区公路沿线河流丁坝冲刷的实测数据对理论公式检验,发现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其公式可应用于西藏干线公路沿河路基防护工程丁坝局部冲刷深度计算。  相似文献   

19.
在伟大丝绸之路复兴的新历史阶段背景下,结合全球和区域市场一体化,文章分析了城市群这一最为重要增长极形成的关键因素和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区域空间组织问题。在欧亚地缘战略中哈萨克斯坦具有横贯中西的区位优势,文章综合评估了哈萨克斯坦城市群发展的可能方向、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及其影响范围。研究表明,哈萨克斯坦当前的城市化过程具有多维特征,城市群地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明显上升,城市的集聚形式预示着定居形式的成熟,并塑造着特有的社会经济空间,如区域核心、对外经济联系的节点、内部基础设施最重要的连接点等。城市群将扮演区域一体化的特殊平台,以城市群为基础,哈萨克斯坦将在新丝绸之路建设中恢复其重要历史地位,它将成为中亚地区贸易、交通、商业与金融、科技创新和旅游的枢纽,以及链接欧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The authors...discuss--on the basis of census statistics and poll results--the three basic trends of Soviet migrational processes (movement to the eastern and northern regions of new development from the country's densely settled regions, mainly central European Russia; constant and sizable rural-to-urban movement; and heavy movement into the country's largest cities and republic and oblast centers), as well as the three main migrational problems (stabilization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of central European Russia; acclimatization of new settlers in the eastern regions; and activization of the native inhabitants of Central As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