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岩压实程度与热成熟度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震  武耀辉 《地质论评》1997,43(3):290-296
大量实际资料证实了沉积岩压实程度与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分别从泥岩压实机理和控制热成熟度的时间、温度因素两个方面讨论了影响泥岩孔隙度和热成熟度指标的内在因素,从理论上确定了两者的相关性:泥岩孔隙度和热成熟度都是埋深和经历地质时间的函数。由于干酪根类型的不同,会造成泥岩孔隙度与热成熟度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差别。在成岩过程中,泥岩超压段内欠压实泥岩的孔隙度与热演化程度同样具备相关性。压实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砂岩热成熟度与有效储层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砂岩热成熟的概念,认为塔里木盆地古生界砂岩的孔隙度主要受控于与地热场、埋藏时间和盆地沉降有关的砂岩热成熟度。用热成熟度比用深度可更合理地解释砂岩孔隙度的发育特征及其成因。TTI值可综合反映热成熟程度,TTI值越大,砂岩的热成熟度越高,成岩强度越大,被保存的孔隙度越小。若已知盆地的地温梯度,可计算出预测储层的TTI值,并可用本文提出的砂岩热成熟度--孔隙度和热成熟度--深度的两个定量关系预测砂岩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储层砂岩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等到好的特点,岩性以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砂岩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以次生溶蚀粒间孔为主要储集空间.储层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溶解、胶结和交代4种,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孔隙度和渗透率两方面.机械压实作...  相似文献   

4.
海塔盆地优质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云峰  徐涵  肖岩岩  张玉鹏 《地质科学》2011,46(4):1017-1024
凝灰质砂岩是海塔盆地主要油气储集岩层,凝灰质含量随地层变老而增多,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强,大量薄片等储层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凝灰质砂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成因的次生孔隙,且次生孔隙比例随地层变老而增加.本文提出孔隙成因法,并根据该方法确定凝灰质砂岩优质储层物性下限的孔隙度为10%,渗透率为0.1×10...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新疆北部吉木乃坳陷页岩气勘探潜力,通过对吉木乃坳陷下二叠统卡拉岗组暗色页岩段有机地球化学以及储层特征分析,初步探讨其页岩气地质特征。卡拉岗组下段暗色页岩段烃源岩以碳质泥页岩为主,TOC最小值为0.3%,最大值为4.32%,平均值为1.01%。有机质丰度中等,有机质类型为Ⅲ型,Ro值介于1.43%~2.87%之间,平均值为2.12%。热演化程度为成熟-过成熟度阶段,具较好天然气生成能力。暗色页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等脆性矿物为主,粘土质矿物次之,具较好可裂性及吸附性。页岩孔隙以宏孔、细小孔以及小孔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粒内及粒间溶孔、矿物间的微孔隙与微缝隙、矿物微裂缝。孔隙度为0.97%~1.52%,平均为1.36%。渗透率为0.0097~0.0197m D,平均为0.0139m D,具较好天然气储集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X衍射、高压压汞和流体包裹体等多种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区东南部铁边城区块延长组长8油层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物性、成岩作用和致密化过程及其与油气充注成藏的时序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储层岩石类型以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储集性能较差,平均孔隙度...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地区八宝山盆地作为高原页岩气成藏特征探索的典型区域之一,对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因素——成岩作用的研究程度很低,不足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勘探价值。基于岩性观察及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实验分析资料,对该区三叠系页岩成岩作用及对储层的影响开展研究,结果显示,三叠系八宝山组页岩成岩作用共有6类:压实、胶结、黏土矿物转化、交代、溶蚀及有机质热成熟作用。综合有机质成熟度、岩石热解最高峰温、伊蒙混层比中蒙皂石占比、黏土矿物组合、孔隙类型等指标得出:研究区页岩处于中成岩B期-晚成岩阶段。结合各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研究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易于造成孔隙度的减小,溶蚀作用、有机质热成熟作用易于孔隙度的增大,而交代作用对孔隙影响小。  相似文献   

8.
烃源岩演化与生、排烃史模拟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思煌  何生  袁彩萍 《地球科学》1995,20(3):335-341
本文提出了烃源岩演化与生、排烃史综合模拟模型。该模型包括埋藏史模块、热史模块、成熟史模块、生烃史模块与排烃史模块5个组成部分,模块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前一模块的输出结果可作为后一模块的输入条件。其中埋藏史、热史模块是由现今状态出发,逆时序恢复地层的古埋深、古孔隙度与古地温;而成熟史、生烃史与排烃史模块则以沉积物开始沉积时为起点,顺时序再现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生烃与排烃等地质作用的过程,给出成熟度、生排烃强度、排烃效率等结果。所有模块结果均可作为地质时间的函数。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优质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盆地东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质、测井和地震数据的分析表明,该区优质储层多由残余鲕粒白云岩构成,储集空间以裂缝-孔隙型为主,属于中等孔隙度高渗透率性质的储层。优质储层测井曲线多具有低伽马、低速度、低密度和高中子孔隙度的"三低一高"特征,地震反射响应特征为中—强反射振幅并和地层顶底面反射形成典型的"亮点",可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表征储层的纵横向分布。认为地质与地震相结合是预测飞仙关组优质储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若冰 《沉积学报》2015,33(4):817-827
四川盆地东南部保存条件较好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普遍存在超压,且在其他地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超压页岩储层相对于常压、低压储层具有更高的孔隙度.研究表明,富有机质页岩在适中的热演化过程中,由于烃类的大量生成,形成较多有机质孔隙,增加了页岩储层储集空间;另一方面,烃类大量生成造成的超压对页岩储层储集空间保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川东南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储层孔隙以有机质孔、黏土矿物孔等塑性孔为主,且缺少刚性矿物颗粒支撑,易被上覆地层有效应力压实.但超压的存在对于页岩储层具有保护作用,抵消了上覆地层有效应力对页岩储层的机械压实,从而使已形成的页岩孔隙保存下来,使页岩储集空间得以保留.研究超压对页岩储层孔隙度影响机制以及超压页岩储层发育模式对于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等综合分析,对库车坳陷巴什基奇克组储层岩石组分、储集物性和储集空间等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为深层-超深层储层,孔隙度为0.5%~10.5%,渗透率为0.01~10 m D,具有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特征。储层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交代、破裂等成岩作用。成岩演化最高阶段为中成岩B期,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原生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  相似文献   

12.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9油层组的储层地质特征,通过钻井取心、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长9油层组的沉积、储层和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储集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长9油层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滨浅湖和半深湖—深湖沉积,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整体具有成分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较高的特点,孔隙类型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隙为主,储层物性差,为超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9储层地质特征复杂,储集物性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为主要储集体,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而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起主要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3.
页岩气成藏条件及中上扬子区志留系页岩气勘探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对比美国与中国南方页岩气成藏条件,认为页岩气富集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①泥页岩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厚度、有机质类型、丰度、成熟度);②储集条件(矿物组成、孔隙度和渗透率及裂缝发育);③保存条件主要包括埋藏深度、温度与压力等.其中前两项为页岩气成藏主要条件.总结出有利的页岩气藏开发下限指标为:w(TOC)≥0.5%...  相似文献   

14.
煤岩的变质程度影响着煤层的储集空间特征,对煤岩的孔隙度,渗透率以及煤岩微裂缝的发育都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两者的关系,选取山西沁水盆地南部不同矿区有代表性的3号煤层,对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镜质体反射率(R0)、孔隙度、渗透率进行了测试并对煤储集空间类型和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3号煤层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孔隙和微裂缝;当R0小于2.4%,孔隙度、渗透率与R0呈负相关,R0大于2.4%时,孔隙度、渗透率与R0呈正相关,R0为2.4%可能是煤岩变质程度对煤岩孔隙度、渗透率影响的关键期,在高变质程度煤岩中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升高是由微裂缝的发育引起的,并且随着R0的增加,微裂缝发育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丰富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以薄片镜下观察、岩心物性分析、测井曲线交会、地震速度反演等作为手段,对大邑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集层成岩储集相的类型、成岩储集相的地质与测井响应特征、以及优质成岩储集相的演化序列与平面分布开展了半定量—定量研究,以期深化低渗透砂岩储集层的地质理论和指导该地区气田的高效开发。结果表明,研究区砂岩可划分为4类成岩储集相,即强破裂杂基溶孔—微孔—裂缝成岩储集相、强压实微孔成岩储集相、强压实致密成岩储集相和强胶结致密成岩储集相。采用声波、密度、电阻率和自然伽马曲线交会的方法可有效识别各类成岩储集相。强破裂杂基溶孔—微孔—裂缝成岩储集相物性最好,为优质成岩储集相,其岩石类型以石英砂岩为主,经历了强烈的压实作用和破裂作用,孔隙度3%~8%,渗透率大于0.5×10-3 μm2,主要发育在构造高部位的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沉积因素和构造因素对其平面分布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学前缘》2016,(1):206-217
中国南方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有机质含量高且热成熟度高,是重要的页岩气储集层位。本文以黔西北地区习页1井与桐页1井的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研究龙马溪组页岩的孔隙特征及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储气性能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价。通过扫描电镜的大量观察可知,该区龙马溪组页岩内发育的孔隙多为纳米(nm)量级,包含矿物基质孔(可分为粒间孔和粒内孔)、有机质孔以及微裂缝等多种类型的孔隙,其中有机质孔最为发育。通过测试可知,该区页岩的总有机碳(TOC)含量平均为3.80%,热成熟度(Ro)平均为2.73%,有效孔隙度平均为1.56%;主要组成矿物为黏土矿物与碎屑矿物(石英、长石等),黏土矿物含量平均为32.42%,碎屑矿物含量平均为43.97%;BET比表面积平均为16.98m2/g,BJH总孔体积平均为0.013 7mL/g,孔隙的平均孔径为33.75nm。通过分析可知,TOC含量为孔隙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样品的有效孔隙度与TOC、碎屑矿物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黏土矿物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另测得样品对甲烷气体的饱和吸附量平均为2.42m3/t,饱和吸附量与TOC含量呈强烈的正相关性,TOC含量为吸附性能的主控因素;饱和吸附量与有效孔隙度、碎屑矿物含量、BET比表面积以及BJH总孔体积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与黏土矿物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集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主要发育一套河流-湖泊沉积体系,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是第一性的,沉积相变可以导致储集物性由储层向非渗透层的突变,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改造作用也很明显,但仅能造成在同一沉积相带内储集物性的明显差异,同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相比是第二性的。沉积相通过控制储集岩的颗粒粒度及泥质含量来控制储集物性,而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控制则表现为随储埋藏深度不同,储层所遭受的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储集物性具有垂向分带的特征。通过在输入参数组合中增加受沉积相控制的岩性参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测井反演孔隙度的精度。通过沉积相分布图和构造图,可以综合沉积和成岩两大地质控制因素进行储层物性平面分布的预测,这比单一地质因素预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光学、谱学和其他成熟度测定方法及其存在问题,指出合理选择与综合运用成熟度指标并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资料,才能正确评价研究区烃源岩成熟度,恢复古地温与热历史,其中激光诱导荧光方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81储层在沉积、埋藏、成岩等地质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典型的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该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阶段部分进入中成岩阶段B期的早期,大部分属于中成岩阶段A期的中晚期。按照成岩演化特征或地质综合效应建立了适用于马岭地区长81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演化模拟方程,同时分析了各成岩作用之间的独立性和关联性。对4类典型样品的分析表明,样品主要属于压实型成岩改造类型,孔隙度演化模拟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81致密砂岩储层样品压实损失的孔隙度平均为23.47%,受胶结物含量和流体性质影响,早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较中晚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低,早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为3.21%,中晚期胶结损失的孔隙度为7.79%,溶蚀作用产生的孔隙度为5.53%。这表明差异性的成岩演化过程是导致砂岩孔隙结构、储集性能、物性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腰滩地区古近系阜宁组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其成分成熟度中等,结构 成熟度中等到好。腰滩地区储层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胶结、溶蚀和交代四种类型, 目前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研究区储 层的储集物性受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的共同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 其中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原生 孔隙迅速减少、渗透率降低、储集物性变差,而溶解作用则是导致次生孔隙发育及改善砂岩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压实作 用主要表现为刚性颗粒发生脆性破裂、塑性颗粒挤压变形或刚性颗粒嵌入塑性颗粒中、颗粒之间呈线接触和凹凸接触、碎 屑颗粒呈明显的定向排列等; 溶蚀作用表现为碳酸盐矿物的溶解; 胶结物主要为自生黏土矿物、碳酸盐和自生石英。交代作 用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物交代石英、长石及岩屑颗粒及碳酸盐胶结物之间的相互交代等。构造运动使局部的储层物性得到改 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