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梁年  何宗宜  苗静 《测绘科学》2016,41(3):34-39
针对国内既有研究对微博数据地理位置属性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省域大尺度上,对微博发布时间考量不足且大多数都没有反映出地理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问题,提出将微博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属性结合起来,在城市中观尺度上综合分析用户行为时空特征并据此进行事件监测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格网化离散的微博数据对数据进行时空分析,可以发现用户日常行为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通过全局自相关检验及局部自相关热点探测,依据微博热点区域的数量和属性变化可以正确发现事件所在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2.
唐炉亮  戴领  任畅  张霞 《测绘学报》2019,48(5):618-629
城市活动事件(如文化、娱乐、体育等事件)的规模与影响力是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其发生的全过程对城市现实空间与赛博空间都会产生巨大影响,从现实空间与赛博空间对城市活动事件的演化感知、动态建模与时空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与应用价值。提出了一种结合现实空间交通数据与赛博空间社交媒体数据的城市活动事件时空建模分析方法,从事件进行中的交通轨迹,探测识别与事件显著相关的城市时空区域和交通流,分析现实空间事件热度的时空变化;从事件发生全过程的社交媒体数据中,探测分析赛博空间事件热度的时空变化;通过将现实空间和赛博空间的融合,建立城市活动事件时空模型,刻画事件全过程中城市地理空间与城市行为空间的时空演变特征。以2015年周杰伦"魔天伦2.0"世界巡回演唱会(武汉站)事件为例,采用武汉市出租车GPS轨迹数据和微博数据,对演唱会的事前、事中、事后实现城市地理空间与行为空间全过程建模与时空演变分析,并与单一数据源事件刻画模型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方法能更合理地结合现实空间和赛博空间刻画城市活动事件。  相似文献   

3.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个体移动行为变得复杂多元,人类活动对于城市结构的影响和约束越来越大,产生了一系列人与城市互动过程中的问题.人的活动与移动如何改变城市结构以及如何被城市结构限制仍然缺乏有效的研究.论文利用城市时空大数据,以"活动—行为—结构"3个维度构建个体出行模式与城市空间结构交互的框架模型,研究个体的移动与活动模式,其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交互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4.
城市空间运行的出租车产生大量的OD数据,数据的时序呈现周期性特点,客观反映人们的出行行为模式,本文采用谱聚类算法对北京五环区域内各空间单元的出行特征及其相似性进行探究。由于空间单元的时空行为特征受空间邻域和功能区划的影响,研究添加邻域因子和功能区因子以改进时间序列的相似性度量方法,从而实现时间序列谱聚类算法的空间和功能区拓展,进而增加人们对不同时空条件下出行行为特征的了解,以便对不同空间单元提供差异性服务,如不同时段公交的发车频次、动态调整商场营业时间、不同时空环境出租车候车点的实时变换、调控和优化不同区域服务保障等,将有助于降低城市能耗,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也有助于居民实现智慧生活。  相似文献   

5.
基于武汉市"四普"、"五普"、"六普"人口普查数据及2014年末人口调查数据、同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开展城市级的人口时空变化趋势及特征研究。从1990~2014年,武汉市人口空间分布由"破碎分散"向"紧凑集中"转变,人口流动主体形式为波动式增长和流动式推进,新城区人口增长速率持续增加,中心城区人口增长速率逐步减缓。研究结论表明,提出的基于土地利用现状的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能够客观反映人口的空间分布,能够为指导城市规划、统筹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地区发生单日最大降雨的2012年"北京7·21暴雨事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带降雨观测计划(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TRMM)降雨数据、气象观测降雨数据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产品,利用空间插值、空间降尺度、精度评价及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北京7月21日暴雨的时空分布特点,定量研究城市"热岛-雨岛"时空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从空间分布来看,强降雨发生北京南部;从TRMM的3 h降雨数据来看,随着时间推移最强雨带自西向东推进;经气象数据验证,降尺度的TRMM 3B42数据精度有所提高;LST对暴雨的影响表明热岛与雨岛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致性,且在雨强最大时段两者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7.
对社交媒体位置服务大数据进行时空数据挖掘能为城市规划、商业决策、用户行为分析等应用提供决策依据。基于新浪微博签到点数据,应用Knox指数进行时空交互性检验,确定合适的时空分析尺度,并利用时空重排扫描统计方法分别在短时间尺度(时)和长时间尺度(天)下挖掘时空热点。结果表明:短时间尺度(时)和长时间尺度(天)的签到点都具有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时空交互性逐渐增强的趋势;短时间尺度下的时空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主城区,覆盖半径集中在2~6km、时间集中在11:00—17:00,热点持续时长约为3~5h;长时间尺度下的时空热点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少量均匀分布在城外,覆盖半径集中在5~6km,时间集中在2016-02-07—2016-02-13,热点持续时长约为3~6d。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城市空间研究视角从物理经济空间逐渐转向为以人为中心的城市活动空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交通条件改善,城市活动空间格局持续变化.受限于长时间序列个体活动数据的缺乏,相关研究大多局限于单一活动空间及活动汇总层面,存在空间上覆盖不全、时效性不够等问题,导致对城市活动空间演变的微观过程理解不足.尤其对于城市要素(例如:住房、交通等)如何影响个体行为,进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过程还欠缺理解.大数据时代下,海量个体出行数据使得实时、大规模、多方位感知人们时空行为成为可能,为定量理解城市活动空间动态提供了新的途径.论文从"人(行为)-空间(结构)-城市(要素)"交互视角出发,从居住、职住和日常活动空间三个维度提出城市活动空间动态研究框架,并以深圳市为例展开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城市居民通勤活动分析是解决城市职住失衡和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技术支持。移动轨迹大数据增加了城市居民通勤活动观测的数据类型、数据规模、采样频率和信息量,有助于揭示就业居住空间模式和通勤活动的内在规律。概述了多学科领域城市居民通勤活动研究及相关移动轨迹数据分析的进展,明晰了通勤活动分析的概念、指标、模型和方法。从城市居民通勤活动的行为特征、空间格局和受职住空间影响这3个方面,给出了移动轨迹数据支持下的居民通勤活动分析技术架构,指出城市居民通勤活动分析技术正朝着城市规划、交通预测和移动轨迹大数据的多学科交叉理论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一类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的地理知识,但其获取存在难度。位置社交网络为情感的度量提供了优质数据源,基于2016年9月19日—25日和2016年10月1日—7日(国庆假期)两周发布的345万条带有地理位置的新浪微博数据,通过清洗、分词以及基于词典的情感度量方法,计算了每条微博的情感倾向,通过情感聚合探测了城市微博情感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在格网尺度上分析了微博情感在时空域中的热/冷点模式及趋势。研究表明:微博整体情感倾向以积极为主,个体情感的空间分布具有随机性,城市情感的空间分布极其不均匀,表现为局部地区情感高值/低值聚集区与低-高值/高-低值异常区伴随出现的分片分布特征,且日常时期这种局部差异性更为显著;以时空立方体为格网单元,发现中国东西部地区呈现对立的情感模式,东部以情感热点模式为主,且两个时期表现为不同的时空热点类型,西部则以情感冷点模式突出,且相比于日常时期,国庆假期的冷点模式存在加强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微博情感在地理时空域分布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为分析中国居民幸福感、指导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提供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在微观尺度上土地利用绩效研究比较欠缺的问题,从乡(镇、街道)尺度开展兰州市土地利用绩效空间差异研究。根据前人工作基础确立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和分析兰州市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程度、效率与效益三者呈现出聚集且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而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空间分布趋势则比较离散;土地利用绩效值形成了4个高值中心区,较高值区分布在高值区的外围,低值区则分布在边缘地区;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聚集性分为热点区、冷点区和异质冷点区3种类型,冷点区空间分布广,稳定性优于异质冷点区和热点区。研究结果为相关政府部门推进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可靠详实的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2.
居民区生活便利度分析是城市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空间中的居民活动主要发生在道路网络空间,加色法同位规则是一种网络空间同位模式可视化挖掘方法,避免了复杂的数学公式、算法及相关参数,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鉴于此,本文利用加色法同位规则这一可视化数据挖掘手段,在表达空间交互的同时将数据挖掘的结果直接用于居民区生活便利度分析。以兰州市为例,进行居民区与其他14类城市基础设施之间位置关系的挖掘试验,全局分析与局部分析相结合,对不同区域的居民区生活便利度进行评价,以期为兰州市城市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兰州市,居民区与药店、超市、牛肉面馆等地理要素存在最强同位规则,与医院、火锅店存在较强同位规则,与商场、派出所、消防站无同位规则;居民区在整体上呈现多个宜居中心的分布特点,在区位上呈现便利度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新疆克拉玛依市商业地价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地价是一个具有时空性质的多维概念,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特殊性。但目前对城市地价空间分布规律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与方法依据,本文以克拉玛依市2007年土地调查商业用地数据和地价动态监测数据为依据,以ARCGIS软件为平台,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克拉玛依市商业用地价格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城市地价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城市商业用地地价的分布在空间上既有连续性,也存在变异性,受区域整体趋势的影响明显高于小范围的变异性,属于强空间自相关;商业用地地价分布整体呈现圈层结构,交通道路对地价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颜亮  柳林  李万武 《北京测绘》2020,(4):467-471
出租车载客数据可以用于研究居民的出行特征,提取城市的交通热点区域,但对城市交通热点区域的交互关系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纽约市的出租车行程记录数据为数据源,利用交通小区划分结合出租车载客数据提取城市交通热点区域,基于复杂网络的方法对不同日期类型和天气情况的城市交通热点区域空间交互网络进行研究并进行社区发现。结果表明,热点区域受城市核心区的影响而聚集在核心区域周围,城市内社区的形成可以克服地形和行政区域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论有望为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管理、出租车调度、以及人们的出行等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利用出租车轨迹数据提取城市居民出行时空分布特征的过程,包括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出租车上下客事件基于时间进行特征分析;给出了一种融合核密度估计(KDE)与兴趣点(POI)分类的密度聚类算法,实现了出租车上下客热点区域的挖掘以及居民出行活动规律与城市功能区之间关系的发现.?研究表明:居民的出行活动特征在"工-休"日之...  相似文献   

16.
利用成都市主城区银行网点数据,运用GIS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银行业空间分布、集聚分布及形成机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银行业呈同心圆环状向心分布格局,并向西和向南聚集明显;成都市银行业空间呈现倒"U"形集聚特征,距离为6.5 km处集聚趋势最强;成都市已形成了多个银行集聚区,这些集聚区呈现"中心高度集聚,周围零散分布"的趋势,主要分布在三环内的西北和正南方向。不同的集聚区其形成机制不同,成都市银行业集聚区形成除受交通因素影响外,还主要受商业、商务、居住等因素影响,其中商业-商务中心综合作用、商业中心-居住综合作用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网络地图提供了丰富的地理空间数据资源,本文以沈阳市主城区为例,以百度地图为底图,借助百度地图丰富的API,获取沈阳市行政区划矢量数据及兴趣点数据。采用开源的Openlayers,开发了“学校”兴趣点的热点图WEB页面,分析了沈阳主城区学校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热点图的特点。并简介了ECharts可视化技术,初步探讨了其与Openlayers结合开发专题图WEB页面的传统开发方式,本文也为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分析及可视化,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本文以莱西市为例,以行政村为最小研究单元,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和潜能模型法,对莱西市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莱西市整体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包括水集街道、沽河街道、望城街道和莱西经济开发区;低值区域...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道路拥堵、打车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出租车GPS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部分居民出行行为的丰富信息。考虑到出租车载客事件发生于一维道路网络空间,本文提出对出租车上下客事件所在路段进行分析,得到不同时段居民出行的热门路段和区域,分析居民出行时空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交通现状和居民出行需求,提高城市对居民出行活动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的城市建设中,绿化建设对于美化城市面貌和提高市民居住舒适度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城市绿化普查工作则成为绿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为了改进传统绿化普查工作,本文提供一整套基于移动测量技术的城市绿化普查方案,搭配自主研发的GIS采集软件和实景三维管理平台,采集绿化信息的效率和精度显著提高,更可以优化城市绿化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