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实际测井资料入手,对视电阻率资料进行整理,发现同一地层电阻率ρs存在规律性变化,其变化规律符合现有的电位测井理论:电位与电极距具有指数关系,且指数小于1。从理论上对该变化规律做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不同等势面的导电面面积,呈现出非线性变化,符合分形规律。视电阻率之所以存在规律性变化,是电场穿透地层后导致其非线性变化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及测井环境下自然电位形成的原因,对氧化还原电位、扩散吸附电位、过滤电位等自然电位异常曲线特征进行了剖析。并用二个实例介绍了重锤蚀变及工业游散电流对自然电位测井的影响,如重锤蚀变所测曲线等效于叠加一个"底部梯度电极系"所产生的电位差,导致自然电位曲线与视电阻率曲线具有相似性,而工业游散电流则会产生不规则的锯齿状干扰。针对上述二种干扰对实测曲线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在测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及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3.
卢丽萍  吴刚  王军 《现代地质》2005,19(2):303-308
采用激发极化法对准噶尔盆地盆五井区进行了含水区定位研究,通过分析视电阻率单点曲线和视极化率单点曲线,对研究区范围内的地质及地层的含水情况进行初步判断,识别了含水层及水层的顶界埋深;在这一基础上用二维直流电法反演软件对视电阻率资料进行了二维反演,使之更接近地层真电阻率。视极化率剖面图的分析表明盆五井区存在一定的地下水资源,其中P200201、P200202、P200207线所经过的区域的含水性较好。第三系上新统上独山子组(N2d2)地层为强含水层,第三系上新统下独山子组(N2d1)为弱含水层。盆五井区含水层的特点是高阻含水、低阻不含水,这反映出该区的砂岩沉积较为疏松,地下水的矿化度偏低。推测该研究区地下水的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混合法研究了侵入带的三种模式——台阶型、斜坡型、具有低阻环带的侵入带对电位电极系视电阻率的影响。其目的, 一是确定常用的台阶型侵入带引入的误差, 二是研究细致地探测侵入带的方法。研究结果一方面表明了考虑过渡带和低阻环带可以提高测井解释的准确度,另一方面也为用多电极系电阻率测井探测侵入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在普查找钾的钻孔中,由于采用高浓度的盐水泥浆钻进,而给电测井工作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在此类钻孔中进行电测井工作,即不象石油钻孔那样,采用大口径钻进,划分比较大的层位,因而可采用大极距的普通电阻率测井;也不同于找煤钻孔在低矿化度泥浆中采用小极距的普通电阻率测井。如何在高浓度盐水泥浆钻孔中,按照普查找钾的地质要求开展电测井工作,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淮钾1井的测井工作是由江苏石油勘探指挥部承担的,采用4m底部梯度电极系进行了视电阻率测井。采用这样大的极距在石油大口径钻孔中,按照石油地质的要求是可行的。对于  相似文献   

6.
电法勘探,大致可分为垂直和水平勘探两类。这里所叙述的偶极映射(Dipole Mapping)属于水平勘探。水平勘探是为了了解某一深度内平均视电阻率的水平分布情况,为此可应用梯度法及所谓水平勘探法。所谓梯度法是指在施卢姆贝格尔(Schlumberger)电极系中,固定供电电极 A、B,在 AB 联线上用比 AB 极距小得多的测量电极距 MN 测量电位梯度的方法。另一方面,所谓水平勘探法是指在温纳(Wenner)的等间距四极法、三极法、或二极法的电极系中,保持整个电极系统不变,并沿测线逐点测量视电阻率。由这些方法便得到所  相似文献   

7.
这里研究层状极化介质激发极化效应特征。首先,在忽略电磁效应的情况下,用柯尔~柯尔模型表征极化介质复电阻率,计算三层不同地电断面复电阻率的振幅和相位随极距变化的曲线;然后,分析极化层不同充电率和不同时间常数、不同激发频率和极化层不同埋深,对测深曲线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极化层埋深与极距的对应关系。这些工作都能够为野外开展复电阻率测量和资料解释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岩石露头上,特别是在探槽新揭露的新鲜露头或坑道壁上,测定岩矿石的电性参数,比室内在标本上测定,能获得较为真实的数值.本文对露头上测定电参数的技术条件,包括电极装置和边界影响进行了讨论. 露头测定所用装置的选择从电法勘探基础理论可知,当地下半无限空间充满了均匀各向同性介质(其电阻率为ρ_1,极化率为η_1)时,无论采用何种装置,所测得的视电阻率ρ_s和视极化率η_s的值就是它们的真实值(ρ_1和η_1). 四极(此处指对称四极装置)、三极以及二极装置都可用在露头上进行小极距的测深,或小极距的剖面测量,以获取露头的ρ及η值.三种装置计算电阻率的公式在一般电法勘探的教科书中均可查到,其极化率计算公式就是其二次电位与  相似文献   

9.
嵊泗列岛位于舟山群岛北部,属于海上列岛,淡水匮乏,迫切需要寻找第四系古河道中赋存的淡水.根据该区的地质情况及地层岩性的物性特征,通过合理选择自然伽马、三侧向电阻率、不同极距的视电阻率及自然电位等参数来确定地层中含水层的赋存情况.勘探结果表明,由于隔水层的作用,使咸水层和淡水层的地层水得以独立存在.当自然电位受干扰,参数畸变时,用不同极距的电位电极系划分咸、淡水含水层,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一、环形电极的意义视电阻率法测井,以共耗电少,设备简单,具有故障少轻便好用的优点,广为物探测井单位采用。为使之获得顶期效果,选好下井电极系的极距是一个重要关键。对如何选定极距的问題,前人曾有过多种建议,阻囿于点电极概念未能得出确切的结果。随着工程物探测井的兴起——要求在不深的测井中,有尽可能高的薄层分辨力—极距问题就更为突出了。  相似文献   

11.
计算了宽频带多偏移距层状大地电偶极~偶极装置的复电阻率,用高频和低频二个频率的复电阻率计算了频散率,并用各道最低频的复电阻率(频率相同),计算了道间复电阻率变化率.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诸如逆重复m序列等宽频带信号激励,多偏移距同线偶极~偶极同时观测,计算的频散率及相邻道间低频复电阻率的变化率,可作为物性参数来检测大埋深高阻或低阻薄层的存在.低频接地偶极产生的传导电流,有利于检测到埋深较大的高阻薄层.多偏移距同时观测方法是一种几何测深法,如果有高阻极化体存在,在适当的收发距上,道间低频复电阻率道间变化率或频散率的变化率,就会出现极大值.它所对应的收发距可用来估计极化体埋深,约为极化体埋深的2.2倍~3.5倍.  相似文献   

12.
由于各煤田的地质条件不同,煤岩层的物性存在差异,由于多种原因,常会出现测井曲线的多解性,因此掌握勘探区煤岩层的测井曲线规律,是避免测井工作出现人为误差的基础工作。通过总结陕北侏罗纪煤田中煤层及砂泥岩在4种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指出该区电阻率、人工伽马曲线上的高幅值及自然伽马低幅值与自然电位的负异常是判断煤层解释的依据。在解释煤厚的原则上,电阻率、人工伽马曲线需根据煤的厚度与电极距、源距的关系进行判定,而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曲线的煤层解释点一般确定在异常幅值的1/2处。  相似文献   

13.
在电法勘探中,常需要测量接地电极的接地电阻。测量接地电阻用万用表进行测量时,极化电位会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从极化电位机理和万用表电阻测量原理出发,分析了极化电位给接地电阻测量带来的影响,同时讨论了改善结果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张星龙  蒙晓记 《陕西地质》2013,31(1):54-56,61
在进行煤田测井时,由于钻孔井径、丼液性质差别,导致自然电位曲线、三侧向电阻率曲线不能很好地反映地层的变化,本文结合陕北某煤田测井实际,分析了井液、井径对自然电位曲线、三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激发极化法在水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激发极化效应值的因素很多,如岩性、结构、粒度、围岩的电阻率、测量时的供电时间、布极方向及采用的装置等,但水是产生激发极化现象的重要因素。在勘查实例中,依据测井电性参数,选择合理的测量装置及测量参数,采集视电阻率、极化率、激发比数据,按照一定流程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并总结出该方法在水资源勘查中表现的特征和规律。与钻探成果相比,激发极化法的应用效果明显,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水资源勘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侧向测井电极系结构和聚焦方式,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三种常见的侧向测井电极系结构对电极系数、井眼影响系数、径向探测深度的影响;对比硬件聚焦中监督电极残余电位差对测井响应的影响,引入聚焦系数,提出了一种利用软件聚焦实现阵列化测量的新方法;利用Oklamoha标准地层模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不同电极系结构和电极系的不同部分对测井响应的作用不同,其中电极系绝缘部分长度对探测特性的影响很大,在电极系设计过程中应重视绝缘尺寸对探测特性的影响。采用软件聚焦方式,不仅消除了硬件聚焦方式中残余电位差的影响,而且在不改变双侧向电极系结构的基础上,选择聚焦系数为0~1.1,得到了不同径向探测深度的测井曲线,实现了类似于阵列侧向测井中的阵列化测量。测量结果表明,电极系数随着聚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井眼影响系数保持在0.80~1.16,并提高了径向探测能力,最大探测深度达到2.0 m以上,获得更丰富的地层电阻率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17.
前言在用中间梯度装置作激发极化测量时,两供电电极的位置固定不动,其极距与所要探寻的矿体的埋深和大小相比是很大的.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激发矿体的电场保持不变,用移动的供电电极装置时所存在的电位变化影响可以消除.在这种情况下与地磁场中磁性体的情况类似,可以用基本的位场理论来研究.因两测量电极相距很近,所测电位近于水平面内的电位梯度.用中梯装置测得的  相似文献   

18.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应用测井曲线确定钻孔地质剖面,划分岩煤层,解决煤层的深度、厚度及煤层结构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利用普通的视电阻率曲线和人工放射性曲线划分薄煤层和结构复杂的煤层都有很大困难。特别在井径扩大,泥浆电阻率过低或煤岩层的电阻率差别不太大的情况下,一般的测井方法不能作出精确的分层定厚解释。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试验了两种新的测井方法——“六极侧向测井法”和“侧向梯度法”。实践表明,这两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分层定厚精度高,横向探测深度大,线路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9.
王恒  李桐林  陈汉波  王月 《世界地质》2018,37(4):1226-1230
通常情况下地下岩矿石在通电的情况下,不仅表现出电磁效应,还表现出激电效应,在激电效应强烈的地区两者难以分离。笔者通过对均匀半空间中两种极化体的正演模拟,分析Cole--Cole模型参数对极化体的影响规律。模型正演结果表明:激电效应的存在会使视电阻率值增大,不同激电参数对视电阻率产生的影响不同,其中极化率对视电阻率的影响最大;极化率越大,视电阻率越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姚家园公园地热井钻凿过程中所揭示岩性的现场编录,考虑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以实验室岩矿鉴定成果和测井曲线梯度电阻率、电位电阻率、放射性指标的变化为佐证,初步确定了揭露地层的地质年代。采用地质与钻探相互佐证的方法,证实姚家园地区地热勘查中岩性的确定、地层的划分是合理的。总结了地热井工程中地层和岩性识别的一般步骤:首先,对岩屑使用野外地质辨别方法,根据岩石色率、硬度、致密性、钻时效率曲线及钻进过程中泥浆的消耗情况对地层进行初步划分;其次,通过对地层分界面和关键点的岩屑取样进行实验室岩矿鉴定,为初步划分提供科学的证据;最后,根据测井曲线中的梯度电阻率,电位电阻率和放射性三项指标的实际变化情况与实验室岩矿鉴定成果的对比,划分出属于不同地质年代和不同岩性的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