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山东半岛与韩国的经贸合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山东与韩国进行经贸合作的条件、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旨在为山东半岛对外开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空间机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合作中的空间机会主要包括区域的空间关系、空间要素和空间成本。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背景下,系统认识云南省在多方区域中的空间机会有利于认清在区域发展中的优劣势,为今后的经济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目前,云南省在泛珠三角区域的空间关系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空间要素方面与发达区域却有着相对的互补性;在空间成本方面与以前相比已有降低,但是在市场机制、科技水平等方面发展还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3.
粤港新经济合作格局演变及广东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全球化、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广东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广东经济层次的提高和对外经贸关系的升级,粤港、粤新之间传统的经济合作格局和经贸合作模式难以继续维系。为在三方利益博弈新格局中寻得发展先机.广东必须发挥其经济腹地及市场广阔、产业体系完善的优势,探索粤港、粤新经贸合作新模式,开拓广东对外经贸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两国经贸合作在中亚地区和哈萨克斯坦均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中哈双边贸易额占中国与中亚五国总贸易额的62.8%,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开展经济贸易合作,不仅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区建设的突破点,而且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窗口。通过分析中哈两国对外贸易现状和互补性特点,在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重点开展经贸合作的五大重点领域,包括农业、旅游、医疗、人文和金融领域,提出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经贸合作的松散型模式、制度性模式和功能型模式,通过比选认为功能型模式是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经贸合作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5.
长江三角洲旅游经济一体化浅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旅游空间的连续性以及区域文化的相似性奠定了长三角旅游合作的基础。推动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需要从观念、机制和措施等方面进行创新。观念更新是长三角旅游合作的关键,以互利共赢为目标,以历史文化为线索,以交通为纽带,加强政府间的合作和联动,统一市场建设,整体形象营销,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以上海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完善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加快制定旅游合作规划,加大旅游市场拓展、项目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共同构建长三角旅游经济圈。   在长三角旅游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必需加强政府的合作和联动,打破地区分割,加强统一市场建设;同时,加强地区间发展的协同和协调,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以旅游圈的旅游资源为背景,以历史文化为脉络,以交通为纽带,针对圈内外市场特点,推出系列化、精品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与线路,实现多样化产品形式,构建若干个主题不同、功能互补的旅游业圈。长三角旅游合作要取得成功,必须有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和保障措施。通过旅游资源的重组和共享、旅游产品的更新和提升、区域旅游功能分工、客源市场的共同开拓与互换、联合促销、旅游企业之间的优化组合以及区域旅游整体形象的构建等,长三角范围内不同城市的旅游产业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图们江下游跨国界经济开发区的空间极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为主要背景,以区域极化发展理论为指导,对图们江下游跨国界经济开发区这一发展极核的概念进行说明,提出了该新型经济开发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背景条件与区位条件,并对其极核的功能效应作了初步预测与展望。以对国内外积极参与图们江下游地区的合作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是基于古代丝绸之路概念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与地缘环境下的经贸合作升级版。它是中国政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格局,审时度势提出的一种新型开放大战略,一经提出迅速得到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回应。"一带一路"战略具有互补共赢、地缘政治考量两个基本内涵。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对东南沿海、中西部区域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着眼点在于物流建设,采取资源合作共赢模式、国际地缘战略合作模式,经济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1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同承担的"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启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项目旨在建立"中亚区域科技问题研究中心",进一步完善我国与中亚国家科学合作与交流机制,促进亚洲中部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化、实质化和深层化。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代表项目牵头单位致辞,强调该项目将通过中亚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地理》2016,(6):1229-1229
2016年11月22日,由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同承担的"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启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项目旨在建立"中亚区域科技问题研究中心",进一步完善我国与中亚国家科学合作与交流机制,促进亚洲中部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化、实质化和深层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部崛起的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旅游合作是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也是未来影响世界各国旅游业竞争力的重点领域。在中部崛起的宏观背景下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已经启动,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通过空间生长力、政府调控力和市场驱动力3个层面对中部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进行研究,对于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全面推进与实施,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基于联合国贸易数据库,运用相关模型对2002-2015年中国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贸易合作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双方贸易呈现出强互补的产业间贸易特征,贸易合作潜力巨大,今后双方可以通过在技术、制度等方面的改进、完善和创新,促使双方向更高层次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未来可以考虑在适当时机,推动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取消货物贸易壁垒和服务部门市场准入限制,促进双方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促进各国的更好发展。今后应依托顶层设计,实现上合组织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对接,鼓励企业对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直接投资,加强双方能源贸易的合作,拓宽非资源合作领域,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加强双边、多边安全领域合作,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的格局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磊  段学军  杨清可 《地理科学》2017,37(12):1841-1849
梳理区域合作的政治经济环境演变,试图对长江经济带区域合作的主体、主题、形式和发展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流域管治事务复杂,部门管理与行政区管理交叉,造就了区域合作模式多样与发展水平差异。经济带在长江防洪、大通关和检疫等方面的合作发展迅速,而在水资源环境、港口岸线、基础设施和生态补偿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平台建设仍发展缓慢。长三角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层次多、主题丰富的区域合作机制;由于国家长期对成渝经济区的推崇,两地在区域性项目建设上合作密切;中游四省合作发展水平相对最低,缺乏强有力的中心城市引领,地区竞争大于合作激励。  相似文献   

13.
张鹏  陈雯  吴加伟  袁丰 《热带地理》2020,40(4):589-603
合作园区作为区域间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手段,对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合作园区逐渐成为跨区域合作研究的重要内容,相关研究基于飞地经济理论、空间生产与空间重构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增长联盟与跨界区域理论等,从园区合作主体、管理体制、空间治理、利益分享等角度,对合作园区的类型、合作动力、合作效应等进行了探讨与研究。研究主要结论为:1)合作园区类型多样,按照参与主体、合作治理形式、园区产业功能进行了划分,形成层次递进的分类体系;2)合作动力包括政府驱动、市场因素驱动、社会因素驱动、利益分享驱动等方面,各种驱动力相互作用,利益分享是合作园区发展的原动力,利益协调是影响合作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合作效应主要表现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产业布局优化与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进步及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等。但相关研究存在对部分合作园区类型划分标准不统一、合作动力缺乏量化支撑与耦合关系研究、合作效应研究滞后且缺少科学客观的系统评价体系等问题。未来合作园区研究可开展集合作类型、合作动力与效应于一体的合作模式的系统综合研究;针对合作园区所映射的区域合作治理问题,可以创新探索跨区域合作治理驱动机制等深层次的相关理论研究;宏观层面区域一体化的政策评估,可依托合作园区案例进行深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地域辽阔,土地、森林、水、能源等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有色金属矿藏,种类配套齐全,在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和中亚五国与中国在地缘、历史和文化等多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资源开发、经贸合作和科技交流的国际背景和有利条件。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十分重视资源开发和原料出口,向主要经济合作伙伴推销资源产品,并很快引起许多国家,尤其是经济发展较快国家的重视。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在土地、电力、建材、机械、畜牧业、信息、交通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可以说,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及其辐射地区市场潜力巨大,待开发的领域空白点较多,特别是里海、西伯利亚的石油和天然气,是21世纪全球最具能源开发前景的地区,而能源勘探与开采领域则是我们未来需要重点发展合作的领域。但是,中亚国家的原料型经济倾向,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不足,生产和社会基础薄弱,这些问题都阻碍着中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中亚国家的加工工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依靠进口。这是我国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加工业优势的有利条件。所以,资源和经济技术的互补性,对发展中国与中亚五国和俄罗斯双边的区域经济合作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展望21世纪的俄罗斯、中亚五国与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根据俄罗斯和中亚各国资源状况实地调查和统计资料等,对区域资源开发现状与潜力进行了分析,对共同面对的问题,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及合作前景,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境外经贸合作区已经成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平台和空间策略。文章在总结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特点基础上,采用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的开发模式,并基于企业视角分析了该开发区的优劣势。结果发现:1)园区是采取“项目建设+土地抵偿”的形式进行开发的典型项目,以符合东道国国情与需要为发展定位,主要通过土地增值、为跨国企业提供厂地的方式获取收益;2)园区发展优势表现在:受到双边政府的大力支持,税收优惠力度大,区位优势明显;园区发展劣势表现在:产业链体系不完整、企业境外融资难度大、企业在当地的根植性弱、企业间凝聚力不足、劳动力资源匮乏、劳动技能与效率尚待提高、投资汇回利润存在一定风险、市场开发尚且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区位选择与产业布局、本地嵌入机制、经济地理影响等方面,并探讨了本案例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政策启示,即,加强政府间磋商、契合东道国发展需要,加强对本地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是保障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顺利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贾若祥  刘毅  侯晓丽 《地理研究》2005,24(4):641-651
随着竞争日益复杂化,企业之间纷纷从对立型竞争转向合作型竞争,并由此对企业的空间行为、空间结构及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相对于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的企业合作活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落后很多,特别是有关企业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方面的研究更少。企业合作可以分为研发合作、生产合作、营销合作、资金合作等不同模式,他们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如一柄双刃剑,既可以加快区域生产要素的流动,通过蛙跳效应、涓滴效应、网络化效应等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也可造成落后地区在合作过程中对发达地区的过度依赖,并承接来自发达地区的污染转移,影响落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思路与政府作用重点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是中国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问题之一。该文依据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发达国家经验,从理论与全局的角度分析京津冀都市圈合作的必要性,并探讨政府促进京津冀都市圈合作的思路、规划与政策重点。笔者认为,完善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机制,关键在于完善区域管理制度基础;京津冀都市圈企业主导型合作应该注意克服地方利益矛盾,并用合理的政策促进地区间企业合作。  相似文献   

18.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空间协调发展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志明 《地理研究》2012,31(3):521-533
与以往区域协调发展程度评价研究不同,本文基于协调发展概念强调经济联系、区域差异、动态收敛和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点,构建空间(区域)评价体系,分别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区际一体化程度、区际人均GDP均等化程度、城乡人均消费水平差异程度四个方面评价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空间协调发展程度。评价结果显示,2001~2009年间,武...  相似文献   

19.
中俄蒙跨边界次区域矿产资源合作开发机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区域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东北经济区现实发展条件,通过分析中俄蒙三国毗邻地区矿产资源合作的区位条件、贸易条件、资源互补条件及开发现状,探讨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的制约机制与优化机制,并结合实证研究总结出政府主导型、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型和民营企业境外拓展型三种中俄蒙跨边界矿产资源合作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不同空间尺度的上海市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双  曾刚  吕国庆 《地理科学》2016,36(8):1155-1164
利用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对1986~2012年上海市装备制造业合作发明专利数据进行检索,描绘了城市、区域和国家3个尺度上海市装备制造业的网络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上海市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因素在不同空间尺度对创新网络的结构演化影响不同。在国家尺度,城市创新能级是主体结网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其重要性越发明显,而地理距离在这之中并不起作用;在区域尺度,主体创新能级的重要性贯穿整个网络发展阶段,而地理邻近的重要性在后期才开始显现;在本地尺度,合作主体间的平均距离急剧缩减,地理邻近的重要性极为突出。最后,针对上海推动产业升级、建设科创中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