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非线性能量阱(Nonlinear Energy Sink,简称NES)是一种被动的结构控制装置,具有较强的频率鲁棒性,能够在主体结构频率发生变化后依然保持较高的减振性能。轨道非线性能量阱(Track Nonlinear Energy Sink,简称轨道NES)通过附加质量块沿特殊设计的轨道运动产生非线性回复力,降低主体结构响应。经脉冲荷载优化得到的轨道NES在脉冲荷载作用下展现出优越的减振性能,但其地震响应控制性能尚待提高。对地震作用下轨道NES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轨道形状函数对其减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轨道NES进行减震控制宜采用三阶多项式轨道形状函数。  相似文献   

2.
支撑刚度对磁摩擦耗能减振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已有磁摩擦耗能减振体系振动台试验基础上,讨论了两类磁摩擦耗能减振体系支撑刚度的影响,揭示了支撑刚度对磁摩擦耗能装置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给出了两类磁摩擦耗能装置在结构中发挥最佳减振效果时支撑刚度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形状记忆合金(SMA)超弹性阻尼减振的机理,综述了国内外形状记忆合金(SMA)减振装置用于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最新进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减振技术在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方面具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耗能减震加层结构新体系,即利用旧有建筑顶层与加层结构之间的摩擦垫层并依靠在两结构各层连接点处增设的耗能阻尼器来吸收耗散能量的减振体系,在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过程中,首次建立了系统的结构模型,引入了一种新的库仓摩察力表达式并对影响体减振率的有关参数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对一实际工程的设计和计算,验证的这种加层减振做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摩擦垫层及阻尼器对外套加层结构体系的减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耗能减震加层结构新体系,即利用旧有建筑顶层与加层结构之间的摩擦垫层井依靠在两结构各层连接点处增设的耗能阻尼器来吸收耗散能量的减振体系。在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过程中,首次建立了系统的结构模型,引入了一种新的库仑摩擦力表达式并对影响体系减振率的有关参数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对一实际工程的设计和计算,验证了这种加层减振做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耗能减振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   总被引:54,自引:7,他引:47  
本文基于国内外耗能减振装置的性能试验和耗能减振结构的计算研究并结合我国正在修订的建筑结构抗震规范。提出了耗能减震结构抗震设计的统一方法。首先,提出了速度相关型线性耗能器和滞变型耗能器等效阻尼和刚度的计算方法;其次,通过大量的计算比较,研究了耗能减振结构非交阻尼阵强行解耦的精度和实际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了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耗能器可统一归结为结构附加振型阻尼比的方法;第三,通过耗能减  相似文献   

7.
被动耗能减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结构被动耗能减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大约已有25年的历史。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致力于将结构附加耗能或阻尼系统推向实际应用,许多耗能减装置已经安装在世界多幢土木结构中。  相似文献   

8.
基于ANSYS软件benchmark模型耗能减振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系统介绍了当前国际结构振动控制的公共平台———Benchm ark模型,首次给出使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第3阶段20层非线性钢框架抗震结构的有限元建模,结果表明,模态、无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和ASCE给出的MATLAB结果相同。利用粘滞阻尼器对此模型的耗能减振数值仿真分析的结果表明:粘滞阻尼器是一种性能很好的阻尼器,使用本文给出ANSYS的Benchm ark有限元模型来进行耗能减振控制分析是方便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云南洱源县振戎中学食堂钢筋混凝土耗能减振体系,首先建立了耗能减振结构构件的恢复力模型;其次,结合文献[10]提出的“三水准”地震损伤性能目标和文献[11]中的简化设计方法以及ATC-40报告中的能力谱法,对此结构在大震下的地震损伤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设计验算;最后考察了耗能减振装置对结构损伤性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结构被动耗能减振效果的参数影响   总被引:58,自引:6,他引:52  
本文研究粘滞、粘弹、金属屈服和摩擦型上类与斜撑串联的被动耗能器对结构减振效果的参数影响。首先,建立了结构、耗能器和斜撑共同工作的计算模型;然后考虑不同耗能器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运动方程;第三,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研究了耗能器刚度(或耗能器与斜撑的组合刚度)、屈服位移等参数对结合减振结果的影响,得到了这些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从而为结构的耗能减振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云南洱源县振戎中学食堂钢钢筋混凝土耗能减振体系,首先建立了耗能减振结构构件的恢复力模型,其次,结合文献[10]提出的“三水准”地震损伤性能目标和文献[11]中的简化设计方法以及ATC-40报告中的能力谱法,对此结构在大震下的地震损伤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设计验算,最后考察了耗能关振装置对结构损伤性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垫层桩基的减振机理出发,分析了垫层桩基和复合地基的等效性,提出了复合地基的减振机理和减振动力模型。复合地基的减振性能主要体现在减小振幅、粘滞阻尼耗能和摩擦耗能上。根据复合地基的减振机理,可把基础和垫层简化为多自由度的质、阻、弹振动体系,同时考虑滑动摩擦作用。最后,提出了按减振思想设计和施工复合地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柔结构动力反应强烈,对结构安全性和舒适性带来了挑战。为经济有效地控制高柔结构的动力响应,各种减振措施相继被提出,并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取得进展。文章发展了一种将调谐液体阻尼器(TLD)与颗粒阻尼器(PD)结合的新型减振耗能装置TL-PD,尝试用于高柔结构的振动控制。为验证该装置的风振控制效果,将简易TL-PD装置安装于一高层结构模型顶部,开展了风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TL-PD在颗粒充分碰撞后对高层结构具有良好的振动控制效果,且控制效率受到质量比、颗粒密度及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钢筋混凝土耗能减振结构的地震损伤简化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钢筋混凝土耗能减振结构地震反应和损伤分析的简化方法.首先给出了考虑轴力变化效应的耗能减振结构Pushoverr分析方法,以及结构等价阻尼比ζ的计算公式;其次,结合文献[12]中提出的"三水准"地震损伤性能目标,提出了耗能减振结构基于能力谱法的地震反应、损伤分析与性能设计方法;最后,对一座设置金属屈服型耗能器的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和损伤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层拟粘滞摩擦耗能结构的试验与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对一座安装有拟粘滞摩擦耗能器的1:8的16层三跨钢结构模型、该结构未装耗能器的空框架以及装有普通支撑的框架模型进行了振动台地震模拟试验和动力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拟粘滞摩擦耗能器有良好的减振效果。然后对影响耗能体系减振效果的主要参数进行了数值研究,讨论了支撑刚度、初始起滑力和耗能器接触刚度对减振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阻尼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分析了形状记忆合金(SMA)超弹性阻尼减振的机理,通过试验研究了温度、加载频率、循环次数及预变形等因素对SMA超弹性阻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MA的超弹性阻尼特性可以研制出性能良好的耗能减振装置,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方面具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近海风电结构的发展正面临“降本”、“增效”两方面问题的考验,结构振动控制技术是其突破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由于风电塔上部的风轮-机舱组件(rotor-nacelle assembly, RNA)在运行状态的非线性控制策略,给风电结构的振动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国内外近海风电结构振动控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搜集、整理与归纳,结合近海风电结构体系的动力特点分析了不同类型阻尼器的减振原理、研究方法、适用场景与性能优劣。结果表明:风电结构的振动控制将从传统高耸结构的控制理论出发,结合风机的变速-变桨时变特性,提出更加高效、有针对性的减振技术。  相似文献   

18.
渡槽结构隔震耗能减振控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设计中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南泉河水大型渡槽工程结构,按几何相似比1:10研制了结构模型及多组隔震耗能混合减振支座,在振动台上成功地进行了多工况的地震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将由隔震器与阻尼器组成的隔震耗能混合减振支座应用于渡槽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小渡槽结构的地震响应。此外,所研制的隔震耗能混合减振支座,在实际结构工程中的施工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9.
斜拉桥纵向设置粘滞阻尼器参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Maxwell阻尼模型模拟了粘滞阻尼器的滞回耗能特性。通过对设置粘滞阻尼器斜拉桥纵向非线性地震反应的分析,讨论了粘滞阻尼器各参数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并通过计算证实了粘滞阻尼器具有良好的消能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20.
西安地铁二号线绕行通过西安钟楼,为降低地铁长期运营对钟楼的振动影响,在钟楼段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进行减振。主要以地铁二号线运行影响下对钟楼的振动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段和普通道床段的振动实测值比较与分析,得出隧道内减振段和普通段的振动差异,以此评价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在地铁应用中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