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伊朗巴姆地震中的国际救援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伊朗巴姆地震后伊朗国内及国际应急响应、联合国灾害评估与协调队(UNDAC)及其现场协调中心在灾区进行的国际搜救协调行动,介绍了前往巴姆地震灾区救援的各国国际救援队的情况。最后给出了巴姆地震灾害所提示的在紧急救援及震害防御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总结在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于2003年9月9~10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经验工作会议”。来自参加过地震救援的部分国家、阿尔及利亚和有关国际机构的代表共93人参加了会议。文章介绍了会议讨论的问题,包括灾害初期预警、动员和救援队的部署;现场协调;搜救工作和使用指南。最后,针对我国国际救援队的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震复合灾害是指以地震主震为灾害源并引发一种以上次生灾害的地震灾害。重大地震灾害都是复合灾害。复合灾害具有各构成灾害的叠加性,不同灾种之间还可能产生叠加效应。地震复合灾害与同时或连续发生的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构成广义复合灾害。复合灾害扩大、加剧了地震灾害灾情。减少地震复合灾害的构成灾害种数,降低、消除各构成灾害的叠加性与叠加效应,是研究地震复合灾害减灾对策的基本原则。编制城镇应急救援规划应以复合灾害的灾情严重程度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应急救援要素系统、合理估算避难人数和救援资源需求量,是复合灾害应急救援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召开伊朗巴姆地震/摩洛哥地震救援总结大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总结在伊朗巴姆地震和摩洛哥地震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OCHA)于2004年4月27—29日在突尼斯召开了“伊朗巴姆地震/摩洛哥地震救援经验总结会议暨国际搜救咨询团(INSARAG)欧非地区会议”。参加过两次救援行动的部分国家的代表、伊朗及摩洛哥政府代表等91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文介绍了会议的主要问题和形成的主要结论。主要问题包括灾害的预警、动员与部署;城镇搜救队的现场协调;城镇搜救队的搜救行动及其INSARAG指南的运用;其他国际救援组织及其与城镇搜救队的相互作用、国际社团内的信息管理4个方面。最后针对我国的国际地震救援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评述了国际灾害搜索救援工作的起源、发展现状和管理理念,以及在联合国框架下实施国际灾害应急救援的相关组织和机构的职能及其在国际灾害紧急救援行动中的重要作用。还介绍了我国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事业的发展和当今应急指挥体制。详细阐述了云南省地震局在推进地震应急管理工作方面从经验型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迈进的历程和经验。并就今后进一步搞好云南的地震灾害危险性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 5月 2 1日当地时间 1 9时 4 4分 ,在阿尔及利亚宰穆里以北 ( 37 1°N ,3 9°E)发生里氏 6 9级地震 ,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震后先后有 32个国家派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到灾害现场进行紧急救援活动。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赴国外实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 ,其反应速度、现场救援的表现、救援后期的医疗救助和建筑物受灾情况鉴定等工作受到联合国和阿尔及利亚政府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中国国际地震救援队除在地震现场从事紧张的地震救生任务外 ,随队的地震专家还与阿尔及利亚同行就这次地震的地震活动、发震构造和地震监测等方…  相似文献   

7.
2001年1月26日,印度西北部古吉拉特邦发生7.9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刊第2期发表了《印度7.9级地震及地震工作概述》(一)一文,综述了这次地震的破坏、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抗震救灾和国际救援及印度的地震研究工作。本文主要对这次地震的受灾区域、地震发生的背景、灾害分布和成因、历史地震、国际救援行动、地震对经济的影响及结合我国防震减灾的现状得到的教训和启示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地震紧急事务处置的特点:①地震灾害与其他灾害统一在一个部门进行紧急事务处置。民防部专门负责实施各类灾害应急救援,应急处置职责范围广泛,包括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各类灾害应急救援。健全的组织机构保障了应急处置的高效联动。②地震应急响应技术系统联动集成。硬件平台、基础数据库、软件开发与灾害模型研究4个方面进行集成。③高分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灾情快速获取。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减灾十年的结束,联合国提出了持续性的国际减灾战略,为了在21世纪更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各国政府初步制定了减轻震灾的战略,提出了易损性分析对减轻地震灾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EM-DAT(OFDA/CRED)国际灾害数据库及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给出的数据,提取全球1970—2018年干旱、地震、极端温度、极端气候、洪水、滑坡、火山活动、火灾和块体运动9种自然灾害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着重分析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大。此外,2000—2017年全球重大地震尤其是9次特大地震的分析结果显示,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措施至少包括建立地震预警机制、建设韧性城乡、建立完善的风险排查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收集、整理和编译国外有关论坛和研讨会资料的基础上,给出了目前国际风险科学研究的动态,综述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减轻地震易损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有关国家的地震灾害风险减轻的理论研究和减灾计划与行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的7.3级地震灾害、受灾国政府应急响应、国际救援行动的情况.总结了海地地震应急救援的经验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3.
印尼8.7级地震海啸灾害及应急救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近海的8.7级地震后引发的大规模海啸对东南亚国家造成的灾难的情况、各受灾国的应急响应、国际救援及中国国际救援队前往印尼班达亚齐开展救援行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企业应急预备"项目致力于关注和指导企业的应急防御工作的开展,是美国国家公益防灾宣传项目——"应急预备"的扩展项目之一。自实施以来,它鼓励企业通过制订企业保护方案、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和保护企业资产来做好防灾准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实施效果。该项目在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能动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宣传防灾信息、注重企业间的应急合作等方面对我国企业的防震减灾工作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结合山东省地震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以保障防震减灾事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生地震时,需根据本次灾害的各个方面的损失程度来确定最终的应急响应级别,目前的地震等级评估办法,主要参考受伤死亡人数、房屋损伤程度、经济损失情况、烈度等,其中部分参考因素需震后较长时间调查之后才能获取,无法及时为应急响应提供参考。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历史上大量地震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地震灾害快速自动评级的方法,综合地震震级、经济损失、受灾人数、衍生灾害等各种影响因素在震害初期快速评估出本次地震的等级,为应急响应的启动提供保障,方便救灾工作的展开。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地震等级评估结果与综合灾害指数灾区分级结果基本一致,且在震害初期就能评估出地震等级,能为应急响应、地震救援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 The July 17, 1998 tsunami killed over 2,100 people, injured at least 800 severely enough to require hospitalization, permanently displaced over 10,000 and disrupted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framework of the coastal communities of eastern Saundaun Province, Papua New Guinea. Initial response to the disaster was delayed 16 hours because of the failure to communicate the magnitude of the impact outside the affected area. Once the scope of the disaster was known,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was rapid and substantial. Medical teams, supplies, air transport and mobile field hospitals were provided to assist national medical personnel and facilities. Seven care centers were established for the displaced survivors. Nineteen countries and 17 NGOs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donated money, relief and rebuilding supplies valued at over 6 million US$ in addition to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s from national recovery funds and the Catholic Diocese. The three Malol villages, two Arop, four Sissano and the Warupu village were permanently abandoned and new villages established inland. Closure of the lagoon and restriction of coastal fishing impacted adjacent villages as well as tsunami survivors. By the second anniversary of the tsunami construction of schools, water and sanitation systems and some roads had been completed. Survivors were provided tools and building supplies to construct new homes, canoes and fishing equipment. Relief and recovery efforts were complicated by coordination difficulties among the many responding agencies and organizations, the disruption of daily routines for both survivors and villages hosting the care centers, and the intrusion of outside aid workers in a region that had been isolated before the disaster. Adaptation to the new village sites has been difficult due to their inland locations that are hotter, more insect-infested and have water and sanitation difficulties. The high number of casualties from the tsunami was the result of several factors: Population concentrated in the area of maximum tsunami impact. Date and time of occurrence. Siting of villages on vulnerable sand spits. Failure of residents to self-evacuate after feeling the earthquake. Substantial delay in mobilizing response. However, further losses were likely reduced because of the rapid deployment of air transport and medical teams, and massive international relief support. The tsunami has affected long-term tsunami mitigation in the Sissano region through the relocation of villages, heightened awareness and education programs. It has also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mitigation in other countries by illuminating the potential dangers of landslide-generated tsunamis and in media coverage of tsunami hazards.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而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这一概念的重要内涵之一.我国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亟需构筑符合我国国情的巨灾风险防范体系.保险风险证券化作为国际保险市场化解巨灾风险的一项重要创新,也正在为我国保险业所关注.为此本文选取了在我国发生频率最高、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地震灾害作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地震巨灾债券的构建与定价进行了实证分析,即利用实际的样本数据和有关非寿险精算的有关原理,构建了我国的地震巨灾债券,并同时完成了价格体系的制定.以上研究可以为巨灾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推广提供可资参考的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