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淮南煤田上石盒子组中的硅质岩(燧石层)早已发现,但一直没有进行过详细研究。近几年来,豫西一些煤田上石盒子组的燧石层得到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燧石层被定名为海绵岩,并指出了它对研究含煤岩系沉积环境的意义。受豫西研究的启发,我们也对淮南煤田各勘探区钻孔所见的硅质岩进行比较系统的采样和岩石薄片鉴定、X射线化学分析及电镜扫描等各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初步总结了本区硅质岩的一些特征并对其形成环境提出一些看法,分述如后。   相似文献   

2.
河东煤田上石盒子组上段海绵硅质岩是“海泛作用”的产物。该层位可与河南禹县上石盒子组七煤段中的海绵硅质岩对比,为等时地层标志。本文以太原组5 ̄7层生物碎屑灰岩、紫斑泥岩、海绵硅质岩等3个等时地层为标志,建立华北西部晚古生代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论述华北西部晚古生长聚煤盆地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及聚煤规律,并以聚煤过程分析为原则,提出“聚煤事件”的理论,认为“煤基本上是淡水成因”,聚煤作用发生在盆地  相似文献   

3.
河东煤田上石盒子组上段海绵硅质岩是“海泛作用”的产物。该层位可与河南禹县上石盒子组七煤段中的海绵硅质岩对比,为等时地层标志。本文以太原组5~7层生物碎屑灰岩、紫斑泥岩、海绵硅质岩等3个等时地层为标志,建立华北西部晚古生代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论述华北西部晚古生代聚煤盆地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及聚煤规律,并以聚煤过程分析为原则,提出“聚煤事件”的理论,认为“煤基本上是淡水成因”,聚煤作用发生在盆地进积与退积的转化过程中。这个过程持续时间越长,聚煤强度越大。原煤带的时空演化与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是一致的,即海水逐渐南退,厚煤带也随之南移。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淮南煤田上石盒子组的中上部,即第六含煤组18煤和19煤之间以及19煤上部,在各勘探区都发现1~2层厚度约10厘米的硅质层。最近在明龙山附近一个钻孔中,在18煤和19煤间采得硅质层厚10厘米,肉眼观察为黑色、灰黑色,裂隙较发育。经薄片鉴定,发现90%左右都是海绵骨针,骨  相似文献   

5.
王仁农 《地质科学》1977,12(4):399-400
微山湖西侧地区为一北西、南东向的条带,北至鱼台、单县一带,南至徐州,西南同皖北为邻。区内地层均被第四系所覆盖。华北二迭系历来认为是纯陆相沉积,虽近年来在我国秦岭构造带的东端,通称为“南型北相煤田”的淮南、平顶山等地亦曾有舌形贝(Lingula sp.)化石的发现,但均产于早二迭世下石盒子组及部分晚二迭世上石盒子组的含煤段里,且其地理位置大致皆在北纬33°30′以南。笔者近年在微山湖西侧煤田地质勘探工作中,在上石盒子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舌形贝化石。  相似文献   

6.
贾炳文 《地质论评》1980,26(3):225-232
一、本区紫斑泥岩的一般特征吕梁山中段交城-古交区,二叠纪地层十分发育,主要为一套陆相泥砂质沉积,由下统山西组陆相含煤建造逐渐过渡为上统石千峰组紫红色砂泥岩建造。总厚550余米。由交城水峪贯地区二叠纪地层简表(表1)可见,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沉积时,无论岩性特征、植物化石及含煤性均属典型的泥炭沼泽相沉积;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岩性中有机碳含量减少,几乎不含可采煤层,说明当时气候条件已由温暖潮湿逐渐转变为半潮湿性大陆气候,地层  相似文献   

7.
基于钻孔岩心观察、室内试验测试以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淮南煤田石炭-二叠系泥页岩层系分布特点及其沉积环境演化。结果表明: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均发育了不同厚度的泥页岩层系,泥岩岩石类型包括粉砂质泥岩、暗色泥岩和高岭石泥岩。太原组发育浅海相的碳酸盐岩和碎屑组成的含煤沉积,部分沼泽、湖泊相发育了泥岩;山西组为海退系列的水下三角洲平原沉积,下部厚约10m的暗色泥岩段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为研究区内主要赋页岩气层段,上部为分流河道沉积,泥岩发育不稳定;下石盒子组与上石盒子组河流作用增强,沉积环境更靠近陆地一侧,不利于有机质的聚集,沉积泥岩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为本区富有机质泥岩的富集层段,更具生气潜力。  相似文献   

8.
河南太原群与上石盒子组含煤建造中的海绵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一、二年来,有关河南太原群和上石盒子组含煤建造中发现海绵岩的问题曾有过报导,但都限于局部地区的某一地层组段。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于1980年对豫北焦作及豫东永城地区太原群和禹县、登封、临汝及永城等地的上石盒子组中的海绵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与研究。本文拟对这些海绵岩的层位、产状、特征及分布范围加以阐述,并对上石盒子组的沉积环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皖北地区含煤地层主要为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共分七个含煤段,其中山西组为一煤段,煤层编号0~3;下石盒子组有二煤段(4~9煤)、三煤段(10~11煤);上石盒子组为四煤段(12~15煤)、五煤段(16~17煤)、六煤段(18~21煤)、七煤段(22~26煤)。含煤层数多,煤类较齐全。过去,多偏重于煤化学和煤工艺学方面的研究,尚缺少系统全面的煤岩学研究工作。《华北晚古生代聚煤规律与找煤研究》课题在建立两淮两个主干剖面过程中,为了弥补前述的不足,专门对潘集二井田三西孔的1-1、1-3、4-1、6-1、7-1、13-1煤层以及江口集88-2孔的24、25煤层,取了10个煤岩样。同时,在井下对淮南新庄孜矿1、13-1煤层及淮北桃园矿1煤层进行肉眼分层描述,取了34个分层煤岩样。这些样均由中国矿业大学地质系鉴定。  相似文献   

10.
淮南矿区煤层为石炭二叠纪煤层,13-1煤属下石盒子组,煤层全区稳定,平均厚度为3.5m。由于该区视电阻率曲线在砂岩及煤层反映为高电阻率,而泥岩电阻率相对平缓,针对这个特点,利用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结合地震数据,重构富含顶底板砂泥岩信息的波阻抗曲线,得到了联井波阻抗剖面及煤层顶板属性切片图,该成果图可清晰反映13—1煤层及顶板以上10m范围内的砂、泥分布。通过该实例的应用,对如何建立地质模型、重构波阻抗的方法、子波估算方法及稀疏脉冲反演中的A值的选择等几个重要环节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1.
鄂西南部棲霞灰岩煤系之几种鳞木植物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行健 《地质论评》1951,16(1):107-107
1950年冬田奇(王隽)先生寄来鳞木植物化石数块,系采自宜都县,松木坪之马鞍山煤系。采集者为周圣生黄钟二氏。煤系层位在栖霞灰岩之下,而不整合覆於黄龙灰岩之上。植物化石经鉴定为Sigillaria acutangula Halle,Lepidodendron oculus felis(Abbado)Zeiller及Lep.ituense Sze sp.nov三种。此三种或可视作一种即Lep.oculus felise 详细讨论见於西文中。此种化石,在山西中部属於上石盒子系。在甘肃南山属於下石盒子系。在朝鲜属於Koten Series(上石炭纪)及其上之寺洞统(山西系及下石盒子系之一部)。在遼东烟台属於上石炭纪。在阿北之开平煤田则发见於第14层煤及其上之赵各庄层。第14层煤相常於中石炭纪之最上部,赵各庄层则属於二叠石炭纪。故此种化石,殊无鉴定地层时代之价值。惟栖霞灰岩底部煤系在华中及华西南部分布甚广,在湘西名黔阳煤系,在川南名铜矿溪层,在陕南名梁山层,滇束及贵州,及到处有所发现。各处地层次序亦大致相同。贵州及川南则在煤系地层之下尚有薄层石灰岩含 Stylidophyllum及其他栖霞灰岩之化石。四川方面又发见下二叠纪  相似文献   

12.
淮南朱集西井田二叠系含煤地层可划分为7个含煤段,下石盒子组为第二含煤段共含煤10层,其中4-1、402、5-1、7—8煤层为可采煤层。根据井田大量地质资料,采用标志层法、古生物法结合物性特征、煤质特征对第二含煤段可采煤层进行划分对比。4煤组中4-1、4-2均为较稳定的中厚煤层,距4-1,煤层下约13m的铝质泥岩是对比本煤组的主要依据;5煤组中5-1,煤下1m左右常见0.5m薄煤层,在39线以西常合并为一层,以此为特征区别于其他煤组:7-2为较稳定煤层,其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呈单峰形态,长源距伽马曲线顶部靠下有一小台阶,本煤组距8煤层15m左右,间距较稳定,也可作为对比标志层;8煤层顶板富含植物化石,以常见较完整的椭圆斜羽叶及栉羊齿富集为特征,8煤层视电阻率幅值为第二含煤段最高,长源距伽马曲线常呈不对称状态,顶部曲线幅值常低于底板而明显区别于其他煤层。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队与公司科研所在禹县梁北勘探区进行岩矿鉴定时,在二迭系上石盒子组七煤组中,发现了一层硅质海绵岩。   相似文献   

14.
山东淄博地区早二叠世地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克勤 《地层学杂志》1993,17(1):56-63,T002
<正> 山东淄博含煤盆地大地构造单元属泰山—沂山隆起的北缘,二叠纪地层发育,剖面完整,植物化石丰富。 1.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东黑山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剖面 剖面位于八陡镇北约500m处北大沟。 上覆地层 上石盒子组(P1/2)灰、灰绿、紫色等杂色泥岩  相似文献   

15.
大口径页岩气调查井鹿页1井部署在南华北盆地鹿邑凹陷区,设计井深3 360.00m,完钻井深3 506.50m。钻探目的是查明地层层序,探索上古生界页岩发育特征及含气性,兼探致密砂岩气和煤层含气性。介绍了鹿页1井的钻探施工情况,针对区域内地层复杂,构造发育,山西组及上石盒子组泥岩层段较多,施工中易出现坍塌、掉块等孔内复杂情况,以及目的层垂深大,泥岩、煤、砂岩互层,取心难度大等技术难题,优配了ZJ40石油钻机,研究并实践了PDC钻头+螺杆+MWD无线随钻高效复合钻井技术、复杂地层高密度、高黏度钻井液体系和深孔PDC筒式取心钻头+川8-3取心筒绳索取心技术,建成了1口可供地层含气性测试的合格井,为该区同类钻井工程提供了有益借鉴。获取了岩心等实物资料,查明了该井区地层结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钻遇51层油气显示,为南华北盆地鹿邑凹陷页岩气资源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广西合山煤田含煤地层为晚二迭世合山组,地层以灰色、黑灰色燧石灰岩为主,夹炭质页岩、灰色泥岩和煤层。含煤5~7层,煤层薄、结构复杂,灰分、硫分均高。除二、五煤底板为铝土岩、硅铝岩外,其余顶底板均为燧石灰岩或燧石层。   相似文献   

17.
论河北南部太原组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孟逢源  武清海 《地层学杂志》1990,14(2):117-123,116
<正> 近年来,本文作者在太行山东麓峰峰至元氏一带对晚古生代主要含煤地层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于原上石炭统太原组上部的野青灰岩层中,发现了大量二叠纪的非有孔虫Geinitzina,Pachyphloia,类Nankinella 及其砂泥岩夹层中发现常见于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的Lobatannularia等植物证明了本区石炭、二叠系的界线应重新厘定,二叠系之底界应置于野青灰岩层之下。  相似文献   

18.
潘集矿区位于淮南复向斜中的潘集背斜两翼。开采二叠系中、下石盒子组煤层,可采层数10~15层,总厚25~32米。本区为全隐蔽煤田,新生代巨厚松散堆积物,不整合覆盖于煤系地层之上,厚度为139~463米。   相似文献   

19.
绪言前显生宙化石可以分为三个大类:1)迭层石,2)大型藻类化石,3)微化石。迭层石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生命遗迹之一,并在35亿年前的地层中已有发现。迭层石生存于整个前显生宙后期,经过显生宙直到现在。由于和现代迭层石构造相似,迭层石化石一般被认为是由兰细菌的沉积掩埋,固结和沉淀活动所产生的生物沉积构造。但是,其他细菌也能参与形成现代的迭层石和营造最初的迭层石。迭层石主要赋存在石灰岩和白云岩中,但是前显生宙的迭层石也在燧石,磷灰岩和含铁建造中发现。  相似文献   

20.
徐淮地区在构造上属于南华北板块,拥有华东最重要的煤炭基地徐州煤田、淮北煤田与淮南煤田,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普遍发育,但针对该地区二叠系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的研究成果少见。通过对宿州3-1钻孔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泥页岩进行系统采样,开展了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揭示该地区二叠系有效的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发育在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有机碳含量较高,山西组优于下石盒子组;有机质主要为Ⅲ型干酪根,处于成熟至高成熟阶段,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