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下水水位动态预测新方法——数据处理组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下水的周期性水位动态变化特征,首次将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地下水水位动态预测中,并以江西抚州地区水位为例,进行了水位预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影响岩溶水位的因素,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建立一个能够反映济南市泉域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随机模型,并进行检验,与运用多元回归模型预测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预测是可行的,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学习、容错和联想功能,对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预测精度大大的提高。最后在模拟的基础上,又对泉水喷涌的宏观趋势作了进一步的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呼和浩特市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及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年地下水水位资料,较系统地分析了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建立了基于BP网络的地下水水位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地下水水位将持续下降,承压水下降速率远大于潜水的下降速率。  相似文献   

4.
李朗  姚炳魁  黄晓燕 《江苏地质》2014,38(2):273-277
通过建立符合该地区承压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渗流特征的地下水三维数值模型,并在模型识别、验证的基础上,根据各承压含水层的水位控制要求,调整现有地下水的开采布局,以乡镇为单位,确定出各含水层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及最优开采布局,并预测2011—2020年底逐年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基于潍坊北部平原区1983-2016年地下水监测资料为基础,对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及地下水漏斗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预测其未来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选择昌邑、寒亭和寿光地下水超采区范围内的典型监测井进行抽水试验,对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含水层疏干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动态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和人工开采,198...  相似文献   

6.
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监测场砷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汉平原高砷地下水的发现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对该区域高砷地下水监测场不同深度不同季节地下水样品的分析,揭示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高砷地下水的垂向分布规律。同时,结合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位波动,探讨了地下水中砷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 Ca·Mg型,为强的还原性地下水环境,Fe、Mn含量高。大部分监测点都是25 m监测井水中砷的含量最高。地下水中砷含量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特征与地下水水位密切相关。10 m监测井砷含量与水位变化的关系最明显,随着水位的下降(抬升),地下水砷含量出现明显的降低(升高)响应。25 m和50 m监测井地下水中砷含量的动态变化与测压水位的动态变化不完全同步,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且含水层深度越大,滞后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石桥市主城区6眼地下水观测井水位动态变化资料统计分析,总结了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结合该地区降水因素对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预测未来的地下水位变化趋势,为当地政府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辽宁省2006—2010年地下水水位实际监测数据,分析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再结合地下水动态变化的自然与人为影响控制因素,以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将辽宁省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划分为:气候型、开采型、灌溉型、水文型和径流型,经过较为全面系统的统计分析计算,绘制出地下水动态变化历时曲线,对五种地下水动态成因类型分别予以较为详细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出辽宁省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广生 《地下水》2008,30(4):51-53
通过对廊坊市近20年来浅层地下水水位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揭示了其水位动态曲线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找出了影响浅层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就合理开发、科学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3)
结合蒙特卡洛算法对新疆叶尔羌河上游某小流域地下水动态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蒙特卡洛算法可考虑地下水变化的非平稳特点,对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进行预测,预测值和地下水监测值之间的年和月尺度误差相对值均小于12%,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1和0.85,蒙特卡洛算法在月尺度地下水预测精度好于年尺度预测精度。研究成果对于新疆区域地下水动态预测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裂缝活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西安地裂缝的形成及活动主要受构造活动及人类活动因素影响, 而近来地裂缝的超常活动主要与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不均匀沉降有关。根据对抽水及地面荷载引起地层压密固结过程的分析、地下水位变化趋势的分析以及应用 Ver-hulst模型计算、预测结果, 西安地裂缝的强烈活动将有减缓或逐渐稳定的趋势。有关地裂缝活动的最新实际监测数据已显示出一些相应的征兆。  相似文献   

12.
对雅砻江某电站的水样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水样的八个指标Q型聚类,对地表水及地下水进行了水文地质初步分类,主因子分析反映了与地下水形成作用有关的三个重要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即岩溶作用、黄铁矿的氧化作用以及地下水的溶滤作用。结合多元统计结果以及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系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3.
李伯权 《甘肃地质》2000,9(2):68-73
疏勒河中下游地区的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在尚未开发利用之前 ,在时空分配上处于天然平衡状态。但人为调配水资源 (如拦河蓄水、引水灌溉 )后 ,戈壁带及前缘带 (地下水径流带 )潜水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而细土平原带潜水位有上升趋势 ,从而导致了植被群落的衰亡 ,不同程度地引发了土地资源的沙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等环境地质问题。为确保该区的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 ,提出了多目标规划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西段诸盆地水文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举  刘兴春 《甘肃地质》1997,6(1):80-84
祁连山西段诸盆地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不仅取决于第四系厚度、孔隙、冻土等条件,更重要的还取决于山前平原与基岩的接触关系及其地质结构。盆地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不仅使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具明显的水平分带性,而且也影响着主干河流流量的大小。在海拔3800m以上多年冻土区,地下水以冻结层上水和冻结层下水形式存在;在海拔3800m以下非多年冻土区,地下水主要以潜水形式存在,富水性中等或强。诸盆地地下水主要以HCO3-Ca-Mg型水为主,水质优良  相似文献   

15.
萧丰  王志明 《铀矿地质》1995,11(4):244-253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各类地下水化学成分、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及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区分出浅层地下水(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确定了地下水的补给区为排牙山区;地表水、地下水迳流的主要方向为SE向,同时存在地下水侧向迁移,并以泉的形式补给浅层水和地表水。通过氚的衰变计算及与香港观测站的资料对比,确定了区内地下水的相对年龄,并将其分为3个年龄组:(1)迳流时间最短的地下水,具近期大气降水的氚浓度;(2)相对年龄为20年左右的浅层地下水;(3)相对年龄大于30年的低氚水。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中氡及其母体铀、镭的测试研究,在勘探铀矿以及矿泉的开发利用方面,国内外已有大量工作和重要成果。近几年来,在地震预报的应用方面,也开展了不少工作。对于地下水中氡的形成问题的研究,是与上述各项工作有密切联系的一项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扼要介绍了灰色系统的基本理论、建模方法和检验精度的分析方法。并以四平市地下水动态特征为例,建立GM(1,1)包络模型,进行了地下水位拟合和外推预报。结果表明,GM(1,1)模型计算简单,是一种实用的预报方法,预报结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8.
释水系数及贮水系数是含水层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之一。由于松软含水层是属于弹性、塑性体、除具有弹性释水性能外、还有塑性释水性质。往往塑性释水要大于弹性释水的几倍、几十倍,甚至几个数量级。而用抽水试验方法又只能求得弹性释水系数,无法确定塑性释水系数。为弥补此不足,作者根据土力学中饱水土的压缩理论,进行释水及贮水模拟试验建立起计算公式,并利用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资料,求得不同岩性含水层的弹性释水系数、塑性释水系数和贮水系数。为采用释水系数计算下降水位,用弹性贮水系数计算回升水位提供了可靠依据。从而提高了地下水位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福州市温泉区地面沉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面沉降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壳表层土体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环境地质灾害现象,是一种难以补偿的永久性环境和资源损失。福州市温泉区存在大面积沉降现象,给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威胁。本文对温泉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地面沉降现状及表现形式以及与地下热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地下热水开采与地面沉降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存在极好的相关性.过量开采是导致地面沉降的直接诱因,最后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曾溅辉 《地质论评》1993,39(6):490-496
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是评价地下水水质,模拟水-岩相互作用,查明地下水-岩石相互作用下污染物迁移形式和变化特点,以及预测地下水化学演变的有效方法。本文概述了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的基本理论,讨论了地下水地球化学模拟中的组分存在形式的计算,质量平衡反应模型及反应路径模拟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