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湖南省内中医院护士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提高中医院护士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两阶段抽样法,于2022年3~5月通过《2017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调查问卷》对湖南省内中医院1796名护士进行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现状调查。结果:湖南省内中医院护士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为35.13%。5个维度中,中医药信息理解能力素养水平最高(84.97%);中医药公众适宜方法素养水平最低(5.18%);中医药基本理念、中医药文化常识和中医药健康生活方式素养水平分别为83.85%、70.27%和59.1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职称、医院级别、自评健康状况是湖南省内中医院护士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湖南省内中医院护士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总体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护理管理者应加大对中医院护士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的培训力度,重点关注低学历、低职称、自评健康状况较好的二级中医院护士中医药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提高其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中医药院校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总体情况,积极探寻在“双一流”大背景下实施医学生人文素质培育的有效路径。方法:随机整群抽取950名本科学生,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利用Ridit分析法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出问卷950份,收回有效问卷891份(93.79%)。统计结果显示,超过95.90%的医学生比较认同甚至非常认同医学生应尽力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应具备弘扬工匠精神、尽职尽责、遵纪守法、救死扶伤、爱国精神;医学生对开设医学人文课程感兴趣的超过70.00%,专业课教师授课时会结合人文知识的占90.91%;医学生对社会实践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表示认可的超过87.00%,但经常参加实践活动的认同度仅占61.50%。 结论: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以医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导向,提倡多元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掘中医理论和中医医案中蕴含的人文素材,并将祖国传统医药文化融入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以期提高中医药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效果与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传承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探究中小学生对中医药文化进课堂的真实态度,对长沙市中小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了解在校中小学生对开设中医药文化课程的看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网络问卷的方式,随机选择长沙市麓山国际中学、枫树山美联小学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对中医药的了解程度、影响中医药进入课堂的主要因素等。结果: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知识有了解的占大多数,对课堂开设中医药课程的态度大多是积极支持的。中小学生认为影响中医药进课堂的原因主要是学校不重视、师资短缺以及配套教学设备不完善。结论:学科之间应相互渗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邀请中医药专家进行讲座、培训中小学教师、完善配套教学道具,同时予以多种方式授课,从而达到全方位多层级宣传中医药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院校担负着中医药事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时代使命,坚定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是中医药院校思政课程的教学目标。文化自信有其自身生成逻辑,中医药院校在育人和育才过程中应探索将“中医药文化自信”与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本研究遵循“文化认知-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生成规律,结合思政实践教学特点,挖掘凝练中医药文化的思政元素,广泛运用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构建一体贯通、双向联动、三层递进、分项实施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着力培养中医药事业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本科生人文素质现状,为提升中医药院校护理学生人文素质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本校护理学院308名全日制本科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比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人文素质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水平中等偏上,大三、大四学生得分高于大一、大二,女生在逻辑思维、信息处理等4个维度高于男生,大四学生在人文知识、职业道德等8个维度方面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大一学生在求知精神、批判精神等3个维度得分高于其他年级。结论:中医药院校具有传统人文素质教育资源,利用中医药文化打造好隐性人文课堂、人文教育“第二课堂”“仪式”教育平台,提升中医药院校护理学生就业优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以在天津的国际学生及外教为调查对象,调查了新形式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发现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中存在传播路径狭窄、文化层面传播较少、中医药合法地位没有彻底解决等问题,提出获得政府支持、创新传播方式、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和重视海外中医人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日语人才在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传播主体意识不强、日语水平不够、实践能力不足3个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中医院校日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在教学中加入“四个介绍”:中医药文化介绍、中医药基础知识介绍、中日医学交流史介绍、日本汉方医药发展现状介绍;采用“一个主体,两个结合,三个贴近”:以学生为主体,线上线下相结合、课上课下相结合,贴近教学对象、贴近教学目标、贴近实际运用;做到“三个融合”:与中医药文化的融合、与中医药词汇的融合、与医疗场景对话的融合。从而提升学生的中医药文化对日传播能力,以提高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文化。医院文化是反映医院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影响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成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医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抓手。公立医院要加强文化建设,践行职业精神,塑造行业风范,凝聚精神力量,推动事业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为“仁和精诚”。中医医院要加强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的医院文化建设,把中医药文化融入医院核心价值体系、行为规范体系和环境形象建设,提升医院文化软实力,以期通过推动建设高水平医院文化建设引领和促进中医医院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健康教育的提出背景、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健康教育的逻辑起点及实践策略三方面出发,以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探讨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与中小学健康教育双向链接的路径,实现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环境育人”职能的优化。研究认为,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健康教育的行动路向包括运用场景思维连接学习需求与场馆空间、聚焦新一代信息和技术推动健康教育个性化、转向开放性的健康教育学科服务职能。其实践策略包括以下3个方面:1)价值契合。促进中小学价值观培养;2)角色重构。健康教育的设计者与参与者;3)环境支撑。协同推进健康教育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发展中医药必须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通过论述中医药文化自信的概念与内涵、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中医药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与条件,分析新时代中医药文化自信面临的问题不足与内外挑战,并从深化中医药文化自信的理论思考、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实践创新、拓展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探讨构建中医药文化自信的路径与策略,对于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具有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创新性要求,而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中医药研究生在中医人才队伍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医药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成为了中医院校提升综合实力、中医事业现代化发展、全民生命健康保障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当前中医药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做出几点思考:思想上,应坚定中医文化自信,传承中医文化精髓,浸染中医药研究生的价值判断、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奠定中医人才培养的基础;教育上,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实现良好衔接;培养模式上,需融合理论、临床、科研、人文、交际于一体,重视医德人文素质的培养,强化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实现基础知识扎实、临床科研兼备、实践能力优越的全方位、多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校园作为知识、文化学习的平台,是青少年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重要场所。中医药进校园作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方式之一,对宣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从互联网+课堂教学、互联网+中医药图书、互联网+博物馆三种形式出发,探讨如何将校园中医药科普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为完善校园中医药科普新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成为人们治疗疾病、健体强身、养生延年的重要手段,千百年来为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促进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突出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医务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责任担当,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进一步增强了中医药文化自信。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如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并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是每个中医人应该思考的问题。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医医院应当加强青年医务人员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教育,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强化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推进中医药文化宣传创新。中医医院青年医务人员作为传承发展中医药的重要力量,应当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自觉担负起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光荣任务与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医药论治干眼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中医药论治干眼的相关文献,将文献导出并转化,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共现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1997—2019年发文量整体趋势上升;发文量≥3篇的作者有王育良、谢立科、王中林、李凯;发文量排前3位的机构有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出现频次≥40次的关键词为干眼症、干眼、中药、人工泪液。结论:对干眼的中医药论治研究与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文献缺少核心作者及机构之间缺少合作,不具有中心性,而中药和人工泪液研究方向比较热门。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中医药科普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的传承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对于中医药科普优质内容的创作生产,可以从创作原则、创作方向和传播策略三大方向发力。创作原则上要坚持专业性、传达实用性、体现通俗性、追求趣味性,创作方向上要结合热点事件做科普、结合节气养生做科普、结合临床实践做科普、结合中医药文化做科普,传播策略上要让科普传播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让科普传播与新媒体相结合、让科普传播与品牌活动相结合、让科普传播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中医药科普内容的创作原则、方向及传播策略可为中医药科普创作与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21年11月,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为落实中医药强省战略,本文基于中医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优势充分彰显,“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提供的广阔海外发展空间以及湖南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基础、巨大潜力,分析我省对标中医药强省存在的中医医疗服务、人才队伍、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不足等差距,提出打造中医药“六个高地”,即高质量服务高地、科技创新高地、人才聚集高地、国际出海高地、文化传播高地、产业发展高地,以期为湖南省中医药强省战略的实施、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延伸发展,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形成地域特色的设计和展示,对于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和助推中医药文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药+湘绣”文创产品是利用中药材的独特外形,选取相对应的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和“湘九味”中药材,提取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外在视觉形象与内在文化寓意元素的概括、提炼与解析,同时迎合人们日趋追求美与健康的生活态度,结合当代湘绣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理念,从“中医药+湘绣”文化融合元素中,发掘中医药文化中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医药领域中风早期康复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自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领域中风早期康复研究的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作者、研究机构和关键词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1677篇文献,发文量呈波浪式上升,2018年发文量最多;发文期刊有《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中医临床研究》等;主要涉及650位主要研究作者和550所研究机构,形成了以谢雁鸣和齐锡友为代表的2个主要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关键词可归纳为疾病类型、研究内容和结局指标3类,高频关键词有脑卒中、偏瘫、中风等。结论:中医药治疗中风早期康复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中医药早期康复方法促进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分析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文献的发表现状,为科研工作者在该领域有针对性地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计算机检索和筛选中国知网(CNKI)关于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的相关文献,从文献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文献地区、文献单位机构、文献类型及高频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定量描述,初步分析和把握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领域的研究现状。结果:共纳入文献575篇,以2015年发文量最多(66篇);《实用中医药杂志》刊文量最多(15篇);以第一作者发文最多的作者是滕秀香(17篇);第一作者发文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70篇);发文单位主要集中在医院和高校,以医院最多(342篇);文献发表类型主要以期刊为主(448篇),研究类型主要以临床研究为主(341篇),其次为综述及理论类(175篇);除常规关键词外,使用频次最多的关键词为“人工周期”(40次)。结论:中医药治疗卵巢早衰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文献研究主要停留在临床和理论研究方面,名医经验总结类文献较少,处于发展阶段,其中中医药、病因病机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偏头痛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过程、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中检索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6日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文献,Refworks格式导出,利用CiteSpaceV进行文献计量、项目基金支持、作者、机构、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768篇文献,发文量在2015年达高峰;13.9%的文献受项目基金支持;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高产作者有10名,发文量最多者为赵艳敏;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科研机构有8家,以河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发文量为最多;通过对主题词分析发现临床效果、针灸疗法、临床研究、治疗体会、辨证的临床治疗等是该病的研究热点。结论:对该病的研究,还应加强基金投入,多学者、多机构的合作,从微观、宏观多角度进行研究,以提高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